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乐安一中高一语文教案:07 第一册第9课《内蒙访古》.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840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乐安一中高一语文教案:07 第一册第9课《内蒙访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西乐安一中高一语文教案:07 第一册第9课《内蒙访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西乐安一中高一语文教案:07 第一册第9课《内蒙访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西乐安一中高一语文教案:07 第一册第9课《内蒙访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西乐安一中高一语文教案:07 第一册第9课《内蒙访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同步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 第一册第9课内蒙访古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 1.本文主旨是什么? 答:文章以访古游记的形式,以访古为线索,表达了作者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 2. 本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一段最古的长城12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在大青山下14段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写汉代古堡,强调在民族关系紧张时期和平往来仍未隔断。 第二层:写昭君墓,颂汉代和亲政策。 3. 本文在选材与表意上的特点: 本文虽然是一篇访古游记,但作者并不是单纯地记叙古迹,也不只联系相关的历史,而是结合古迹,史料进行议论,发表见解,宣扬自己的主张。议论的语句虽然不多,但却表

2、明了文章的主旨,所叙的内容都是为议论服务的。(二)难点: 1. 理解“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答:“风浪”比喻古代民族之间的战争。 “平静的原野”和“风浪最大的地方”构成鲜明的古今对比,强调了民族关系和睦的现实,表现了古代两大民族的不幸。 2. 赵武灵王修筑长城和“胡服骑射”两件事有何内在联系? 答:这两件事反映了赵武灵王两个不同的侧面,一是抵御外侵,保卫和平的生活;一是学习外族的长处,更好地保卫家园。两者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但从“保卫和平生活”的角度来看,又是统一的。修长城看起来是一种战备手段,但其目的不在侵略,而在保护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因而

3、是值得称赞的。“胡服骑射”是克服了狭隘的民族偏见,能够看到少数民族的长处并虚心学习,更难能可贵。所以作者“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 3. 理解“赵武灵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答:本句是通过赵武灵王同秦始皇的对比提出的看法。对比点有三个:秦始皇动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而赵武灵王只有小小的赵国,物质和技术条件十分有限;秦始皇仅仅连接原有的长城加以增补,而赵武灵王却完成了巨大的国防工程;秦始皇引起民怨沸腾,而赵武灵王却没有挨骂。因此,才说“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这是褒扬赵武灵王的爱国

4、精神和历史贡献。 4. 理解“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 答:作者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和亲政策进行了具体分析,批驳了对和亲一律加以反对的错误观点。作者提出了理由:封建时代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主要的是依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和亲是改善封建关系、促进统治阶级和解的一种方式;特别是那些如昭君出塞般并非被迫的和亲。本句中“一律”“在封建时代”“更好”等限制性词语都很准确,显得理直气壮。【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塞(si)外 遗(y)址 绵

5、亘(gng) 纵(zng)观 B. 墓葬(zng) 烽(fng)火 恩赐(c) 沃(w)野 C. 苑囿(yu) 青冢(zhng) 驿(y)站 夯(hng)筑 D. 迥(jing)呼 单(chn) 款塞(s) 屏(png)障 2. 下面句子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是: (1)现在有一段古长城遗址,继续_于大青山、乌拉山、狼山靠南边的山顶上。 (2)山的南边,则是在阴山_之下的一个狭长的平原。 (3)火车走出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以后,便在我们面前_了一片广阔的原野。 A. 绵延 屏障 呈现 B. 连绵 屏风 出现 C. 绵亘 屏障 现出 D. 绵亘 屏障 敞开 3. 虚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6、 A. 只要读一读战国策赵策就知道当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 B. 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不仅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 C. 正因为如此,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就必须占据这个沃野。 D. 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二.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47题。(16分,每小题4分) 我在游览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

7、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个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1. 文中引述秦始皇的事除了陪衬赵武灵王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 ) A. 说明秦始皇只完成那么一点工程,就民怨沸腾,可见无能。 B. 将秦赵并提,以肯定秦始皇。 C.

