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新中国成立后,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政治,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重返联合国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 B. C. D. 2、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
2、国家的友好关系3、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图之问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 “一边倒” B. “一大片” C. 独立自主 D. “另起炉灶”4、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原则()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5、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
3、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 (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6、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不结盟C.独立自主 D.另起炉灶” 7、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
4、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D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8、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 )A.实践了不结盟运动的政策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D.力图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
5、立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不久,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成功的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材料中所说的“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的会议是指()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 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10、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雅尔塔会议11、“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
6、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A倡导求同存异 B开展全方位外交C反对美苏争霸 D重组大国关系12、1953 年6 月5 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
7、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13、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它于中苏建交时首次提出 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交往 它在国际上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A. B. C. D. 15、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奴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
8、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怖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主要是基于中国( )A. 奉行“一边倒”政策 B.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 倡导多边外交 D. 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6、1950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这主要体现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 “另起炉灶” B. “一边倒”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7、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12月31日新年贺词中曾经将中国外交方针概括为
9、: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表明我国的外交方针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诸多的外交原则与方针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应是( ) A采取“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交 B新中国的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18、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一个条约,该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A独立自主 B“一边倒”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9、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
10、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对该条约理解错误的是()中苏双方同意一致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 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 表明中苏双方互助与合作的愿望中苏双方都表示拥护周恩来提出的利平共处五项原则。A B C D20、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
11、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
12、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 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原因。(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
13、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杜勒斯在加尼福尼亚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4、,指出当时美国对华是怎样的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总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中美在哪一年正式建交?(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的表现有哪些?23、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是新中国代表团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发言片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片段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
15、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片段三 “请允许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名义,感谢主席先生和许多国家的代表对我们表示的欢迎。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那时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剥夺现在,这种不合理的局面终于改变过来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参与的重大外交事件及其影响。答案一、选择题1、B2、C3、【答案】C【解析】“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两极格局下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但体现不出“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A错误。“一大片”是20世纪70年代外交方针,是指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办法处理国际事务,与“大家都是走社
16、会主义道路”不符,B错误。材料可知,中国在建国后虽然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但坚持独立自主,不是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故C正确。“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原来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不符,D错误。4、【答案】D【解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体现了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D5、A6、D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需要掌握万隆会议的意义和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状况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因为
17、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和万隆的意义和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状况分析即可依据题干“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知,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也建立了外交关系,因此“脚踏两只船”是指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万隆会议的信息,应排除故选D8、【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非会议。据材料可知这次会议是指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的贝尔格莱德会议,排除A项;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排除B项;“改变了联合
18、国的力量对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据材料“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可知这次会议力图改变国际旧秩序,故D正确。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成功的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等20世纪50年代中期、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符合这些特征的只能是万隆会议故C正确A项只涉及中苏两国,故排除日内瓦会议西方国家主导的会议,故排除B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1971年召开故排除D故选C10、【答案】B【解析】从材料“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可以看出这是指的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
19、顺利进行故选B11、【答案】A【解析】根据“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思想(同: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故选A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关键信息是“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依据材料中“两大阵
20、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可知,中国认为“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的国家间的交往,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这是一种务实外交原则的体现故B正确A涉及的是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故排除C项叙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选B13、【答案】D【解析】A项指的是清除国民党的残余;B项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材料无法体现片;C项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原则;D“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这符合“另起炉灶”的内涵故选D14、【答案】D【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
21、953年提出的,而中苏建交是在1949年,所以时间不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所以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面很广,所以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联合国处理国家关系的一项准则,所以正确,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15、【答案】D【解析】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时,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以此推导,本题答案应为D项。奉行“一边倒”政策不能起到消除缅甸恐惧的作用,排除A项;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从时间上可以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6、【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
22、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这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这与三大外交政策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要求是一致的。故此题应选C项。A项是不承认国民党签订的条约,不符合题意;B项是导向社会阵营,不符合题意;D项是1953年才提出的,且内容与题干不符。17、【答案】C【解析】题干中要求的是“对世界影响最大”,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不同性质的国家,具有深远的世界影响,正确的选项是C项,AB项只是中国外交政策,D项政策适用于万隆会议中的参加国,排除即可。18、【答案】C【解析】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
23、”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别国所签订的条约,新中国政府愿意在新的基础上与外国重新订约,这体现的是“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所以答案选C故选C19、【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和各个小项,题干叙述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主体内容,其中明确提出对日本侵略行为采取共同行动,故对;题干内容明确表明与苏联结成了军事政治同盟关系,故错误;条约内容明确表达了双方互助合作的愿望,故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首次提出的,与题干没有关系,故错误,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20、【答案】B【解析】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故A项错误;B会议号召亚非人民团结起来,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改变被摆
24、布的命运,推断此次国际会议是1955年的亚非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B项正确;C1953年处理中印边界问题,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错误;D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1、(1)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2)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出兵朝鲜,继而侵略中国。原因:吸取历史教训,维护国家安全;中朝两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3)“求同存异”。 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开创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22、(1)政策:美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孤立及封锁中国的敌视政策方针:中国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2)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的政策转变为承认中国1979年(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3、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