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试卷类型:A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把下列语句补充完整。(1)看万山红遍,_;漫江碧透,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_,消散了,甚至她的_,丁香般的惆怅。(戴望舒雨巷)(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 “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4) 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再别康桥)【答案】 (1). (1)层林尽染 (2). 百舸争流 (3). (2)散了她的芬芳 (4). 太息般的眼光 (5). (3)皆白衣冠以送之 (6)
2、. 风萧萧兮易水寒 (7). (4)软泥上的青荇 (8).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两种情况都有。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染”“舸”“芬芳”“太息”“萧萧”“青荇”“油油”“招摇”。二、文言文阅读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3、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2. 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若舍郑以为
4、东道主(若:假如)B.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C. 共其乏困 (供:供给)D.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3. 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B.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C. 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D.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4. 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B.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
5、敢。C. 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D. 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5. 翻译以下两句:(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答案】2. B 3. C 4. A 5. (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你知道那是很难的。(2)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是不符合用武的准则的。【解析】【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
6、错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夫晋,何厌之有”中“厌”如解释为“厌烦”,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后面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意思是“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又想往西扩大边界”,由此可以看出晋国的胃口之大,句中的“厌”应解释为“满足”。故选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回顾每种句式的特点,最后分析选项做出选择。本题中,C项,“以乱易正,不武”不是被动句,句中没有被动的意思,这是否定判断句,意思是“用散乱(的
7、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A项,“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状语后置句,两个“于”是标志,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B项,“是寡人之过也”是判断句,“是也”是标志。D项,“夫晋,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之”起到提宾的作用,应为“有何厌”。故选C项。【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错误,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是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8、不是“反面”。故选A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以”,目的连词,来;“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地;“其”,代词。第二句中,“其”,自己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明智;“以”,介词,用,拿;“易”,代替。【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
9、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
10、“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
11、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
12、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三、诗歌鉴赏。湖上晚归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6. “寒钟过雨声”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7. 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6. “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答“寒”字也可,“寒冷”的意思,作者在雨中听到钟声觉得一阵寒意,运用通感手法,化听觉为触觉,形象地表达出了诗人所感
13、受到的秋天的寒意。 7. 尾句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的感受;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以景作结,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解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设题的角度,如本题“寒钟过雨声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这是针对炼字来考查诗歌的语言,考生要指出用得最后的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再解释该词语的意思,代入诗句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该字在写景和表情方面的效果。本题中,“寒