8、含蓄地否定认为修长城是秦始皇一大罪状的观点。 D. 引进孟姜女哭长城等,使文章更生动。 2. 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目的是:( ) A. 向胡人表示友好 B. 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C. 化装成胡人迷惑对方 D. 向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3. 作者肯定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历史功绩,其目的是:( ) A. 为了赞扬赵武灵王。 B. 为了提出作者观点:民族不分大小,应互相学习。 C. 为了对赵武灵王作出正确评价。 D. 提倡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4. 第二段第一个句子为什么用上“更重要的”几个字?作者这样用词旨在突出什么?对这两个问题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9、 用上“更重要的”说明称赞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的两个理由中,后一个是主要的,目的是要突出赵武灵王敢于同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的革新精神。 B. 用上“更重要的”说明赵武灵王的可赞之处在于发布“胡服骑射”令,目的在于称赞其大无畏的精神。 C. 用上“更重要的”说明赵武灵王修筑长城微不足道,目的是强调其发布“胡服骑射”令意义之大。 D. 用上“更重要的”说明后者最值得称道,目的突出赵武灵王的革新精神。三. 阅读下文,回答812题。(25分) (1)它背靠着一条黄河,脚踏着一个宋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器宇非凡。 (2)省会在郑州,它不是,这是它的幸运。曾经沧海难为水,老态龙钟的的

10、旧国都,把忙忙颠颠的现代差事,洒脱地交给邻居。 (3)陪同我的人说,宋史上记载的旧地名,都在今天开封地底下好几公尺。黄河经常决水,层层淤泥堆积,把宋代繁密的脚印深深潜藏。庞贝古城潜藏得轰轰烈烈,中国人温文尔雅,连自然力也入乡随俗,一层层地慢慢来。开封古都,用灾难的刷把,一次次刷新。人们逃了又来了,重新垦殖,重新营建,重新唤来古都气韵,重新召来街市繁荣。开封最骄傲的繁荣,见之于清明上河图。 (4)开封就像我们整个民族,一再地在灾难的大漠上重新站立,立誓恢复淤泥下的昔日繁荣。但是,淤泥下的一切属于记忆,记忆像银灰色的梦,不会有其他色彩,于是,开封成了一个褪色的遗迹。 (5)只有最高大、最坚固的构建

11、未曾掩埋。台阶湮没了,殿身犹在;高塔被淤泥没了底层,仍然巍然不摧。那天我与友人同去开封,不知爬了多少石阶。古塔、古塔、宫殿、宫殿。我累了,上下环顾,对友人说:“我真想把荒草间的石阶拍下来,题名时间。”友人说:“别拍了,一端相机便成了现代。” (6)倒也是。时间的力量只能靠着体力慢慢去爬,去体会,不能拿着一张照片轻松地看。一轻松,全都变味。 (7)国内许多古塔已经禁止人们攀援,而开封古塔却听便。不必过于担心有无数的人在塔内拥挤。爬塔是一种体力和意志的考验。塔阶很窄,很陡,也很暗,不拼力到每层的窗洞口你不可能停下,到了窗洞口又立即产生更上一层观看的渴念。爬塔心理可以构成一种强烈的悬念线,塔顶尖是一

12、种至高无上的召唤。要么不进塔,进了塔,爬了塔,很少有人半途而返。让体力心力不济的人静静仰望吧,塔身中天天进行着青春和生命的接力赛。千年前建塔的祖先们,不经意地留下了物理上和心理上的两个制高点来俯瞰一代代的子孙是否有点出息,有点能耐。当我爬到最后一层,我真想气喘吁吁地叫一声:“我报到,我的祖先!” (8)是的,只有远远高于现实的构建,才能有力地召唤后代。 (选自余秋雨的散文开封) 1. 第三段中“开封古都,用灾难的刷把,一次次刷新”一句应怎样理解?(不超过40个字)(5句) 答:_。 2. 第四段中“淤泥下的一切属于记忆”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答:_。 3. 第七段中的“物理上和心理

13、上的两个制高点”各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_。 4. 第八段的“远远高于现实的建筑”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2个字)(5分) 答:_。 5. 联系全文,简要叙述“召唤”的含义。(不超过50个字)(6分) 答:_。【模拟试题】一. 1. C 2. D 3. B 二. 1. C 2. B 3. B 4. A三. 1. 答:(1)写出古人在自然灾害前的无奈。 (2)写出古人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巨大能力。 2. 答:不能只沉溺于光辉的回顾,还要创造超过前人的成就。 3. 答:很高的塔,塔顶塔尖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召唤。 4. 答:立足于未来的远大目标。5. 答: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当时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文化,我们理应创造出领先当代世界的成就。 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