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奥斯维辛”一词演变到现在,已成为屠杀和灭绝人性的代名词,听到这个词,就让人不寒而栗。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前全国人民弹冠相庆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不由自主地眨了两下,身体也随之一震。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种种可怕情景令参观者印象深刻,叹为观止。中央职位大热,边远基层职位偏冷,甚至出现无人报名的尴尬。国考报名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冷热不均现象发人深思。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
2、生息的漫长历史。A BC DB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不合语境。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合语境。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用错对象。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香港回归以来围绕政制发展问题的争议,核心是要不要尊重“一国”的原则,要不要尊重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要不要尊重基本法的宪制地位,这些是关系到“一国两制”实践发展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B难道能否认香港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C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有将近12 000名居民,距离华沙约12
3、0英里左右。D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义勇军进行曲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AB项,滥用否定词,此句要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反问句需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能否认”和“不是”要删去一个。C项,“约”和“左右”重复,删去一个。D项,主客颠倒,应改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听说家父得病,近日工作一直很忙,没能及时到府上探望,敬请原谅。B令尊对我有恩,这次他来太原,我一定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去接他。C这节公开课效果很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解惑答疑,不耻下问,形成了良性互动。D书稿终于完成,但还不知能否通过,在附言中我忐忑写道:
4、“张编辑,请您斧正。”DA项,“家父”指自己的父亲;B项,“百忙”只能用于对方;C项,学生向老师请教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请教不能用“不耻下问”。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B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C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一般体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可在文中穿插背景。
5、D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B消息写作中应少发或不直接发表议论。5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0个字。人们很容易忽视历史,认为历史早已过去,没有多大用处。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连续性。历史是现实的由来,在现实生活中_。我们不是十分看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吗?爱国主义有一个前提,就是全国人民有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来自过去的共同回忆、今天的共同利益和未来的共同命运。其中_积淀在灵魂深处是十分重要的,积淀得越多,这种感情就越深
6、。所以某些人搞“台独”,修改教科书,实行“去中国化”,让台湾同胞忘记自己的祖宗。这也警示我们,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第空可参照原文中“认为历史早已过去,没有多大用处”来填写,第空可参照“这种认同感,来自过去的共同回忆”来作答,第空可参照整个文段来确定。答案仍处处起着作用有共同的回忆要重视历史教育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120个字。材料一: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月26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
7、争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划上了句号,对此应该确定一个纪念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令人尊重的。(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者联盟主席福尔克马尔哈尼施)材料三: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对中方在二战结束69年后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感到疑惑。(2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_解析对于从国家层面上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要有明确的态度,在肯定的同时,关键要指出这种做法的意义所在。答案(示例)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悼念死难同胞,揭露战争罪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避免历史惨剧在我们身上重演。同时正告日本当局,为侵略历史翻案的企图注定要落
8、空。7下面是作文中“编写故事”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_解析由中间的“编写故事”发散出四大方面“起”“承”“转”“合”,分别阐述这四方面。“起”即“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其后延伸“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小方面;“承”展开为“矛盾一”“矛盾二”“矛盾三”“”,应是交代诸多矛盾;“转”指“矛盾总爆发”;“合”指“矛盾得到解决,回归主旨”。由逻辑关系可知编写故事的顺序应是“起、承、转、合”,按此顺序将以上四个大方面中的各个内容用相关语言连缀起来即可。答案“编写故事”需要做好起承转合四个环节,“起”即用一句话概括出包括时间
9、、地点、人物、事件在内的故事内容;“承”即交代故事的诸多矛盾;“转”为矛盾的总爆发;最后矛盾得到解决,回归主旨,此为“合”。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新华日报记者:鹿琳、沈峥嵘)12月13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天有感垂泪,南京细雨如诉。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2016年12月13日上午7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
10、扬的五星红旗,为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而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10时01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学生代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
11、彭抒文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苍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107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每年12月13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她连续三年参加这个仪式,这次是第90次来中国南京。在仪式正式开
12、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解放军73 602部队盛建忠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 000羽和平鸽振翅飞向天空。“今天,我们以国家的
13、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白鸽放飞,在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力量。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B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C第二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数字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
14、。D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DD项,“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错误,议论与描写的文字并不多,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10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并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B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升国旗、下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C松冈环女士先后90次来中国南京,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一一致意,说明日本部分国
15、民已对历史做出深刻的反省。D无论是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的诗文,还是各界代表的发言,都传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历史要牢记,中华要崛起。AA项,“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与原文不符,文中写的是杨翠英老人在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自己的亲人。10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_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文中抒情议论的部分,比如第三段结尾:“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第五段中“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以及结尾两段中的有关语句。可在此基础上整合作答。答案设立国家公祭日意在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悼念死难者,缅怀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出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国家公祭日传递的是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希望警钟长鸣,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我们承担圆梦中华的历史使命。(能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