14、钟过雨声”中的动词只有“过”,故考生可以针对“过”来分析,“寒”是形容词,也可以针对“寒”来分析。“寒钟过雨声”,“过”意思是“穿过”,“寒”意思是“寒冷”,诗句写的是“钟声”,却以“寒”来形容,这是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这归功于“过”和“寒”。【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的尾联营造
15、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设题的对象是诗歌的尾联,答案要包括“意境”和“情感”;然后到诗歌中找到尾联,圈出尾联中的景,结合全诗来品味情感。“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尾联主要写了“西风”“湖心的月”,诗中的“西风”是秋风,其特点是“猎猎”“劲”,这说明秋风很大,诗歌前面写到“湿云”“雨声”,而此时的猎猎秋风把这阴雨一扫而去,这才有了尾句中乍生的“湖心月”。尾联应是诗人归来后回望湖中所见之景,此时黄昏过去,夜幕降临,劲厉的西风中,一轮明月初升, 映在雨后湖心中。西风之“动”反衬出湖月之静,营造出皎洁幽静的意境。而在这样的场景中,我们也仿佛看到诗人静静地伫立湖边,凝望湖心秋月,回味着
16、归途秋景。诗歌以景结情,诗人在这样幽静的情境中寄托了喜悦赞美之情。【点睛】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可以从品味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字词所营造的意境(景象画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思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炼义,即理解分析所炼之字在诗词句子中的含义,诗句中作者所用的字词已经超越了字词本身的意义,赋予了更多的形象义,如语境义、比喻义以及象征义。然后是炼象,即描述景象,该字在诗句中所表达的内容景象包括描写的对象、内容、景象等要素。第三是炼所营造的意境,即用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优美,或雄阔,或幽静。第四是炼所用的手法,即对该字所用手法,如比喻、拟人、双关等作分析。五是炼表达效果,即分析用该
17、字在描写特点、表情达意上的好处。六是炼所抒发的情感,分析用该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怀。四、现代文阅读。总有那一片蛙声古清生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许多小孩子,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暖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
18、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
19、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它们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到这样一
20、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地一热,为之深深地感动。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
21、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室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然而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得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 文章开头部分描绘了一幅“南国风景画”,作用之一是与居京没有水洼子听不到“蛙声”形成鲜明的对照。B. 作者在羁旅北京时,对北国没有雨季感到遗憾。他渴望北国的雨季,主要是想要看看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C. “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反映出作者很希望有水洼子和天使般的小
22、蛙。D. 作者在一个春夜,打开电脑时终于从窗外聆听到了一片蛙声,在他看来,那蛙声亲切、温馨,缕缕悦耳入心。E. 本文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不乏生动、形象,很是耐人寻味。9. 请写出文章标题总有那一片蛙声的作用并概括文章内容情感。10. 第段文字用来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11. 本文第段写到居京的月夜,“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我”为什么要在键盘上演绎一个个的“梦”?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怀?请做探究。【答案】8. BD 9. 这个标题,一是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整篇文章都围绕着“蛙声”来展开。第段写了皎月之下,白水之上的“蛙
23、声”;第段写北国即使有雨,也引不来天使一般的“小蛙”,也听不到“蛙声”;第段假想在北京槐花雨季节,能在皎洁的月光之下水洼之中闻听“蛙声”该是多么好;第段写在键盘上演绎听到“蛙声”的梦想;末段写在春夜于键盘上“怀想”蛙声。(内容简单概括即可)二是寄托了思念家乡的一片深情。 10. 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性情,把景物写得形象、生动、传神。如:说“夜”“安睡”了,写出了“夜”的静穆、安详;“月儿来到水洼子上”,写出了“皎月”好像是有意要与水洼子相映衬;“小蛙,欢快端详尽情歌唱”,把小蛙的欢快、尽情的状态写得活灵活现。 11. “我”长期羁旅北京,北京的春天没有雨季,尽管七八
24、月有槐花雨,但也积不成水洼,引不来蛙声,即使月夜,也聆听不到蛙声。于是,只好用键盘去描绘“一片蛙声”,去浮想“蛙声”,去演绎一个个能聆听“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的“梦”,去怀想那亲切、温馨、拂动春夜的暖风、缕缕入心的蛙声。这表明了“我”对南国“蛙声”的一往情深。而对南国“蛙声”的一往情深,归根结底就是拳拳的游子之意、浓浓的思乡之情。【解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
