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301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解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解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解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解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解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解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解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解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解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秘密启用前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文科历史试题命题人:余定军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3.选择题答在答题卡上,综合题答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交回。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2、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注重因地制宜【答案】B考点:精耕细作。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题干中的四则材料都是为了提高土地的生产率,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农书粪田之宜的内容,故排除。2.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的封闭保守性

3、 B.小农经济受天灾的危害 C.小农经济对自然的依赖 D.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答案】D考点:考查对小农经济的理解。材料说的是炎热的夏天,天气比较干旱,农业受到极大影响,由此可知应是指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3.据清代刑部抄挡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佣佣工李新孔入煤场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这一材料主要反映了清朝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家庭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采矿业发达【答案】C考点:资本主义萌芽。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私营手工业发展的状况,不是官营手工业,所以排除AC两项。材料内容只是反映了在淄川一地的有矿主采取雇佣方式进行生产并不能表明采矿业

4、发达,故答案选择C项。4.范蠡曾是吴越争霸时期越国的谋臣,后来弃官从商,后世商人尊称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上万两白银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 D.在瓦子参与娱乐活动【答案】A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仔细读材料,明确答题方向“范蠡可能经历的事情”,逐一分析备选项。棉布在南宋时才得以推广,而范蠡生活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排除C项。瓦子宋代出现,排除D项。范蠡弃官经商而致富说明官府允许私人经商,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故答案为A。5.苏州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

5、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明清时期盛泽镇的发展历程表明A.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B.工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C.重农抑商政策走向瓦解 D.海外贸易推动手工业兴盛【答案】B考点:明朝工商业发展的影响。材料内容中并未反映出雇佣关系的内容,所以排除A项。C项内容与史实不符合,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是高峰时期,所以排除C项。D项为无关项,所以答案选择B项。6.下列文字所描述的古代经济现象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

6、楼”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 B. C. D.【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本题项主要反映明代江南部分手工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开始采取牛耕技术。项是陆游描述宋代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的诗句;项唐代诗人陆龟蒙赞美青瓷的诗句。据此选D项。7.“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A.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C.传统织

7、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答案】A考点:自然经济的瓦解。依据材料所述当时的农民在织布时用的都是进口纱布,可以看出当时农业生产中纺纱和织布相分离,所以A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所以B不正确;材料所述传统织布业地位逐渐丧失,所以C不正确;D项传统商品完全商品化说法不准确。8.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D

8、.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影响的相关问题。AB两项是错误项,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史实不符合,故排除AB两项。D项与戊戌变法的内容不相符合,所以答案选择C项。9.下面是19世纪后期我国创办的商办企业统计表。对于此表格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错误的是年代新办商办企业新投资总额数量(家)年平均增长数(家)新投资(万元)平均增长(万元)1872-1894年532470.421.41895-1900年104172300383.3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大量资本输出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答案】D

9、考点: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明显错误,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材料信息明显不符合,故选D。ABC项都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10.观察下列示意图,促成1919年、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两度出现发展高峰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实现政治统一 B.经济结构趋于完整 C.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D.政府政策措施推动【答案】D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1919时的中国旧军阀混战时期,所以A项不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合,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不完整,不平衡的,轻工业发达,而重工业发展非常的艰难。C项是1919年间经济发展的原因,但不符合1936年的史实,故答案选择D项。11.据统计,20世纪

10、二十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 是A.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 D.受到外国资本控制【答案】B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地点上的特点,近代民族工业在沿海多而内地少,所以答案选择B项。A项内容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也是无关项。12.晚清外交家黄遵宪在一首咏物诗中写道:“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诗中歌咏的新奇事物是A.邮政

11、 B.电话 C.电报 D.电影【答案】C考点:通讯工具的进步。材料中的“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表明应该是与通讯相关的的内容,所以排除AD两项。材料中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表明不是电话,而是电报,故答案选择C项。13“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上述社会风貌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答案】C考点:社会习俗的变化。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在外来经济势力的冲击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是逐渐性的,不是短时期能完成的。“爱国帽

