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部编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6325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一、读画线字的音节,正确的打“”,错误的请改正。(6分)二、我给汉字分分类。(6分)三、选字填空我最棒。(6分)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2分)五、词语百花园。(14分)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动词。(6分)( )台灯 ( )图画 ( )围棋 2.词语搭配我最棒。(8分)六、用画线词语写句子。(12分)1.大象到底有多重呢?2.玲玲满意地笑了。3.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逗露西玩。七、课文内容我知道。(8分)1.曹冲称象的过程是:赶象上船; ; ;称石头重量。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八、口语交际。(8分)明明用硬纸板做了一个手工房子,

2、根据下面的图示,你来说一说做手工房子的过程吧!九、读一读,做一做。(13分)聪明的小包拯包拯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小时候,读书非常用功,喜欢动脑筋想问题。 一天早上,姐姐煮了几个鸡蛋,先和妹妹分着吃了一个。然后,姐姐故意对小包拯说:“你常说自己长大后要做一个会审案的人,今天考考你。刚才我煮的鸡蛋少了一个,你说是谁吃了呢?” 包拯把全家八个人都请到大厅里,让大家围着桌子坐下来。他提来一壶清水,又拿来八只碗。他叫每个人喝一口水,在嘴里漱一下,再吐进碗里。当姐姐漱口时,包拯看见她吐出来的水里有一点点蛋黄渣。包拯想了想,要其他人继续漱口。最后轮到妹妹漱口了,只见她吐出的水里也有蛋黄渣。包拯走到妹妹

3、身边,笑笑说:“这个蛋是你和姐姐分吃了,对吗?” 大家称赞小包拯真聪明。1.结合短文填量词。(3分)一( )鸡蛋 一( )清水 一( )碗2.把下面的句子按照课文内容排序。(6分)3.小包拯为什么这样聪明?(4分)十、看图写话。(15分)观察下图,图中画了哪些玩具?它们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任选一种写一写。参考答案一、yun chng t rn ln二、前鼻音韵母的字:沉 船 电 后鼻音韵母的字:称 窗 另三、柱 注 园 圆 报 抱四、关闭 热闹 明亮 难过 结束 美丽五、例:1.修 画 下 2.明亮 圆圆 仔细 得意六、例:1.这次夏令营,你到底参加不参加?2.我最近的表现让妈妈非常满意。

4、3.哥哥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七、1.在船舷上做记号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2.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八、例:先在硬纸板上画好房子的轮廓和折痕,然后用剪刀沿轮廓剪下来;再沿着折痕把硬纸板折好,用胶水粘在一起;最后在纸房子外面画上花纹,涂上颜色。“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

5、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九、1.个 壶 只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

6、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因为小包拯读书非常用功,喜欢动脑筋想问题。十、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