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园数字化三部曲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因受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制约,出现进展情况的差距。一些资金雄厚、师资力量强、领导重视的学校,建设成为预期数字化校园的时间明显要比其他一般学校短。数字化校园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一个很重要的载体,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绝不能不问需求,不顾学校经费的实际、教师技术能力的实际,奢望一步到位、若干年不落后,而一定要认真调研、科学论证、遵循规律、系统规划,找到一条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数字化建设路径。一、建设数据化校园“化”数字点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建设数据化校园就是将学校有价值的资源数据化和像素化。就师生的需求而言,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地将有价值的资源、
2、活动信息进行数字化的采集和数据化的储存,以便传输、共享。就学校的工作性质和业务活动而言,数据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科研内容的数据化学校可以有计划、分阶段、分学科、分重点,逐步将各学科课程以及德育课程中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进行数据化,其目的是丰富和方便学生网上阅读和自主学习。学校还要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数字化资源包,将课件、学件和教学拓展资源与相关资源纳入其中,其目的是积累个性化的数字化资源,以便以后再用或与同学科其他教师交换、共享。试想,一所小学,如果一位有心的语文教师,坚持每节课做课件、用课件,六年就可以完成语文十二册所有内容制作任务。如果一所学校,有两位年级相
3、距一年的教师坚持做课件,三年就可以完成小学语文所有内容。如果人数更多,完成一个学科课件资源制作的周期会更短。我校是大校,一个年级至少有七个平行班、七名语文教师。一个年级只要有一位教师坚持每节课都做课件,一年就可以完成六年十二册内容的制作任务,之后就可以不断地修改、丰富与完善。事实上,这样实现起来也并不困难。我校有一位数学教师,从四年级开始每节课做课件、用课件,三年来共完成了四、五、六年级共六册内容的课件制作任务。课件制作与使用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使这位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以提升。除了将学科课程、学科教学资源数据化外,我还提倡将提供给教师们用来学习的文本和用来研究的案例
4、数据化,以便日后共享学习和自主研究之用。2.教育、教学、管理行为的数据化中小学主要的德育行为包括德育课程活动、重要的节日庆祝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兴趣特色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等。每学期这些活动都是有规律地开展,我们要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使师生教育教学的数据化于常规的活动之中,坚持下去就是良好的信息习惯,坚持下去就会形成庞大的校本德育活动资源。中小学主要学科教学活动是备课、上课、培优补差、教研等。在有电脑配备条件的学校,教师备课要尽可能实现电子化,让 Word、WPS、写字板等电子文档成为教师备课和写作最基本的工具。特别是对于类似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可以通过 MP3、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用图片
5、、音频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保存在自己的教学活动文件包中。对于培优补差、学科竞赛或教学研究交流活动,我也要求教师根据时间的先后、检索的便捷程度,分门别类地用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学校的管理活动,像各级各类教育考察来访、外出学习、教育教学研究、绩效考评、对外宣传推广活动等,也需要及时以数据化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阅,交流分享。3.知识、成果资源数据化图书馆是传承知识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一所小学来讲,要将学校图书馆的所有图书采集、整理、分类存储起来也并非易事,随着专业部门、专业人员的介入,光盘数字图书馆、Web 站点数字图书馆也是层出不穷,费用并不高,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再做一些徒劳无功的事情。不
6、过,对学校非常珍贵而且很有价值的馆藏图书、资料文献,我们需要将其数据化,以电子化方式保存下来,如有关学校历史延续的县志、学校名人传记等。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学生参加国内外体育、电脑制作、机器人、科技发明等各级各类大赛活动成果等,这些都是学校很重要的智力财富、精神财富。我们都要以数据化的形式记录下来,储存起来并保管好。4.学校基本信息的数据化学校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生学籍信息,如学生学号、年龄、姓名、性别、特长、学生的视力、体质、学习成绩、综合考评、家庭地址、父母姓名以及联系方式等;教师的人力资源信息,如姓名、性别、学历、职称、现任职务、所任学科、特长、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岗位绩效考
