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落实品德学科教学常规的探究品德学科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其中品德与生活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要求品德课堂应实践品德学科学科性质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1.对思想品德课认识不到位(“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时有存在,还有很多的教师对品德课不重视,根本不知道品德课的课程性质)。2.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正在探索之中,个别学校教研组活动也存在随意性大(内容随意、形式简单、主体单一),效果不佳的问题。3.传统的课堂教学方
2、式的合理变革还需深入研究。如何辩证地对待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处理好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关系,如何防止“信息泛滥”,教师如何把握好这个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4.活动课存在问题,某些环节还需要完善。活动中,目标不清,讨论的有效性不高,问题指向不明确,发言散、偏、长;准备不足或各自准备,互不关注;缺少评价与辩论,不能深化认识,校外活动更是缺少资源的开发。针对以上一些困难,我们是这样实践探究的。一、加强学科培训,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化和认知的提升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验能否有效地推进,对实验教师的培训是关键。结合我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
3、,我们采取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走出去学习与请专家辅导相结合等多種方式,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培训。其中最成功就是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每一学期,教研室一般都会组织比较高质量的学科培训或教研活动。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校都会积极派具有较好业务素质的教师外出学习,然而,这种活动毕竟参加的人数少,使效果得不到普及。于是,我校在现实的客观情况下,设立了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外出学习的教师在外出学习回校后,要整理自己外出学习的资料,形成汇报资料,向全校品德学科的教师传达学习到的信息、先进的理念、方法及学习心得。汇报资料整理后形成学习资料。如果参加的培训学习是听课形
4、式的,回校后就应上一堂能体现本次活动精华的精品课。这一制度的建立,不仅促使外出学习的教师能更认真地学习,不辱使命,更是通过信息的传达,使更多的教师得到了培训。同时克服了很多学校教师外出学习时间不足,经费不足的困难,又使汇报的教师业务水平得以提升,学科教研的气氛也更浓烈,真是一举多得啊!二、加强学科科研,建立“校本教研机制”,促进教师群体成长1.构建“备、说、听、讲、评、研”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新课程对教研制度的新要求,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是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的需要。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中,主要采取举办讲座,组
5、织优秀教师说课、上研究课,开展课改“案例”的征集、交流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增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改变了凭经验教学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促进教师群体的不断成长。在学校层面,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要求校内教研活动做到“三有三保证”,即参加教研活动做到有问题、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时间有保证,人员有保证,实效有保证。具体形式:一是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学习课改理论,学习课程标准。通过总结、反思、交流、研讨本学科的问题和教学现状,得出有益的启示。二是通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拜师结对,导师带教,新老共进师徒结对子,进
6、行“传、帮、带”。如北师大附中、南山二外等政治教研组的做法是:首先,让青年教师跟指导教师学习(学习备课、学习教学技巧);其次,请指导教师亲临课堂听课,随班指导;最后,教研组组织验收,一查(查教学设计)、二看(看课堂教学)、三听(听师生反映)、四评(评教学效果),对青年教师进行综合评定。通过拜师学习,使青年教师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培养和关爱,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学水平。3.课题带动,以科研促课改以课题为载体,组织和吸纳一些急需提高科研素养的青年教师共同参加课题研究,实现教师从“经验型”到“学习型”的类型转换。我们组织老师共同参与课题的筛选和定位,培养其准确而敏锐的问题意识;共同参与课
7、题方案的规划和论证,培养其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共同参与课题的行动研究和实证研究,培养其严谨、求真、务实、细致的研究作风。三、加强课堂规范的建设聚集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的立足点。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益是建立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之上的,它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有机统一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既包括外显的、即时可测的教学内容,也包括内隐的长久潜伏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应成为课堂规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1.要求备课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以“三维目标”为切入口,强化课程的“育
8、人”功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致力于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三维目标”是新课改在教学目标设置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打破了以往课堂教学仅仅关注“知识”和“结果”的局限,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维度重新确立了课堂教学的重心。通过备课,目标的认真、客观、科学的设定,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老师都能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来开展教学,积极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学科的课程性质,促进学科的规范。2.建立课代表活动记录制度品德课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开放性、综合性的课程,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是伴有相应的体验活动。我校建立的课代表活动记录活动,不仅使课程性质在课堂的规范实践得到监督,而且,活动记录本成为极好的资料积累,使资源的整合推广有了更好的条件。3.搭建成果展示平台品德课在通过活动后,经常能有很多综合性的成果,比如:摄影作品,调查报告、绘画作品、课外资料等,我们都将这些成果进行整理,在教室、橱窗、网络上进行展示。这一举措,不仅能促进学科性质的规范落实,而且也学生、教师的积极性得以提升。总之,在实施品德课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真正践行品德课的课程性质,才能算真正将品德课的教学常规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