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测试时间:90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此后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地把兄弟、子侄、姻戚、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A.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 B.体现
2、了家国同构的观念C.是以宗法关系为原则 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2.下面是一幅反映西周时期某一制度的漫画,其内涵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3.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度 D.宗法制度4.元代的行省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
3、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该做法A.扩大了元代疆域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加剧了民族隔阂5.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 B.枢密使 C.参知政事 D.三司使6.如图是陈列在中国某历史博物馆的三个瓷俑,分别是抱着葫芦的医生、抱着书本的读书人和一个商人,其中读书人个子最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察举制成为重要的选官制度 B.科举制扩大了选拔官吏范围C.职业分工导致社会地位不同 D.重文风气影响人们价值取向7.恩格斯在论述雅典改革时指
4、出:“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材料反映了A.雅典实行财产等级制 B.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C.雅典民主政治有弊端 D.私有财产奠定民主基础8.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取每天的口粮,所以对他们来说,即使当选了政府官员,也无法全心全意地从事公职。因为所有公职都是无偿的,当时为解决这一问题,鼓励人们参政,雅典A.颁布“解负令” B.实行陶片放逐法 C.发放工资和津贴 D.实行财产等级制9.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三位政治家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5、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 B.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C.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 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10.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记录了一个政治家阿里斯提德被自己忠实信奉的“贝壳法”放逐的故事。一天,一位目不识丁的平民因为听烦了“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就要求把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写在贝壳上。这表明雅典A.公民对政治家极度厌恶 B.民主权利会被公民滥用C.公民法律意识普遍淡薄 D.公民参政意识十分强烈,11.下面是十二铜表法主要内容的结构示意图。据图中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A.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工具 B.遵循了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C.利于调解罗马公民之间的
6、关系 D.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12.一个叫奧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A.判处奥赫死刑 B.不予受理 C.判处奥赫向孩子父亲道歉 D.判处奥赫过失杀人13.每逢选举,英国几个贵族便划船来到一些衰败的城镇进行“水上投票”,选出他们自己的议员;而西部和北部一些人口稠密的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向议会派出自己的代表。后来这种局面得以改变是在A.“光荣革命”发生后 B.权利法案颁布后C.责任内阁制确立后 D.1832年议会改革后14.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
7、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这主要表明英国A.责任内阁制度日趋完善 B.议会权力开始超越国王C.国王开始真正“统而不治” D.资产阶级开始控制议会15.美国历史上的1787年宪法存在着“五分之三妥协”,即把五个黑人折合成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对此项规定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调和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B.给这部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C.有效避免了南方与北方战争的爆发 D.该规定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16.1789年冬,美国总统华盛顿到达波士顿,准备参加马萨诸塞州长汉考克的晚宴,但因汉考克称病没有拜访总统,华盛顿最后取消了参加晚宴的
8、安排。华盛顿此举意在A.表明两人政治立场的对立 B.划清中央与地方政治权限C.突出美国总统的个人权威 D.维护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威17.1871年,有人戏称德意志帝国议会只是“发表独白”的“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除了审查和拒绝通过预算之外没有任何实权。到1899年,帝国财政改革最终还是顺从了帝国议会中多数派的愿望。这一变化反映了德意志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B.议会权力的大幅度提高C.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制发展 D.封建残余基本上被肃清18.“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这表明近代德国政治制度A.
9、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B.专制主义思潮盛行C.具有民主选举基础 D.议会对政府的监督19.1843年,上海县城和近郊人口仅20万,但是在50年代后,大量杭州、苏州、扬州士绅移民上海,到1862年,上海仅市区人口就已达到了300万,一跃而成为特大城市。上海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A.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C.洋务运动的广泛开展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0.胡绳曾说:“帝国主义这时并不支持康、梁这些知识分子,而是支持旧势力,这时候的旧势力也已变得对帝国主义很顺从了。”“顺从”最有可能是在A.八国联军侵华后 B.鸦片战争后 C.太平天国运动后 D.辛亥革命后21.“百年痛史,承载太多
10、苦难彷徨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2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革新道路上的飞跃,但飞得不高,跃得不远,没有完成飞跃的任务。其中,没有完成的“任务”是指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反帝反封建 C.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D.反殖民统治2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者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然而“临时约法”制定时,他们又赞同以责任
11、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这一转变A.是革命党人“因人立法”的产物 B.说明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C.体现了革命党人向袁世凯的妥协 D.表明革命党人对中国国情有深刻理解24.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同盟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保护女性权利 B.社会转型时期男女地位平等C.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政治变革推动社会风气变化本卷共4个大题,52分。第25题14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2、材料一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材料二 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断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
13、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什么?请结合唐、明、清有关史实加以说明。(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变化的原因。(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
14、。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遇,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愚巨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晋书刘毅传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四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
15、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之对应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弊端。(4分)(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都有规模不等的集市分布,罗马商人的足迹也遍布四方,此时的罗马社会上借贷、抵押、动产与不动产的买卖已广为流行,公民与非公民间因经济往来而出现纷争不断,这
16、就需要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和调整。罗马统治阶级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选择“武力+法治”,这就需要罗马法学家们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并且借鉴古东方和古希腊的法律成果,形成自己的法律成果及体系。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材料二 在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被称为近代宪法。资产阶级国家强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其次是以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并且依法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的行使。摘编自许兵试论近代宪法的基本功能(1)根据材料
17、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发达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主要功能。(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材料二 有学者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1)概括上述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