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本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结业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 “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土地私有制B. 经世致用C. 重本抑末政策D. 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古代商人的胸襟宽阔,非常敦厚,后来由于道德水平的下滑,才变得奸诈狡猾,究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处境恶化,为了生存,才变得奸诈狡猾,故C项正确;A、B、D三项商人道德水平下滑没有联系,故排除。
2、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2.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A. 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B. 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C. 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 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是在西方国家基本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19141924年间中国又兴起一轮投资实业的热潮,两次
3、工业化浪潮均与外部国际环境密切相关,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并未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及推动政治体制的变化,故BC两项错误,排除;19141924年,中国实业投资的发展是因为帝国主义忙于一战而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和“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以及群众性爱国运动的共同作用,并非政府主导,故D项错误。3.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纺织业日益衰落,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部分手工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B. 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崛起C. 自然经济解体的必然结果D. 西方对工业原
4、料的需求扩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些手工业是“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手工业,科技含量不高,相当于工业原料。其“意外获得较快发展”在于列强大量低价收购掠夺,故D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洋务运动的开展均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材料时间提示可排除AB项;自然经济解体不一定导致制茶、缫丝等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4. 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A. 19251953年B. 19541964年C. 19651982年
5、D. 19821991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主要考查有关苏联发展的史实,从苏联争霸来看,应该指二战后,二战前苏联主要致力于国内建设,排除A。而联系所学,苏联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时是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70年的初开始,改革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趋于停滞,这样排除B和D,答案为C。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二战后有关苏联概况的了解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5.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
6、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A. 街市B. 坊市C. 夜市D. 草市【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干的描述“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草市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均与农村的经济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故答案为D。6.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 国民政府的倡导B. 在“爱用国货”思想的影响下,农民自觉抵制进口农机具C.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D.
7、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壮大,抵制了农机具的进口数量【答案】C【解析】【详解】由表格材料可知,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很低。反映了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但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选C;ABD项不是“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的根本原因,排除。7.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指出“机器纺纱布局司机者,一人掌管数机,须终日直立奔走,缠足者不能为也;机器缫丝局其司盆者,亦须久立,缠足者亦不便。”此事说明( )A. 工业文明冲击传统农业文明B. 洋务运动需要改变纲常伦理C. 洋务运动需要更多劳动力D. 晚清女权运动蓬勃兴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
8、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来看,主要反映缠足不便于在工厂从事纺纱和缫丝劳作,这实质反映了工业文明冲击传统农业文明。B、C、D和题意无关。所以选A。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影响8. 下表为186519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A. 1865年中国出现贸易逆差主要与欧美国家大量走私鸦片有关B.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逆差呈现加剧倾向C.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列强对华侵略加剧,其压制使得中国民族工业越来越落后【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18651911年
9、间,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大门进一步打开,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了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故选C;1865年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而非鸦片走私,A项说法错误,排除;1875年的时候,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是呈现顺差的,其并非一直呈现出加剧倾向,B项说法错误,排除;中国的民族工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是在不断发展的,而非越来越落后,排除D。9. 下列图片直接反映的信息是A.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C. 近代企业在中国的出现D. 自然经济在中国的逐步瓦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图一属于外国
10、资本主义企业,图二属于洋务企业,图三和图四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他们都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都属于近代企业,故C项正确;AB两项不能全面反映图片信息,故排除;D项不是从图片中直接获取的信息,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企业10. 老照片拍于20世纪80年代初,石狮的服装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这幅照片能够说明当时石狮地区()A. 计划退场 确立市场体制B. 政策宽松,激发市场活力C. 先行先试,推进国企改革D. 大胆开放,设立经济特区【答案】B【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尚未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故A错误;
