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
2、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篓子里的青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随文识字
3、,巩固识字方法。2.学习课文1、2自然段,指导朗读,感受青虫的多。教学难点:了解蝴蝶生长变化的过程,尤其是蝴蝶产卵,卵变青虫的过程,感受青虫的多。教学准备:A.教师:字词卡片、教学PPTB.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田字格的字用,双横线的字用),画出新词。教学过程:一、导入1、游戏: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出示蝌蚪、青虫、春蚕的图片)可怜的小家伙和它们的妈妈走散了,你们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出示青蛙、蝴蝶、蛾子的图片)2、设疑激趣:咦,小青虫的妈妈怎么会是蝴蝶呢?小青虫又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学完后大家就清楚了。3、老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用手书空课题。4、
4、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读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多认几次。2、检查生字词。1)认读会写字。A、指名认读,重点指导:菜、产、孔的读音。B、去拼音读。C、开火车读。2)学会认字。A、指名认读。B、去拼音读。3)认读词语。一堆堆 一条条蝴蝶 产卵 渐渐滋味 碰翻 空壳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把这些字词放入文中,再读课文,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梳理文章内容。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1、指名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再读一读,看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关注“一堆堆”、“一条条”,与“一堆”“一条”作比较,“满身小孔”等,分男女生读,对比效果。明确:产卵多、青虫多。指名带着感受再读句子。)3、“渐渐”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你能用它说句话吗?4、是啊,这么多小青虫,把大白菜咬得满身小孔,谁来帮大白菜捉虫呢?青虫又是怎么变成蝴蝶的,我们下次课再来学。五、指导写字。1、游戏:消灭青虫。复习生字。2、观察,读记生字:菜、呆、咬、些。3、学生观察这些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哪个字最难写?4、教师范写“菜”。菜:上下结构,“艹”头占上格中部,写扁短,下部写窄长;5、学生练写,教师提示写字姿势。6、师生评议。六、作业: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