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主备人教学时间 月 日累计课时第 节课程标准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知识与能力: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学_科_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邓小平理论
2、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 (2)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教学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地位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老师准备课件,学案课时安排 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及师生活动预设个性化批注导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
3、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教师提示:这位老人就是邓小平,是他以过人的智慧与胆略揭开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似春风般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指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继续前进的方向。由此导入新课。新授【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完成学案“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必须动笔写,动脑记。1.邓小平理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
4、个怎样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理论观点?有何历史地位?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重解决了什么问题?其思想精髓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讲解重点难点,点拨学生未知知识,板书知识网络。一、 伟大的转折:(结合材料分析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必要性)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可能性)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考教材P86“历史纵横”)(1)对象:“两个凡是”(2)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邓小
5、平等中央负责同志领导和支持下的一场全国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思想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2、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1)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邓小平同志的重大贡献在于,他不仅仅重新确立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率先提出要解放思想,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一的相关知
6、识 )(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3)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来源:学科网ZXXK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必要性)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可能性) (二)形成过程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
7、全会的召开。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 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13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设问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内涵是什么?教师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
8、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归纳: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4、 探究: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成熟作,是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完善和成为科学体系的重要标志。请结合材料分析“南方谈话”的诞生背景、概括
9、其主要理论内容,并加以评价。 过 渡:1992年1月邓小平从北京出发,途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针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史称 “南方谈话”。 材料一:90年代初的中国面临巨大挑战。国际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国内的思想领域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人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生了动摇,有人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中国经济增长率也落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最低点,徘徊在5%左右。与此同时,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却在迅猛发展中国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能否将社会
10、主义旗帜扛下去,能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做出有力的回答。 张通韬主编聚焦主席台:中兴伟业(19762005) 兴办特区,一开头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反对声一片。因为当初创办特区的想法以及特区所具有的那些特征,按照传统的姓“资”姓“社”的标准来衡量,毫无例外地属于姓“资”的范围。外资进入特区之后,实行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然而开放之初的中国,总体上还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长期以来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的人也自然将特区的体制归入资本主义关于特区究竟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还是持续了很长时间。关于特区的争论直到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讲话才逐渐平息。 丁建中 著中国
11、凭什么胜出 (1)请归纳:南方谈话发表的时代背景(国际国内形势)。(4分) 1、 国际背景: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 么办? 2、 国内形势: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产生困惑: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 缺乏信心,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一些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姓“资”姓“社”的问题,争论中体现出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中国的改革是继续前进还是向后退?中国的路该怎么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再次处于历史关口,需要把握前进方向。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回答了多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
12、的重大认识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突破性的发展。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南巡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
13、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 南巡讲话(邓小平文选材料三:邓小平同志于年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的科学的概括。这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的突破。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但当时的实际情况则是,还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存在,他们又不是空想家,更不愿凭空描绘未来社会的蓝图,以束缚未来社会主义者的手脚。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对社会主义社会作出更为详细的描述,只是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对社会主义特征作了一般的勾画。 王春凤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突破1995年 (2)请整理:南方谈话的
14、重要理论内容有哪些?(3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了什么作用?(2分)南方谈话的提出还有何理论意义?(2分)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包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新观点、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新论断、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新思想等。这些新的思想和观点既是邓小平理论的代表作、成熟作和集大成之作, “南方谈话”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对于推动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是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完善和成为科学体系的重要标志。“南方谈话”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了正确导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15、的局面。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体系的完整:1992年中共“14大”,提出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最终形成:1997年中共“15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15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6、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小结: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 过程 主要理论首次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步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成熟并成体系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本质论(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系完整1992年中共十四大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源:学科网最终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 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三)、其它内容(1) 对新时期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2) 提
17、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 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四)精髓: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五)、评价: (1)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2) 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伟大旗帜。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提出的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2)国内:从社会各方面和中国共产党内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2、创立及内涵:创立:2000年2月明确提出;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8、;2002年中共“16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内容: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解决问题: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执政为民3.“三个代表”思想的辩证关系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来源:学科网ZXXK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4、历史地位:(1)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是中国共产
19、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课堂练习】见学案【课外作业】见学案板书设计一伟大的转折背景酝酿1、19761978:“文革”结束,“两个凡是”禁锢;2、197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3、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来源:学科网ZXXK小结: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首次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步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成熟并成体系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本质论(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系完整1992年中共十四大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 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提出的背景2、创立及内涵3.“三个代表”思想的辩证关系4、历史地位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