11、图片反映了石狮的服装市场“批零兼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说明当时的经济政策宽松,市场活力增强,故B正确;服装市场“批零兼营”并不等于国企改革,故C错误;当时石狮并未设立经济特区,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再从图片中抓住关键信息“批零兼营”,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初期政策宽松的角度出发,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1. 1516世纪,欧洲人为了寻找新的商道,不断探索未知地理。下图中箭头所示航路的开辟者是A. 达伽马B. 哥伦布C. 麦哲伦D. 迪亚士【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4971498年,达伽马从葡萄牙
12、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南行,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可知A项说法正确。哥伦布开辟了到达美洲的航路,排除B。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排除C。迪亚士到达非洲的好望角,排除D。12. 传统观点认为,铁器的使用是在西周末期,战国时的禹贡和战国初至西汉初年成书的山海经都记载,禹时已经开始使用铁器。山海经指出:“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这说明A. 古代书籍记载内容基本没有价值B. 禹贡山海经的记载有待考证C. 夏商时铁器已经开始用于农业生产D. 战国时期仍然是我国古代的青铜时代【答案】B【解析】古代书籍记载的内容基本没有价值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禹贡山海经的记载都是后人记载的,有待考证,故B
13、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夏商时铁器已经开始用于农业生产的信息,故C项错误;我国的青铜时代是指夏商周三代,材料反映铁器的使用问题,与青铜时代无关,排除D项。13. 1990年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八五”计划,最初要求保持在6%左右的中速增长,但是1992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B. 经济全球化加速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两极格局的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导致经济快速增长,故A正确;B只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
14、原因,排除;2001年中国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14. 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A. 余粮收集制B. 固定粮食税C. 农业集体化D. 生产合作社【答案】A【解析】从“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可以判断出这一政策是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余粮收集
15、制,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C、D选项与战时共产主义无关,故排除。点睛:解答本题有两个关键词需要注意,一个是“取缔市场”,一个是“农民”。从第一个关键词中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一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第二个关键词我们就可以确定出是余粮收集制。15.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但这个农家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以缓解口粮不足问题。这一个案例A. 丰富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复杂性”的历史认识B. 印证了“世界市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结论C. 反映了“当时中国
16、农民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历史现象D. 支撑了“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中说明的是农民没有把获取的钱财投资于商业的扩大再经营,反而从事土地开发,体现出当时农民重视土地的思想,这种经济思想显然不利于农村自然经济的快速解体,这种案例说明近代经济变动的复杂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中农民思想是安土重迁,不是主动适应世界市场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农民意识问题,不能论述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结论,故D项错误。16. 宋代陈旉在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
17、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A. 我国的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C. 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D.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用【答案】A【解析】材料中“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粪药”表明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A项正确;仅据材料中“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并不能看出技术领先世界,故B项错误;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
18、理”主要反映了精耕细作,与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17.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 地主与佃农间存雇佣关系B. 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 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D. 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可知,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地主不会干预,故选C;材料显示地主与佃农之间存在的是租佃关系,而非雇佣关系,排除A;田中事,地主并不会过问,这说明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有了一定的分离,排除B;地主不干预佃农的种植状况,只管收租,这有利于提
19、高佃农的生产积极性,排除D。18. 明代鱼鳞图册确定了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与四至。据此可知,明代鱼鱗图册的作用是A. 增加了土地数量B. 抑制了土地兼并C. 保证了户籍管理D. 有利于解决土地产权纠纷【答案】D【解析】【详解】明代鱼鳞图册确定了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与四至,有利于解决土地产权纠纷,故D符合题意。明代鱼鳞图册确定了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与四至,防止了土地占有者隐瞒地产,本身并不增加土地数量,故A不符合题意;明代鱼鳞图册并不限制土地占有数,不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故B不符合题意。明代鱼鳞图册与户籍管理没有直接联系,故C不符合题意。19. 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
20、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A. 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B. 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 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 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说明当地耕织结合的景象,故答案选D。材料无法体现商品农业的发展,也不能说明妇女成为生产支柱,耕织结合的特点没变,农村没有呈现生产的多样化,故其他三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20.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
21、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B. 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C. 政府注重民生,关注市民健康D. 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商朝的平民一日吃两餐,而且有时间限制,宋朝的平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说明宋朝的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限制,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坊市制度被打破,故A项正确;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不是材料中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A错误;政府注重民生,关注市民健康与材料中的现象不符合,C错误;此时的饮食习惯并不是受到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D错误。21. 如表反映了清
