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共3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瓜蔓(wn) 绮丽(q) 劲头(jng) 良莠不齐(yu) B 模样(m) 朝暾(tn) 酵母(jio) 量入为出(ling) C 叶韵(y) 隽秀(jn) 玷污(din) 果实累累(li) D 挨打(i) 端倪(n) 剽窃(pio) 火中取栗(l)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依然波诡云谲,大国博弈不断走向纵深,处于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转型期的中国,面临契机和挑战,有木秀于林的骄傲,也有不进则退的忧患。B毕飞宇的推拿是超凡脱俗的大气之作,小说以细腻而熨贴的文笔,写出了一群盲人在急剧发
2、展的都市丛林中的梦想与尊严,作者借助盲人之“盲”反映了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窘境理解与沟通。C无论是春秋时期干将、莫邪在芜湖的萃铁成钢,还是明朝汤天池创立的芜湖铁画,或是当代芜湖人利用改革契机创造的奇瑞轿车、海螺、方特欢乐世界等一个又一个神话,自古而今一脉相承的创新精神彰显出这块土地的神奇。D人最大的悲哀是无聊,患上漠不关心的冷淡症,套上自命不凡的枷索, 在专业、行业和权力的高岗上, 掌控庞大社会资源和机会, 却失去自重心, 失去了积极生活的信念。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为了使砖石模样的斑块修筑出更 的效果,长颈鹿成为陆地上最高大的动物。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
3、乎都是群居,这让人不禁 “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 可以深入到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地方。A瞩目 质疑 反而 B瞩目 置疑 因而C注目 质疑 因而 D注目 置疑 反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辛亥革命前后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工具,城市在谣言、炮火中经历了痛苦和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城市街头风云际会。B一部优秀图书作品的诞生,从不会一蹴而就,因而当如“文火炖菜”,将学识慢慢滋养到书中每一个句子和每一幅图片中,历经长久才能炼就而成。C在国画传统题材中,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等大师善于画虾,他们的画作曲尽其妙,各得风流,形成了难以逾越的
4、艺术高峰。D足协的一位官员毫不隐晦自己的观点:北京现代队倘若带着强队的心态迎战决心以弱胜强的对手,很可能落败。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B近期,全国各地频发骗取客户密码、实施网银盗窃案件。网络金融安全遭到破坏,一时间高度引发广大网民关注。C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布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 “骑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D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的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影响去年四季度以来房价上涨的动力将会减弱,房价尚不具备全面大幅
5、反弹的基础。6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真正精致的石头虽则应该暗示雄伟或出尘超俗的感觉,然而线条正确倒是更重要之一点。,。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始终看重不雕琢的石头,让我们不要干犯大自然吧,。而是大自然的嶙峋的线条因为最优越的艺术品,和最美妙的诗歌或文学作品一样或如中国的文艺批评家所说的那样“无斧凿痕”所谓线条并不是指一条直线,一个圆,或一个三角形是那样完全看不出造作的痕迹的作品,跟行云流水那么自然A B C D7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在信中,我这样叙述道:“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
6、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C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D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8下列不符合对联要求的一项是( )A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B玉面含羞清香缕缕花枝俏 春风斗胆芳信频频柳色新C登高望远见青山绿水千帆过 放歌纵酒喜日暖泥融万木春D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C侣鱼虾而友糜鹿 D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B行李之往来C是时以大
7、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B其皆出于此乎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不赂者以赂者丧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D其势弱于秦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12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莫之知也 C 大王来何操 D何厌之有 13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
8、之;由也兼人,故退之。”A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体现了孔子言行合一的教育思想。C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D体现了孔子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14下列对牲畜林选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要知道,很久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原以为可以听到猫呼噜的德国兵,看到那只凶狠的动物,竖起全身的毛向他扑来,他感到快要被野猫的利爪撕成碎片。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人们用公积金给可怜的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A小说中的“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
9、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而这正是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B朱阿在小说中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是他把一个德国兵直接引到“牲畜林”,是他的拙劣射技,使各种牲畜有了和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命丧悬崖。C小说最后让一只凶恶的野猫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山崖,这表现了这样的意思: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必弄脏。D选段中“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却“受到了欢迎”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对邪恶的僧恨,人们欢迎一切热爱和平的人。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 高 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0、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首联是一幅工笔画,颔联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鬃”是他关于现实写照的结果。16语言表达要简洁,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应当删去的一项是( )暑假过后,新学期开学。某校新生报到时,高一(1
11、)班新生李明要找自己的班主任,向张老师询问。张老师对该生说:你们的班主任在学校会议室开会,那位穿蓝格衬衫、中等身材、戴眼镜、留络腮胡子的男教师就是。ABCD二、(共18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
12、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
13、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
14、,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17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
15、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D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古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有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难言指
16、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的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例子。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己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17、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
18、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节选自(韩愈师说)2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羞耻。C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在这里泛指文字的诵读。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可怪也欤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彼与彼年相若也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侣鱼虾而友糜鹿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22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说“师”,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
19、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的老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抨击和讽刺。试卷三、(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周朴园 (惊愕)梅花?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
20、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 (愤怒)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23对下面的舞台说明和台词,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24应该怎样
21、理解鲁侍萍“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一“怒吼”?(3分) 28请根据这段戏的人物冲突,概括两种对立的人物性格。(2分)周朴园: 鲁侍萍: 四、(共12分)2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4分)(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韩愈师说)(2)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3)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4)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老者安之, ,少者怀之。(论语)(6)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27将韩愈师说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2、译文: 28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故事,写出与本故事主旨相吻合的成语。(不少于4个)(4分)喜鹊喜欢把巢筑在高高的树顶上。但秋风一起。便摇摇欲坠。喜鹊和孩子们蜷缩巢中,惊恐万状。有一种喜鹊自以为很聪明,在夏天未到之时,就想到了秋天。它预科到秋季肯定会刮大风。使不顾劳累将巢穴从高高的树顶上搬到低矮的树桠上,新筑的窝巢真的是舒适安全。大风再也不会侵扰它了。夏天到了,浓密的树阴是歇凉的好去处。人们一抬头就看到了喜鹊的窝巢,再一伸手,就可以轻易地掏到窝巢中的小鹊或鹊蛋。小孩子们也找来竹竿,争相抢挑巢里的小鹊和鹊蛋。可怜的喜鹊虽然考虑到了未来的灾患,却没看到眼前的危险,还是没能避过灾难。成语:(1) (2)
23、(3) (4) 五、(共30分)2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于光远先生承认自己是“二表人才”,即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他认为,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时时表现自己。根据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功劳簿”上不思进取。高三语文答题卷座位号 得分 23.(3分) 24.(3分) 25.(2分) 26.(4分)( ) ( ) ( ) ( ) 27.(1)(2分) (2)(2分) 28.(4分) 姓名 班级 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