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德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里的“道”是指A万物本原 B道德人心 C道统秩序 D学问信仰【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万物本原与礼乐征伐出于何方无关,故A项错误;道德人心也与礼乐征伐无关,故B项错误;如果天下还存在道统秩序,那么礼乐征伐这些决定权就应该来自于天子而不是诸侯,因此,此处强调的是道统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与学问信仰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超过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 2“汉儒
2、惩秦专制之失,略袭其旨,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据此判断,“汉儒”的做法是A提出罢黜百家 B宣扬天人感应 C主张儒法并用 D强调三纲五常【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思想的统一,进而扩展到政治的统一,维护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宣扬天人感应其主观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但是在客观上也限制了君主的肆意妄为,与材料中的“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相吻合,故B项正确;儒法并用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强调三纲五常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
3、误。考点:超过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3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特别提到了“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因而,宋朝采取的包括殿试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防止该类问题而实行的,即为了笼络士人,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显现殿试的防止
4、营私舞弊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奖拔寒俊,故C项错误;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是正确的,但是却和本题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超过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的文化价值 4宋代大中祥符九年采纳广州知州的建议,“海外蕃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搡香、异宝听赍赴阙。其余辇载重物,望令悉纳州帑,估值闻奏。非贡奉物,悉收其税算。”并且限制外国使团人数。这一政策的目的是A.限制对外政治交往 B鼓励民间贸易 C减少朝贡贸易损耗 D实行海禁政策【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没有显示出限制对外政治交往,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对待民间贸易
5、的态度,故B项错误;对蕃国所贡物品予以估值而后进行上奏,以备进行赏赐参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朝贡贸易的损耗,故C项正确;海禁政策是在明朝,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 5宋代开封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这说明当时A.城市商业高度繁荣 B文化生活丰富多样C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 D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
6、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这反映当时市民阶层对世俗生活的追求,故选D。A和题意无关,B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符合所学。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宋代文学 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孑L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这一主张A否定了孔子思想至高无上 B.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要求C.强调以孔子作为是非标准 D动摇了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语录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
7、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虽主要讲治学,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材料“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体现出了其否定了孔子思想的至高无上,故A项正确;材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主张以孔子作为是非标准,故C项错误;王阳明的心学与程朱理学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只是对理的认识和探究方式存在争议,故D项错误。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7下表是近代中国市场棉布、棉纱供应表。 此表反映出当时 A进口棉布在中国滞销 B民族工商业发展缓慢 C手工棉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D小农经济依
8、然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表格反映机制绵山占供应总量的百分比在增加,但没有完全占领市场,而机制棉布也没有占有压倒优势,这从侧面反映手工棉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所以选C。材料没有体现出进口棉布的滞销,故A项错误;材料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到1931年机制面纱占到了73.7%,而国内机制棉布和进口棉布仅占38.4%,说明当时手工棉布在中国仍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的瓦解而不是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8“在二十世
9、纪中国,西方因其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而受到仇视,又因其掌握聚集财富和增强国力的秘密而受到推崇,这样一来,同时攻击西方侵略行径及其近代化秘密的义和团,有时大受称赞,有时则遭到痛斥。”对义和团的不同评价说明A.义和团的行为自相矛盾 B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C史学研究难以获取真相 D观察角度影响研究结论【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在二十世纪中国,西方因其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而受到仇视,又因其掌握聚集财富和增强国力的秘密而受到推崇,这样一来,同时攻击西方侵略行径及其近代化秘密的义和团,有时大受称赞,有时则遭到痛斥。”这反映对西方侵略和义和团运动由于观察角度
10、不同,结论也有分歧。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义和团运动 9. 19世纪末,有人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若守此不失,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者哉。”据此判断他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D倡导革新政治,变法维新【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表明19世纪末的中国已经认识到倡导革新政治,变法维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