12、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表明应该是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化现象,这之前的事件后都不存在这些现象,材料中前半部分的现象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已经有了,故答案选择C项。14阅读下列近代史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汽车1883年1901年1928年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中国充分吸收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中国近代化进程从沿海向内地扩展交通通讯改变着中国近代城市生活 民族资本主导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A. B

13、. C. D.【答案】B考点: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材料中的表格的内容上海与重庆对近代西方科技的吸收是不平衡,也就说明中国对西方工业革命成果吸收的不充分,所以第项中国充分吸收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不正确。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非常不充分,与本国的封建经济和外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相比力量十分的微弱,所以第项民族资本主导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不正确,故答案选择B项。1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建国以来,有助于解决这两对基本矛盾的有关认识、决定或者会议有1956年中共“八大”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年中共“十四大”A. B

14、. C. D.【答案】C考点: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共代表大会。注意材料说的是有助于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会议,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了错误的总路线,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遭到重大的损失。16.如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主要年份工业总产值构成示意图。示意图不能反映出的信息是A.工业所有制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B.国有经济比重逐渐下降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非国有经济比重显著上升【答案】C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期,材料只是反映了21世纪前的情况,因此C项错误,故选C。17.十四世纪前后如果你是一名葡萄牙商人要到中国去,你最

15、有可能的是A.乘中国人商船一起回中国 B.利用刚发明的轮船前往中国C.乘阿拉伯人的骆驼到中国 D.乘帆船绕过非洲到达中国【答案】C考点:新航路前后的中西贸易交流。十四世纪尚未进行新航路的开辟,更未进行工业革命,因此BD项错误;此时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因此A项也是不对的,故选C。18.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A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所涉及的现象说

16、明当时还存在亚洲手工生产为主导、全球范围内奴隶贸易广泛盛行和欧洲主导国际贸易的史实,据此推断应该是新航路开辟促成了这一分工的出现,故选A。 19“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着日本的对外贸易;在大洋洲,他们用自己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 材料中的“他们”来自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答案】C考点:荷兰的对外殖民扩张。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王国的首都,是荷兰最大的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材料中的“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表明这个国家也应该是荷兰,故答案选择C项。20.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

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地位”的因素包括 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确立海上殖民霸权 积极发展垄断组织 率先开始工业革命A. B. C. D.【答案】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对英国的影响本题考查英国殖民扩张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相关内容。题干中的第项积极发展垄断组织明显不符合17、18世纪英国历史发展的史实,垄断组织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70年代前后,所以第三项不正确,故答案选择D项。21.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

18、策 B.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C.分析了苏联迅速工业化的弊端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答案】B考点:利用材料中的“苏联”两个字可以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国名是苏俄,不是苏联。C项与材料内容中的主要思想不符合,材料中内容偏重于“但”字后的内容,所以排除C项。D项是错误项,材料内容是承认斯大林体制中存在弊端的,所以对其进行改革是有必要的,故答案排除D项而选择B项。22.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与图片人物有关的是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

19、主义” 【答案】C考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等。此题考查的是对领导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人物主张的理解,主要是考查赫鲁晓夫的改革政策。A是列宁时期的政策,C项开垦荒地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政策,B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D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策。23.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B“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C“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D“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答案】C考点: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政府的财政支

20、出。A项反映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项反对政府的救济,即反对政府财政支出;C项要求扩大政府支出;D项主张减少干预。故选C项。24.下面图片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背景是A.西方社会危机十分严重 B.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盛行C.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显著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 历史信息的归纳能力。根据题干中 四图的主要信息特点分析,其共同 点是 “ 国营 ” 企业 , 这是二战后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 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的体现 , 其产生的背景应归结到西方社会的严重危机,国家只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才能消除这

21、些危机。25.结合所学,判断该材料所反映的年代是二战后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经济实体美国苏联日本欧共体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国民生产总值277594010672907888691461542A.1945年 B.1951年 C.1980年 D.1993年【答案】C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依据图片信息欧共体已经建立所以排除A、B,苏联尚未解体所以排除D,所以选C,该表为1980年时各经济实体的发展状况。2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持此主张的先秦思想流派还主张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爱多者则法不