22、朝前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状况。相对于以前,其突出变化是A. 发展缓慢B. 地位提高C. 不平衡性D. 范围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明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是在江苏的丝织业部门出现,图表中反映了清代涉及的范围扩大,并且在不同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正确;明清时期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一直发展缓慢,并未发生突出变化,故A项错误;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材料中并未体现其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一直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故C项错误。22. 关于全球“共同繁荣”的实现路径,即全球化的进程,西方学者率先使用了两个概念:一是全球化的地方主义,二是地方化的全球主义。前者是指本土现象成
23、功地成为全球性事物,后者是指在国际的和跨国的因素影响下本地政策的改变和调整。下列现象中属于前者的是A. 近代中国开埠通商B.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C. 美国麦当劳销售D. 二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麦当劳在美国诞生,受到欢迎,后来流行于全球,符合本土现象成功成为全球性事物,故选C;AB都属于是地方化的全球主义,排除;二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与全球化进程无关,排除D。23.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的民族工业大规模西迁,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这被称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中国建立起完整工业体
24、系B. 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C. 使沿海工业遭受巨大破坏D. 推动内地工业从无到有【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工业进行内迁,改变了民族工业集中于沿海的布局,故B正确;中国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排除A;使沿海1工业遭受巨大破坏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推动内地工业从无到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故选B24.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封对中国企业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信,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省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向省委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里的“松绑”是指( )A.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
25、存D.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时间1984年,联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可知请给我们“松绑”指的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得内容不符,故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25.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0%到20%,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这反映了A. 经济体制制约技术转化B. 计划经济决定科研方向C. 机
26、器生产成为必然趋势D. 科技交流受到冷战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苏联科技人员的发明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在本国内的使用率却很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受到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故选A项;B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冷战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26. 下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 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 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 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 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信息反映的是苏联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到1970年均没有完成,说明了苏联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很严重,使重工业发展受到
27、影响。这说明了历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两次改革,苏联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积重难返,故A正确;题干并没有把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经济政策做对比,无从得出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的结论,故排除B;题干信息非但不能体现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转向农业的的意思,反而从农业工业发展数据上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改革重点还是重工业,故C错误;D题干信息无法得出苏联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故排除D。故选A27.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大幅度增加税收,如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这一做法A. 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影响B. 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C. 带来了经济滞胀的问题D. 有利于
28、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大幅度增加对富人征收税收的举措来逐步缩小贫富差距,该举措也为“福利国家”的实现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故本题应选D项;罗斯福新政虽缓解了经济危机,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故A项表述错误;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表述错误;C项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291935年”,故排除。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28. “美国自1991年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
29、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材料反映了美国A. 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B. “混合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C. 经济“滞胀”局面未能扭转D. “新经济”模式带来了新效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描述的高增长、低通胀现象,可知这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经济”,选项D正确;资本主义“黄金时期”是二战后至1973年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A;“混合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模式,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B;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摆脱了“滞胀”危机,选项C排除。29. 1993年1月克林顿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必须
