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指导】(新课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随堂练习 人民版(对应学生用书P129)1(2011北京文综)“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解析:选A。“九州缩地”“四海披图”说明这本书介绍世界地理知识比较丰富,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2(2012年广东四校联考)“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25人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
2、,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选自中国礼制风俗漫谈)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结论是()A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B同文馆的创办者是洋务派官僚C同文馆的创办有利于培养翻译、科技等实用性人才D同文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4(2011安徽文综)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解析:选B。材料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思想方面
3、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实际上是要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这些主张基本符合辛亥革命的史实,因此正确的答案为B项。6(2011浙江文综)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ABCD解析:选B。1899年马克思刚刚为中国人所知,从材料看,当时介绍者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马克思是德国人),故正确。错误,马克思主
4、义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以后,介绍马克思不等于介绍马克思主义。本题选 B项。7(2012年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寿夭、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植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 康有为中庸注(1901年)材料二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
5、“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材料三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包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说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理由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基础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