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716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素养等级测评(三)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B)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异养生物全是分解者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成分分解成无机成分,被绿色植物再利用;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属于异养生物;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少数动物属于分解者。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叙述正确的是(B)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非生物环境B动物

2、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能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利用了物理信息解析: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可以来自生物和非生物环境,A错误;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该方法利用了化学信息,D错误。3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

3、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B)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解析: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光属于物理信息;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属于行为信息;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该化合物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4太平洋中大量的塑料废物被分解成微观粒子后会被浮游动物吞食,而塑料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致癌化学成分。下图为海洋食物网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4、是(D)A该海洋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B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水母为三级消费者C若磷虾大量被人类捕食,则水母数量会大量增加D塑料中含有的某些致癌成分在人类体内积累量最高解析:太平洋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其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A项错误;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水母为次级消费者,B项错误;若磷虾大量被人类捕食,金枪鱼会大量捕食水母,则水母数量会大量减少,C项错误;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塑料中含有的某些致癌成分在人类体内积累量最多,D项正确。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B)A自然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B土壤微生物都可作为

5、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菟丝子等寄生植物不属于生产者解析:自然生态系统也需源源不断的获得系统外的太阳能才能维持正常功能,A项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生产者,B项错误;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项正确;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是消费者,不是生产者,D项正确。6(2020全国卷)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

6、碳循环解析: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项错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项正确;土壤小动物通过代谢活动将动植物遗体等分解成无机物等供植物吸收利用,因此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C项正确;土壤小动物可能属于消费者,也可能属于分解者,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项正确。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种间竞争C该

7、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解析:多种消费者可以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所以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A项正确;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之间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B项正确;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D项正确。8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

8、”。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应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C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D项错误。9某人在某池塘生态系统中利用饵料养殖了多种鱼,其中某种鱼(A鱼)不同年龄阶段的食性不同,幼年A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A鱼主要以小鱼(包括幼年A鱼)、小虾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B成年A鱼和幼年A鱼可能因为食物的主要来源不同,在池塘中存在垂直结构C增加池塘中的养殖

9、物种丰富度就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成年A鱼和幼年A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解析:人工养殖的池塘会经常投饵料喂鱼,故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A项正确;成年A鱼及幼年A鱼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情况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B项错误;池塘的资源和空间有限,增加池塘中的养殖物种丰富度不一定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项错误;捕食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而成年A鱼和幼年A鱼是同一种生物,成年A鱼和幼年A鱼之间存在种内竞争,D项错误。10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输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 f表示流入分解

10、者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能量流动的特点之一是逐级递减,从草流向兔子的能量传递效率a/b的范围为10%20%C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则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可以是mc/aD兔子的遗体残骸及粪便中的能量从e传递给分解者,被分解者分解解析: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A项错误;从草流向兔子的传递效率b/a的范围为10%20%,B项错误;由图可知,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

11、效率为c/b,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则图中最高营养级即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mb/ac/bmc/a,C项正确;兔子的粪便中的能量从d传递给分解者,D项错误。11萌发的种子通过低温处理后,可提前开花和成熟。如春小麦经过春化处理后,可早熟510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温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一种物理信息B该材料体现了信息传递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D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信息只有温度解析: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度、水分、空气等多种信息的影响,D项错误。12某校园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C)A碳以CO2的形式沿

12、着箭头所示渠道流动B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C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D蜗牛和乌鸫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解析: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则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传递,A项错误;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越高,损耗的能量就越多,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B项错误;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会变得简单,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会降低,C项正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D项错误。13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

13、、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种群甲乙丙丁戊同化固定的能量16.747093069.51674体内储存的能量4.5415.8229200.4呼吸消耗的能量12.254.270149.51274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解析:根据各种群的同化量可判断甲、乙、丙、丁、戊能形成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其中丙为生产者;当乙减少时,戊可以通过丙丁甲戊这条食物链获得能量,进而保持数量相对稳定;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

