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准扶贫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研究杨雪摘 要: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办高校构建学生资助育人体系迫在眉睫,笔者从精准扶贫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的重大意义进行分析,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民办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新模式,切实加强教育扶贫的实效性,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精准扶贫;民办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民办高校实现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以精准扶贫为背景,以教育发展为依托,努力通过教育实现精准资助,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民办高校开展资助育人
2、工作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国家方针政策为指导,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受助学生角度出发,开展以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相结合的资助育人新模式,从而完成受助学生不断蜕变,从学校、社会帮扶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的过程,从而实现民办高校资助育人的最终目标。一、精准扶贫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的重大意义(一)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国家发展靠教育,发展教育事業不仅可以推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且可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各高校要结合具体情况,考虑不同学生的经济情况和家庭情况,改革创新学生资助的理念和方式,体现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性,为我国打赢
3、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民办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一定要以国家教育工作指示为引导,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精准扶贫工作为依托,落实民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是打赢教育扶贫战的基础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扶贫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要部分,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党和人民政府做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为履行诺言,举国上下出台一些资助保障措施,坚决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各阶段的学习。教育脱贫意义重大,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完成学业就会增加就业机会,从根本上带领全家脱贫致富奔小康,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三)做好精准资助工
4、作是不断推进教育公平的需要推进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体现的是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平是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的重要体现。十九大明确提出公平公正提供教育资源,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有机会享受到平等教育。而做好精准资助工作是实现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公平接受教育的保障。将资助育人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将教育公正与精准资助相结合,真正将高校育人工作做到实处。二、精准扶贫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资助认定过程困难、识别不够精准当前困难学生认定不能依据贫困证明,这就需要依靠学生资助人员以及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有精准的掌握,不仅需要了解所有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父母等家庭成员
5、情况,还要详细了解学生在校消费情况等,这种认定方式缺乏精准度。在认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人为因素,如学生不如实上报自己家庭情况、辅导员老师根据个人经验无法量化学生的经济情况、评定标准不统一等,这都加大了贫困生的认定困难程度。这会导致某些需要资助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放弃申报资助名额,而一些家庭经济并不贫困的学生获得了资助金,这就要求高校对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精准认定。(二)当前学生资助育人体系不够成熟当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现行的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贫困生认定模式较为单一,民办高校学费不断上调、资助导向功能错位,政府教育经费虽持续增长但人均投入不足等。由于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是传统学生资
6、助体系,主要体现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保障,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因素而上不了学,这种基本保障使部分学生产生了惰性,“等、要、靠”的情况时有发生,等着学校下达资助金,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参加勤工助学等为自己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或参加就业指导相关社团去提升自己就业竞争力。所以传统的资助育人体系很难发挥资助育人的教育功能。精准扶贫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求民办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大数据平台精准识别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困难学生、精准开展资助活动,同时还要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树立诚信、感恩的意识,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这都是对民办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新要求。(三)学生资助法治建设
7、相对滞后、监督机制不健全就我国而言,目前关于学生资助的法律法规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中。不难发现,这些法律法规仍属于概括性规定,没有关于学生资助的具体法律法规,如对于资助主体和资助对象之间的关系、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贫困申请中的不诚信行为等没有制定可操作的法律条文。因此,法律条文缺乏可操作性就会加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难度,降低教育扶贫的成效,很难使各项具体的资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三、精准扶贫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构建路径(一)进一步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包括要成立学生资助小组建立认定机构,在资助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全校资助工作;通
8、过大数据分析具体认定标准,探索切实可行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合理确定贫困生的资助标准;建立民办高校资助平台 APP 完善认定程序,如APP 应包含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学生学业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参加活动情况的多方面了解学生;最后,通过资助平台 APP 进行认定管理,每学期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各民办高校资助工作精准开展,包含保障型资助,如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还应包含发展型资助,如对于不同受助个体的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帮扶,学校可开展“彩虹计划”阳光工程,提高资助育人的实效性等,帮助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从资助经费保障、资助队伍建设、
9、资助系统化建设和反馈机制保障资助工作精准开展。(二)着力健全和完善资助育人机制民办高校应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资助育人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强化资助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民办高校资助育人。明确资助育人工作的职责分工、经费保障以及监督管理,实现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结合民办高校实际,构建资助育人平台,为不同受助学生提供定制的资助育人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丰富资助育人内容,围绕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加强励志、诚信、以及感恩教育。(三)全面推進民办高校学生资助法制化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大背景下,根据法治建设的基本
10、原则和要求,应逐步完善学生资助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资助拥有系统完备、科学公正、可操作性的程度和制度,可以使学生资助人员做到有法可依、学生可以依法受助等健康发展新格局。同时也应推进资助立法,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明确政府、资助管理机构、高校、银行、学生等主体的关系,确保学生依法受到资助。四、结语本文从分析精准扶贫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分析入手,根据调查分析出当前民办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资助认定过程困难、识别不够精准,当前学生资助育人体系不够成熟,学生资助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监督机制不健全等三方面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当前民办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构建的路径,包括
11、进一步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着力健全和完善资助育人机制,全面推进民办高校学生资助法制化建设。对于强化高校精准资助、构建资助育人体系提供了可行性、系统性、现实性依据,从而使民办高校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最终实现资助育人的本质目标。参考文献:1郭立新,李方方,张丽玲,霍静波,徐美玲.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5):107-108.2田立新,念金波,郭芳伶,李征.新时代“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J.高校辅导员,2018(6):51-54.3徐君莉.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7(10):67-70.4谭亚男.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2017.5姜云乔.民办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1):255.6杜悦嘉,杨建宇,覃婕.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4):252-253.7许丽琴.育人视角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研究J.智库时代,2018(5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