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妙析教材这个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讨论一下,班里的图书角应该怎样管理。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班级的“图书借阅公约”,张贴在班里的图书角。在讨论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发表意见,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要想好了再说。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较强,因此在这个口语交际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并能结合实际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另外,课堂上可能会出现抢答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表意见。教学建议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敢于主动发表意见,并能向别人说出制定此意见的理由,以使别人信服。还要引导学生拟定班级“图书借阅公约”,张贴于教室,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自己劳
2、动的成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读懂口语交际的要求,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公约。【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图书借阅公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能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重点难点重点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做到轮流说。 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图书借阅公约,并能写出来。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上网搜一搜班级图书借阅公约的写法与基本内容。课时安排1课时一、图片导入1出示图片:有些图书没摆整齐,有些图书上面有乱七八糟的笔迹2同学们,这是我们班图书角的图书现状。它们被随意扔在角落,现在,让我们一起为它们制定公约吧。(板书:公约)何为“公约”?公约是
3、指大家一起制定并共同遵守的章程、约定。3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公约。(板书:图书借阅公约)二、读题审题1打开课本,默读要求。2从第一段的要求中,你知道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时要解决哪些问题吗?三、制定公约(一)讨论、交流。首先,要找出我们班级图书角存在的共性、普遍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规则、约定。出示范例: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看完书后没有把书摆放整齐,我组制定一条公约:请看完书后务必把书放回原处。1小组讨论,把图书角存在的问题写下来,再提出相关意见。出示讨论要求:主动发表意见。轮流说。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2全班交流。出示交流时的注意事项:发言者:声音响亮,神情自然,目视
4、听众。倾听者: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大胆质疑。(二)细定公约。1确定公约从哪几方面拟定,如:借、换、还、奖惩机制等。2公约大体要求:语句简练,内容齐全等。3小组讨论。4全班交流。5将公约张贴在班级图书角处。四、公约范例图书借阅公约为保障学生能阅读到自己喜欢的图书,经全体学生研究通过,制定本制度,望全体学生在借阅图书时严格遵守。1班级图书实行专人负责,全体师生共管的管理机制。班级选出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和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2凡本班学生借阅图书,必须由班级图书管理员允许,并登记借阅时间、借阅图书名称、图书价格等项目后方可借阅。每次每位同学只能借阅一本图书。3借阅的图书要懂得爱护,
5、时间不能超过一周,不准在图书上乱写、乱画,如有损坏或丢失要按照图书原价的两倍赔偿。4借阅的图书只能自己阅读,不能转借给他人。如有发现将严厉批评,并取消借阅资格。5借阅的图书阅读完后,要按时找图书管理员办理归还手续,并做好记录。6爱书护书,保持书籍的整齐干净、完好无损,是每一位学生的神圣职责,我们在阅读的同时要争做爱书模范。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家在阅读的同时,要自觉摘抄其中的优美词句,写下自己的感想。二(4)班图书管理委员会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成功拟定了班级图书借阅公约,这是大家的劳动成果。大家还学会了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养成了倾听的习惯,希望你们越来越敢说,越来越能说。六、梳
6、理板书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小组讨论,制定公约。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
7、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主动发表意见。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
8、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七、教学感悟1本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思想的原生态中进行,基于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他们的情感,启发他们的智慧。因此,学生能说真话、吐真情;他们想说、有话可说。我安
9、排学生四人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学生根据学习生活中图书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宝贵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取长补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合作交流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
10、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2通过图书借阅公约的制定,学生不仅知道了应该怎样爱护图书、借阅图书,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领悟了更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