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课时精练 点击进入Word文稿 一、选择题1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被称为间接选举。下列属于间接选举的有()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 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以及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A B C D答案 A答案 解析 县以上各级人大代表是由下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是由同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他们均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都属于间接选举;均属于直接选举。故选 A。解析 2某地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将海选规范为无候选人的“自荐直选”,将以往无目标的海选改为有组织的直选,即组织村民自荐报名参选
2、,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这一变化有利于()提高选民的政治素养 集中选民的意愿 减少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选举充分反映民意A B C D答案 D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选举方式的相关知识。由于海选没有候选人,选举结果比较分散,不利于集中选民意愿,因此“自荐直选”的方式既有利于发挥直接选举充分反映民意的优点,又能集中选民意愿,正确。将海选改为“自荐直选”,不能够带来选民政治素养的提高,排除。将海选改为“自荐直选”不会减少选举者的竞选压力,排除。故选 D。解析 3在我国,国务院总理由国家主席提名,并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人选,采取了间接选举与等额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这种选举方式()适用于
3、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成本低,便于组织 选民可以直接选择心目中的当家人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可以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A B C D答案 C答案 解析 间接选举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成本低,便于组织,符合题意。直接选举可以直接选择心目中的当家人,但题干要求的是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不符合题意。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但题干要求的是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不符合题意。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符合题意。故选 C。解析 42019 年 3 月 5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 3000 名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
4、席了此次盛会。根据有关规定,这些代表产生的选举方式有()A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B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C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D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答案 D答案 解析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全国人大代表产生的选举方式是间接选举,而且普遍实行差额选举,答案选 D。解析 52019 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65 周年。从“豆选法”到城乡选举“同票同权”,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不断完善。与差额选举相比,等额选举()可以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有利于充分体现选举
5、人的意志A B C D答案 B答案 解析 差额选举可以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错误;等额选举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正确;直接选举有利于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错误。故选 B。解析 6我国的选举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选举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选举方式的选择()A受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B由社会政治制度决定C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D受社会经济制度、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的制约答案 D答案 解析 选举方式的选择受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的制约,D 正确。解析 7改革开放
6、40 年来,我国选举制度经历了 3 个历史性跨越: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由乡镇扩大到县级;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从城乡按不同人口比例改为按相同人口比例产生人大代表,全面实现了选举权的平等。这表明()选举方式的选择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选举方式的选择力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选民的选举态度决定我国采用直接选举的选举方式 选民的政治参与能力随着选举制度的变化而变化A B C D答案 A答案 解析 符合题意,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选举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这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进步,选举方式也逐渐完善,但都力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说法错误,选民的选举态度是影响选举效果
7、的因素,与选举方式的选择无关;说法错误,选民的政治参与能力不因选举制度的变化而变化;故选 A。解析 8下列选项中对漫画评析正确的是()等额选举中往往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贿赂选举违反法律,损害选举公正 选民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选民应认真考虑候选人的经济实力A B C D答案 B答案 解析 错误,差额选举中往往容易出现贿赂选民的情况。表述与漫画主旨不符。漫画中,候选人贿赂选民的做法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利于选举的公平、公正,正确。漫画告诉我们,公民应该理性行使自己的权利,在行使选举权时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正确。选 B。解析 9某村在进行村委会主任选举时,选民们都投出了自己的一票,但
8、对这一票投给谁,选民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其中正确的做法应当首先考虑的是()A当选者的人缘,不得罪人B当选者为人老实,心眼好,诚实肯干C当选者为人正直,能为大家办实事D当选者有社会关系答案 C答案 解析 选民在投票时应首先要考虑候选者的品德和能力,所以应选 C。A、B、D 都不是首先考虑的问题。解析 10年近 70 的杨老师保存着十几张选民证。回想起自己每次参加选举投票的情景,杨老师都感到非常自豪。他说:“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选民,但我不认为自己的这一票是可有可无的。投出这一票,我感觉自己脚下的土地更加坚实。”这个故事说明()A只要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就能满足自己心愿B只有公民珍惜自己
9、的选举权利,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C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决定因素D如此认真没有必要,因为选举与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答案 B答案 解析 满足个人心愿,不是选举的目的,A 错误;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C 错误;D 说法明显错误;故选 B。解析 11某县进行人大换届选举,全县 100 多万选民投票选举出了 200 多名新一届人大代表。在这次选举中,某高中组织了部分学生参加了选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因为他们是优秀学生,可以代表全体同学参加投票B说明他们政治热情高,珍惜自己的选举权C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感和政治参与能力D因为他们达到了法定年龄,具有选民
10、资格答案 A答案 解析 A 错误,我国宪法对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有明确规定,并不是随意可以由别人代替,故答案为 A。解析 122019 年 4 月 9 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辽宁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刘强受贿、破坏选举案。在选举中,贿选的行为影响极坏,面对这种行为,公民应该()睁一眼闭一眼,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 提高民主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权利 通过理性思考,认真审慎地进行投票 采取一切手段,进行严厉惩罚和打击A B C D答案 B答案 解析 在选举中,贿选的行为影响极坏,面对这种行为,公民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选举权,要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感,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
11、举权;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符合题意。贿选属于违法行为,对此,我们要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反击,而不是消极地听之任之,也无权采取一切手段对贿选行为进行惩罚和打击,错误;故选 B。解析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名中学生在所在村村民委员会选举之前,写了这样一封信:“选举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是本村的一件大事,选出一个好的村委会班子关系到一个村的命运与前途。我觉得,那些一旦上任就飞扬跋扈、独断专行、不接受群众意见的人,那些大话、废话连篇,不务实的人,那些亲则尽力、仇则排挤,不能公平公正的人,那些畏首畏尾、过分求稳、
12、停滞不前、不求发展的人,不能选。为了使本村经济快速发展,让村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希望村民能用好自己的权利,庄严地投出神圣的一票。”(1)请概括这封信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为选民如何行使好选举权利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说明理由。答案(1)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2)建议:端正自己的选举态度,真正选出能代表广大村民的意愿和利益、为村民办实事的人。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满意的一票。答案 理由: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民主选举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公民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
13、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也是公民主人翁意识的表现。怎样行使选举权利,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知识,第(1)问,考查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第(2)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结合教材中关于行使选举权的内容进行回答。解析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中有如下规定: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名额,候选人名额按照提名得票多少确定;有民主选举权利的村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村民过半数的选票,方得当选。请你对材料中涉及的选举方式的优点作出分析。解析 本题设问明确,首先,学生要回归教材,判断材料涉及了哪些选举方式;其次,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涉及的选举方式的优点。解析 答案 直接选举:能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人;能更直接反映民意,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差额选举:能使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答案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