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乐安一中高二语文教案:09 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818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乐安一中高二语文教案:09 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乐安一中高二语文教案:09 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乐安一中高二语文教案:09 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乐安一中高二语文教案:09 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乐安一中高二语文教案:09 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江西乐安一中高二语文教案:09 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同步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近体诗八首 学习目标: 1. 了解近体诗(律诗与绝句)的特点,反复吟诵,体味近体诗的声韵美。 2. 了解诗人们各自的独特风格、个性,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体味这些短诗的意境美。 3.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分篇诠释:(一)山居秋暝 这是王维的一首山水诗。大概作于他后半生隐居时期。诗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情景,可能是王维在辋川别墅时写的。 首联以素描的手法,铺出整个画面的基调。出句展现雨后山村,对句显示傍晚秋暝。点明地点、时间、气候,也点明山居秋暝的主题。 颔联仿佛使人

2、见出皎洁的明月从松间露出了她圆润的脸庞,依稀听出清澈的泉水一泓泓地从石上潺潺流淌。 颈联中诗人以“竹喧”点染一群山村洗衣妇傍晚归家的喜悦心情,以“莲动”烘托渔舟返航沿流而下场景。 中二联绘声绘色,不假雕绘,不加藻饰,大有“质而自然”、“淡中藏美”的韵味,为后世称道的名句。 尾联借楚辞招隐士中淮南王刘安招隐士之词:“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反其意而用之,暗寓王维的隐逸之情,这个结句是全诗的中心思想。王维在四十岁后过着“身在朝廷,心存山野”的亦官亦隐的生活,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人生的淡泊,在尾联中表现非常突出。 王维的山水诗之所以美,第一,是对大自然的观察透彻细微;第二,是他的艺术修养很高,把音

3、乐、绘画、诗歌融为一体;第三,是他能达到主客观统一,把自然的美化为艺术的美。(二)越中览古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的。 起句叙述越王勾践通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破吴凯旋”的历史事件。第二句描述越国军队凯旋荣归,第三句则写王宫繁华欢乐景象,实则写越王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中,乐而忘忧,为下文张本。结句突然一转,写诗人眼前凄凉景象,与前三句描述景象成鲜明对比,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的对比中寄托了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感慨,全诗的基调是咏叹兼含嘲讽。(三)登高 这首诗写于767年秋,诗人在夔州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

4、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诗中隐含家、国之痛,境界极为深沉复杂,朗读时要有抚节悲歌的气概。诗的高潮在尾联的出句“艰难苦恨繁霜鬓”上,前四字含蓄极深,令人深思,余韵深长。 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临天下的动人图景,它融合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气象宏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画面映照出诗人心中的凄凉,“猿啸哀”、“鸟飞回”使人联想到在战乱纷乘的年代里,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生活状况,给人以惨淡的感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句境界广阔,深远,使人有气象万千之感。“无边落木”正是秋肃临天下之意,不难看出诗人胸中的“忧端”何等宽广。“

5、不尽长江”又会使人联想到历代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诗人这样写景,其实已将他“艰难苦恨”包含无遗,其气象宏伟,堪称同题材诗篇中的旷代之作。(四)蜀相 此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诗人“初至成都时作”。当时唐王朝正处在安史之乱中,中原鼎沸,百姓流离。诗人辗转抵达西南,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安顿余暇,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一座诸葛武侯祠堂瞻仰凭吊,写下这著名篇章。借写武侯丰功伟绩,抒发己功业未就的感慨。(五)石头城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饱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组诗即是写

6、得早又写得好的这类篇章,石头城则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六)锦瑟(以句中二字作题,也等于无题) 李商隐的无题体以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吸引了许多读者去反复吟诵和玩味,也招致了不少曲解和附会。其实,只要坚持从诗本身的艺术形象出发,这些诗的多数篇章,还是可以作出较切合实际的分析和评价的。从思想内容上看,诗中写了包括对爱情生活在内的往事的追忆。仅仅说到这一层,又感到还不够,在那些含蓄隐晦的清词丽句中,分明含有某种更深一层的人生态度和情绪。或者可以说诗人借爱情相思题材,寄托政治上的失意之感,于是爱情的咏叹和人生的感怀,在诗中得到和谐的一致。这些诗作为晚唐的一种时代情绪、社会心理,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特殊

7、的社会意义。 诗中的主流是象征着诗人“华年”的“锦瑟”始终发出婉转而又坚韧的曲调,说明他没有放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他的生命火焰始终没有在沦落中熄灭。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中情思宛转,意境迷离,寄意深微,色彩斑烂,词句篇章刻意求工,是李商隐爱情诗的一般风格的展示,特别是他把传统的以言情写怀抱的诗歌传统推向了新阶段、新水平。 诗的长处是诗意隽永,耐人吟诵,短处是隐喻过多,章句跳跃幅度过大,不太易懂。(七)书愤 是陆游诗歌的名篇之一。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诗人已62岁。这时国难日深,国事日非,诗人因坚持抗金被罢职,闲置家中。回首往事,不禁使诗人胸中愤懑,书愤即书写心中的愤慨。(八)归安春

8、雨初霁 写此诗时诗人已免官闲居山阴六年了。看到自己斑白的两鬓,回忆早年自栩为“塞上长城”的豪情壮志,联想到几次抗敌的辉煌战绩,不胜感慨。诗中既有对一味偏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又有对自己的雄略未得施展的悲叹。【模拟试题】一. 基础知识: 1.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1)潦倒新停浊酒杯(2)深巷明朝卖杏花 A. (1)do(2)choB. (1)do(2)zho C. (1)do(2)choD. (1)do(2)zho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无边落木萧萧下( ) (2)艰难苦恨繁霜鬓( ) (3)三顾频烦天下计( ) (4)两朝开济老臣心( ) (5)一弦一柱思华年( )

