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天马 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6822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天马 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天马 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天马 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 题天马教学目标1、 能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时表达上的生动和严谨。2、 学会观察方法,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培养做简单批注的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了解天马的艺术价值及象征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导学案、课件课 时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复备栏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一下这匹天马的无穷魅力吧。交流课文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再来读读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吗?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2、 这匹于1969年出土的奔马到底是怎样一件工艺品呢? 我国出土了这样

2、珍贵的艺术品,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朗读第2段,划出本段的重点词语。读出自豪和骄傲之情3、这件轰动世界的艺术品天马到底是什么样子?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设计巧妙有中国特色体态健美 4、这件艺术品自出土以来就被人们赋予了马踏飞燕这个既形象又优雅的名字,可是现在这个称呼却不得不被改变了,这是为什么呢? 试着给这匹珍贵的天马起个恰当又形象的名字,然后写在书中天马图片的旁边。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重点词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单批注。(生默读,师巡视。)2、把圈画的词句和感受跟小组同学交流。3、全班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段)教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

3、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4、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学过程自己读读35段,试着用几个词语概括出天马外形的特点,批注在

5、书旁后汉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作者针对这一记载作了如下说明,有什么好处? 5、课文学到这,我想同学们对天马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回到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二、 回归全文,总结升华。 1、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2、明确:首尾呼应,寓意深刻。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当 堂检测1、 自读课文并思考: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天马”一出土,为什么全国震惊?2、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中你知道了什么?3、这件轰动世界的艺术品天马到底是什么样子?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归纳总结由于作者仔细观察天马,抓住了它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因此,将天马描写得如此形象生动,所以,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不妨借鉴这一写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