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达标(九)一、选择题1(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1935年12月5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声称“中国任何部分的非常发展,应当而且必须地不仅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并且为所有在华有利益的国家所关心”“美国政府因此正密切地注视着该地区内发生的事情”。与此声明的发表有直接关系的是()A日本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活动B红军长征取得了重大胜利C西安事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D英美在华侵略矛盾的加剧A解析 根据材料的时间“1935年12月”可知,这一时期日本将侵华战争发展到华北地区,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故A项正确;红军长征的胜利发生在1936年10月,排除B项;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排除C项;材
2、料中没有涉及英美对中国的侵略,排除D项。2(2019济南期末)1937年国民党第14集团军在忻口战役后总结出14条经验教训,其中一条就是:“敌军战时待遇极优,不惯粗恶食用。我应多配游击队深入敌后方扰袭,阻滞其输送,截夺其物品。”这说明国民党()A游击战术取得一定战果B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C反思并否定阵地战威力D试图尝试机动作战战术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军队在战术上的反思,并不能说明国民党游击战术取得一定战果,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否定阵地战威力,C项错误;材料“我应多配游击队深入敌后方扰袭”说明国民党试图尝试机动作战战术,故D项正确。3(2019绵阳三诊
3、)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A解析 “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了团结农民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双减双交”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团结开明地主参加抗日斗争,争取抗战的胜利,“耕者有其田”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了团结农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说明生产关
4、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符合题意,故选A项。4(2019惠州三模)据统计,1939年仅南京市区就有私塾16所,塾师162人,学生6 164人,而周边地区农村私塾的数量更是大大超过正式小学,如泰县姜埝区私塾与小学的比例竟高达2001。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A国民政府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B沦陷区民众抵制奴化教育C日本侵略摧毁中国民族工业 D民众重视传统的儒学教育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1939年南京及周边地区均为日本占领,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一般有民族气节的人都不愿把子弟送到公办学校接受奴化教育而改入私塾读书,因而城镇乡村地区的私塾教育特别发达,故选B项。5(2019日照联考)1939年1月,
5、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对于党务报告之决议案指出:“今后本党应力求在乡村社会力量之发展。过去本党组织仅偏重城市而忽略乡村,致广大农民群众易为异说所乘,今后亟应以乡村为发展组织与宣传之主要对象,于乡村社会中深植本党之势力,而使违犯主义之思想无从流布于社会。”决议表明国民党()A调整作战方针应对抗战形势变化B在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立场上倒退C改变了忽视人民抗战力量的立场D对敌后战场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B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把共产党的主张列为“异说”,是对国共合作的一种破坏、倒退,故选B项。6(2019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东北抗日联军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领导人来自全国各地。如第
6、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是河南人,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是热河人,第三路军政委冯仲云是江苏人,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是四川人。这一现象反映出()A中共有组织地领导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B日本侵略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促进了救亡运动高涨D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由自发到自觉A解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人来自全国各地与中共积极抽调各地骨干支持东北抗战有关,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7(2019福建质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了一所特殊学校日本工农学校。从1940年至1945年,有近500名日军战俘在此接
7、受教育,其中绝大部分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日本人在华的反战组织。这表明()A根据地的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B侵华日军厌战情绪滋长蔓延C中共统一战线策略取得成效 D正义战争必将获得广泛支持C解析 材料反映通过日本工农学校,中共成功将日本战俘吸收进来并反日,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体系,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对日本战俘的再教育,B项错误;材料没有对抗战性质进行区分,D项错误。8(2019汕头二模)1943年10月,美、苏、英三国开会讨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并计划发表共同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利当时指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排除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会
8、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由此可知,中国()A在反侵略战争中提高了国际地位 B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战后国际秩序C抗日战争即将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D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负的关键A解析 由材料“1943年10月”“如果在宣言问题上排除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会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可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反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A项。由材料“美、苏、英三国开会讨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可知并非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B项错误;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C项错误;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D项错误。9(2019河南八市测评)1944年9月,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
9、上,中共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中外舆论的广泛支持。中共这一主张在当时()A旨在夺取国民党的政权 B提升了中共的声望C改变了国民党专政局面 D意在建立统一战线B解析 据材料中中共的主张“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中外舆论的广泛支持”可知,提升了中共的声望,故选B项。1944年正值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时期,A项错误;中共的主张只是获得中外舆论的支持,并没有获得国民政府的认同与采纳,C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建立,D项错误。10(2019太原名校模拟)某记者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美国人一般都认为,在中国进行的这场战争,主要是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