30、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实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的政府。”下列不属于克林顿执政期间“实验”之处的是A. 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B. 把赤字政策、刺激消费作为干预经济的目标C. 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D.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林顿执政期间放弃之前美国多年奉行的赤字政策,故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克林顿执政期间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促进经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
31、“新经济”,故A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30.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反映了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B. 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C. 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D. 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统购派购是指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对重要的、供不应求的农产品采取的强制性的收购。因此,我国政府对农产品统购派购的减少、农民自由进行市场交易的增多,说明我国农产品的产量不断增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直到21世纪初,我国才初步
32、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说80年代时计划经济就已经退出历史舞台;C选项错误,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才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不能说20世纪80年代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共识;D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1. 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成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反映了A. 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B. 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C. 区域合作成为国
33、际发展趋势D. 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来看,G20会议由各国财长参加到变成各国首脑参加,表明国际间的合作与协商加强,受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故答案为D项。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是在二战后开始的,排除;C项G20不属于区域合作组织,排除。【点睛】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G20的成立为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带来了新动力和新契机,全球治理开始从“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转变。32. APE
34、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A. 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B. 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C. 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D. 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35、,APEC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标志,而WTO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标志,所以,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就可以说明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故选C。33. 据史料记载,海禁下的明代走私现象远超前代,既有民间百姓的走私活动又有外交使节和沿海兵勇利用官方便利的走私行为,该现象说明A. 明朝手工业品受到海外青睐B. 利润丰厚令人们铤而走险C. 封建制度衰落腐败领域延伸D. 政策失当致商业行为变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明代实行海禁政策,导致民间和官方走私现象严重,说明政策失当致商业行为变异,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明朝手工业品受到海外青睐的信息,排除A;材
36、料强调的是明朝海禁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不能说明利润丰厚令人们铤而走险,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明朝海禁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不能说明封建制度衰落腐败,排除C。34. 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 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 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种植水稻,这反映出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各地都已经能种植水稻,故A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故B项排除
37、;仅从水稻种植的推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包含农业,排除C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35. 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 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 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C. 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D. 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国内的度量衡种类繁多,十分复杂,这种混乱的现象使得商品交易需要进行相互间的换算,不利于商品
38、交易的进行,提高了各个领域交易的成本,故A项正确;度量衡的不统一与军阀混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不会加剧混战的局面,故排除B项;材料与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衡无关,排除C项;“阻断了”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36.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A. 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 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C. 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 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时间来看,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鉴于当时的经济基础和现状,党
39、中央联合资产阶级的目的是便于接管城市后进行经济的恢复,B项正确;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内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排除A项;国营经济是公有,而资本家是私有,因此联合资本家明显不是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党中央要联合资本家,而不是调整新民主主义政策,排除D项。故选B。37. 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 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 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 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 企业
