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790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版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0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以文字材料、区域图、统计图等呈现信息,考查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高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2)水土流失的危害【深度思考】“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一道道岭,一条条沟”西部放歌(1)“一道道岭,一条条沟”显示了黄土高原什么样的地貌特点?提示河谷发育、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支离破碎)。(2)这种地貌的形成与黄河有什么关系?提示黄河及其支流等地表径流的侵蚀、搬运作用而成。2.水土

2、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3.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2)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4.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保_塬护_坡固_沟工程措施(见效快)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修筑梯田(拦蓄坡面径流)打坝建库(贮水拦沙)生物措施(治根本)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技术措施(是关键)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选育良种,轮作套种,深耕改土等考点一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

3、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2018银川一模)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

4、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下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自然原因。(2)说出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方式并简述原因。解析第(1)题,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坡度范围单位时间土壤冲刷量大,若利用不合理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应作为林牧业用地。答案(1)水土流失。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2)作为林

5、牧业用地;区域坡度比较陡开垦为耕地容易带来水土流失问题。1.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地区水土流失多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区。2.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地形崎岖的山地、丘陵区;夏季多暴雨;植被稀少;土质疏松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工程建设和开矿3.治理措施(1)工程措施:护坡工程等。(2)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3)农业技术措施:改变农业种植模式等。考法一水土流失的调查分析1.(2013重庆文综,1011)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完成(1)(2)题。(1)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

6、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2)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 B. C. D.解析第(1)题,流域产沙量是流域内所有降水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的累加,并非仅是暴雨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的累加,更不是每次暴雨土壤流失量的平均值。因此选项A、B所述方式是不可行的。收集泥沙的收集池应该设置在流域出口处,而不应该设置在流域源头,因此选项D正确。第(2)题,根据长期试验观测,

7、坡度25以上开垦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25以上应严格禁止开垦坡地,1525为保护性开垦。图中曲线在1525范围内,单位面积产沙量随着坡度增加而迅速增加,25以上为禁止开垦地,水土流失较重,增幅较小。答案(1)D(2)A考法二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措施2.(2013江苏地理,1112)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图1图2(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

8、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解析第(1)题,由图2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甲区中坡与坡之间有较为宽阔的平地,对比图1中梯田类型可知,适合修筑隔坡梯田。第(2)题,黄土高原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地区修筑梯田一定要注意保水保土,反坡梯田的优点就是保水保土效果好。答案(1)C(2)A考法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3.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右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改变地貌类型影响降水量破坏自然植被松动地表土体A. B. C. D.(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形坡度大植被稀

9、疏降水量大全年风大土质疏松冻融作用强A. B. C. D.(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陡坡开垦,坡地地形不会改变,对降水影响不大;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土体缺少植被保护,地表土体松动。和正确,选择D项。第(2)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该地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是主要自然原因。全年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冻融作用不明显,故A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列举即可,主要有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等。答案(1)D(

10、2)A(3)退耕还草(林);种草植树;修筑梯田。考点二荒漠化一、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11、。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

12、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温馨提示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易错易混沙漠化与荒漠化的区别荒漠化有多种类型和形成途径,而土地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次生盐渍化也是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于干旱地区灌溉不当造成的,石质荒漠化也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二、荒漠化的防治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

13、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特别提醒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的生态作用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2016海南地理,1618)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1)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 C. 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A. B. C. D.(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

14、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故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图中显示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2)题,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导致表层水分被蒸发,故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3)题,材料显示沙丘所在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故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扰动。答案(1)C(2)B(3)D1.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三看土

15、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自然原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3.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维模板问题表现危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产生效益考法一生态环境问

16、题的分布及治理1.(经典高考题)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荒漠化防治及对图表的分析能力。由上表可知,该地沙地、草地面积比例较大

17、,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上图可知,19992007年,该地毁草开荒,导致沙化面积增大,故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B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云贵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中部和松嫩平原中部均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内蒙古高原西部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严重,故D项正确。答案(1)B(2)D2.(2015山东文综,5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

18、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

19、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1)C(2)D考法二风沙活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3.2014课标,36(2)、(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 m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 cm高度范围内。(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解析第(1)题,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

20、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第(2)题,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第(3)题,可从“阻沙”和“固沙”两个角度分析。答案(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考点三湿地1.湿地概况(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

21、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3.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1)数量在减少,如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2)质量在下降。(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4.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

22、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5.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下表为我国两地区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地区具体措施洞庭湖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

23、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措施三江平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2015天津文综,89)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解析第(1)题,考查内陆湖泊生

24、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蒸发总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水的含盐量增加,大量鱼类可能死亡,鱼类密度会减小,故选项A、B、D错误。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选项C正确。第(2)题,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艾比湖面积缩小主要是由于耕地、灌渠增加,大量截留入湖河流水量造成的。防止艾比湖面积萎缩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选项B正确。答案(1)C(2)B湿地的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本考法常常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湿地减少的原因的分析方法。(1)看变化时间的长短长期(如一