11、解放的潮流顺服世界的潮流维新变法思想 10. 洪秀全等人信奉上帝会而到处焚毁孔子庙及其他寺庙,并禁士人“读孔子之经”。陈独秀等人反对三纲五常,主张“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两者都A出于反对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B鼓吹平等民主思想C利用西方观念攻击传统文化 D促进了民众的觉醒【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表明洪秀全以西方基督教为武器打击传统儒家思想的载体孔子庙等,而新文化运动也是用西方民主思想批判传统文化,故选C。考点:近代历来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1. 1929年,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指出“土地革命彻底的完成固然要在全国工农暴动夺取政权胜
12、利以后,但是如果以为全国工农暴动没有胜利以前便没有农村的土地革命斗争,实在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相反的,农民土地革命斗争的发展及建立红军,是推进革命高潮决定全国工农最后暴动胜利的主要条件之一。”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提出以全国暴动推动农村土地革命 B强调城市夺权与农村土地革命相互促进C开始认识到农村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D主张先工农武装割据然后夺取全国政权【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农民土地革命斗争的发展及建立红军,是推进革命高潮决定全国工农最后暴动胜利的主要条件之一”,可见材料表明中共开始认识到农村土地革命的重要性。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13、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12. 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A.与发展中国家结盟 B努力拓展外交空间C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影响 D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努力拓展外交空间。当时我国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所以A错误;C表述不当,D不符合当时实际。故选B
14、。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3. 新中国制定某部宪法时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总结同四人帮斗争的经验,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这部宪法是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C19 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总结同四人帮斗争的经验,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这是在坚持文革左倾错误,结合所学这是1975年宪法。故选B
15、。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1975年宪法 14, 从1987年到2007年,中共中央陆续提出了“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表明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非公有制经济取了得主体地位C公有制经济地位不断下降 D姓“资”姓“社”问题尚未解决【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等保护物权
16、,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故选A。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和公有制经济控制力上,所以排除B、C。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已经经济姓“资”姓“社”问题解决了。考点:新中国的的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南方谈话 15. 19 53年,山西省政府指出,各地在戏改过程中,“不重视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和艺术风格的培养,片面地追求给演出内容填充一些工作要求和政治口号,概念化公式化伤害了优良艺术品的产生。”据此判断,这主要针对当时山西A.戏曲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B“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双百”方针遭遇曲折 D“样板戏”占据了
17、戏曲舞台【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不重视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和艺术风格的培养,片面地追求给演出内容填充一些工作要求和政治口号,概念化公式化伤害了优良艺术品的产生”,这反映左倾思想对当时文艺创作的的影响。故选A。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故时间不符合;样板戏是文革期间的产物。B不符合材料。故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新中国初期的文化事业的发展的背景 16.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最能体现苏
18、格拉底这一看法的是A.人民主权 B差额选举 C抽签选举 D轮番而治【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 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对希腊原始的直接民主的缺陷的反思。A、C和D恰好直接民主的体现,排除。差额选举是向往的的精英民主的体现。故选B。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缺陷 17. “是时彼脱拉Pctraryue言拉丁文必为将来统一之世界语,而巴克Pogge责但丁不以拉丁文著书,朴加斯Boccace言诗才美术当以古
19、典为宗,马基雅维利Machiavel之卫队,俱服罗马之古装。”下列出自这一时期的名言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C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D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是时彼脱拉Pctraryue言拉丁文必为将来统一之世界语,而巴克Pogge责但丁不以拉丁文著书,朴加斯Boccace言诗才美术当以古典为宗,马基雅维利Machiavel之卫队,俱服罗马之古装。”这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状况,而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反应追求
20、现实幸福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B。A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的观点;C、D是启蒙运动的思想。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背景 18. 英国洛克(1632-1704)深受从哥白尼到牛顿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的感召,把上帝是人类活动中心的思想颠倒过来,建立人是社会中心的理论,并且认为人类社会也有规律可循。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自然科学的发展冲击天主教神学 B自然科学的原则适用于人类社会C自然科学进步推动社会科学发展 D自然科学发展促进了反专制斗争【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英国洛克(1632-1704)深受从哥白尼到牛顿的科学成就和科
21、学精神的感召,把上帝是人类活动中心的思想颠倒过来,建立人是社会中心的理论,并且认为人类社会也有规律可循。”,这是揭示科技革命为启蒙运动提供技术支持。故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背景 19. “它使几百万人改变了信仰的形式和对命运的认识,它提出了百家争鸣和信仰多样这两个问题;它培育了一种新的国家感,它提高了方言的地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通过促进向海外新世界的移民使西方和西方文明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展。”文中的“它”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答案】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影响 20. “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