14、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 kJ/(m2a),丙处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 kJ/(m2a),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14某同学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1表示未

15、被利用的能量,C1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100%D1/W1100%;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表示能量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传递;逐级递减表示前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只有10%20%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15(2021河北安平中学高二月考)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J/(m2a)。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 810 kJ/(m2

16、a)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3%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自身的细胞呼吸实现的D据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20 810 kJ/(m2a),A项正确。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3803 370100%113%,B项正确。据图分析可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不仅包括各营养级自身的细胞呼吸,还包含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项错误。由于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为20 810 kJ/(m2a),输出的总能量为11 9801 890316134 60018 799

17、 kJ/(m2a),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故该生态系统的群落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D项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下图为一个简化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对图中箭头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BCD)A和可表示生物群落中能量的散失B可表示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回归无机环境C表示能量在生物体之间单向流动D可表示碳元素从CO2转变为有机物解析:读图可知,生物群落中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回归无机环境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进行的,A项错误,B项正确;能量在不同营养级间单向流动,如图中的,C项正确;碳元素从CO2转变成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行的,

18、D项正确。1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BCD)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解析:碳循环过程中,碳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过程要依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B正确;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主要是土壤微生物,C正确;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

19、传递,D正确。18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D)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不能进行开发利用B甲、乙、丙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解析: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应该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而不是不能利用,A错误;在三个连续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所以三者之

20、间为种间竞争关系,到第3阶段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由图中可以看出,最终甲、乙两种群并没有灭绝,C错误;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D错误。19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的有(ACD)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池塘被倾倒了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幸存植物种子能够更迅速地萌发D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解析:草原

21、鼠的数量上升,蛇的食物增加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属于负反馈调节,A属于;池塘被倾倒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属于正反馈调节,B不属于;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种子能更迅速地萌发生长,属于负反馈调节,C属于;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可以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属于负反馈调节,D属于。20甲、乙两个湖泊生态系统原来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下图表示两个湖泊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C)A比较甲、乙两湖的光合速率可知受到污染的湖是甲湖B

22、甲湖水深超过10 m的区域分布的生物成分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C甲、乙两湖中植物的分层分布直接与光照有关D甲湖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能量传递效率都比乙湖高解析:甲湖10 m以下、乙湖80 m以下不再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甲湖受到污染,A项正确;甲湖10 m以下就不再进行光合作用,故甲湖1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B项正确;甲湖和乙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C项正确;甲湖10 m以下、乙湖80 m以下就不再进行光合作用,故乙湖固定的太阳能比甲湖多,这与能量传递效率高低无关,D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三、非选择题(共55分)21(12分)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不断进行着从

23、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等序号表示有关生理过程,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问题:(1)生产者将大气中的碳转化为生物中的碳的生理过程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可用图中序号表示。(2)图示碳循环中,碳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有,碳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有(填图中序号)。(3)图中仅显示了碳循环的一部分环节,缺少的环节为和(用图中内容和箭头表示)。(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为全球性和循环性。解析:(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化为自身体内的有机物,即图中的过程。(2)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

24、)和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均以CO2的形式进行,碳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过程()都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3)图中缺少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并将碳返还大气中的环节,即缺少和。(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22(10分)(2019江苏生物,26)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大型真菌、跳虫。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无机盐、CO2、H2O(至少写出两类)等

25、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填序号)。空间分布迁入率互利共生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根据图中的食物网,杂食性鸟的食物为乔木、草本植物、蝗虫和蜘蛛,以乔木、草本植物为

26、食,杂食性鸟处于第二营养级;以蝗虫为食,杂食性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蜘蛛为食,杂食性鸟处于第四营养级。(2)利用有机碎屑的生物为分解者,包括大型真菌和跳虫;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物质有无机盐、H2O和CO2,这些物质可继续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乔木的遮挡使地面的光照强度不同,从而导致了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差异,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4)东亚飞蝗种群的特征有空间分布,飞蝗常常集群分布;该生物具有飞翔的能力,可在不同的地域迁飞,有一定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互利共生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的特征,故不属于种群的特征。(5)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是