25、万年以来)主要是自然原因,如气候变干、蒸发加强近几十年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原因一年内的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水有关(2)看湖泊所在地外流湖萎缩围湖造田;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面积增加退耕还湖;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干旱区内流湖萎缩气温变化,冰雪融量减少;入湖河流水资源利用过度考法一湿地的破坏与保护1.(2013海南地理,1314)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26、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增强城市排污能力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解析第(1)题,由“黄河”和“灌渠”可知,银川平原为灌溉农业区,农业开发,排水造田导致湖泊减少。第(2)题,湿地资源对城市具有调节小气候、降解污染、美化环境、旅游等功能。答案(1)C(2)B考法二湿地的成因分析2.2014课标,36(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

27、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解析沼泽的形成主要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易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因而该地沼泽广布。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解题秘诀湿地成因的分析方法沼泽湿地形成原因: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生态环境问题类主观题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

28、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典 题 示 例2016新课标全国,36(3),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9、6分)尝试自解样卷评析阅卷展示样卷剖析该考生思考方向准确,对材料信息和设问理解到位,因应试训练不足,造成理由的第二条过于空泛,描述不具体,针对性不强。标准答案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2分);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2分);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2分)。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2分);给当地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2分);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2分)。答 题 模 板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1.分析成因首先要看清题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

30、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求语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植被的

31、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3.分析“措施”时,则必须从原因来分析,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

32、施具有针对性。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进行:(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4.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答题模板措施类型具体措施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

33、施、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

34、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应 用 体 验1.(2018太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冲积而成的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下图是宁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1)说明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要原因。(2)指出该地区过度灌溉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说明其形成过程。(3)简述排水渠道的功能及意义。解析第(1)题,该处为干旱风沙区,成为“塞上江南”的条件是少风沙、多江南水乡景现;结合图中山脉和黄河的影响分析即可。第(2)题,明确过度灌溉易

35、出现盐碱化问题;盐碱化是地下水位上升带动盐类物质上升,然后水分蒸发盐类聚集于地表的过程。第(3)题,排水灌渠功能是为了排水,意义在于减少过度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答案(1)宁夏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自古以来开挖渠道,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西有贺兰山阻挡偏北风,气温高,风沙危害小。(2)导致土壤(次生)盐碱(渍)化。干旱地区大量引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3)排水渠道将多余的灌溉用水(或汛期时大量的来水)和农田退水引到黄河,缓解由于地下水位抬高而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2.(2018山东威海一模)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桉树喜光、好湿,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5 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 000毫米的地区。桉树对低温很敏感,生长期最低温不低于78 ,一般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可用于木材加工、制浆造纸、化工等。桉树本身带有的挥发性芳香油还具有驱虫作用。桉树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且具有早期“高生长(第26年)”快于“粗生长(第610年)”的特点。广西桉树种植面积达3 000万亩,居全国首位,其中崇左市扶绥县是主要的桉树速生林生产基地。当地农民以前种植甘蔗,需要施肥等精耕细作,后来弃蔗种桉,为了多种多收,有的一亩地种600棵桉树,导致桉树林下寸草不生,许多桉农在桉树生长到第3年就砍

37、伐了。2014年起,当地政府提出“限桉、禁桉”,重新规划树种结构,调减桉树种植面积。下图示意扶绥县在广西的位置。(1)与百色相比,分析扶绥县适宜桉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析扶绥县当地农民弃蔗种桉的原因。(3)分析近年来扶绥县“限桉、禁桉”的原因。(4)有人说桉树是“生态杀手”,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联系按树的生长条件,从气候、地形和土壤等方面分析扶绥县适宜按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第(2)题,主要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从对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第(4)题,赞同主要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赞同主要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地种植桉树,分析桉

38、树的生态环境作用。答案(1)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热量充足;位于河流下游,灌溉水源充足(百色位于河流上游,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下渗,灌溉水源不足);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地势较低平、土壤肥沃。(2)桉树生长快,经济效益较高;化肥、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投入低;桉树深加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3)大量占用耕地,影响甘蔗等传统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业生产结构单一,过度依赖桉树产业,经济具有脆弱性;种植单一的树种且密度过大,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破坏生态环境;桉树生长耗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4)赞同。大面积、高密度种植桉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不赞同。合理种植

39、,保持桉树的合理种植间距,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咸阳期中考试)下图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景观和居民生产场景图。据此完成12题。1.形成双水村民居建筑特色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土质2.该村生产方式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环境污染C.土地石漠化 D.土壤盐碱化解析第1题,双水村的典型民居为窑洞,是利用黄土在干燥时具有直立性的特点建造的。第2题

