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315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王好战,请以战喻无为县严桥中学 钱之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2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3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学习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理解孟子对名誉、地位的正确态度。教学重难点1把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2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教学方法:1讨论法2点拨法3。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要点: 1解析课文,孟子及孟子的思想。2掌握譬喻说理的好处。教具准备: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2朗读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4分析讽刺效果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导入由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入,回忆孟子的名句“天时不如地

2、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解其中包含的仁政思想。二、了解孟子及其思想请学生根据预习先谈谈,教师再归纳。1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幼年丧父,靠母亲抚育成人。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他悉心钻研孔子学说,后来成为儒家第二位大师,被称为“亚圣”。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他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

3、认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继承者、发扬者,也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大师和代表人物。世人尊称为“亚圣”。在中国,“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请学生谈谈“孟母三迁”的故事。2关于孟子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请学生谈谈我们所学的出自孟子课文。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正音 。课件展示:王好战 弃甲曳 兵不可胜食 数罟不入洿 池 衣帛 鸡豚 狗彘 之畜 谨庠 序

4、之教 孝悌之义然而不王 者 涂有饿莩 瞷墦 讪 施 卒然 沛然 嗜杀 枯槁 恶乎定 孰能与之2学生各自朗读3学生齐读4指名朗读四、指名学生口头翻译,师生共同纠正误译之处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1 指导学生齐读第一则 2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交流,提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则:表示假设,如果就填然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为动用法 死:形容词作名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树、衣:名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 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王:名词作动词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

5、: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 岁:年成 3 指导学生齐读第一则第二则4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交流,提问。其良人出: 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必餍酒肉而后反: 满足、饱食。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窥视,暗中看。卒之东郭墦间: 坟墓。与其妾讪其良人: 讥讽。施施从外来: 喜悦自得的样子。A、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B、蚤起:“蚤”通“早”C、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文中宾语前置句: 良人未知之也。5理解曾学过的宾语前置句:A、无乃尔是过与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余之人不余欺也 D、大王来何操 E、何厌之有6指导学生齐读第第三则7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交流,提问。请轻之 轻: 形容词

6、作动词 减轻日攘一鸡 攘:窃取8指导学生齐读第四则9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交流,提问。出,语人曰 语:告诉天下恶乎定 恶:何,怎么今夫天下之人牧 牧:统治如有不嗜杀人者 如:如果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伸长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同“猝”,突然 卒:还有士兵,死亡,终于等意。谁能一之 数词作动词 统一 又如:四海一阿房出,统一。另用心一也:专一。 10探究文中出现的“之”字用法? 文中出现的“之”有14处,可归为4种用法:A、代词,如:“望之不似人君”,“孰能一之”;B、结构助词,如:“今夫天下之人牧”;C、补足音节助词,如:“则苗浡然兴之矣”;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如:“由水之就下”。六

7、、亮点探究 1第二篇的讽刺效果是怎样达到的?齐人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在形象的庄严、自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者妙用了几个修饰性词语,起到了揭示人物性格、传达作者爱憎喜好的作用。(1)“则必餍酒肉而后反”中的“必”。“必”,一定,表确定的副词。齐人每外出,必直奔坟场乞食,必饱食而后返,足见其兴趣志向之低下。他贪得无厌,为了追求物质与名利,放弃了对自身道德的修炼和提高。为了得到虚幻的利达,甚至不顾尊严,不择手段,低声下气,求取一些令人憎恶的利益。如此还能满足,还能自得,还能大言不惭、吹嘘夸耀,人格的沦丧,道德的堕落,正如其妻所言:“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仰望与俯视,多么强烈的反差,多么辛辣

8、的讽刺。(2)“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中的“尽”。“尽”,都,表范围的副词。齐人在坟场乞得一些酒肉,涨红了脸,在妻妾面前夸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借富贵者抬高自己的身价,比脚踏实地赢得名誉与地位来得方便与快捷。“齐人”势利卑鄙,虚伪做作,在妻妾前威风十足,自吹自擂,显现了虚伪无耻的本性。(3)“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中的“遍”。“遍”,全,表范围的形容词。前番是竭力鼓吹,后者是残酷的事实。连都城中的普通百姓也不屑与这样的人“立谈”,更别提成为富贵者的座上宾。一个“遍”字,是击破齐人骗局的重锤。七、归纳:对比手法的运用,形成强烈的讽刺效果。齐人有一妻一妾有两重对比。一是齐人坟场“乞”与妻妾面

9、前“骄”的行为对比,是真相与表象的对比。通过对比,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二是妻妾勺齐人人生准则的对比。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足不出户的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两个妇道人家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要注意采用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不能苟且,不能诡迂。为人不齿、行“妻妾之道”的恰恰是大“丈夫”。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揭露了齐人的丑态。通过对比,揭示了作者关于态度与结果有必然因果联系的观点。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复习与巩固2。解析课文3。合作探究。4。分析孟子寓言的幽默性教与

10、学互动设计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字词问题,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孟子及其作品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一篇古文佳作,其字里行间不仅渗透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回荡着作者的声音。二、复习与巩固(1)要求学生理解词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表示假设,如果就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动用法死:形容词作名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树、衣:名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王:名词作动词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岁:年成(2)齐人有