27、乙没有同化的能量,该部分能量属于甲,最终被分解者利用,包含在c中;乙同化的能量为a,该能量一部分在乙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为b,另一部分用于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为(ab)。23(10分)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A、B、C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依赖于A(填图中字母),碳元素在A、B、C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信息传递存在于A、B、C(填图中字母)之间,而且这种传递一般是双向的。动物捕食过程中通过鸣叫声给同伴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28、。(3)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称为抵抗力稳定性,一般而言,A、B、C的种类越多,该稳定性越强。(4)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但是还要往处于置位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不断从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其中氮元素不能归还土壤。解析:(1)图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依赖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并且一般是双向的。动物鸣叫发出声音给同伴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3)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29、的能力称为抵抗力稳定性,一般而言,生物种类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4)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类提供农产品,农产品不断从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带走大量氮元素,其中氮元素不能归还土壤,因此需要通过不断施加氮肥的形式补偿土壤中的氮元素。24(12分)下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该草原中植食性动物捕食强度对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鹰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除图甲中包含的成分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图甲中,鹰的能量来源于蛇的比例为m,若鹰增重y kg时至少需要兔为x kg,则yx/(520m

30、)(用x、m表示)。(3)图甲中,蛇的消失导致鹰的数量增加的原因是蛇的消失减少了鹰获取能量的环节,鹰能获取更多的能量。(4)图乙中,植食性动物捕食强度低于a时,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随捕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原因可能是植食性动物的捕食作用降低了植物间的竞争。(5)据图乙分析,确定该草原最大载牧量时,植食性动物捕食强度不能超过c点水平(填图中字母)。解析:(1)图甲中,在“草兔蛇鹰”这条食物链中,鹰处于第四营养级,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鹰处于第三营养级,所以甲图中鹰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该

31、生态系统中除图甲中包含的成分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鹰的能量来源于蛇的比例为m,若鹰增重y kg时至少需要兔为x kg,则xym20%20%(yym)20%,解得yx/(520m)。(3)图甲中,蛇的消失减少了鹰获取能量的环节(使鹰由原来占第三、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只占第三营养级),鹰能获取更多的能量,导致鹰的数量增加。(4)由于植食性动物的捕食作用降低了植物间的竞争,所以图乙中,植食性动物捕食强度低于a时,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随捕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5)据图乙分析,当捕食强度超过c点水平后,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为负值,植物不能生长,所以确定该草原最大载牧量时,植食性动物捕食强

32、度不能超过c点水平。25(11分)生态学家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图甲所示的食物网,乙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太阳鱼位于最长食物链中的第四营养级。(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双翅目幼虫,则理论上鲈鱼的产量将有所增加(填“增加”或“减少”)。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填“升高”或“降低”)。(3)甲图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鲈鱼能够根据太阳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33、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若该池塘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发生水华,导致环境恶化,在此过程中发现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CO2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请分析CO2变化的主要原因:开始时藻类大量繁殖,光合作用消耗CO2增多,环境中CO2下降;后期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大量死亡,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CO2增多,环境中CO2增加(合理即可)。(5)乙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b(填“”“”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正相关(填“正相关”或“负相关”)。解析:(1)图甲的

34、食物网由3条食物链构成,即浮游植物摇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鲈鱼。在最长食物链中,太阳鱼位于第四营养级。(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如果去除该池塘中的双翅目幼虫,会使生态系统中损失的能量减少,则鲈鱼的产量将有所增加。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被去除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降低。(3)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鲈鱼能够根据太阳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些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4)开始时藻类大量繁殖,光合作用消耗CO2增多,环境中CO2下降;后期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大量死亡,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CO2增多,环境中CO2增加。(5)乙图的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处于动态平衡,说明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yayb,表明a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更大,其抵抗力稳定性低。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故x和y呈正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