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备课材料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教材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使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北平成了处于国防前沿的危城。“华北危急”使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的烽烟从卢沟桥燃起。7月29日,北平沦陷,这是近代继18
2、60年英法联军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战争后,北平第三次被外国侵略军攻占。此后八年北京一直处在日本侵略军的军事占领之下。1943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特别是在中国人民的英勇反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北平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导入新课(投影:赵登禹路和佟麟阁路的地理位置)提问:在北京西城区有三条以人名命名的马路,大家是否知道是那三条路?为什么要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和张自忠路,这是北京的人们对60多年前为国捐躯的三位抗日将领的纪念。 日本帝国主义并不以侵占东北、华北
3、为满足,为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1937年7月7日又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一、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当时包括五省(冀、鲁、晋、绥、察)二市(北平、天津),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是全国主要的棉、麦产地,矿产、工业、交通均居全国前列。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制定华北政策,其核心是将华北从中国中央政府的控制下分离出去。签订何梅协定 1935年日军侵入关内,威胁平津。国民党政府屈服于日寇的军事威胁,6月9日与日军签订了何梅协定,把华北的政治、军事、经济大权,拱手送给日本帝国主义。 何梅协定签订后,日本又加紧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4、”,妄图使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北平清华大学的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1月,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并声明冀东22个县脱离南京国民党政府领导。12月,国民党屈服于日本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决定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华北一旦自治,将继东北三省和热河的沦丧而丢失,中华民族已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二、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指图讲其地理位置的重要)七七事变之前,卢沟桥是北平通往南方和其它地区的唯一通道。1937年7月7日下午,驻丰台的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1公里的龙
5、王庙一带,蓄意挑衅,进行所谓军事演习。晚上10 点多,日军诡称丢失一名士兵,要求进入县城搜查,遭到拒绝。8日清晨5时许,日军突然向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卢沟桥地区中国军民面对优势敌人,坚守24天,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卢沟桥事变也叫七七事变。不久,日军调集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在保卫北平的过程中,佟麟阁和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一、 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10日,受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举行。敌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官根本博中将向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将军递交了投降书。10月18日,负责北平地区受降的
6、第九十二军军长侯镜如到达北平,20日接管城内防务。参考资料佟麟阁 河北高阳人。1892年出生于农民家庭。1912年投笔从戎,参加了冯玉祥部队,屡建战功。他为人正直,勤奋好学,治军严明,作战英勇。1937年他出任29军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团长。“七七”事变后,他立即由北平赶到南苑驻军指挥部,召开全军将校会议。在会上他沉痛地分析局势的紧急,并激昂地说:“此杀敌报国之时也,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国家多难,军人应马革裹尸,惟以死报国”。7月13日,他与29军的将领们联名通电全国:“保卫祖国,义不容辞,慷慨赴义,理所当然”。表达了29军的将士们坚决抗日,寸士不让的英雄气概。 7月28日黎明
7、,日军集中机械化部队,配以几十架飞机,向南苑、北苑、黄寺及沙河一带的29军全线进攻,其中南苑之战最为惨烈。驻守南苑的29军官兵,在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等指挥下,士气高昂,沉着应战,顽强抵抗日寇的进攻,由拂晓至中午,始终坚守阵地。敌我双方都伤亡惨重。这时,忽闻大红门发现敌军,佟麟阁恐敌截断北路,率部亲往堵击,因寡不敌众,被日军四面包围。他在指挥部队向敌军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他带伤仍率部奋勇冲杀,不幸又遭敌机轰炸,头部受重伤,血洒疆场,壮烈殉国,时年45岁。 佟麟阁牺牲后,中国红十字会在永定门外找到了他的遗体。遗体运回城内,收殓入棺,秘密寄存于北平柏林寺内。老方丈敬慕他为国捐躯的精
8、神,一直保守秘密到抗战胜利。 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认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1945年抗战胜利后,北平人民为永远纪念这位在抗战中最早牺牲的高级将领,把南沟沿改为 佟麟阁路。1947年7月28日,北平市政府将他的遗骸移葬风景区香山南兰涧沟的山坡上,这里松柏成林,曾是他生前喜爱的地方。197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将墓地修葺一新。 赵登禹 山东荷泽人。1898年出生农家,自幼拜名师习武。1914年从军。他热爱祖国,“九一八”事变后,他坚决主张抵抗日本的侵略。1933年长城抗战时,他是国民党29军37师109旅旅长。他亲率217团出潘家口,越过滦河,绕到日军炮兵阵地,用大刀猛砍正在酣睡
