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二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14)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993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14)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14)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14)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14)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14)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14)中国建筑的特征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的。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

2、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的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关于前书,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的清式营造则例可作为一部参考用书。关于后书,我们也可

3、以从营造学社一些研究成果中得到参考的图版。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2.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第段中“同一体裁的文章”比喻的是什么?4.结合全文思考: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建筑史家 离开沈阳时,思成已经接受了北京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单位的职位,它是中国建筑研究会(后改为研究所),正式名称叫中国营造学社。它的创始人是梁启超的同时代人朱启钤。1915年,中华民国总统命令朱启钤作为内政部长修缮北京的皇宫,并恢复城门和一些古老的建筑。在监督这些工程的过程中,他同那些一辈子维修这些皇家建筑的工匠们关系密切。他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中国建筑方面的知识,等他到

4、了退休年龄,他保持了他的兴趣,继续研究它的历史发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江苏省南京宋代手稿图书馆看到一部珍贵的手稿营造法式,并把它印行了。梁启超把营造法式寄给梁思成,思成非常珍视他父亲寄给他的这本书。书的作者李诫,是宋代的朝廷命官,负责监管政府建筑物的建造和修复。他和朱启钤一样,经常同工匠们商量。这些工匠具有按照官家指示锯削木材和建造房子的传统手艺,他们“向他解释了一切”。 发现李诫的书促使朱启钤建立中国营造学社。他聚集了一批老式的学者从用文言文写成的古书中搜寻关于中国建筑的文献。这些学者没有一个具有任何中国建筑学的知识。朱启钤自己也明白,木匠们的行话必须“破译”。通常这些木匠都是不识字的,他

5、们的建筑方法都是用师傅向徒弟口授的办法传下来的,而且还被当成行业的秘密。 显然朱启钤的研究所需要内行的领导。关键是要有一位具有中国典籍知识的现代建筑师。朱启钤是梁启超的同时代人,知道梁思成刚从国外学习建筑回来。朱启钤在1930年找他谈了话,建议他参加营造学社当研究部主任。 1931年,思成接受朱启钤的建议。他自己对于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热情以及他对自己准备好接受这一任务的信心消除了可能残存的任何怀疑。他从一开始就明白,他由于提出别人忽略了的问题是在开创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中国建筑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如何才能发现它们?在克雷的课程中,他知道了西方建筑的发展阶段。在绘图中,他被要求掌握它们,而在年复一年

6、地伏案绘图之后,他同徽因一起到全欧洲的蜜月旅行使他们两人都学会一眼就能辨识他们学过的不同时期的建筑物。 从思成开始他作为建筑史学家的新事业时起,他就决心要寻找和发现中国建筑的“文法”。通观中国历史,他认识到木框架是中国建筑的基本形式。长城和许多城墙中间填泥、面上贴砖是例外,砖或石砌成的筒状拱顶的坟墓也是如此。但是那些较少用比较耐久的材料盖成独立式的纪念性建筑,比如宝塔,一般都是木框架建筑的直接模仿。思成急切地想了解中国木框架建筑的建造原则,以及过去三千年来这种建筑方法的演变过程。 1932年3月出版的营造学社汇刊,登了思成的第一篇文章,专为收集现有的关于唐代寺庙和房屋的文献资料。从文章一开始,

7、他就希望发现一座存留下来的唐代建造的木框架建筑物。他的文章标志着他已确定了朝向这个目标的行动路线。他很可能不会成功,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千年,而木头是一种易损的材料。即使有宽广的、外伸的瓦顶做保护,木头的柱子和桁架也很容易遭受虫蛀、腐蚀和火灾。可能人类是最大的敌人。对佛教的宗教迫害周期性地消灭僧侣,摧毁人们在那里顶礼膜拜的巨大建筑物。 这种文献研究工作是有用的最初步骤,但它并未解开文本损毁的营造法式的奥秘。思成每天到故宫去上班,很快就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实际好办法。就像李诫本人一样,他向在故宫中干活的工匠寻求帮助。为了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营造知识,他熟读了1734年印行的清代建筑手册工程做法则例。