7、评信息和其他有价值的动态信息等;育人的环境信息,如校舍外观、教室内外形状、功能教室的设施设备等;学校的财务信息,如财产、收入、支出等。对于以上数据化的内容、活动、资源、信息,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数据化存储形式,如备课的文字资料比较适合用电子文档存储,教学教研案例比较适合音视频存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比较适合用图片与视频存储,师生基本信息、成绩、考评信息比较适合用表格或文档存储。存储的格式因需而定,尽可能实现标准化、通用化,便于以后的转换和交流。建设数据化校园是打造全新数字化校园的初级阶段,也是必由之路。数据化校园的基础设备就是数码照相机、扫描仪、数码摄像机和没有局域互联网的 PC 单机。相对于网络环
8、境而言,单机的管理与应用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门槛要低一些,但受益的师生数量是有限的。这种数据化的教育管理方式比较适合基础条件比较一般的学校。二、建设网络化校园“接”网络链建设网络化校园就是要在数据化校园的基础上,让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知识、智慧通过网络顺畅、快捷地流动起来,实现 1+12 的整体功效。为此,我们所建立的网络化校园要从学生、教师、家长的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的技术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建成由一个基础网络、两个平台、三大应用系统、四大基础数据库组成的网络环境。一个基础网络即学校局域网。它是由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管理控制器、服务器、PC 终端等用光纤或五绞线
9、根据用户需求,按照一定拓扑结构所连接成的一个物理通讯网。有了这个网络,我们就可以让信息、资源流动起来。两个平台即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公共应用平台主要是指学校的流媒体服务平台、FTP 文件服务平台、Web 门户网站信息服务平台、E-mail 邮件服务平台、电子图书阅览平台、一卡通认证服务平台等。最基本的共享数据平台是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和教职工管理数据共享平台。三个应用系统是学校高效管理系统、教师专业知识系统和学生素质成长档案系统。四个基础数据库是学生管理信息库、人力资源信息库、教学资源库、教育专项资料库。这里的数据库不仅体现数据化,而且具有结构化、功能化和数据生成的智能化。网络化校园
10、应该是一个以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的信息化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中心与用户物理连通,师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能力达标为基础,以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实际应用为重点,以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管理方式为核心的新型教育技术环境。物理化、数据化的硬环境建设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基于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问题或发展性问题的解决。网络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应用、在于效益。我校在“十五”期间承担了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网络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研究。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基于教学方式和工作方式变革,构建了有着本校特点的网络应用新模式:一是在德育领域构建主题队会模式、电影课模式、心理
11、辅导模式、网令营模式;二是在教学领域构建课程模式、媒体模式、工具模式、生态模式;三是在管理领域构建一卡通模式、音视频会议模式、“三务”智能管理模式;四是在科研领域构建流媒体点播模式、教学视频案例模式、网络日志模式、教师电子资源包模式。通过应用,网络的实用性、技术性、绩效性、优质化特征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体现。三、建设虚拟化校园“造”社区场虚拟化校园是以计算机模拟环境为基础,以虚拟的人物化身为载体,用户在其中生活、学习、交流、娱乐的网络校园。虚拟化校园的用户常常被称为“居民”。“居民”可以选择虚拟的 3D 模型作为自己的化身,以走、飞或乘坐交通工具等各种手段移动,借助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媒介
12、交流。从实现的功能看,校园活动的主要虚拟社区有学习社区、教学社区、生活社区、娱乐社区、休闲社区等;从参与对象看,又可分为教师社区、学生社区、家长社区、专家社区等。虚拟化校园实际给学校的主体和客体创造了一个学习、工作、娱乐、购物等社区化生活的生态场,师生可以在这种虚拟的真实环境中平等自由愉悦地学习、生活与娱乐。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从数据化校园到网络化校园,从网络化校园再到虚拟化校园,这是学校数字化应用从数字化“点”到数字化“链”,再到数字化“场”的三次升级,同时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三大革命,即思想的革命、技术的革命、教育的革命。虚拟生态化校园是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追求的理想目标。(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口区崇仁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