10、之间的搏斗似乎没有人认识到,许多中国人拥护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自己建立的政府。该记者的看法()A揭示了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意义B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人民民主性C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D揭示了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D解析 根据材料“许多中国人拥护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人民自己建立的政府”可知,中共获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是因为中共代表人民民主的发展方向,这体现了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D项正确。根据材料“在中国进行的这场战争,主要是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搏斗”可知,此处评价的不是抗日战争,A、B项错误,排除;中共代表的民主与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有着原则上的不同,C项错误,排除。
11、11(2019武汉调研)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在国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占11人。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1 000人中的50%为其打分为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其中2/3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D解析 据题干可知,国民党政权虽然依照宪法组建,但大公报的民意调查显示出人民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客观地反映出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故选D项。12(2019茂名五大盟校联考)
12、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决定()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C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B解析 据题干可知,改编前各军地域性质和色彩太浓,不能适应解放全中国的新形势的需求,改编后各军突破了地域限制,有利于全国解放的需求,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3(2019大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
13、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纪念日时间及设定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每年1月27日,联合国2005年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日本广岛核爆炸遇难者纪念日日本政府每年8月6日举行诺曼底登陆纪念日旨在纪念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欧洲胜利纪念日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家以5月8日为纪念日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由于时差的关系,“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的时候,前苏联已经到了5月9日,因此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以5月9日为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设立材料二在历史教科书中,19
14、83年之前一般没有涉及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问题。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学历史专业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开始正面提到了这种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同时,中国人民也对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及其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影响和推动了各国特别是被压迫民族的进步。”在今年的抗战胜利纪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提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从战争进程的角度点明了中国的作用,对于提升抗日战争
15、的意义是有益的。李良玉正确的历史观念与完整的历史书写关于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种纪念日设立意图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日战争研究发生变化的背景,并说明中国设立的两个纪念日的意义。答案 (1)共同:以史为鉴,缅怀反法西斯战争业绩;珍爱和平,警惕法西斯主义;尊重生命,凸显人性;各自政府均有特定的政治考量。(2)背景: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推行改革开放;思想文化方面重新提出双百方针;两岸关系改善。意义:强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推动了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呼吁各方求同存异、共谋发展
16、;维护世界和平,捍卫正义良知,开创未来。14(2019惠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中国观的变迁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启蒙思想家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推崇儒家道德和规范,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统治的理想国家19世纪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20世纪初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
17、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上表为16世纪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中国观的变迁有关言论。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 示例一论题:明末清初到19世纪,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开明变为堕落。论据和论证:16世纪到18世纪的明清之际,一方面由于中国是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科举制度盛行,社会流动相对畅通;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商业繁荣;思想统一,文化繁荣;另一方面,此时的西方社会,政治上多数处于天主教和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社会矛盾尖锐,国家间战争不断;经济上与中国的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启蒙运动兴起,由于批判
18、封建专制和天主教统治的需要,中国儒家思想部分被采纳。加上此时西方对中国政治制度、科举、思想文化等了解的不全面,此时中国在西方的眼中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19世纪初,中国专制统治腐朽,对外闭关锁国。19世纪中期开始,在对外战争中屡屡战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附庸,且国人吸食鸦片,身体素质低下,社会落后和保守。而同时期的西方民主政治逐步确立和完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等思想广泛传播,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由开明变成了封闭、邪恶、堕落。示例二论题:20世纪初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混乱变为崛起。论据和论证: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社会统治黑暗,各种斗争风起云涌,经济凋敝,民生艰难。而同时期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进入到“电气时代”,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输出和瓜分,民主政治逐步成熟,此时在西方人眼中中国被贴上了贫困、肮脏、混乱等不良标签。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致,坚持抵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解放,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所以此时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的形象是纯朴、智慧的,是“崛起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