8、尽管他认定它和较早的宋代手册不是一个档次,但它对他研究当时仍在北京占统治地位的清代皇家建筑帮助很大。 他幸运地找到了两位一辈子从事维修故宫的清代建筑的老木匠。他和他们一起仔细检查了木构件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可不仅仅是工匠们“指出和解释具体的例子”的问题,因为他不仅需要知道每一个构件的名称, 而且还得知道它们的位置以及每一构件在整体建筑中的作用。就在这里.在故宫房子里,开始就近检查和准确测量所要求的攀登。(摘编自费慰梅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相关链接 他们不仅调查名刹古寺,同时还有意识地到山沟荒野里去发掘那些不见经传的民间遗迹。为此,他和妻子林徽因曾专程到晋汾一带调查,途经8县,还

9、两次到北京四郊访古寻迹。攀登与奉献 我国古代建筑在文献上记载很多,但不经过实地调查,即使读破万卷书,仍只能得隐约之印象及美丽之辞藻而终不得建筑物的真正印象。梁思成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朱启钤曾以内政部长的身份负责修缮北京的皇宫、 恢复城门和一些古建筑,从工匠们那里学到了建筑知识,写成营造法式,并印行。B.梁思成回国后接受了朱启钤的邀请,去中国营造学社担任研究部主任,他对于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热情消除了可能残存的任何怀疑。C.梁思成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自己提出的被别人忽视的关于中国建筑经历哪些阶段、如何才能发现它们的问题将开创一个新的研究领域。D.梁思成通过研究中国

10、历史,发现木框架结构是中国建筑的基本形式,长城和一些城墙也不例外,所以他急切地想了解中国木框架建筑。2.朱启钤请梁思成主持中国营造学社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梁思成认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应采取怎样的做法?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_,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古建筑能激起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认同感,每个民族的人民都会为拥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而感到无比自豪。然而,_比如,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古建筑常常受到惊人的破坏,因此,_。2.概括下面材

11、料中的主要信息,给“中国的建筑体系”下一个合适的定义。(50字左右)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3.观察下面丰子恺的漫画建筑的起源,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两点启示。内容:_启示:_4.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抱厦(xi) 翘起(qio) 缅甸(min) 言简意赅(gi)B.屋脊(j) 帷幕(wi) 穹宇(qing) 砖石墁地(mn)C.接榫(shn) 拘泥(n) 辍学(chu) 凤

12、毛麟角(jio)D.夹道(ji) 门槛(kn) 屋檩(ln) 洗洗涮涮(shun)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而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B.个别的建筑物, 由三个主要部分般地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C.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 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D.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在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6.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错误,有些同志却偏偏喜欢

13、拿放大镜看问题,其实,这些小错误只是凤毛麟角而已。李易峰在出席“新周刊2016中国年度新锐榜”的颁奖典礼上荣获“年度艺人”这一称号,他的感言言简意赅:“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作为整个社保改革中最受关注的部分,公众对早日启动养老金双轨制合并改革,实现养老金并轨这令人振奋的消息翘首以盼。每次读到这样精彩的句子,我总会抄在笔记本上。多做些寻章摘句的工作,对写作水平的提高肯定会有帮助的。在清静的街道上,在鳞次栉比的住宅区,有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它正是我们要寻找的目标。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A.B.C.D.7.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

14、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是凝固的诗: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块沉甸甸的卵石。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人的气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压迫着人们的心灵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B.C.D.参考答案 1.答案:1.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2

15、.打比方; 举例子; 3.性质相同的建筑; 4.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带有中国建筑师的典型群体特征,主要表现在:立基于强烈的民族文化复兴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审美意识;以“体形环境”为内核,追求社会、历史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精神;兼收并蓄的艺术态度;以辩证统一观念为特征的系统美学思想。解析:2.答案:1.C; 2.老式学者没有建筑知识,只能从用文言文写成的书籍中收集材料, 却不能解决关于建筑方面的知识的问题。木匠们的建筑方法都是通过师徒口授的办法流传下来的,通常木匠们不识字,无法形成文字,其他人无法破译他们的行话。梁思成刚从国外学习建筑学归来,既懂建筑学知识,又懂中国古典知识。3.第一问:梁思成认

