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质量检测历史(B卷)试题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许多地名和称谓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山东称为齐鲁.河北称为燕赵,山西称为三晋等。这些称谓起源于( )A.甲骨文记载 B.西周分封制 C.当地理特征 D.当地风俗2.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一般称谓妻(正配)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 二哥(22岁)3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
2、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皇帝任免调动 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4. 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太尉 御史大夫 刺史 军机大臣A. B. C. D.5. 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 A按军功选官 B按门第选官 C科举考试选官 D按品德选官6.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 )A削弱皇权 B缩小地方权限 C加强皇权 D扩大地方权限7“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
3、朝”指的是(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8.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是实行了(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9. 某小组同学在对古代中国一朝代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曾搜集到以下一则重要史料:“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该小组所研究的朝代是( )A.秦朝B.汉代C.唐代D.明代10. 清朝时期,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 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 C. 设立军机处 D. 大兴文字狱1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
4、本相符的一幅是( )1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 A.南京 B.北京 C.广州 D.福州13. 下图为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2009年 2月26日,鼠首、兔首分别以1400万欧元的价格在法国 佳士德拍卖会上被拍卖。这两个精美的艺术珍品是在什么事件中流失海外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4. 下列各条款中,最能体现列强资本输出要求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掉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
5、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东渡黄河 B.西渡黄河 C.南渡长江 D. 北渡长江16.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 A.八一宣言的发表B. 二 九运动爆发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国共合作宣的公布17. 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 )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十年内战18.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 A.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渡江战役19. 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威震敌胆。其主力部队是( )A.人民解放军 B.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20.
6、抗战初期,体现国共合作抗日最典型的会战是( )。A太原会战 B淞沪抗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21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 C.永安建制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22. 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辛亥革命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 B.促进了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C.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与自由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3.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24.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7、(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25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 1922年中共二大的召开 B.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C.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26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27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覆灭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 B.北平的和平解放C.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D.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28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
8、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29中国与西方在亲属称谓上有很大的不同。如: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英文只用“uncle”和“aunt”,而中文则用“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差异所反映的实质是( )A汉字比英文有更强的表现力 B. 英语比汉语的内涵更为丰富C西方人更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D中国人较西方人更具家族观念30.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 “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
9、A备、操B玄德、操 C备、孟德D玄德、孟德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3题,31题16分,32题15分,33题9分,共计40分)3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
10、召”。 檐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2分)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1分)其中门下省的职权是什么?(1分)这一政治制度有何积极意义(2分)(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1分)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1分)这一行政制度相对于分封制有何特点?(2分)有何积极影响(1分)(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1分)3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争,终于使苦难
11、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三:“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材料四: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
12、论(1)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封面上的“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镌,雕刻,这里指出版)”中的“癸好三年”是指哪一年?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 (5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4分)(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4分)33阅读下列材料。(9分)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
13、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3分)(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3分)(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3分)三明九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质量检测高一历史 答题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号31题32题33题总分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非选择题(共3题,31题16分,32题15分,33题9分,共计40分)31. 16分(1)(6分) (2) (5分) (3)(5分) 32. 15分(1) (5分) (2)(4分) (3) (2分) (4) (6分) 33.9分(1) (3分) (2) (3分) (3)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