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39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1.荀子曰:“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种观点A. 否定宗法等级制度B. 背离孔子礼治主张C. 追求人与人的平等D. 成为当时统治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荀子认为能够担任卿相士大夫的条件不是出身,而是掌握礼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否定了宗法等级制度,A选项符合题意;荀子注重礼义的主张,与孔子一致,B选项错误;追求人人平等与掌握礼义的庶人可以做卿相不符,C选项错误;战国时期的统治思想不是儒家的礼义观念,D选项错误。2.元代对

2、行省进行监督的行御史台与行省的最高长官都是从一品,地位权力上平行,且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命权由其直接上级部门御史台掌握,而不是行省。这一制度安排意在A. 最大化削弱行省权力B. 确保对地方监督的独立性C. 变蒙古制为汉地传统D. 加强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加强对地方长官的操控,制约行省的本质意图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强化中央集权,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削弱地方行省的权力只是手段,不是本质意图;B选项错误,确保对地方监督的独立性也只是手段,不是元朝实行这一制度的本质意图;C选项不是元朝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余英时在反智

3、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一书中提到:“中国政治上的反智传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但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以反智为其最主要的特色。相反地,至少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在和其他文化相形之下,还可以说是比较尊重智性的。自汉武帝以来,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 “反智”是中国政治传统最主要特色B. 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C. 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D. 按知识标准用人体现传统政治的尊智性【答案】D【解析】【分析】“中国的传统政治还可以说是比较尊重智性的”足以证明材料的主旨就是强调传统政治的尊智性,所以选D是符合题

4、意的,正确;余英时“并不”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以反智为其最主要的特色,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科举制度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而非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体现的是体现的是传统政治的尊智性。【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4.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措施成为常例。这说明清代A.

5、 “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 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C. 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D. 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答案】B【解析】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船只减税,对运米船只免税,说明清代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B项正确;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A、C两项错误;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是在鸦片战争之后,D项错误。故答案为B项。5.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自然经济的逐

6、渐解体B. 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C. 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D.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广州在战前的唯一通商口岸的地位受到冲击,故“闽省并无赴粤之商”,五口通商体现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故C正确;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并不是通商口岸变化的原因,故A错误;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错误;通商口岸变化是清政府的被迫行为,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鸦片战争后“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现象背后的原因,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的原因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6.“这

7、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A. 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 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 五四运动影响国际性D.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展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伟大力量,沉重打击了列强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这与材料信息相同,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权更迭或政体变革,排除A项;五四运动与材料“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不符,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沉

8、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也反对外来侵略,但与材料“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不符,排除D项。7.比利时外交部长斯帕克在1956年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斯帕克认为欧洲失去“进步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A. 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东西欧对峙B. 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C. 战后美国独占世界市场,并控制欧洲D. 战争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经济【答案】A【解析】由“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可知这指的是欧洲

9、原来的海外市场亚非国家在战后纷纷独立,所以其外在地位衰弱;由“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指的是战后由于冷战导致的东西欧洲的长期对峙,故选A;当时欧洲的分裂不是因为欧洲国家间的矛盾尖锐和竞争激烈,而是冷战,故排除B;战后美国只是控制了西欧,而不是整个欧洲,故排除C;D是欧洲势力衰弱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8.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A. 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B. 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C.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D. 说明农村城镇

10、化的效果显著【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由材料“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可知,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证明土地私有制不符合社会主义方向,故要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推行农业集体化方针,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改革的问题,而是强调农村重现土地买卖的情况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排除A。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排除C。材料强调农村重现土地买卖的情况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而不是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排除D。9.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了“做国际社

11、会中负责任大国”外交理念,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除了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外,还提出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主张。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A. 不利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B. 有利于中国更好融入世界C. 标志着我国外交的重大转折D. 表明美国冷战思维的结束【答案】B【解析】这些新的外交思想的提出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改革开放。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可知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故B项正确。我国外交政策一直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转折,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冷战的相关知识。故D项错误。综上所

