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目的要求:基础知识:1、认识汉字11个,学习会写11个汉字。2、通过查资料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3、进一步积累词语。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通过学习课文,树立时时处处为人们奉献的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具准备:大禹治水的资料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知道这是谁吗?2、指名说说有关大禹的传说今
2、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大禹的一个传说“大禹治水”。(板书)二、分层朗读,随文识字初读感知 此处可灵活机动,也可随文识字。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2、你记住生字了吗?3、小黑板出示:依次出现课文的几句话,画出生字,指名读。4、强调难读的字:“堤”“塌”5、复述课文 重视复述,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谈出自己的感受。6、学生质疑随机写在黑板上三、精读品读1、 略读课文,思考: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2)找出令你感动的词 、句子谈谈(3)重点理解: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
3、垒起了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指导学生读课文重点理解词语:“才”“ 仅仅”“就”“却”结合词语、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4)想像说话:在治水中,大禹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他是怎样克服的?发挥自己的想像,说说大禹经历的苦难。也可以结合查找的有关大禹治水资料来谈谈(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段2、 学习课文第五段指名读课文想想人们被大禹的什么精神所感动?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小组交流。集体交流3、 总结课文大禹是敢于奉献、为人民鞠躬尽瘁的英雄。4、 解决质疑四、布置作业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大禹的传说?课下找找,在小组中交流交流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大禹
4、治水一定把洪水治好大禹治水 垒起堤坝 奉献为人民尽力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自己复习认识的字2、 会读的同学站起来抢读生字卡片。及时复习巩固。3、指名复述课文。二、学习写字:1、 出示田字格,让学生观察“禹 仰 塌”的构字部件,及笔划占格位置。2、 教师范写这几个字,强调“禹 仰 塌”容易错的地方。及时强调易错的地方,防患于未然。3、 在自己本上练写两个,带两遍拼音。教师注意巡视,注意强调书写姿势,表扬写的又快又好的同学。4、小组合作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 “牲、叮、烂、仅、荣”等其他生字。教师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交流,适当给予指导帮助,特别注意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
5、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各小组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妙方法、巧方法4、 出示比较练习,对比巩固生字住 主 拄三、作业: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
6、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 复习生字。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 继续查找其他大禹奉献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