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肇庆模拟)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解析:选C生物的根系发育在岩土中,必然对岩石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就是生物风化作用,故C项正确;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减缓径流速度。读我国某区域联系图,回答23题。2图示区域特征主要体现了()A自然环境的差异性B自然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要素的不稳定性D自然要素的
2、独立性解析:选B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3下列关于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所采取的措施,不科学的是()A植树造林B种草C恢复植被D设草方格沙障固沙解析:选A该区域为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较大,植树造林会加重该区域旱情。(2014黄山七校联考)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45题。 4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解析:选A自然环境各地理要素之
3、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5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选C植被破坏,该地区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蒸发量和降水量减少,调节径流能力减弱而使地表径流变化增大,地下径流也因水分下渗减少而减少。(2014盐城模拟)读“某区域和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6关于甲、丙两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相同B冬季盛行风风向相同C河流汛期相同D农业地域类型相同解析:选B乙地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较高,说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处为地
4、中海气候,冬季两地都受西风影响。7关于三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甲到丙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是水分因素C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解析:选C结合上题分析,丙处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014成都模拟)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89题。8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加剧B泥石流频发C土地沙漠化D河流含沙量增大解析:选D图示区域位于亚马孙平原,植被破坏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多。9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ABCD解析:选C10S附近西部山地沿海为热
5、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东部基带为热带雨林。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作用的天气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级图,回答第10题。10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选C温度不同着装不同,从描述中可知穿衣指数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014郑州质检)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11甲
6、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解析:选B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该纬度地区对应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即为常绿阔叶林。1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解析:选A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二、综合题(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
7、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材料二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材料三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1)说明材料体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10分)(2)楼兰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关系如何?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10分)解析:第(1)题,从地理环境
8、整体性含义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2)题,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增强,楼兰地区更加干旱、罗布泊干涸、楼兰消失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气候的变化。答案:(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二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2)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使干旱地区更干旱,因此,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
9、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关联,说明自然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类活动起加剧作用。14读“沿16纬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A处自然带名称为_,简述该处这种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及成因。(10分)(2)B处气候类型的名称为_,该气候类型所对应的自然带属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简述该处这种气候类型的成因。(6分)(3)某人从A处出发沿海岸线先向南,后转向北一直走到B处,沿途依次经过的自然带(除A、B处以外)是_(按顺序选择填空)。(4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解析:第(1)题,A处自然带的分布受气压带、洋流和地形的共同影响。第(2)题,B处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暖流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第(3)题,结合南美大陆沿岸自然带分布即可。答案:(1)热带荒漠带分布特征:在沿海呈长条状分布。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并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水偏少;受安第斯山脉的阻隔,沿南北向狭窄分布。(2)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