12、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0.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公元前354年)借一位公民之口批评了公民大会: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这反映出当时A. 公民大会已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B. 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C. 公民大会受广大公民监督和质询D. 雅典公民崇尚理性知识蔚然成风【答案】B【解析】根据“借一位公民之口批评了公民大会: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说明当时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并不是对公民大

13、会的监督和质询,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1.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各联邦成员仍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帝国军队也是由各邦分担的份额军队组成,巴伐利亚和符腾堡都有自己的陆军部和邮政管理机构。此外,各邦还保留有教育、宗教、部分司法、征收直接税等权利,这一现象A. 植根于长期分裂的历史B 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C. 推动了统一市场的形成D.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由各邦分担的份额军队组成”、“都有自己的陆军部和邮政管理机构”、“保留有教育、宗教、部分司法、征收直接税等权利”等信息,可

14、以看出在德意志帝国联邦制之下,地方各邦保留较大权力,这一现象同德意志历史上分裂割据状态下各邦长期分裂独立有密切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是表明各邦拥有较大权力,同军国主义传统无关,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推动国内市场的形成,而各邦保留较大权力,如征收直接税,这不利于统一国内市场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是表明各邦拥有较大权力,未体现其浓厚的专制色彩,故D项错误。故选A。12.表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组织(部分)。如表可以用来说明,20世纪60年代A.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B. 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C. 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D. 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表

15、格信息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出现了许多由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国际组织,说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故A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不能说明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B、D错误;二战后,关贸总协定建立开启了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故C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栽物”。尚书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

16、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侍统。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材料二 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以七十高龄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镜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17、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现代民族精神。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第五次反“国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形成新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品格。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人民民主力量发展壮大。解放战争后期,在三大决战胜利之时,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统一、敢

18、于战斗、敢于胜利的伟大号召,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方向。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精神新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国现代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因素。【答案】(1)基本内涵: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尚道德的精神;民为邦本的精神;以和为贵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作用:有利于激发国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新发展;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与发展。(3)主要因素:中国近代以来民主革命实

19、践;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为初心;中国共产党秉承践行历代爱国主义精神;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民族精神,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栽物”“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

20、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在当时对民族工业、实业救国思潮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3)促成中国现代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形成新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品格”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近代民主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等方面来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摘编自刑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2008年版) 以上章节简述了中国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与世界的关系。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

21、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联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近代国家转型和角色定位过程异常艰难。阐述:自1840年,中国“天朝大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以后,中国由传统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白此,中国向现代政治社会转型过程曲折艰难。1860 1895年,中国开始认识到自己处于“变局”中,开始承认西方技术的强大,但在制度和文化层面,中国政府和社会依然认为优越于西方,中国与世界呈现合作与竞争的态势。在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中国的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阻挠,阻碍着中国向近现代经济社会的转型。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五四新文化运

22、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经过艰难曲折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中国的民族解放和主权独立,创立了新中国。【解析】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材料体现出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从材料概括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中外相关史实来分析观点即可。15.材料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隋文帝于开皇元年(581年)夺位后,即命高颞、郑译、杨素等人,于北魏、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开皇三年,又以。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每年断狱,犹至万数”的原因,特敕命苏威、牛弘等人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修改新律,主旨在于

23、“权衡轻重,务求平允,废除酷刑,疏而不失”,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日绞、日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后来中国所有的朝代都继承了它的原则。摘编自吴楠论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法律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法律改革的意义。【答案】(1)背景:北周法律条文繁杂苛酷,社会局势动荡;法律不公现象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王朝刚刚建立,统治者意图通过改革法律来笼络人心。(2)意义:推动了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24、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开皇之治”的基础;为后世王朝律法所沿用,影响深远。【解析】(1)本题考查了隋文帝法律制度的改革的相关内容,据材料“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每年断狱,犹至万数”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北周法律严苛;法律不公和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等。(2)据材料“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后来中国所有的朝代都继承了它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法律自身的完善,社会矛盾的缓和,巩固统治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16.材料一战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战后法国对德国一直采取强硬政策,力图最大限度削弱德国。法国社会厌战和恐德思想并行,各阶层纷纷组织反