22、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一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一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A.脱离法国国情 B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C不能维持长久 D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一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一变为贵族院。”,这符合1875年法兰西
23、宪法的知识。结合所学,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斗争的结果。故选D。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张法兰西1875年宪法 21. 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时,“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3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在17501800年间到1880年时,1913年,更达到3倍。”,可
24、见材料主要反映,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发达国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拉大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故选C。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2. 下表是18 21-19 30年某国贸易结构发展状况(数据表示百分比)。推测该国是A.英国 B美国 C俄国(苏联) D中国【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表明,在1861年前,该国主要是出口原材料,进口工业制成品。可见当时是一个农业国家。但之后,状况有所改观。而1921-1930年间
25、,进口原材料为主,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可见,该国工业化加快,由进口机器设备的国家变为出口机器设备的国家。可见这和农奴制改革前后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状况相关。故选C。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23. “在保持国家经济命脉(冶金、运输、燃料工业、石油等)的情况下实行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把大工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实行经济核算;重建银行和税收制度。”这些内容应出自A.苏俄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战后资本主义调整 D新中国三大改造【答案】A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24. 有著名艺术评论家写道:“勃拉克轻视形状,将一
26、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屋都变成了几何图形和立方体”据此判断,与勃拉克风格一致的画家是A.拉斐尔 B莫奈 C梵高 D毕加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勃拉克轻视形状,将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屋都变成了几何图形和立方体”,这体现了立体派的风格。结合所学,符合题意的画家是毕加索。故选D。拉斐尔属于新古典主义,莫奈和梵高属于印象派,排除。考点:19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西方的艺术现代主义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各地出现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大多为外国传教士首创,如遐连贯珍(185
27、3,香港)、六合丛谈(1857,上海)、中外新报(1858,宁波)、教会使者(1860,福州)、谈道新编(1872,汉口)、厦门新报(1886,厦门)等。它们虽然在性质上属于宗教性报刊,但在宣传内容上大多转而以时事政治为主,加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后,外国商人创办的一批商业性中文报纸在上海、广州等地先后问世,最终成为报业发展主流和报业市场主体。据统计,19世纪4090年代,西方人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刊约有170种,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创办报刊,刊登时政,介绍西学,在版式、体例及印刷技术方面,均仿效外国报纸。如中外新报(1
28、858,香港)、羊城采新实录(1872年,广州)、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等。至甲午战前,约有10余家。材料二 甲午战后,国人办报进入新阶段。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此后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纷纷创办,从议论时政、谈论学术、讲求变法到宣传科技、介绍西学等,无所不包。1900年,陈少白等人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近代民族主义和民权学说。此后有游学译编、江苏、民报等大力宣传革命思想。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向官报倾斜的新闻政策。1901年,直隶总督袁世凯首创北洋官报,各省仿效,南洋官报、安徽官报等接踵问世。学部学部官报、邮传部交通官报等也相继刊行。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
29、19世纪4090年代中国中文报刊发展的特点以及9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12分)(2)结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中文报刊创办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13分)【答案】(1)特点:各地近代中文报刊多为外国传教士首创;西方人创办的报刊垄断中国报业市场,商业性中文报纸占据主流;出现国人自办报刊,数量较少,影响有限;报刊内容多刊登时事政治,介绍西学;近代中国中文报刊多创办于通商口岸、大城市。(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新变化:民族资产阶级大量创办报刊,宣传政治主张、扩大政治影响;清政府官办报刊发展。(4分)(2)原因:传教士为了在中国传播基督教;西方报业对中国的影响;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0、,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力量的壮大;清政府的新闻政策推动了官报的开办。(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影响:近代报刊传递国内外时政信息,传播科学知识拓展了民众视野;近代报刊介绍和传播西方思想文化,冲击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资产阶级维新及革命思潮的高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5分)【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各地出现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大多为外国传教士首创”可知各地近代中文报刊多为外国传教士首创,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后,外国商人创办的一批商业性中文报纸在上海、广州等地先后问世,最终成为报业发展主流和报业市场主体。据统计,19世纪4090年代,
31、西方人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刊约有170种,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可知西方人创办的报刊垄断中国报业市场,其中商业性中文报纸成为主流,同时可以看出出现国人自办的报刊,但数量较少,影响有限,根据材料“它们虽然在性质上属于宗教性报刊,但在宣传内容上大多转而以时事政治为主,加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可知报刊内容多刊登时事政治、介绍西学等,根据各个刊物创办的地点可以看出这些刊物多出现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等;第二小问变化,根据材料“甲午战后,国人办报进入新阶段。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此后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纷纷创办,从议论时政、谈论学术、讲求变法到宣传科技、介绍西学等,无所不包。190
