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历史新攻略总复习课标人民版精练:专题八 专题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855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历史新攻略总复习课标人民版精练:专题八 专题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版历史新攻略总复习课标人民版精练:专题八 专题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版历史新攻略总复习课标人民版精练:专题八 专题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版历史新攻略总复习课标人民版精练:专题八 专题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版历史新攻略总复习课标人民版精练:专题八 专题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版历史新攻略总复习课标人民版精练:专题八 专题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版历史新攻略总复习课标人民版精练:专题八 专题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版历史新攻略总复习课标人民版精练:专题八 专题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版历史新攻略总复习课标人民版精练:专题八 专题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版历史新攻略总复习课标人民版精练:专题八 专题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9年12月,毛泽东和工作人员一起过66岁生日,生日宴会实行“三不主义”: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席间他说:“现在全国遭灾,有些地方死人呀”“人民公社、大办食堂到底好不好?群众有什么意见?正确情况搞不到”。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毛泽东反对祝寿,因此材料真实性不足B.造成“全国遭灾”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毛泽东认识到自己的“左”倾错误,并立即纠正D.当时为解决物资匮乏,采用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答案B材料中毛泽东反对铺张祝寿,而非反对祝寿,故A项错误;由题干中“1959年”“现在全国遭灾”可以判断,当时的困难

2、是“左”倾错误导致的,故B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毛泽东认识到自己的“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当时采用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2.“人民解放军将在已有的胜利基础上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你们现在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此命令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A.从民主革命转向恢复生产发展经济B.从领导工人运动转向工农武装割据C.从反抗外敌入侵转向根据地的建设D.从争取民族独立转向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据材料“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说明民主革命转向,由材料“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和“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的表述可知材料强调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3

3、.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该措施()A.有利于国家财政和经济状况好转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D.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答案A材料中合理调整工商业旨在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故选A项。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并未改变其性质,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该措施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故C项错误;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并未改变其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故

4、D项错误。4.据有关资料显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14个乡1953年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的1.29%,比1952年增加了 550%,出卖的土地数量占土地总量的0.22%,比1952年增加506.93%。另据同一时期对河南省9个乡的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的3.59%,买入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的2.88%。这些现象的出现()A.表明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B.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效有限C.反映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缓慢D.适应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答案A由材料中农民买卖土地可知,当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分散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工业化的需要,农业合作化势在必行,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

5、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并非成效有限,B项错误;1953年工业化才起步, C项错误;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D项错误。5.陈云说:“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上述措施()A.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B.使经济建设转为以轻工业为主C.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D.使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答案D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该模式并不会活跃商品市场,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

6、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并未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拓展提升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材料表明农村出现了土地买卖现象,说明当时农村属于农民土地私有制,依然是落后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不能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必需的粮食和原料,因此,需要把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6.1960年,“包产到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在我国许多地方自发流行起来。“包产到户”经营方式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责任到户”(即土地以户为单位家庭经营),“定产到亩”(即农户按照经营土地的亩数向集体上交定额的粮食),“超产归己”(即农户生产粮食中超出上交定额的部分归农户家庭所有)。1966

7、年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严厉批判了“包产到户”经营模式,会后这种经营模式即被禁止。上述材料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 A.“包产到户”背离人民公社土地国有原则B.“包产到户”背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C.人民公社“左”倾错误仍在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遭到扼杀答案C据材料中“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可知,“包产到户”并未背离人民公社土地国有的原则,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初,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包产到户”并未背离这一方针,故B项错误;“这种经营模式即被禁止”,说明当时仍然强调“一大二公”,即人民公社“左”倾错误仍在发展,故C项正确;此时我国未进行经济体制

8、改革,故D项错误。7.“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以每年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C.“大跃进”运动客观上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答案A由题干中在“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我

9、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以每年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等信息可知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跃进”运动,故B、C两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8.广东省某县曾经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县经委对县办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二是撤销五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领导企业;三是在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基础上,县经委实行财政任务递增包干和超额分成。这些举措()A.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B.实现了政企分开C.改革了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D.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答案C