16、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应注重实地考察,虽然文献上记载很多,但是不能得到建筑物的真正印象。第二问:同意梁思成先生的观点。宋代建筑学家李诫负责监管政府建筑物的建造和修复时,同工匠们时时商量,注重实地考察,积累知识,编辑成营造法式;民国时期朱启钤负责修缮皇宫和古城墙,也注重实地考察,与工匠们关系密切,得到了许多建筑知识;梁思成不仅在故宫工作时向工匠们请教,而且在以后的研究中还与林徽因一起实地考察,取得建筑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成就;从古到今, 在建筑学史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注重实地考察,梁思成不仅提出这一观点,而且始终实践这一宗旨。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写成营造法式”错,营造法式是李诫写

17、成的。B项.梁思成消除了可能残存的任何怀疑,除了“对于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热情”外,还有“对自己准备好接受这一任务的信心”。D项,“长城和一些城墙也不例外”错,原文是说“他认识到木框架是中国建筑的基本形式。长城和许多城墙中间填泥、面上贴砖是例外”。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答题区域,进而筛选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文中第3段最后一句提到“朱启钤在1930年找他谈了话,建议他参加营造学社当研究部主任”,即朱启钤请梁思成主持中国营造学社。因此分析其中的“原因”,应从此句前面的内容中寻找。如“他聚集了一批老式的学者从用文言文写成的古书中搜寻关于中国建筑的文献。这些学者没有

18、一个具有任何中国建筑学的知识”“木匠们的行话必须破译。通常这些木匠都是不识字的.他们的建筑方法都是用师傅向徒弟口授的办法传下来的,而且还被当成行业的秘密”“关键是要有一位具有中国典籍知识的现代建筑师。朱启钤是梁启超的同时代人.知道梁思成刚从国外学习建筑回来”,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分条归纳即可。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一问:原文第4段往后以及相关链接材料中的内容.都是关于梁思成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因此从这些段落中归纳总结即可。第二问: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无论赞成与否,都要用文中的材料做依据。3.答案:它具有不可再生性; 人类创造辉煌也毁坏辉煌; 要重视对古建筑

19、的保护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处,根据后文 “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可知此处应强调古建筑的“不可再生性”。 处,前面的“然而”表明此处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结合后文“比如受到惊人的破坏”的举例,可知此处应填与“辉煌古建筑”“被创造”“被破坏”相关的内容。处,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故应强调“对古建筑的保护”。4.答案:中国的建筑体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的,分布地区广大的,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1)明确概念、掌握形式。下定义的形式一般为“什么是什么”。(2)分析材料,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征。5.答案

20、:孩子正在专心地搭积木,垒出了一个门,旁边是散落的积木。; (1)解放孩子的双手,还给孩子个性空间;(2)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要从小做起。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图画信息的能力。漫画内容即画面所能表现的所有信息,正确叙述即可。启示可从多个角度提出,答案不唯一,只要根据画面延伸出来即可。6.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习惯性误读字的读音。A.“厦”应读sh;B.“脊”应读j;C.“榫”应读sn。7.答案:C解析:A.关联词搭配不当,将“是因而”改为“是因为”。B.语序不当,应是“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D.介词误用造成成分残缺,将“在”删去。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褒贬失当。“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使用正确。“言简意赅”指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使用正确。“翘首以盼”形容很急切地希望看到某人、某事、某物的出现。不合语境。“寻章摘句”指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使用正确。“鳞次栉比”多形容房屋等密集。张冠李戴。“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不能用来形容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程度。9.答案:C解析:第一句根据对应关系,依次选;第二句根据逻辑事理关系,依次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