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892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活动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基础巩固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完成12题。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D.内蒙古大草原2.下图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A.B.C.D.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所以小明考察的目的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选择A。第2题,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不同。结合题意可知,材料提示小明的考察时间为810月,为我国的夏季。所带

2、物品有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光照强烈;所带物品有羽绒服说明气温低;所带物品有防水服说明多雨雪天气。图中是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内蒙古大草原,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B符合题意。答案1.A2.B3.某旅行社组织了“重走霞客路”大型旅行考察活动。下图为考察路线示意图,旅行团在黄山、衡山、泰山、华山考察中都能见到的自然带是()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落叶阔叶林带C.山地针叶林带D.山地冰雪带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的分布。黄山、衡山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基带往上会出现山地落叶阔叶林;泰山、华山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基带为落

3、叶阔叶林,因此四山均能见到的自然带是山地落叶阔叶林。泰山、华山没有常绿阔叶林;衡山海拔较低,且地处亚热带地区,缺少针叶林和冰雪带。答案B4.若想获得黄河入海口的水质状况资料,最适合的区域调查方法是()A.调查访问B.路线实地考察C.问卷调查D.典型地段实地考察解析想获得水质状况资料,直接在入海口等地段采集水样检验即可,所以最适宜的区域调查方法是在典型地段实地考察,D对。调查访问只是了解别人的看法,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资料,A错。水是流动的,获得入海口的水质资料,没有必要进行整个路线的实地考察,B错。问卷调查到的也不是科学的分析数据,只是他人的感觉状况,C错。答案D5.某高中举办地理野外考察活动,

4、工作的步骤是()绘制地图、统计图表等展示资料利用相机与GPS或地图作记录规划考察路线收集、整理考察地区的文献和图片A.B.C.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地理野外考察研究步骤首先搜集、整理图文资料了解考察地区的相关信息,后制订计划,确定考察路线,并通过分析、比较、获得研究成果,最后以图表等形式展示,所以其先后顺序为,故该题选C。答案C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该校附近的地理环境,发现学校附近的工厂尚未对其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治理。材料二学校及周边的简易地图。(1)判断学校可能受到哪三个方面的环境污染。(2)为改善学校环境质量,最好在学校周边地区建造两条绿化带。请用图例在“

5、学校及周边的简易地图”中绘出这两条绿化带的位置,并说出绿化带的主要环境效益。解析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向环境中排放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泥厂、化工厂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且靠近学校,其排放的污染物对学校造成污染。第(2)题,绿化带的作用是减轻工业和交通对学校造成的污染,所以必须建在工厂和学校之间,铁路和学校之间,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吸烟除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答案(1)水泥厂的大气污染;化工厂的水污染;铁路的噪声污染。(2)绘

6、图略(一个在水泥厂、化工厂与学校之间,另一个位于铁路和学校之间)。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吸烟除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素养提升“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如图(某段长城的景观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修建长城应选的地形是() A.山谷B.山麓C.山脊D.山腰2.考察队员利用手中的GPS信号接收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A.测定长城的地理位置B.测量长城的海拔C.确定考察队员的行进方向D.获取长城毁坏情况的图片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长城修建在山脊上,以防御外敌入侵。第2题,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获取地面经纬度坐标及其高程坐标并用于定位和导航的系统。A项,测定长城的地理

7、位置是可行的,GPS信号接收机可获得地点的经纬度位置;B项,测量长城的海拔是可行的,GPS信号接收机可获得地点的高程;C项,确定考察队员的行进方向,GPS信号接收机可获得位置,进而明确方向;D项,获取长城毁坏的图片需利用遥感技术。故该题选D。答案1.C2.D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实地考察。下车后,只见水田沟渠纵横,前方高山耸立,左侧椰林成排(如右图)。他们步行进入村落,但见民居间涌泉处处。村主任带领他们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据此完成35题。3.该村落所处地形为()A.山地B.冲积扇C.三角洲D.高原4.该地所处自然带最可能为()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热带

8、草原带C.热带雨林D.热带雨林带5.村民的祖先渡海来此后,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A.地形B.河流C.植被D.道路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判断。由材料可知,该处位于高山山前地区,地势较高,且有喷泉分布,故该村落地处冲积扇。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有椰林分布,应位于热带地区,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第5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祖先来该岛之前,这里人烟稀少,随着人口的增加,为了获得充足的粮食供应,人们开垦耕地,种植水稻等作物,故选C。答案3.B4.D5.C某中学生地理夏令营到我国南方进行野外考察,区域主要包括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据图完成6题。6.同学们到达丁山顶后,可能

9、看到的现象是()A.从山下带来的水银气压表的读数变小B.太阳从西南方向落于地平线C.GPS手持机显示的是(2544N,12328E)D.水杯里的水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解析丁地海拔较高,因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故气压越低。山顶海拔高,所以从山下带来的水银气压表的读数变小,A正确;北半球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错误;(2544N,12328E)位于海洋上,C错误;我国南方的夏季气温多在30 以上,山顶海拔低于3000米,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所以山顶气温高于0,不会结冰,D错误。答案A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调查,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古今变化野外调查,并绘制成图。

10、据此完成78题。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的分布7.科技工作者考察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变化,下列属于需准备的生活用品的是()雨衣防晒霜羽绒服地质锤A.B.C.D.8.科技工作者对现代绿洲分布的调查,应选取的观察路线是()A.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B.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东向西C.沿河流自下游向上游D.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西向东解析第7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需要准备防晒霜和羽绒服等生活用品。第8题,读图可知,古绿洲和绿洲都分布在河流两侧,且消失的绿洲在河流下游,因此观察线路应选取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答案7.B8.A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某研学旅行小组7月选择下图中的“三江

11、并流”保护区进行地理考察,考察中发现:崇山峻岭中,并肩奔腾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壮观的雪山冰川、险峻的丹霞峰丛和灿烂的喀斯特台地都在此“安家落户”,成为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三江并流”地区有10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与雪山相伴的是静立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然而好多的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我国中药资源和民族药资源的重要宝库。(1)简要说明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2)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国

12、家级保护动植物种类较多的原因。解析第(1)题,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主要结合地质作用和流水的侵蚀作用进行分析。第(2)题,“三江并流”地区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种类较多的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垂直地带性及地形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面分析。答案(1)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大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挤压、隆升;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形成河谷;高山与大江交替分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的自然奇观。(2)“三江并流”地区由于纬度低,山高谷深,垂直差异大,垂直带谱丰富,动植物种类众多;高山峻岭,山高谷深,气候复杂,局地小气候类型多,动植物种类独特;“三江并流”地区山脉为南北走向,因此这里成为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独特的地质地貌也保护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生态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