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节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一课时地质地貌灾害与生物灾害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类型及危害。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及危害。3.熟悉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4.了解生物灾害的分类与危害。一、自然灾害1概念: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2形成条件。(1)诱因:自然界异常变化。(2)承受灾害的客体: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2)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3
2、)特点: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4)危害。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和损坏,交通、通信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引起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2滑坡。(1)概念: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多发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我国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3)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和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表覆盖物等。3泥石流。(1)概念: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引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
3、特殊洪流。(2)多发区:山高沟深、地势陡峻的山区。(3)危害:给当地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三、生物灾害1虫害:害虫造成的灾害。(1)农作物虫害。害虫:蝗虫、水稻螟虫、黏虫、棉铃虫等。危害:农作物减产。(2)森林虫害。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危害:对森林的危害巨大。2鼠害。危害:危害植物的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的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还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思考小测1979年,美国白蛾从辽宁丹东进入我国,随后相继在鲁、陕、冀、沪等地出现,对这些地区的园林绿化和林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它们的四龄幼虫可危害300多种植物,其具有暴食性,成片的树林
4、常被横扫一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这说明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该现象称为“生物入侵”。判断正误1地震发生后一定会构成自然灾害。()2引起自然界异常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3地震可能会诱发滑坡灾害。()4我国西北地区松散物质多,是泥石流多发区。()5滑坡和泥石流都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答案:1.2.3.4.5.探究点一地震灾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地震带的分布图。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截至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 229人遇难,3
5、74 643人受伤,失踪17 923人,直接经济损失8 452亿元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答案: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原因。答案: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高,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弱;人口集中等。3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答案: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
6、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损失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城市密集,人口稠密,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1地震构造示意2震级和烈度的比较项目震级烈度定义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单位级度影响因素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大小依据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
7、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2017年8月8日21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5.1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 827米,此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据此,完成12题。1下列信息能够解释“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房屋抗震性较好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ABCD2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A地球内部结构 B大气物质组成C水圈能量来源 D地震发生规律解析:第1题,都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会加重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故A正确,B、C、D错误。第2题,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
8、释放,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可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故A正确,B、C错误。地震发生规律和板块运动有关,不能用地震波来探测,D错误。答案:1.A2.A探究点二滑坡灾害和泥石流灾害读图,完成12题。1我国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国家,请说明原因。答案: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国土面积的66%,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到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或泥石流。2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是泥石流和滑坡多发区?答案: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原因是这些地区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
9、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地貌等集中分布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1滑坡和泥石流类型滑坡泥石流图示形成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多发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山区沟谷中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摧毁城镇和村庄,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危害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完成34题。3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地震B泥石流C鼠害 D滑坡4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
10、的重要因素B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生频率高C地形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D植被破坏不是造成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解析:第3题,图中有滑坡体和滑动面,所以该自然灾害最可能为滑坡。第4题,滑坡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滑坡的重要诱发性因素之一。答案:3.D4.C下表显示两地同年出现的地震的有关资料。读表,完成12题。地点人口密度/(人km2)震中距/ km地震发生时间震级死亡人数/人X地(美国西部)2005.810:25 am7.48Y地(印度中部)5002.54:00 am7.11 8201.根据资料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
11、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D两地的地震均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2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人口密度较大B震中距较小C地震发生在夜间D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解析:第1题,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X地地震的震级高,所以释放的能量大;两地都不位于震中;两地的地震均有人员伤亡;表格中未出现震源深度的数据,所以无法判读震源深度。第2题,根据表格数据分析,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有人口密度较大,震中距较小,地震发生在夜间。Y地为印度中部,不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D错。答案:1.A2.D3我国东北农林区病虫害较少的原因是()A纬度高,气温低B生物天敌多C人口多,诱捕多 D农业灭害强解析:东北农林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
12、的一大优点就是病虫害少,这和它所处的纬度位置有很大关系,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而寒冷,害虫难以越冬,因此,东北农林区病虫害较少,有发展绿色农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答案:A4下列有关鼠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鼠类会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B鼠类传播禽流感,危害人类健康C林鼠和草原鼠分别破坏森林和草原D鼠类危害植物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解析:结合鼠灾的危害可知,鼠类通过打洞等方式会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林鼠和草原鼠分别破坏森林和草原;鼠类危害植物的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老鼠还是各种鼠源性疾病的传染源,与禽流感无关,故选项B符合题意。答案:B52016年5月8日凌晨5时许,福建泰宁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
13、局部地区24小时降雨量达191.6毫米。暴雨引发池潭水电厂下游1 000米处10万方以上山体滑坡和强大泥石流,导致池潭水电厂1座办公楼被冲垮、1座项目工地住宿工棚被埋压,造成数十人受伤,36人死亡。分析造成池潭水电厂下游强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解析: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池潭水电厂在该地区进行了工程建设,对该地区的地质结构有一定破坏;此时段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24小时降雨量达191.6毫米,降水时间长,造成山体松动;从图中可看出发生泥石流地区是坡谷地形,坡度陡,高差较大,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而池潭水电厂1座办公楼和项目工地住宿工棚恰好在坡谷附近,是泥石流发生路经之地,且发生时间在凌晨人们睡眠期间,是工人警惕性最低的时候,因此造成的伤亡较大。答案:工程建设破坏地质结构,造成山体脆弱;降雨强度大且降雨时间长,导致山体发生松动;坡谷地形高差大、坡度陡;滑坡、泥石流直接冲击工棚;泥石流发生在凌晨,人们还在休息,因此造成重大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