25、战活动。鲁尔危机后,根据道威斯计划,解决德国问题的主导权由法国转归法国,法国所获赔偿额大大减少,道威斯计划体现了美国打击法国扶植德国的意图,法国在欧洲舞台上日益孤立。希特勒为避免与英法等国过早直接对峙,上台伊始就公开宣称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英法等国虽对德国扩张抱有戒心,但最终相信了希特勒的表态,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迟迟不能建立。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法国政府无人过问此事;1938年9月法国总理这拉第参加了慕尼黑会议,会议强行把捷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1939年8月,德国与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至此,希特勒完成开战的准备。摘编自夏洪亮法国推行对德绥靖政策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26、识,说明法国在20世纪三十年代对德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影响。【答案】(1)原因:一战后法国产生反战思想(和平主义思想);经济危机的影响;法国丧失德国问题主导权;英国(大陆均衡政策)对法国的牵制;希特勒的欺骗宣传。(2)影响:打击了反法西斯力量;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牺牲了小国利益;加速了二战爆发;二战中法国消极抵抗,迅速亡国。【解析】(1)从“法国社会厌战和恐德思想并行,各阶层纷纷组织反战活动”可以看出一战后法国产生反战思想(和平主义思想);从“鲁尔危机”可以看出,但是法国遭受到了经济危机;从“道威斯计划体现了美国打击法国扶植德国的意图”可以

27、看出法国丧失德国问题主导权,英国的“大陆政策”对法国的牵制;从“希特勒为避免与英法等国过早直接对峙,上台伊始就公开宣称反对布尔什雏主义”可以看出希特勒的欺骗宣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从“欧洲集体安奎体系迟迟不能建立”可以看出这一思想打击了反法西斯力量;从“会议强行把捷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得出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牺牲了小国利益,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法国也由于自身的消极抵抗最终亡国。1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洛伦佐瓦拉(14071457)是15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历史哲学家、语言学家,也是西方文献校勘与辨伪方法的开拓者之一。瓦拉出生于罗马,曾作为书记官服务于那不勒斯国王。14

28、31年在论快乐一书中,他公然和罗马教廷唱反调,阐发了“惟有自然才能至善”的人性论,热情赞扬享乐主义。1442年在论修道士的誓言里,瓦拉进一步否认政教合一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抨击天主教修道院的“发愿”制度,斥责修道士们出家入院之前宣誓的“安贫、守贞和服从”三大誓言违反“自然”生活。他指出,人的行为完全可以在圣神向善的宏观指导下发挥自由意志,达到“至善”。瓦拉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440年写成,1517年开始震惊世界、名垂千古的小册子君士坦丁伪赠礼考证。它证明了君士坦丁赠礼是中世纪天主教会伪造的文件,从而否定了教皇在西欧的世俗统治权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伦

29、佐瓦拉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伦佐瓦拉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影响。【答案】(1)内容:宣扬享乐主义,对抗禁欲主义;抨击罗马教廷的正统礼教;批判政教合-制度;强调重视人的价值。(2)背景:意大利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影响:冲击天主教会神学思想的精神枷锁,促进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为宗教改革提供思想武器;对文献学研究产生一定影响。【解析】(1)内容:根据“他公然和罗马教廷唱反调,热情贊扬享乐主义”得出宣扬享乐主义,对抗禁欲主义;根据“斥责修道士们出家入院之前宣誓的安贫、守贞和服从三大警言违反自然生活”得出抨击罗马教廷的正统礼教;根据“瓦拉进一步否认政教合一是完善的政治制度”得出批判政教合一制度;根据“人的行为完全可以在圣神向善的宏观指导下发挥自由意志,达到至善”得出强调重视人的价值。(2)背景:根据“洛伦佐瓦拉(1407-1457)是15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历史哲学家、语言学家”可知,洛伦佐瓦拉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结合文艺复兴的背景回答即可。影响:根据材料,可分别从冲击天主教会神学思想的精神枷锁,促进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为宗教改革提供思想武器回答,根据“震惊世界、名垂千古的小册子君士坦丁伪赠礼考证”分析得出对文献学研究产生一定影响。-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