25、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主要是想要看看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错误,选项分析不合文意,从文中来看,应为主要是希望能“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聆听“一片蛙声”。D项,“终于从窗外聆听到了一片蛙声”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并没有聆听到窗外的一片蛙声,而是电脑敲击出的“怀想”。故选BD两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审题,从题干明确具体的设题角度,如本题“请写出文章标题总有那一片蛙声的作用并概括文章内容情感”,既要分析标题的作用,还要概括内容情感。理解散文标题的作用,可以从题目的线索作用、抒情作用、表现主旨的作用等
26、方面分析。从本文来看,这篇文章的题目“总有那一片蛙声”既有线索作用,也有寄托情感的作用。第二段说“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第三段说“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第四段说“我固执地想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好啊”,第五段说“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最后一段说“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室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作者既写了故乡的“蛙声”,又写了在北京时所想象、盼望的“蛙声”,由此可知,“蛙声”贯穿全文,而“我”对“蛙
27、声”的怀念其实是对家乡的思念。题目是本文的线索。标题体现出游子思乡的情怀。【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看题干有无具体的指向,如本题“第段文字用来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修辞”设题,考生要回顾常考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排比、夸张等。这一段是写月夜的草地,而在作者的笔下,这月夜的景都有了人的灵性,这是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如“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以“安睡”来写“夜”,以“来到”写月儿的普照,这本是自然现象,现在都变得有了人的意识,前者写出了夜晚的安祥,后者写出月儿的主动意识,好似是有意要和水洼
28、相映衬;如“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这里写“小蛙”,“欢快”“端详”“游戏”“唱歌”等词语让“小蛙”有了人的生命力,展现出夜晚小蛙的欢快。【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文第段写到居京的月夜,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我为什么要在键盘上演绎一个个的梦?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怀?请做探究”,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找
29、到“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这一引文所在的段落,然后到上下文找出“我”追寻蛙声却追而不得的内容,借此可以分析出在键盘上演绎一个个梦的原因,最后结合全文分析“追寻蛙声”背后隐含的情感。引文源自第五段,此时是“居京的月夜”,第三段说“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它们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所以第四节“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去寻找,却“却并没有
30、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因为找不到,所以“我”只能在键盘上去描绘那一片“蛙声”。第五段后面说“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地一热,为之深深地感动只是没有了蛙声。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由此可知,对“蛙声”的追寻其实是对故乡的追思怀想,蕴含了浓浓的思乡村之情。【点睛】鉴赏散文的语言,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修辞手法(优先);表现手法(次之) ;表达方式(其次) ;
31、文章章法;语言表达(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比如本题,题干在设问的时候已经指明了鉴赏的角度,即“修辞手法”,这就明确了方向,一般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等方面思考。五、语言文字运用12.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荇藻(xng) 白桦(hu) 蘸着(zhn) 簇新(c)B. 掠过(1u) 蜗行(w) 淤滩(y) 驳船(b)C. 胚芽(pi) 虔信(qin) 深邃(su) 纤绳(qin)D. 黝黑(yu) 瞰
32、望(kn) 彻骨(ch) 绯红(fi)【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明确要求之后,可以根据词语的意思和字形辨析读音正误。本题中,A项,“白桦”的“桦”应读hu,落叶乔木或灌木。B项,“掠过”的“掠”应读l,“掠过”,扫过,擦过,闪过。D项,“黝黑”的“黝”应读yu,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颜色深黑。故选C项。【点睛】解答字音题,首先审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审题文,回应暗含要求。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
33、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答题的时候要善用排除法。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注意区别形近字,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13.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A. 嘶哑 蓬蒿 憔悴 干瘪B. 灰烬 锦嶂 疲惫 慰籍C. 晨曦 镶嵌 笑涡 富饶D. 驱逐 蝼蚁 喉咙 坟墓【答案】B【解析】【详解】试
34、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书写有错的一项”,要求选出“有错的一项”,考生要结合字义和字音来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B项,“慰籍”的“籍”应为“藉”;“慰藉”意思是“安慰、抚慰”,此时的“藉”应读ji。“藉”有多种含义,垫在下面的东西,衬垫;抚慰;假设,假使;含蓄。而“籍”的意思是“书;书册”“登记隶属关系的册簿。引申指隶属关系”“祖居或本人出生的地方”。故选B项。14.下面的诗句、作者、诗的题目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休斯 黑人谈河流B.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