40、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政府允许小型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说明政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企业的控制,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D项正确;发展市场经济是从1992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小型企业,因此其它大型企业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B项说法过夸张,排除B项;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但是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因此所有制结构并没有变化,故排除C项。38. 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A. 发展国家特色产业B. 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
41、境C.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D. 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答案】C【解析】【详解】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墨西哥是在限制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墨西哥国内的经济措施,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内容,排除D。故选C。39. 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可知,当时A. 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 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 国际资
42、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 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投资多偏向运输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各主要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它们都加紧了殖民地的争夺,通过投资运输业能够有效的扩大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A项正确;外国在华投资和所占比例情况不能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从逆差转向“顺差”,B项错误;一战前,国际资本竞争激烈,并非趋于“和缓”,C项错误;仅从“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增加”及其在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变化,不能得出“中国民族资本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的结论,D项错误。40. 1
43、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 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 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 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答案】B【解析】【详解】1978年12月,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和党中央印发的关于战后西欧国家、日本及亚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讨论来看,这主要是为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服务的,B正确;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A排除;
44、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排除;材料侧重的是对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利用,与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无关,D排除。故选B。41. 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相比,除战略目的、作战方式等方面发生变化之外,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作战双方在一场战役中,动辄出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军队,长平之战后秦军一次坑杀赵军四十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快速增加B. 改革的展开使各国国力强大C. 以家庭单位小农经济发展D. 统一历史趋势推动战争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相比出现了诸多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5、,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济发展,故C正确;ABD综上所述均不是造成题干现象的主要原因,故不选ABD。故选C。42. 北魏李安世就均田问题上疏:“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这表明他主张A. 平均分配土地以缓和阶级矛盾B. 维护私有制前提下限制土地兼并C. 增加土地租税以保证财政收入D. 恢复井田制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均田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井税之兴,其来日久
46、;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可以知道其主张在保持原来的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抑制过分的土地兼并,故选B;材料不是强调要平分土地,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要增加税收,排除C;恢复井田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43.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A. 葛布、曲辕犁B. 粉彩瓷、棉布C. 水排、罗马金币D. 丝绸、定窑孩儿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A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水排是东汉时期发明的,且汉代与古罗马即大
47、秦有商业往来,故C项符合题意;曲辕犁出现在唐朝的江南地区,这与题干中“汉代”不符,故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粉彩瓷出现在明清时期,这与题干中“汉代”不符,故排除B;D结合所学知识,定窑孩儿枕出现在北宋时期,这与题干中“汉代”不符,故排除D。故选C。44. 据食货志记载,“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一界而换之。”文中货币的主要功能是A. 交易B. 汇兑C. 增值D. 储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患铁钱重,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一界而换之。”是指为了解决铁钱过重使用不便而采用纸币交子进行商品交易,所以答案选A
48、项。B C D三项与材料所述交子的特征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45. 某学者指出:明朝官僚所涉足的行业,已经不只限于盐业、铁业、酒业几项了,而且他们在碾米业、制纸业、印刷业、纺织业、制瓷业、采矿业、铸币业等行业中愈来愈变得重要。这种现象。A. 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B. 表明重农抑商政策趋于松弛C. 引发民间与官营的行业竞争D.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官僚广泛涉及工商业,民营行业的发展会受到官营行业的限制,无法充分发展雇佣关系,故选择D选项;结合所学,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选项
49、;各朝代都采取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选项;官营在各行业的作用突出,不能表现会引起与民营行业的斗争,故排除C选项。46. 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 美国政府采用减少税收和和减少国防开支来抑制生产停滞B. 美国政府通过减少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C. 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局面是低赤字、高国债、高贸易逆差的时代D. 美国经济处于“新经济”时代,这是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开始复苏。其主要原因有政府减少政府开支,
