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园地一“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
2、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习作:家乡的 教学设计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
3、,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培养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展开想象。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做到条理清楚。4要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教学重点:写出家乡的景物的主要特点,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教学难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广阔无垠的沙漠,也有无数的名山河川,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然而让我们青州也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互相交流,赞美自己的家乡吧。二:出示习作要求,学生齐读。三:美景欣赏,开启心路。出示青州美景的图片,学生对号入座,并向大家说说你想写青州的哪个地方?哪个景物?四、佳作引路,章法导写。、写作妙招一: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板书:按照顺序1、提问:写景的顺序有哪些?生回答后,老师总结。2、出示片段,回答该段所用的描写顺序。、写作妙招二:抓住景物的特点。板书:抓住特点1、出示课件的片段,自
5、由朗读,思考抓住了什么特点?2、抓住特点不仅是通过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还要有一定的想象。出示荷花片段,体会想象的运用。写作妙招三:表达自己的情感。板书:写出情感只有情景交融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所以啊,我们还可以在文章的结尾抒发自己的感情。写作妙招四:写好开头和结尾课件出示:开头的方法很多。可开门见山,直接交代你哪天观察了什麽景物;也可以引用与景物有关的诗句来开头。注意开头要扣题。方法是把题目写进你的开头。n 举例:n 1.题目:美丽的范公亭公园n 我的家乡青州有一座公园范公亭公园,那里的景色美丽迷人。n 2.题目:家乡的东夷文化广场n 每当闲暇时,我和爸爸、妈妈总喜欢来到家乡青
6、州的东夷文化广场散步游玩。结尾的方式很多。 (1)总结全文,抒发情感;n (2)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3)可以与开头呼应。以上方式可以任选。但要注意篇末扣题,方法是重复使用一下题目即可。 n 举例:n 1.题目:美丽的范公亭公园n 美丽的范公亭公园,我爱你!n 2.题目:家乡的弥河n 我站在雄伟的弥河大桥上,细细地品味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在这母亲般亲切、温柔的水光中,我醉了! 过渡:同学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一读别人的文章,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课件出示范文)五、快速行文,一气呵成: 现在,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书写家乡的美景,抒发爱乡的情怀,把我们可爱的家乡介绍给更多的伙伴们吧!别忘了,先想好一和美丽的题目,然后想清楚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什么特点写。注意写出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哟。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教师随机板书: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