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A卷)_人教(部编版)(2019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
2、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基础训练营。(58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
3、西席、讲席”等。 1看拼音,写词语。(12分)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n ju sh w xn wnshu p sn b n qn2我会填。(20分)(1)似的()鸡爪子()(2)跑()快飞快()跑奇怪()模样(3)扌:扔打拍_(4)正 (反)危险 ()轻 (
4、)凶恶 ()(5)一(张)邮票一()镜子一()小事(6)长跑 (跑步)(步子)训练 ()()(7)含“风”字:寒风凉风_(8)()起()涌()吞()咽()鸣()吠摇()摆()3选词填空。(14分)哗啦哗啦吱呀咚咚咚咕噜咕噜(1)口渴了,他_喝了一大瓶水。 (2)半夜时分,突然响起_的敲门声。(3)门_一声开了。(4)_,雨不停地下着。发明发现发行(5)爱迪生()了电灯。(6)我()鸡蛋在清水中会沉下去。(7)我国第一张信用卡是1985年中国银行()的。4按要求写句子。(12分)(1)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仿写句子:_(2)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用带点词写句子:_(3)狐狸借着老虎的
5、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改为“被”字句:_(4)这点困难算什么,我们能被吓倒吗?换种说法,句意不变:_(5)我该把谁藏起来呢?写一个问句:_(6)爸爸变成了大力士。(谁的爸爸?什么样的大力士?)根据提示扩写句子:_二、综合展示厅。(5分)5学了本册课文后,同学们一定懂得了不少道理,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篇课文的道理写下来吧。_三、课本直通车。(9分)6_,沿河看柳。7_叶儿红。8欲穷千里目,_。9飞流直下_,疑是银河落九天。10本册课文让我认识了很多人物,有_、_和_等,我最敬佩_,因为_。四、阅读检阅台。(13分)有趣的小刺猬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
6、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枝)很短,跑起来却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nju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ibi)着瓜溜走了。1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标出来。(2分)1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2分)13刺猬的身体活像一只_,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_。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_一样的硬刺。(6分)14仔细阅读短文,说说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3分)_五、习作百花园。(15分)15这学期马上就要过去了,春节即将来临。你想在寒假里做些什么呢?请用几句通顺的话写一写。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