32、0年,陈少白等人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近代民族主义和民权学说。此后有游学译编、江苏、民报等大力宣传革命思想”可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大量创办报刊,宣传政治主张,扩大政治影响,根据材料“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向官报倾斜的新闻政策”可知清政府的官办报刊发展。(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晚晴时期的阶段特征及第一问所答中文报刊的特点及变化考虑回答,如传教士为了在中国传播基督教,西方报业对中国的影响,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力量的壮大,清政府的新闻政策推动了官报的开办等;第二小问影响,从思想和政治两个角度考虑,尤其是放在近代化或者民主化的范畴中考虑。考点:近代中国社
33、会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变化近代中国的物质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二 (在马克思看来)法作为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在特定的社会阶段,法很可能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的生产关系,如此,法便成为特定生产关系这个“真实”表面的“面具”,只能歪曲的反映“事实”。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关于罗马法的观点进行探讨。【答案】材料二认为,罗马法与一定的社会关
34、系相互关联,但罗马法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社会阶段的特定的生产关系。(2分)罗马法在共和国早期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在帝国时期则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主要调整财产关系和经济纠纷。(4分)但在奴隶社会这个特定的社会阶段,这些“法”只能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不能反映所有人的状况,由此甚至会带来社会矛盾的激化。(4分)罗马法即便能反映奴隶社会的剥削实情,也不过是“歪曲”地间接反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不能真正体现。(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学生对罗马法的认识。本题可以采用阶级分析法。结合所学,罗马法在共
35、和国早期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在帝国时期则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主要调整财产关系和经济纠纷。所以,罗马法即便能反映奴隶社会的剥削实情,也不过是“歪曲”地间接反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不能真正体现。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的阶级属性 27.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美国参加二战之前,由英国和美国推动的世界秩序重建就开始了。1941年,双方签署了大西洋宪章。1942年的租借法重申了其中一些原则。1944年,金融专家,包括英国的凯恩斯和美国的哈里迪克西特怀特在美国会晤。这些事件的细节在理查德加德纳的英币一美元
36、外交和罗伊哈罗德爵士的凯恩斯的一生中均有描述。秩序重建需要实现三个目标:(1)设定固定汇率,方便短缺资本流动(2)提供一种方法,释放和扩大1931-1945年的时代被限制的长期资本的流动(3)设定降低关税和消除直接贸易壁垒的框架 材料二 战后初期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上维持了“经济利益与经济实力的均衡”和“责、权配位”的关系。美国单方面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迫使世界进入了浮动汇率制度,美元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不断冲击着世界经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欧洲各国货币“蛇形浮动”联合抵制美元失败之后,创建了欧元,一方面减小了美元冲击对欧洲的损害,另一方面也打破了美元独大的局面,开启了“美元一欧元双
37、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临近二战结束及战后初期美、英等国是如何实现“三个目标”的?(7分) (2)结合史实说明,战后初期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上维持了“经济利益与经济实力的均衡”和“责、权配位”的关系,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货币体系两次较大变化的原因。(8分)【答案】(1)19 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成员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比价固定。成立世界银行,提供长期贷款促进成员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47年,签署关税及贸易
38、总协定,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的自由化。(7分)(2)说明: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英、法、德、意、日等国经济实力大大削弱,美国实力膨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居于中心地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美国认缴资金最多,美国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承担了较多责任,同时美国也掌握了较多的决定权。所以说,战后初期的国际货币体系维持了“经济利益与经济实力的均衡”和“责、权配位”的关系。(4分)变化原因:第一个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由于日本、西欧的崛起,形成对美国地位的挑战,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无力继续稳定美元汇率。第二个变化是由于欧洲的一体化程度加深,欧盟经济力量日益强大,在世
39、界经济格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4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真实的记忆的能力。材料所表现的的三个目标分别指:国际货币金融和贸易两个方面。结合所学,不难回答,19 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成员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比价固定。成立世界银行,提供长期贷款促进成员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47年,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的自由化。(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战后初期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上维持了“经济利益与经济实力的均衡”和“责、权配位”的关系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游戏规则。结合所学,可以表述为:英、法、德、意、日等国经济实力大大削弱,美国实力膨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居于中心地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美国认缴资金最多,美国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承担了较多责任,同时美国也掌握了较多的决定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从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出现和欧洲的联合使得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两方面作答。考点: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