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评析-18火烧云人教版【教学片段一】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火烧云的颜色多?生:我从“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看出火烧云的颜色很多。师:天空中的火烧云就只有这几种颜色吗?生:不是的。因为书中说了“还有一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师:是呀!那究竟还会有哪些颜色呢?你们能不能仿照书中任意一种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天空中的火烧云还有哪些颜色?生:“苹果绿”、“柠檬黄”、“草莓红”生:“葡萄紫”、“鱼肚白”、“玫瑰红”生:“桃红“、”草绿“、”天蓝“、”雪白“生:“紫微微”、“黄澄澄”、“红通通”师:哇!真不简单!一口气说出了这么多!书中还有一
2、种形式没有人说到,谁会说?生:“半黄半青”、“半蓝半葡萄灰”师:天空中有这么多颜色交织在一起,真的是像书中说的那样,多美呀!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生:绚丽多彩、五颜六色生:色彩斑斓生:瑰丽无比(学生每说完一个词,只要是对的,教师都随时进行表扬)评析:火烧云一课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写出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描写的词共有三种形式,一是叠词(金灿灿),二是对半式(半紫半黄),三是实物形容词(梨黄),为了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颜色美,教师在理解完书中几种颜色后,又及时的进行扩展词汇的练习。“想想天空中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你能用哪些词语来描绘?”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被激活了,个个情绪高涨,相互启发,短短的几分钟
3、,他们就说出了二十多个不同形式的描写颜色的词语,既加深了对火烧云颜色美、变化多的理解,又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教师有意让学生将课外学到的词语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行展示、交流,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这样的设计,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语文资源与评价中第二课火烧云的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火烧云中的“烧”字能否换一个字?为什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肯定有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改变了问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到答案,等再去做练习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体会“烧”字的准确性。师:“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
4、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你们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讨论交流。(集体交流中,开始有的认为是“红”字,有的认为是“火”字,经过争议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争论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生:“烧”字与课题对应。生:“烧”字与句子中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相呼应。生:“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地美。生:“烧”字让我们看到火烧云在变化。师:怎样变化的?生:“烧”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师:是呀,这个“烧”字用得多好呀!那么火烧云中的这个“烧”字能不能换成其它的字?生:不能师:对,换了别的字,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意思就没有
5、了,所以是不能换的。师:谁能通过朗读让火烧云真的“烧”起来?生读师:有点“烧”起来了,谁能让火烧云“烧”得再厉害些?生读师:读得真好,让我们齐读这句话,让火烧云一直从东边烧到西边。评析:1、新课程理念倡导我们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学应为学生服务,教师讲课不仅要从教师的立场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更要从学生角度考虑,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相互争论中得到答案,使较难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从而更大程度的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2、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也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在本课中引导学生从“烧”字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烧”字的绝妙,使学生对火烧云有了更新的认识。学生们有了发现的眼睛,思维便也灵动起来,这样比直接“给予”更有价值。3、“读出感悟、读出滋味,读出自我”是新课程理念中所倡导的,在感悟了“烧”字的准确性后,再创造性的读出来,既活化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更在不经意间对学生进行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了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