35、手掌C. 我是贫穷,我是悲哀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D. 我爱祖国,但用的奇异的爱情 舒婷 祖国【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识记诗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面的诗句、作者、诗的题目搭配正确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识记诗歌中的名句。本题中,A项,“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C项,“我是贫穷,我是悲哀”出自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D项,“我爱祖国,但用的奇异的爱情”出自莱蒙托夫的祖国。故选B项。15.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 2003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日在
36、福州圆满结束。B. 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C.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D. 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鲜为人知。【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如本题就是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B项,“亲眼目睹”重复赘余,“目睹”意思是“亲眼看到”,故前面的“亲眼”多余,应删除“亲眼”二字。A项,“圆满结束”,没有缺陷、漏
37、洞,使人满意,完美无缺地结束,使用正确。C项,“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知道,谓人人皆知。使用正确。D项,“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使用正确。故选B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
38、复的现象。比如本题的B项,“亲眼目睹”语意重复。16.下面几句文字是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B. 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C. 依我们看,三峡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D. 它由“瞿塘狭,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组成。【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和答题的要求,如本题“下面几句文字是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恰当的一句”,考生可采用逐句分析和整体
39、判断的方法,从搭配的角度辨析。D项,从搭配的角度来看,“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搭配不当,“旋律、节奏”与“画面”不搭配,一般用“旋律、节奏”形容“乐曲”“乐章”,故可以改为“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和节奏的乐章”。故选D项。17.排列语序恰当的是( )还有摇荡的水草游人从桥上望去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浏览所给的几个句子,明确这几句话的中心话题,明确这几句话是写景,还是写事,还是说理,然后圈出句子中的代词、关联词,分析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本题中,这
40、四句话是写景句,所写的景有“水草”“鱼”“水下的鹅卵石”,这些景都应是游人从桥上望去所见到的,观察点在桥上,故第句应放在开头,交代立足点;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应是从“游人”的角度来说的,而其他几个句子都是“看到”的景物,故放在第二处;中说“还有”,这是相对于而言,故放在第三处,而第句说鱼在“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前面只有先交代“水草”和“石头”,后面才能有鱼儿在这些地方游动的内容,故放在最后。因此选择D项。【点睛】对于排序题,答题方法如下:首先要感知语意内容,把握文意的连贯性。整体把握,了解语段或句子的中心语意,或找中心句(文眼句),或归结各句语意,把握整体主题或主旨。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
41、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然后进行局部调整,最后整体排列,依据语意的连贯性,把握语句的衔接。18.仿照划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答案】示例: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 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 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 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仿照划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
42、连贯的句子”,这就要求考生要分析划线句,把握其句式和内容,然后再仿照句式进行仿写,仿写的时候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连贯性。“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由这些句子可以确定句式,应为“一(量词)的是一朵花”,需要填写的是人的行为,如“无偿的献血”“关切的问候”“善意的批评”“适时的看望”等,还要注意这些行为应是能体现“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的理念。考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仿写即可。19.下面本是五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A、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a、天山南北乌鲁木齐B、朝天门喜迎天下客 b、金银铜铁铬镍铅锌C、
