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综合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积极作用摘要:近日,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更加明确的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当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只有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人格,才能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综合实践活动以其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及为学生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等特征,在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性人格;积极作用一、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创新素养的现实需求(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
2、展是必然要求当今,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承载着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亟待开发和培养,这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客观需求。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只有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人格,才能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而在创新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已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创新素质的培养与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加深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再认识,需要更加正确地理解创新新育的内涵。科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的创新意识表现为敢于突破前人的规范,善于转换角度重新审视事物,
3、善于从前人或他人的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独立地对已有知识重新认识、组合,表达、应用等,独创地从实践活动得到发现,产生疑问、获得结论、提出设想。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无法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丰富实践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纲要中再次重申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
4、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优质教育的必然追求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的不断加快,教育在社会发展及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发展优质教育,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的要求的呼声越来越高。优质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本、高效、创新的教育,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的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当学生可以通過网络快速地获得各种信息,其中有用的信息即被吸取为知识的时候,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本身变得并不那么
5、重要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加工、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优质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一方面,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的需要,在教育活动中重视培养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全球化的意识、开放的意识、灵活应变的能力、善于学习与创新等综合素质的人。另方面,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是创新素质培养的核心要素之一何谓创新能力?理论界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论述。创新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我们认为应该可以有三个层次的理解,一是对社会而言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是前所未有的;二是相对于全体学生而言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采用了同年龄的
6、、或者同一教育阶段的其它学生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三是相对于学生自己本人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自己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而这种方法和途径是他人早已采用过的。在这三个层次中,我们倡导的主要是第二和第三层次,至于第一层次不宜大力提倡,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据此,我们认为,就中小学学生而言,创新能力应该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讲,素质是指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生理解剖特点,其内涵较多地侧重于先天的生理性特征,如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水平和完善程度等。从教育学的
7、角度讲,素质是指受教育者在其先天察赋的基础上,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影响下所形成的那些稳定的、基础性的、对其活动效率和未来发展能产生广泛影响因而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特点的总和。而所谓“素质”指在继承先天既得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后天获得性影响的努力形成的相对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一些新的健康的良好的素质,它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的综合素质中最具有创新功能的特殊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人格也称创造性个性,是指与个体创造性活动有关的个性倾向、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和归宿。美国心理学家 J.P.吉尔福特认为
8、,创造性人物在人格或个性上有 8 个方面的特征: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 工作中讲究理性、准确性和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和游戏有广泛兴趣;7,富有幽默感,爱好文艺;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期的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美国学者戴维斯在第 22 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归纳 10 条创造性人物共有的心理品质:1.独立性强;2.自信心强;3.敢于冒风险;4.具有好奇心;5.有理想抱负;6.不轻易听从他人意见,;7.对于奇怪的事物会感到有一
9、种吸引力;8.具有艺术审美观;9.富有幽默感;10.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途径从教育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置上,我们应该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理念与目标无不包涵着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培养,所以在中小学如何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根据近几年来我们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学生的活动效果的观察和思考,综合实践活动以其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以及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征为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
10、供有力条件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尽情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发展了学生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自主探究意识,有利于培养其个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校每年都举办诸如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以学校举行的艺术节为例,艺术节的项目中有许多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造的内容,如废物再利用;创意 diy;创意派对等等。还有科技节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习、探索、掌握和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了青少年的科学素质,科技小制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和创新意识。由此可见,类似科技节、艺术节中设置的每一个竞赛项目,体现了综合
11、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这些活动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良好的抽象思维,以及对智力活动与游戏的广泛兴趣。(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满足学生创意力的个体化差异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个性独立发展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战胜了挫折,磨练了意志,获得了自我成就感,得到了高峰体验。综合实践活动不受课程和教材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12、需要和兴趣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界和各种事物,还可以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籍等传媒。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设计、表演、创造等,既动脑又动手动口,学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模拟演习、社会服务、实践训练活动等方式来磨炼意志,提升成就感。比如社会调查,就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问卷、提问、观察等形式,向社会了解某种现象,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写出调查报告。例如在学习主题节日问题时,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关于“清明节假期出游情况的调查”,学生会写出调查。每个小组的学生列出调查提纲,亲自调查,比较分析,结果统计写出调查报告等等。这些调查,不仅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
13、爱好,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了经验,培养了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又比如实践基地体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中,进行劳动体验如挖红薯、植物栽培等,进行身体方面的素质训练;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体验如制作月饼、制作风筝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学生们在拓展训练中能够挖掘自我潜能,挑战心理极限,增强人际信任感,精诚合作、群策群力,有计划、有组织、有顺序地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们学习并掌握了几项实用性技能,增强了应用能力和防范意识,提高了生活质量。经过实际操作和训练,拓展了学习空间,丰富了社会知识,激发了求知欲望,张扬
14、了个性,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8 月版。2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6 月版。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11 月版。4严敬鸣.教育教学研究.北京:2008 年 2 月号 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