50、紧缩通货, 削减税收,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其主要原因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突出, 石油危机的爆发。 故B项正确。47. 1956年12月,毛泽东主张允许国家市场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并且说这就是中国的“新经济政策”。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 与苏俄新经济政策处于相同背景B. 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C. 探索与苏联经济体制不同的道路D. 出现大起大落的经济发展模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可知中国这一时期允许自由市场存在,反映了当时中国探索与苏联经济体制不同的道路,C项正确。1956年底中国已经实现了三大改
51、造,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而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面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故背景不同,A项错误。中国这一时期虽允许自由市场存在,但未摆脱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依然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应为计划经济,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并非大起大落,故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结合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48.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巨大变化。19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这次改革是A. 结合实际对农村地权关系的重新调整B. 发挥市场导向作用
52、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C. 总结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经验教训的结果D. 动员农民参与国家政权建设的有效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人民公社体制“吃大锅饭”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经验教训的总结。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市场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排除;D项,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公社的弊端,体现不出调动农民参与国家政权建设的特点,排除。49. 1962年,中共中央下发农村人
53、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基本核算单位。此后,人民公社数量较核算单位下放前增加了15534个,增加27.72%,生产队增加了895502个,增加19.58%。这一变化A. 克服了公社体制的弊端B. 扩大了人民公社的规模C.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形式D.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可知,核算权下放到生产队,适度缩小了公社和生产队的规模,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人民公社体制“一大二公”的弊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一定提高,但无法根本上消除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病。故答案为D项,AB项排除。C项,生产核算权下放不代表改变所有制
54、形式,排除。【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50. 为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9月份签署一项法律,设立新的外援机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授权该公司可提供600亿美元贷款,并为愿意到发展中国家开拓业务的企业提供保险,包括增加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基建投资。美国的这一做法A. 表明其把中国当作最大竞争对手B. 是其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体现C. 反映出中美激烈地争夺第三世界D. 是经济多极化日益明显的反映【
55、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为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9月份签署一项法律,设立新的外援机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扩大,这是经济多极化的表现之一,D正确;据材料“为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等信息,不能说明美国将中国当作最大竞争对手,A错误;据所学可知,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任何国家都可以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材料不能说明美国推行经济霸权主义,B错误;据上分析中美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竞争,但不是争夺第三世界,即政治上的争夺;而且中国本身就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C错误。二、材料解析题51. 某校高二3班以“明清资本主义经
56、济因素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研学活动,以下是搜集到的部分资料: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的中国农业有很大进步。各种作物品种增加,仅稻米品种每个地区多有几十种。甘薯、玉米、烟草、花生等作物新品种由国外传入,广泛种植。植棉遍及南北。浙西蚕丝,广东蔗田,四川茶园,福建蓝草(染料),江南花生等,生产蔚为大观。农村经济商品化动向明显。手工业种类繁多,棉纺、丝纺、浆染、造纸、制瓷、铸铁、榨油、麻、糖等技术明显提高。江南城镇大量脱离农业的手工业者进入民营手工业中,民营手工业地位反超官营。工商业发展,带来城市兴旺。新兴城市遍布南北,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围绕着城市。这些市镇专业性很强,具有各自的特色产品生产。明中叶后,
57、白银成为主要通货。明代,还出现了徽商、晋商、闽商、陕商、浙商等商帮,他们经营各类商品;资金能达百万两白银,这都为资本流通和集中创造了便利条件。农业上表现出品种多、产量大:劳动力逐渐自由化,推动手工业和市场活跃;海外输入大量白银;国内白银的通货作用增强;城市集镇兴旺等都在为资本主义化的生产准备着条件。于是,生产行业内部的新气象资本主义萌芽呼之欲出。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古代史下卷和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明中叶后,广东地区的铁冶业,招引了福建上杭等县携资前来的企业主,他们雇佣外地及本地工人,租山掘矿,起炉煽铁取利。少则五六炉,多则一二十炉,每炉聚集二三百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实体。
58、摘编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是各种因素的集合作用,这些因素包括专制体制,封建利削,传统农商政策,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海禁政策等。摘編自朱伯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下卷和李楠、张海鹏、康力行等学者文章(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能产生的有利条件。(2)依据材料二,选一幅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生产场景图。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哪项是影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并说明理由。【答案】(1)有利条件:农业品种多、产量大:劳动力逐渐自由化,推动手工业和市场活跃;海外输入大量白银;国内白银的通货作用增强;城市集镇
59、兴旺。(2)场景图:施复夫妇成为机户。特征:雇佣关系。(3)因素:重农抑商或者海禁政策。理由:重农抑商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任选其一,并说明理由即可。)【解析】【详解】(1)有利条件:概括材料“农业上表现出品种多、产量大:劳动力逐渐自由化,推动手工业和市场活跃;海外输入大量白银;国内白银的通货作用增强;城市集镇兴旺等都在为资本主义化的生产准备着条件。于是,生产行业内部的新气象资本主义萌芽呼之欲出”可知,农业品种多、产量大;劳动力逐渐自由化,推动手工业和市场活跃;海外输入大量白银;国内白银的通货作用增强;城市集镇兴旺。(2)场景图:根据图片2可知,施复夫妇成为机户,图中有织机多张,并有多人进行生产。特征:概括材料“广东地区的铁冶业,招引了福建上杭等县携资前来的企业主,他们雇佣外地及本地工人,租山掘矿,起炉煽铁取利”可知,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3)因素:考生只需在材料三“专制体制,封建利削,传统农商政策,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海禁政策等”中选一项即可。理由:考生需要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影响来分析即可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