43、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c、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D、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d、塘沽港笑纳万国风E、黄山为九州增色 e、瓷器与中国齐名【答案】Ac Bd Ca Db Ee【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本是五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这就要求考生明确对联的知识,如字数一样、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相同、短语的结构一致,一般情况音韵上讲究仄起平收等等。“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是九个字,故只能选择“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黄山为九州增色”是七个字,故只
44、能选择“瓷器与中国齐名”,这两副对联就可以借助字数相同的特点进行选择。“朝天门喜迎天下客”可以断为“朝天门/喜迎/天下客”,“朝天门”是名词,与“塘沽港”相对,“喜迎”与“笑纳”相对,“天下客”与“万国风”相对。“雪域春秋扎西德勒”可断为“雪域春秋/扎西德勒”,“雪域春秋”与“天山南北”相对,“扎西德勒”与“乌鲁木齐”相对。“水泽源流江河湖海”可以断为“水/泽/源/流/江/河/湖/海”,一字一景,都是名词,故可以与“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相对。考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选择。六、20.写作。沟通、理解、宽容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都是必须的,对手足、对父母长辈、对同学、对老师
45、、对某种公民、对机关工职人员、对事业单位或工商企业等,我们都有话说,请在“_,我想对你说”的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如:爸爸、奶奶、同学、老师、警察、某某企业或领导),联系生活,完成一篇记叙文。要求:1、在“_,我想对你说”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短语等,完成作文题。2、以记叙为主,适当的结合议论、抒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地名、人名、校名等。4、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正确、匀称。5、文字800字左右。【答案】老师,我想对你说老师我想对你说,每一个老师,都有一双神奇的双手,他们操握着粉笔,与此同时,还在不知疲倦地照料着一片森林。我的英语一直不好,如若我是一棵树,那么我必将是又
46、矮又小。但是有一天,我被甘甜的雨露唤醒了,一个辛勤的园丁,灌溉着我。而她便是你我的老师。我仍旧记得在那之前的自己:一个一到英语课,就双目无神,总像是心虚地埋着头的女孩,祈祷着自己能够隐形,老师不会发现我。现在看来是多么搞笑,但那天之前的我确实如此。那天礼拜二,早上的数学课之后便是英语课。前天默的单词,今天要默词组,课上要抽背课文,还要讲解题目课前的我如此的烦恼着,殊不知你已悄悄“潜”入班级,更不知此刻你正站在我身后只听见你说:“xxx,你的默写是怎么回事?”我忽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眨巴着眼睛,脑子飞快地回想着:我做了什么?!“跟我来。”你别有意味的看了我一眼,这样说道。我原是想步子放慢点的,转
47、而又想到你哪会跟我一样放慢一点?于是转而抱怨学校设计得不好办公室离教室太近了。当然这也只能是心里这么嘀咕着。似乎是一瞬间的事,目的地到了。你“啪”地把默写本摊开在桌子上给我看,我仍旧记得那时我心里的委屈感受,想着,我是背过的呀,这上面写的也与书上不差什么嘛,但偏偏你就是打了一个大叉在上面!为什么嘛!可能是我“凝视”了太久,还是我的表情太奇怪?你竟“扑哧”地笑了出来,我不解地看向你,你真的在笑!你指着本子笑着问我:“你知道错在哪吗?”我看着你只是摇摇头。你说道:“你写的是不错,可是全搞混啦。”我恍然大悟,看你心情似乎很好的样子,便壮着胆说:“老师,我记性差总是会犯这样的错,怎么办呢?”你拉我坐在
48、旁边,指着“business”说:“看着,这样记:这个是一只鹅跟两条蛇在公交车上谈生意。”“啊?”我失口叫了出来,你又拍拍我的手,眨着眼睛对我说:“再仔细看看。”我看完,笑了,这个“生意”的单词,我原是死活背了多久的,总也记不住,现在你却用一个笑话让我牢记了。自此之后,我越来越多地发现你的伟大之处,发现了英语的可爱之处。原来的恐惧,自己想来都想笑呢。几次往返办公室,我发现你批作业时有个习惯,批完一本便在笔记本上写些什么,这使得你的速度比起其他老师来慢很多,但后来我知道了,你记下了我们班每个人零零星星的成长。在你的带领下,我们的英语成绩由差班升为年级第三、第二、乃至第一!老师,我想对您说:我们若
49、是树,您就是最好的园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首先分析命题,“_,我想对你说”,考生需要把诉说的对象填上,可以补充的是“人”,题干中也给出了一些选择的对象,如“手足、对父母长辈、对同学、对老师、对某种公民、对机关工职人员、对事业单位或工商企业等”“爸爸、奶奶、同学、老师、警察、某某企业或领导”,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对象,也可以不从这些当中选择。命题的后半部分限制了要以第二人称来写,“说”是文题的重点,“你”是指“我说的对象”与前面填充的“人”是复指关系。文章要交代清楚要说的内容,至于通过这一内容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文章并没有确定。写好这个题目,关
50、键是要确定好中心与选好材料,“要说的”必定是自己的肺腑之言,这样才能感人,因此“说的”一定不能平平常常,无关痛痒的话。要想写好,要注意如下几点:文章的选材。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亲身经历、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很多,可大多都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事儿,因此要认真回忆这件事(值得写的),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这样的事情叙述出来,才会让人有选材新意之感。材料安排。凡是生活中有所感触的事情都可向父母倾诉,可以是早发生的旧事儿,也可以是刚发生的新事,但不管是哪一件事必须要完整,有头有尾,切忌东拉西扯,支离破碎。要把这件事儿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交代清楚,
51、让读者明白文章写了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还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发展的。环境写好了,突出了特点,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感人。“对某人说些什么话,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可围绕以下三点展开:我想告诉某人什么?我的这些想法是什么事引起的?为什么要把这些想法告诉某人?要注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表达的内容丰富,可以与某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荣耀,可以诉说自己的忧愁、委屈,可以表达自己的歉意,可以提提自己的合理建议,也可以探讨对某件事的看法等等。【点睛】作为半命题作文,首先要把命题给补充完整。比如本次作文,
52、要补充倾诉的对象,然后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