9、的日军,将敌野炮营官兵杀伤殆尽,又破坏敌炮18门。这一役使29军声威大振,赵登禹成为妇孺皆知的抗日英雄。因战功显著,他被升任29军增编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赵登禹奉命急驰北平南苑参加对日作战。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官兵们见师长亲自冲锋陷阵,个个奋勇向前。佟磷阁将军牺牲后,他指挥部队向北平方向突围,途中遭日军伏击,全身负伤十余处,牺牲在黄亭子,年仅39岁!南苑的农民和二十九军将士冒死抢运出他的遗体,灵柩一直藏在陶然亭附近的龙泉寺里,抗战胜利后才得以正式安葬。1937年7月,他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抗战胜利后,北平市政府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到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通
10、县古运河的东大街也改名为赵登禹大街。赵登禹及29军抗日将士的遗骨迁葬于卢沟桥畔,永远守卫着这片神圣的国土。1980年,人民政府将墓地修葺一新,并立碑纪念。一二九运动 1935年 11月8日在北京女一中(今北京一六一中学)召开“北平市大中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主席是女一中的郭明秋,秘书是清华大学的姚依林,总纠察是东北大学邹鲁风,北平学联机关设在女一中。 11月下旬,学联决定在“冀察政务委员会”预定成立的12月9日举行抗日救国请愿活动。 12月9日学生们冒着严寒,徒步奔向西直门,可是城门紧闭,军队、警察荷枪实弹,不许学生进城。学生们激愤了,怒吼:“中国人的城门,不许中国人进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1、!” 虽然遭到反动军警阻拦,但学生们冲破拦截,从府右街跑步奔向新华门。学生代表要求驻北平行政长官何应钦出来接见,但何应钦已经躲到小汤山去了。学生提出反对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停止内战等要求遭到拒绝。学联指挥部决定,改请愿为示威游行。队伍经过东华门到达王府井大街南口,来到东交民巷使馆区。根据耻辱的辛丑条约,这里只允许各帝国主义守卫使馆的军队驻守。平津卫戎司令宋哲元调来大批军队和警察和消防队,拿着高压水龙带向学生扫射,挥舞着皮鞭、木棍、大刀对付手无寸铁的学生。有30多人被逮捕,上百名学生受了伤。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斯诺夫妇,当时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也参加了游行。在纽约太阳报上,斯诺报道了一二九运动的
12、情况。12月16日,在中共领导下,各校学生再次举行示威。清华、燕京等大学的学生来到西直门,城门紧闭,他们转向阜城门,又被拒于门外,再奔西便门的铁路门,又遭阻截,愤怒的学生们用血肉之躯撞开了城门,经和平门来到天桥广场,举行示威游行。经过一整天斗争后,学们开始返校。当他们来到宣武门时,大批军警猛袭过来,几十名学生被捕,四百多人受伤。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宣布延期成立。北平学生的斗争得到全国各地广大群众热烈支持,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毛泽东说:“一二九运动推动了七七抗战,准备了七七抗战”。 (毛泽东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文献与研究1985年第6期) 日本
13、占领北平期间,在内城东西城墙上各打开一个豁口,即后来的建国门、复兴门 建国门、复兴门初名分别为启明门、长安门,抗战胜利后由北平市政府改为现名。参观考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在抗日战争50周年纪念时,北京市政府在卢沟桥建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史料。今年,又在纪念馆周围建成了“抗日战争烈士陵园”。在纪念馆展出的大量史料无可争议地证明了日军在20世纪前半叶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而中国人民也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代价:在八年抗战中我国人民历尽艰辛,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约5600亿美元。位于北京丰台区宛平城内街101号,在北京西南15公里处,东距卢沟
14、桥约500米。占地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一期工程始建于1987年,二期工程完成于1997年。纪念馆由序厅、半景画馆和陈列馆等组成。雕塑醒狮屹立在纪念馆前的平台上。醒狮高4.2米,宽3.08米,长7.1米。它神态威武,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崛起。 序厅正面有一座长24米,高6米,厚13米的巨型铜浮雕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大厅顶部由15个方形藻井组成,悬挂着8口仿铜古钟,象征着8年抗战。左右墙面上镶有义勇军进行曲和八路军进行曲的曲谱,表现了当时全民族抗战的坚强意志。 半景画馆是一座宽40米,进深24米,高185米的大型立体形象展厅。内有一幅180度视野的巨幅油画,用以展示“卢沟桥事变”中,中
15、国军民在卢沟桥畔与日本侵略者生死搏斗的场面。半景画馆利用绘画、模型、实物电影的有机结合,再现了卢沟桥抗战的历史画面。陈列馆主要有综合厅、日军暴行厅、人民战争厅、抗战英烈厅等,反映了从1931年到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史实。其内容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直至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照片和文物资料。1919年5月7日,北高师学生欢迎被捕返校的同学风雨北高师 南新华街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一带,曾经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为,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旧址,至今还遗留着一些当年的建筑。民国时期,进步思想的活跃使这里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之一。1919年5月3日晚,群情激愤的学生们聚集在学校的风雨操场,抨击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并派代表联络各校采取行动。5月4日,他们又最早赶到天安门,组织游行示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北高师是第一所成立党支部的学校。1923年3月,中共北方组织在风雨操场上召开“二七”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引起很大反响。1936年,青年抗日救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校园里正式成立。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