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927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篇巩固提升1.佛教在古印度,其出家众的生活来源是通过托钵化缘来获得的。两汉时期传入中国之后,出家众的生活来源发生了改变,由托钵化缘式变为坐拥土地及寺产的安居受拱式。佛教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A.表明佛教放弃了原始教义B.旨在适应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C.反映了佛教与儒学的融合D.成为两汉魏晋土地兼并的主要力量答案B解析中国封建农耕经济形态下,拥有土地即可依赖土地获得地租收入,以此维持佛教出家团体的生活,因此佛教传入中国后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适应了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故选B项。2.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后,

2、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景象。它()A.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C.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D.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答案D解析西汉末年,佛教已经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原,送子天王图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作品,不能作为印证佛教传入中国时的史料,故A项错误;题中送子天王图只是“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景象”,并未反映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故B项错误;古代中国绘画包含了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历史画等多种形式,并不是仅以宗教题材为主,故C项错误;送子天王图的画中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的穿着符合中国唐代皇帝及后妃

3、的装束,这体现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故D项正确。3.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答案A解析材料“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反映了宋朝理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加强了理论建设,适应了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宋朝之前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佛、道冲击,故B项错误;佛教衰落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佛教也有与时俱进,

4、但其思想被理学吸收融合,理学成为官方统治哲学,故D项错误。4.天工开物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说明当时()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C.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D.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答案D解析天工开物成书于明朝,联系史实可知明朝时期新航路开辟后,海外技术传入中国,丰富国人的科学认知,因而天工开物中收载了日本、朝鲜及西洋等地的手工业技术,故选D项;天工开物中虽然收载了日本、朝鲜及西洋等地的手工业技术,但依然属于传统科技,非近代科学,排除A项;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

5、中期,这与明朝时间不符,排除B项;天工开物中虽然收载了日本、朝鲜及西洋等地的手工业技术,但这是西学东渐的结果,与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无关,排除C项。5.某同学以“上海与近代西学东渐”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他选择的最佳研究对象有()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B.几何原本、黄道婆C.同文馆、徐光启D.公共租界、新青年答案D解析利玛窦属于古代西学东渐的著名传教士,故A项错误;黄道婆、徐光启均属于古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故B、C两项也可排除;公共租界是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上海建立起来的,新青年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领导创办的,均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故D项正确。6.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

6、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两种主张都()A.强调托古改制B.宣扬种族革命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可知维新派和革命派均利用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故选D项。7.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由追求“富国强兵”,到“兴民权”“开民智”,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这一演变()A.说明启蒙思想内涵不断深化B.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宣传C.遵循不断完善传统文化方针D.推动

7、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答案A解析“富国强兵”强调器物变革,“兴民权”“开民智”强调制度变革,“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则要求思想变革,说明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启蒙思想内涵不断深化,故选A项。8.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答案A解析题干中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等或以传

8、统思想“经世致用”为指导,或深受其影响,梁启超强调西方民主形式“议院”中国古代也有,体现了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故选A项;题干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向西方学习,与传统文化有区别,排除B项;题干中显示的是传统文化深深影响西学传播,排除C项;D项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9.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A.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9、可知“中华民国八年”指的是1919年,根据材料“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故选B项;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排除A项;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期间,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排除D项。10.646年,孝德天皇颁布的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全面效

10、仿唐朝政治制度D.王室积极谋求中日国家对等关系答案B解析由材料“八省百官”制、“国郡里”制、“食封”“俸禄”等信息可知,日本仿效唐朝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故B项正确;A项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全面效仿”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王室对中日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故D项错误。11.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A.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B.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C.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D.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雕

11、版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故A项错误;儒学产生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后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的主流思想,由于其影响的扩大而传到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材料说明了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故选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印刷术传入韩国的时间,故C项错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是中国,李氏王朝只是受到了中国儒学的影响,故D项错误。1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两

12、奉敕驾海舶人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明史A.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B.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奉使诸番”“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两奉敕”“先后七奉使”等可得出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故B项正确;“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只符合明史的记载,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达哪些地方,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明书的记载无法体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

13、,故D项错误。13.伏尔泰说,“自然法就是令我们感到公正的本能”,他认为这种本能是“天下的人”所普遍具有的。这些天赋人权的思想,和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通的。这表明()A.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B.启蒙运动目的在于开启民智C.儒学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D.儒家思想是启蒙思想的来源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伏尔泰认为启蒙思想中“公正”“天赋人权”与“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通的”,这表明儒学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两者在哲理上是相通的,无法得出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启蒙运

14、动目的在于反对君主专制,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不是启蒙思想的来源,D项错误。14.明末清初与晚清民初,中国先后出现了两次西学东渐的热潮,利玛窦和严复作为代表人物,体现了两次西学东渐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利玛窦简介1583年,进入中国传教。1601年,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到京师献图,深受明神宗喜爱。1607年,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正式出版。同时他还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并在书信、回忆录中记叙了在华经历和对中国的印象。利玛窦(左)与徐光启(右)儒服画像材料二大西洋陪臣利玛窦谨奏臣本国极远逖闻天朝声教文物用是离本国,航海而来缘音译未通,有同喑哑,僦居学习语言文字,淹

15、留肇庆韶州二府十五年,颇知中国古先圣人之学,于凡经籍亦略诵记伏念堂堂天朝,方且招徕四夷,遂奋志径趋阙廷1601年利玛窦给明神宗的上疏材料三严复严复简介1866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派往英国海军大学留学。1880年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教官。1895年起发表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等文,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学学说。1896年捐资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1897年译介天演论,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宣传维新变法,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1)材料一、二是否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至少两点依据)(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成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时代背景。(3)

16、根据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概述两次西学东渐的差异。参考答案(1)观点:虽然利玛窦的上疏和他的画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中华文明的态度,但仍不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理由角度1:利玛窦的上疏是第一手史料,但他上疏的目的是希望明神宗能够支持他的传教活动,为博取明神宗好感,对中华文明可能会多一些溢美之词。角度2:即使利玛窦上疏反映了他的真实想法,也是一个孤证,“孤证不立”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则,还需其他相关的原始材料互相印证。角度3:利玛窦儒服画像是艺术作品,其证明力有限。(2)严复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向全球扩张,中国遭受殖民入侵,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中留

17、学生的选派或新式教育的发展。(3)第一次西学东渐:仅在士大夫阶层,社会影响小;主要局限在科技、器物层面;文化上东西双向交流。第二次西学东渐:通过译书、报刊、学校、社团、留学等各种途径传播西学,社会影响大: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学习西方;促进中国社会转型。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

18、,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开辟;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解析首先,依据材料玄奘西行“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归纳概括,提炼出其中心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其次,根据观点选取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注意题目要求为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之外的其他相关史实;再次,运用相关史实对所提炼的观点进行论证,论证时要注意观点明确,论据准确、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