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心永不变,真情到永远张贤明女诗人林子在二十世纪 50 年代创作了厚厚一本爱情诗稿,然后压在箱底 20 余年竟没有想过要发表。改革开放初期,1980 年,应时任诗刊主编严辰来信约稿,林子的组诗给他发表在诗刊上,所发 11 首诗歌全都用十四行诗体写就。组诗给他一经问世,便轟动中国诗坛。后来,这组诗歌还荣获 19791980 年全国优秀诗歌奖,林子也赢得“中国的白朗宁夫人”的称号。说到诗歌创作,林子“一直主张写诗一定要真情实感”。读者在通读组诗给他时,想探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诗题中的“他”究竟是虚构,还是实写。那就让林子自己来回答吧!2003 年 10 月 17 日,女诗人林子在回答媒体的采访时明确
2、说到诗中的“他”既是她的初恋情人,也是她终身相伴的爱人。当时,她与爱人长达八年的天各方的日子,流淌的思念,化作毫无保留的诗行,再随信件寄赠给对方,这实则是真心真情的显露。下面,笔者就与读者一同赏析组诗给他中的第十首,这首爱情诗可以说是诗人林子写给心上人“他”的一份“爱的宣言”。全诗依诗意可分为两部分。诗的开篇即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真爱的渴求:“只要你要,我爱,我就全给,/给你我的灵魂、我的身体。”这是全身心的奉献!接下来三行诗句:“常春藤般柔软的手臂,/百合花般纯洁的嘴唇,/都在等待着你。”这里,诗人把少女“我”的身体具象化,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张开双臂、翕动嘴唇的天使般少女的美丽形象。接着,诗
3、人将抽象的概念进一步具象化:“爱,膨胀了它的主人的心;/温柔的渴望,像海潮寻找着沙滩,要把你淹没。”在诗人那里,抽象的概念“爱”早已化成了有生命的实体。至此,全诗的前半诗行表达的是“我”的一种情感状态:爱在等待。这首诗的后半部分写的是抒情主人公“我”的另一种情感状态:爱在寻找。这里,“我”的理智与情感交织,迷醉和忧伤同时。“我”的理智仍然强烈地主宰着女主人的情绪:“再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用,/如果里面没有映出你的存在;/就像没有星星的晚上,/幽静的池塘也黯然无光。”可见,抒情主人公追求的是一种平等、真诚的互爱,除此之外,别无他求。但爱又往往不是那么理智的,诗的最后三行就描画了“我”因“爱”迷离恍
4、惚而至迷醉的状态:“深夜,我只能派遣有翅膀的使者,/带去珍重的许诺和苦苦的思念,/它忧伤地回来了你的窗户已经睡熟。”这“有翅膀的使者”当然是指“我”的一颗爱心,这颗心对所爱的人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思念的时刻就派出“使者”飞到那人的身边,结果呢?一颗真心“忧伤地回来了”,原来,“你的窗户已经睡熟”。语意双关,一醒一睡,清醒的“我”忧伤愁眠。通读全诗,我们发现抒情主人公先是“等待”爱,等待的真爱还没有到来,于是转而痴情地“寻找”爱。女诗人这种对于爱情严肃、认真的情怀,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如果说舒婷的致橡树表达了知识女性关于两性平等的觉醒意识,那么,林子的这首诗,借助比喻、象征、拟人等艺术手法,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两性爱恋时真心、直情和真爱的热烈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