11、一妻一妾1解释句中加粗词。(1)其良人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2)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3)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窥视,暗中看。(4)卒之东郭墦间:坟墓。(5)与其妾讪其良人:讥讽。(6)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2)蚤起:“蚤”通“早”。(3)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3从文中找出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再举三个以上相同的例子。(1)文中宾语前置句:良人未知之也。(2)曾学过的宾语前置句:无乃尔是过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余之人不余欺也大王来何操夫晋,何厌之有(3)孟子见梁襄王1解释下列词语:出,语人曰语:告诉天下恶

12、乎定恶:何,怎么今夫天下之人牧牧:统治如有不嗜杀人者如:如果 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引:伸长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卒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同“猝”,突然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士兵C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整个,全一A谁能一之统一B用心一也专一C一鼓作气第一次D一夫作难一个E黄鹤一去不复返一经就A由水之就下也往B金就砺则利靠近C指物作诗立就完成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登上三、解析课文1、要求学生揣摩文中人物的言行,力求用生动的语气把人物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2、学生评析朗读课文部分段落。3、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A 、师生探讨从文中,可看出孟子是一个具有怎

13、样性格的人? 明确:爽快、耿直,自傲自负,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言辞交锋,必欲争胜。具体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变化,民主观念抬头,百家争鸣兴起。当时孟子就义无反顾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论点,敢于藐视神圣君权,骂桀纣是“一夫”,骂五霸及今之诸侯是“罪人”,骂大臣是“民贼”,骂把人民推向战争是“殃民”。面对梁惠王“于国”“尽心”的表白,他直言不讳,义正辞严,批评统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平等,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面对梁襄王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的宏愿伟

14、志;对时事的论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辣讽刺,展示出一个聪明机智、狂放不羁、豪爽直率、泼辣大胆、爱民重民、肩担天下、无畏无私的政治家、论辩家的形象。B、思想(引导学生谈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 首先、孟子把孔子的仁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为“仁政”思想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是对我国上古社会的民本传统和孔子的仁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春秋谷梁传桓公十四年中说:“民者,君之本也。”可见中国上古社会很重视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仁”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就广泛存在,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因素,孔子把它整理成了一种学说,来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孟子认为:“仁也者,人也。”“仁,人心也。”“仁,人之

15、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把“仁”推广到人性论和政治学领域中,创造了“人性本善”和“仁政”的理论。 四、合作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归纳。A、.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B、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C、.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D、.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提示:孟子以“禾

16、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五、分析孟子寓言的幽默性孟子的寓言情节简单,却诙谐、有趣而意味深长,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显豁的艺术效果。通过想像将生活中的问题的情状与特征夸大,以更深刻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危害。齐人去坟地求乞祭祀剩余的酒食,得了蝇头小利就心满意足,其行为荒诞可笑,为人所不齿。孟子将齐人的行为夸大,使之成为艺术形象,背地里“乞”食,妻妾前“施施”“骄”言,使读者在强烈的反差中产生审美快感,并对对象做出否定性的评价。揠苗助长中的宋人,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举动愚蠢而可笑。

17、月攘一鸡中的主角改正错误却又不坚决,持“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的观点。孟子的寓言故事通过影射、夸张等手法,机智风趣地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丑陋的现象做了含蓄地揭露、批评,使读者在人物夸张变形、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中,微笑着领悟到作者传递的深刻道理。六、通过评析,从细节安排上体会孟子散文的魅力。学生讨论后教师点评并总结如下: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由于时代及学术交流与竞争使然,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在本文中有以下特点:孟子文章语言生动、结构严谨、善用比喻、气势充沛。请同

18、学们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体会。 其一,长于论辩: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长于诱导启发,始终争取主动,客观上形成了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 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本文第一篇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各部分内容画龙点睛,又强化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凸显出孟子论辩的雄浑、缜密、深沉的特质。 其二,长于譬喻:准确运用比喻。东汉赵岐孟子题辞中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孟子全书261章,其中93章总共使用比喻159种。“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畅,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运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

19、,增强气势。 庄子这部作品特色主要有两点:想象丰富、善用寓言。(运用譬喻的好处: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文章能使文章说理深入浅出且有力度生动形象,吸引人。)其三, 气势浩然:排比、对偶手法运用。孟子对梁襄王的应答,词锋尖锐。“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而“今天下之人牧,示有不嗜杀人者也”。这既概括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提示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更是毫不留情地把梁惠王、梁襄王也都一概列入嗜好杀者之列。孟子与梁襄王一番应答之后,梁襄王仍没有反应,孟子见在梁无法施行他的政治主张,便毫不犹豫地由梁到齐。 七、孟子的理想虽当时没能实现但对我们当代意义重大,A、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

20、人都不会有利益。(以德治国,诚信社会)B、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绿色产业,和谐社会)。 C、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科教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D、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一国两制) E、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朱镕基总理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可谓说在点上,抓准了要害。 八、小结。这节课,我们把论语和孟子的比较阅读我们不仅了解了孟子的思想性格,而且了解了孟子这部书的特点。首先想告诉大家读书读经典的一种方法比较阅读。其次,我们的品读过论语孟子后,我们是不是发现其实这些圣贤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以前总用崇拜膜拜的目光对他们敬而远之。这些经典已经贯穿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体悟他们给我们的智慧,并用我们的一生去实践它,才能真正读懂经典。九、布置作业。完成创新方案练习。板书设计: 孟 子 性 格 思 想 魅 力豪爽直率 仁仁政 长于论辩能言善辩 民民本 长于譬喻无私无畏 义 节义 气势浩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