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上语文教学杂谈-黄山奇石人教新课标总结评价激励创新现代教学实践认为:教学评价要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而且要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语文活动课教学也应如此。一方面,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发展和进步,运用点头、微笑、抚摸学生头部等体态语言和鼓励性的口头语言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对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不足,也应用适当的方式予以指出,让学生及时地发现、纠正错误。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活动课程的评价,使他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反观自身,展示自身。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在互相评价过程中学会经验共
2、享,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让学生能有所提高,有所创造,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语文活动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培养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质,能够着手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应变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基本素质。如我在教完二年级课文黄山奇石后,利用活动课时间,让学生想象黄山奇石除了课文介绍的几种形状外,还会有怎样的奇形怪状?而后要求他们动笔作画,画出自己所想象的黄山奇石样子,并配上蓝天、白云、绿树等衬物。很快,一幅幅主次分明、色彩明快的画作在学生笔下诞生。我再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给这幅画配上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不少学生点子多,画作和文字描述都很有创意。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想像创作式结课教学黄山奇石一文后,通过播放介绍“仙女弹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这几块奇石的录像,引导学生加以观察,然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并结合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模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并列介绍两块奇石的写作方法,试着介绍录像中的两块奇石。这样的结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像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运用多媒体开拓想像培养创新民族的希望在于创新。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一代新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
4、是创新的源泉,教材中蕴藏着许多的创新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并通过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的空间,使他们的想象思维得以发展。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课文的最后一段: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取名呢!我充分利用段中潜在的创造性的想像因素,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像中的黄山奇石后,演示设计好的几组画面: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领略课本中没有叙述的奇景异石。而后进一步要求:选择其中一景,发挥想像,写出景点的特点,看谁得最好。学生有了初步的表象印象,再通过自己独特的想像,写
5、出来的片断精彩极了,思路、文章别具一格,各不相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达到读写训练的目的。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要训练的内容虚拟成声、形、情、色为一体的动画景象,让学生观察后,通过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表达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视听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各种素质得提高。运用媒体,培养美感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作,语言堪称典范,词语丰富多采,句式配合灵活多样,修辞方式异彩纷呈,课文通过这些语言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伦理美和智慧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运用媒体,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思想美、规范美和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
6、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重点展示三幅图片:“迎客松”、“陪客松”、“送客送”,引导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接着我抓住课文的生长点,这些松树不过是形状比较奇特的松树,它是通过人们独特的审美想象而取名,我们还可以重新取很多的名字。学生想像的闸门被打开,他们根据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又取出了许多别致而充满童趣的名字。最后我又拿出了许多用纸剪出的各种形状的造型,通过视频展示台让学生观察,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给这些假象的松树取名字,随着大屏幕上形状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名字不断涌现,每一个名字都是他们鲜活灵动、新颖独特的审美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尽情地享受了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审美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