40、,双水村的牧羊活动(尤其是过度放牧)会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答案1.D2.A(2018西北大学附中期末)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34题。表1新疆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111.322.354.3150.5454.12表2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水蚀风蚀冻融盐碱化12.5383.935.249.3983.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由滥伐林木造成的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41、 4.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造成的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D.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解析第3题,由题干可知,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由表1可知,新疆荒漠化土地总面积是111.32万km2,由此判断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故A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风蚀,故B错误;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故C正确;由表1可知,有人类活动的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面积相对较小,未利用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大,由此

42、判断荒漠化大部分发生在无人类活动的地区,故D错误。第4题,由表1可知,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未利用土地,说明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类活动,故A、B、C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风蚀和水蚀,即和近地面的水平气流(风)和地表径流的侵蚀有关,故D正确。答案3.C4.D(2018安徽合肥一模)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逐渐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57题。5.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

43、该地盛行()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6.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A.风速快 B.植被多 C.坡度小 D.降水多7.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营造常绿阔叶林风蚀坑内设置沙障控制越野自驾游种植耐旱农作物A. B. C. D.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风蚀坑分布在沙丘西侧,迎风坡一侧风力侵蚀强,故推测该地盛行偏西风,C对。背风坡一侧风力侵蚀弱,应以沉积作用为主,不会形成风蚀坑,A、B、D错。第6题,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多,可使风速减弱,利于沙尘沉积,B对,A错。沙丘迎风一侧坡度大,C错。沙漠区降水少,沙丘与风蚀坑降水差异不大,D错。

44、第7题,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风蚀坑内设置沙障,减弱风力侵蚀,对。该区域降水少,而森林耗水量大,不适宜造林;且该地位于温带,不能生长常绿阔叶林,错。控制越野自驾游,有利于保护植被,对。沙漠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错。答案5.C6.B7.C鱼鳞坑是在山坡上修筑的半月状蓄水小坑,呈鱼鳞状品字形排列。下面是鱼鳞坑景观图和鱼鳞坑纵剖面模式图。读图回答89题。8.建鱼鳞坑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拦截坡面径流B.提高植被存活率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D.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9.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解析第8题,建鱼鳞坑是坡面水土保持

45、的一项工程治理措施,坑内可以植树种草。鱼鳞坑在拦蓄地表径流、保持水土、促进林木生长等方面作用比较显著,而在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方面作用较小。第9题,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所以最适合建鱼鳞坑的地区是黄土高原。答案8.D9.B(2018福建厦门第二次质检)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1011题。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g/kg)氮含量(g/kg)封山育林48.514.515.21.17乔灌结合42.

46、613.813.80.95林草结合42.514.115.21.12乔木纯林39.413.412.80.94撂荒地39.112.212.30.87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于土壤孔隙中。10.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11.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解析第10题,退耕还林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如果所种植的植被生长缓慢则生态效益较差,而刺槐生长迅速且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

47、A错、B对。该地黄土深厚、土壤干燥,C错。木质坚硬的植被一般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合在该地种植,D错。第11题,读表可知,采用封山育林,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及氮含量都是最大的,所以其减轻土壤侵蚀作用最为明显。答案10.B11.A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8福建厦门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

48、抑制了风沙活动。(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8分)(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8分)(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8分)解析第(1)题,明确黄泛平原是黄河决口泥沙堆积形成,即可分析多沙地的原因。第(2)题,注意红薯生长习性:“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沙地本身就疏松,同时起垄地势较高而利于排水、不易涝。第(3)题,红薯“喜温”与当地冬季寒冷不符,故冬季不能种植而地表裸露;起垄必然翻动土地,在春季大风下会加剧风沙活动。“冬小麦红薯”模式解决了冬春季地表裸露问题,故能抑制风沙。答案(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

49、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13.(2018广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埃尔埃希多地区(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

50、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塑料温室大棚连成一片、一望无际,曾经荒凉的村落发展成为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综合性城镇。(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6分)(2)说出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的优点。(8分)(3)埃尔埃希多地区温室农业迅猛发展导致了本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请综合分析其原因。(8分)解析第(1)题,从等高线信息可判断地形类型;从图中地中海及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处于西风的山地背风坡而降水少;由此可知土壤多为荒漠土且贫瘠。第

51、(2)题,沙土具有透气性、黏土能减少水肥下渗、有机肥提供养分。第(3)题,荒漠化的根源在于水的减少。温室农业过度发展,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需求增大,从而使土地沙化;同时在干旱区,温室农业的发展,可能加剧盐碱化,也会加剧土壤退化。答案(1)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冬季受山地阻挡,西风难以影响;全年气候干旱,土壤为荒漠土(沙化),土地贫瘠。(答3点即可)(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中间层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若其他答案合理即可)(3)气候终年干旱;河流、地下水等水资源缺乏;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温室大棚(截留雨水)不仅在沿海滩涂、丘陵,甚至发展到山地,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引起土地沙化、盐碱化进一步加剧。(若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