22、立,威寡者则下侵上”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答案】D考点:战国百家思想。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体现的道家的辩证法的思想,故选D。A项是儒家思想;B项是法家思想;C项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27.2013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花。”这种艺术形式是A.书法艺术 B.雕刻艺术 C.京剧表演 D.国画艺术【答案】A考点:书法。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特定的点和线,也是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根据楷书书写要求,从落笔到抬笔即为一笔,又叫一画,合称笔画,

23、笔画的具体形状叫笔形。28.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捅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 A.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B.经毕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久远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答案】C考点:斩竹漂塘”、“荡料入帘”反映的是造纸术。A不对,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B不对,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的是印刷术;D. 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的是活字印刷术;C符合题意。29.某西方学者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

24、空白处是A.法律与宗教信仰 B.民主与科学 C.金钱与权力 D.智慧和德行【答案】D考点:此题实际是考查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的思想发展情况,联系史实可知,那时的主要思想派别和思想家有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权威,而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这说明那个时代崇尚的是智慧和美德,答案为D。30“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都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 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

25、 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 B. C. D.【答案】C考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项明显错误,文艺复兴运动并未上升到反对封建制度,提出资本主义建构的高度,启蒙运动中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内容,排除此项,故选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3.(20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区域集团的力量对比此起彼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3年美国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

26、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最终战略目的。(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现 “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有利条件,(2分)并概述该体系实现的具体表现。(4分)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美国从经济方面说,它虽然只占有全世界6%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却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2/3,外贸出口额的1/3,黄金储备的3/4 刘绪贻等战后美国史 材料三 美国与西欧、日本经济对比表 1979年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工业总产值(%)10037.89.4510.16.5出口贸易(%)10015.26.912.26.4黄金外汇储备(%)

27、10015.55.214.65.3(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和格局呈现了什么变化?(4分)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2分)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时代背景。(4分)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怎样的经济格局?(2分

28、)【答案】(1)意图:领导世界(或称霸世界)。(2分)有利条件: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2分)表现: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或布雷顿森林体系;或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货币组织);建立起国际贸易体系(或关贸总协定)(每点2分,共4分)(2)力量对比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2分)格局变化: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2分) 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的控制,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或:冲击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分)(3)背景:两极格局结束,

29、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2分) 格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2分)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本题考查二战结束后美国的世界战略。依据“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可知美国的美国的最终战略目的是称霸世界。其有利条件可结合二战后国家力量对比变化来回答。具体表现为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起国际贸易体系。(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力量对比变化为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进而使得世界格局呈现出美

30、、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力西欧、日本开始摆脱美国控制,世界多极格局出现。(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时代背景为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等。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怎样的经济格局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32.(20分)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

31、两个-汴京和临安。宋朝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有6个,宋朝10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10几个增加到46个。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业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渴望生活在宋朝(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

32、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的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松论等(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并指出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影响。(8分)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但1979年之后,城市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如下图),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不仅在改变着中

33、国,也在改变着世界。 (3) 1979年后我国城市化进程显著提高,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背景以及中国是如何“改变着世界”的?(6分)【答案】(1)特点: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规模大、数量增多;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市民阶层诞生,出现了酒楼、瓦子等服务娱乐设施。(4分)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管制)。(2分)(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色彩。(4分)影响:改变了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4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得4分

34、。)(3)背景: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分)改变:经济上,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政治上,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分)考点:城市化。(1)依据材料一中的“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可以看出宋代的城市大规模出现,其经济功能增强。“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可以看出宋代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依据图片内容可得出,宋代出现了瓦肆等娱乐场所。(2)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特点可以从城市兴起的地点、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欧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最先在东南沿海的经济重心开始的,随着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近代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分析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其对自然经济的作用、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归纳。(3)1979年以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的进行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等。如何“改变着世界”要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