9、 (6)出师一表真名世( ) 3. 陆游在书愤一诗中用了诸葛亮写出师表的典故,杜甫在蜀相一诗中也用了诸葛亮的典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愤用典呼唤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以实现恢复中原之志;蜀相用典意在表达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同情。 B. 书愤用典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比,以此自勉,表明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心志;蜀相用典表达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表现出诗人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 C. 书愤用典表现出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崇敬;蜀相用典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缅怀古人,表达敬意。 D. 书愤用典赞颂诸葛亮旷世功勋,后人无与伦比;蜀相用典同样在赞颂诸葛亮一生的功业。 4

10、. 陆游于淳熙十三年春被召至都城临安授朝奉大夫,掌握严州军事,他在临安春雨初霁诗中却故意问:“谁令骑马客京华?”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讽谕笔法,流露出不得已而为之的心情。 B. 运用幽默笔法,暗露出自己终于取胜复官的喜悦。 C. 运用反语,实际上他确知进京目的,踌躇满志。 D. 运用设问句式,表达出对自己身不由己处境的自我解嘲。二. 填空、默写 1. 古体诗,又称_、_多数通篇是_句或_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_。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2. 王维字_,官至尚书右丞,世称_,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味_之诗,诗中_,_”是苏轼评王维之语。 3. 刘禹锡字梦

11、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_,陋室铭选自_,名句“沉舟_,_。” 4. _是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包括_和绝句。律诗每首_,依次称为_,_,_,_;每联两句,上句称_,下句称_;凡双数句都要_;中间两联须_。 5. 按原文填空。 (1)_,王孙自可留。 (2)_,渚清沙白鸟飞回。 (3)艰难苦恨繁霜鬓,_。 (4)映阶碧草自春色,_。 (5)沧海月明珠有泪,_。 (6)_,铁马秋风大散关。 (7)_,谁令骑马客京华。 (8)庄生晓梦迷蝴蝶,_。三. (一)阅读杜甫的诗,完成12题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1)春色,隔叶黄鹂(2)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

12、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 这首诗的括号中各缺一个词,最佳的一组是( ) A. (1)自(2)空B. (1)自(2)有 C. (1)显(2)空D. (1)显(2)有 2. 理解这首诗,完成(1)(4)题。 (1)首联一问一答,写“丞相祠堂”。一个“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的_之意、_之情,其急切之态也跃然欲出。 (2)颔联描绘了古祠的春日景色:_。 (3)颈联先写_,次写_。 (4)尾联是说,_,所以“长使英雄泪满襟”。(二)阅读刘禹锡的石头城,完成12题。 1. 理解这首诗,完成(1)(4)题。 (1)首句是说,_。 (2)次句是说,_。 (3)第三、四句是说,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

13、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_。 (4)“旧时月”是_的见证,一个“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 分析这首诗,完成(1)(3)题。 (1)诗人写沉寂的群山,写潮打空城,写朦胧的月光,都是为了烘托_。 (2)诗中的景物都染上了浓重的_色彩,暗藏着深沉的感情潜流,抒发了_的感慨。 (3)这是一首咏史诗,诗境浑厚深远,在低徊感叹中,充满了对昔盛今衰、兴亡变化的无限沉思,语言_。(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 解释这首诗

14、中语句。 (1)诗题过香积寺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_。 (2)第四句中“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与上句的“_”相应,又暗承首句的“_”。 (3)五六句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咽”字、“冷”字用得极为传神,描写的分别是“_”和“_”的景象。 (4)“薄暮空潭曲”中的“空”字,是“_”的意思。 2. 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然后填空。 (1)诗的第一句正面写“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_。 (2)诗中描写的“钟声”与“泉声”_了静谧清幽的气氛。 (3)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_”的情趣。 (4)全诗采用了由_到_、由_入_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

15、步接近香积寺,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试题答案】一. 1. B 2. (1)指秋天树木落叶(2)增多 (3)连续多次(4)开创、扶助 (5)美好的年代(6)名传后世 3. B4. A二. 1. 古诗 古风 五言 七言 比较自由 2. 摩诘 王右丞 摩诘 有画 画中有诗 3. 刘梦得文集 全唐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 近体诗 律诗 四联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末联) 出句 对句 押韵 对仗 5. (1)随意春芳歇(2)风急天高猿啸哀 (3)潦倒新停浊酒杯(4)隔叶黄鹂空好音 (5)蓝田日暖玉生烟(6)楼船夜雪瓜洲渡 (7)世味年华薄似纱(8)望帝春心托杜鹃三. (

16、一)1. A 2. (1)敬仰 热爱(2)春光照耀绿草,绿草辉映石阶;隔叶黄鹂,婉转地唱着歌儿。 (3)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刘备曾三次访问他,商量天下大计。 诸葛亮毕生辅佐刘备、刘禅,开创大业,匡济危时。 (4)诸葛亮多次出兵伐魏、鞠躬尽瘁,大业未就身先死,感人至深。(二)1. (1)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2)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得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地退去。 (3)久已残破的古城 (4)六朝繁华 2. (1)今日的没落荒凉 (2)凄凉 对金陵昔盛今衰 (3)含蓄,余味无穷(三) 1. (1)“访问”、“探望”(2)无人 不知 (3)泉流危石间 夕阳照青松 (4)空阔幽静 2. (1)深藏幽邃(2)反衬(3)晚年惟好静 (4)远 近 景 情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