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睡了人教.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3962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睡了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睡了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睡了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妈妈睡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哄、先、闭、紧、润、等”6个生字,写好“哄、脸、沉”3个左右结构的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利用课文信息,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的样子。初步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教学重点:1.认识“哄、先、闭、紧、润、等”6个生字,写好“哄、脸、沉”3个左右结构的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利用课文信息,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的样子。初步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你们平时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请学生说说妈妈的样子。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妈妈睡了。3.教师引导:妈妈

2、睡了,朗读课题时声音要轻柔一些,才不会吵醒妈妈。引导学生用较为轻柔的语气读好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1)识记生字“哄”:请学生说说“哄”字为什么是口字旁。(2)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哄”的意思。2.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1)识记生字“先”:这是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后)(2)教师引导:妈妈在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3)指导朗读:妈妈太累了,睡着了,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朗读时要轻一点儿。)3.整体感知,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在

3、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随机板书:美丽、温柔、劳累。)三、细读第二、三段,体会深情1.感受妈妈的“美丽”。(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识记生字“闭、紧、润”。请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识记,教师相机点拨:识记生字“紧”:说说“紧”的反义词是什么?(松)识记生字“闭”:出示“闭”字的金文字形。“闭”指的是两扇门关起来了,中间的“十”字表示门闩。慢慢演变,变成“才”字。请学生将眼睛紧紧闭上,在动作演示中感受词语的意思。识记生字“润”。说说为什么“润”字偏旁是三点水,思考偏旁和字义的联系。找找哪些同学有“红润的脸”,直观理解“红润”的意思。(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美丽?(教师随机出示“明亮

4、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设计意图:采用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具体形象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既有趣味,又学得有效。(3)学习带“的”字的短语。读好带“的”字的短语,注意把“的”读得轻而短。出示课后第二题,请学生拓展说话“( )的眼睛”“( )的头发”。(4)比较句子,感受写法的生动。弯弯的眉毛长在妈妈红润的脸蛋上。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教师引导:你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自由表达。)教师总结:妈妈睡得很香,就连眉毛也安安静静,进入了甜甜的梦乡。(5)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对妈妈的赞美和爱。2.感受睡梦中妈妈的温柔。(1)联系生活,感受“温柔”。

5、请学生说说自己妈妈温柔的事例。(2)理解妈妈温柔的表现,指导朗读。出示句子: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把“等”字读正确,读好后鼻音。思考交流:读到哪里,你觉得妈妈很温柔?阅读推测:为什么孩子看到妈妈微笑着,就会想到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呢?(从这句话推测妈妈平时经常给孩子讲故事。)设计意图:将学习阅读和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借助文本内容理解,构建说话和交际的平台,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言之有物。想象说话:妈妈在睡梦中微笑着,她还会想到什么呢?(3)指导朗读,读出妈妈温柔美好的感觉。四、练习朗读,同桌互评1.同桌合作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请同

6、桌每人选一个自然段,自己先读一读。2.把准备好的段落读给同桌听,并请同桌评价。3.全班齐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小结: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睡梦中的妈妈还会是什么样子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归类进行书写指导,可以把握一类字的书写难点,提高写字的效率。采用添加辅助线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注 意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的具体位置。五、书写生字,评价指导1.书写指导:“哄、脸、沉”结构上都是左窄右宽。“脸、沉”左右两部分高低大致相同。“哄”字左右高低不同。教师 可用添加辅助线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

7、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教师范写“脸”字,学生书空。3.练习书写,反馈评价。(评价主要指向左右两部分的高低位置。)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陈波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