10、由“超计划利润”可知材料中的措施没有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实现政企分开,只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企业的活力,故B项错误;该县通过改革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这些举措没有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故D项错误。9.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共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改税初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A.所有制改革的尝试B.分配关系的调整C.企业经营权的独立D.农村改革的支撑答案B利改税是我国改革国家

11、与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一项重要措施,核心内容是将所得税引入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领域,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所以材料所述现象出现主要得益于分配关系的调整,B项正确。10.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都被撤销,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这一时期的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A.推进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决策效率B.优化市场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C.加快产业升级,顺应科技革命浪潮D.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转轨答案D精简机构,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增加市场的调节作用,推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

12、经济体制转轨,故D项正确。11.1982年10月15日,北京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首届换房大会。由于都是“公房”,不涉及房子的产权变更问题,办理手续很简单。十年后,劳动人民文化宫不再举办换房大会,1998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此后买房取代了换房。这一历程反映了()A.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 B.房屋产权和使用权分离 C.关注民生成为党和政府执政之要D.政府管理职能逐渐减弱答案A由材料中1982年、1998年的时间信息,结合材料中1982年“换房”到1998年“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此后买房取代了换房”可知,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从换房到买房的发展历程,而

13、非房屋的产权和使用权问题,B项错误;民生问题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是执政之要,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从换房到买房的发展历程,并未涉及政府管理职能的变化,D项错误。12.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是“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这一分配政策()A.开始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C.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D.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答案B这一分配政策有利于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但“开始”的表述有误,故A项错误;这一分

14、配政策“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故B项正确;这一分配政策强调“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故C项错误;中共十三大时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是较早注意人口问题的古代国家,公元前8世纪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秦国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国人口登记和以招徕邻国农民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人口。从汉至唐,绝大多数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如汉代的贡禹,三国时的曹操,唐代的刘晏等。时至宋代,地广人稀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人口压力渐大,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人口或者减少人口的思想。

15、但是,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得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如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到了清初,统治者更是废除了单独的人口税,实行“摊丁入亩”税制,即把原来征收的丁银全部摊入土地税内,这使得农民人身束缚逐渐削弱,增人不增税,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摘编自王孝俊著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变迁等材料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但后来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理论的错误批判使得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

16、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掀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摘编自史礼成编著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人口问题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

17、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答案(1)特点:较早注意人口问题(或公元前8世纪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通过加强户口管理和推行早婚等方式增加国家人口(或秦国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国人口登记和以招徕邻国农民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人口;或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人口增殖的思想是主流,即对传统人口政策的继承(或从汉至唐,绝大多数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控制人口的思想开始出现并逐渐受到重视(或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人口或者减少人口的思想);人口不断增长(或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得

18、分,任答五点即可)。(2)变化:人口压力使人口增殖思想转变,政府转向控制人口(或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人口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人口管理制度(或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人口控制由局部到整体,由松散到严格(或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控制人口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或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人口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强调法律法规在人口控制问题上的重要性(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启示:加强人口问题意识;促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数据背后的中国第一组“一

19、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农林水利轻工业重工业运输业贸易物储文教卫生城市公用其他7.66.5251.6819.237.23.71.1第二组在初期的人民公社,大多是几乡一社,平均规模为4797户,2万户以上的特大公社,全国就有51个195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下降13.6%,1960年比1959年又下降16.2%。第三组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农业工业总产量粮棉总产量钢铁原计划比上年增长8.5%3 216亿斤2200万担比上年增长5.7%670万吨2亿吨实际完成比上年增长11%3 400亿斤2400万担比上年增长8.5%720万吨2.17亿吨第四组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依据材料并结

20、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情况或政策措施中,概括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12分)答案示例1:国民经济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制定实施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而十年“文化大革命”中虽有周恩来和邓小平的局部调整,但整体上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政府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三大产业也协调发展,中国国民经济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示例2: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状况。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但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形式简单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等。示例3:产业协调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轻重比例失调;1960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对经济整体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促使中国国民经济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