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历史文本素材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2(08版岳麓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639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文本素材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2(08版岳麓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历史文本素材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2(08版岳麓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历史文本素材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2(08版岳麓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同步素材(08岳麓必修1)拿破仑名言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要清楚明白而不含糊,其余的一切会随之俱来。 我成功.因为势在必得.从未踌躇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不会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的人.他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 人为有勇气才有道德.才有幸福可言 爱情往往弊多利少.倘若一个人真能摆脱爱情.那是上帝给予他最大的恩赐 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使人遗憾的征服.就是对无知的征服 男人通过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而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如果皇权存在于民心之中.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帝王主导的政体就是共和政体普法战争普奥战争后,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与此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既不愿

2、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在其东边虎视耽耽,又要转移因国内政局不稳而怨声四起的百姓的注意力。于是,无论是俾斯麦还是拿破仑三世都在积极准备用兵。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法国不利。法国于1859年动工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已在1869年竣工通航。英国认为这是对它统治下的中东地区和印度的一种潜在威胁,因而把普鲁士作为抗衡法国的力量。沙皇俄国自克里米亚战争遭到惨败后,同英、法关系较为冷淡。它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支持普鲁士对法国作战。另一个大国奥匈帝国,虽想支持法国对普鲁士进行报复,但力不从心。1870年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正式宣战。战争以法国军队的进攻为开始,但在普鲁士军队的反击下,战场很快就转移到法国境内

3、。8月6日,法国巴赞军团在韦尔特和福尔巴特战败,退守麦茨后又为普鲁士军队所包围。拿破仑三世调派麦克马洪军团前往救援,本人也御驾亲征。由于受到普鲁士军队的阻击,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军团被迫撤退到色当。9月1日,双方在色当进行大会战,法国军队再次惨败。次日,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法军投降。9月4日,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 法兰西共和国简史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年之久。公元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

4、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年结束百年战争。世纪末到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年月日建立第一共和国。年月日(雾月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年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月建立第二帝国。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年月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直到年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年月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年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 (右图 )担任首脑,年通过宪法

5、,成立第四共和国。年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月戴高乐当选总统。为何叫德意志?德意志(Deutsch) 一词约见于公元8世纪, 开始仅指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一种属于日尔曼语族的方言。卡尔大帝 (法语的查理曼大帝: Charlemagne) 死后, 帝国分裂,东、西界限约相当於罗马语族和日尔曼语族的界限。东部帝国的居民后来才逐渐产生休戚相关感觉, 德意志这个词的含义由语言扩展到说此语言的人, 最后才用以称呼它们居住的地方 - 德意志国 (Deutschland) 。公元920年, 日尔曼人的东法兰克王国改称为德意志王国(拉丁文Regnum Teutonicum), 开始了所谓德国的历

6、史。 对长期政治分裂的德意志来说,“国土”和“国家”是不一致的。1830年大文豪歌德痛苦地说:“我们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可以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就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同时代的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也说有一个德意志民族的说法,“纯系一个神话”,“德意志”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 只有到了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德意志才真正包含了国土和国家相一致的含义,把德意志翻译成“德国”才名实相符。当然,由于德国的统一是自上而下的一种统一,它其中也一定有它的缺陷,这也是历史所无法弥补的。“铁血”演说1862年9月30日,即俾斯

7、麦任首相后的一个星期,在一次议会预算委员会的会议上提出对解决德意志问题的基本见解: “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错误,而是要用铁血来解决。”这就是被后人所概括的“铁血政策”,俾斯麦也因此被冠以“铁血宰相”的美名。但当时,这个“铁血”演说,却招来了舆论大哗。整个内阁,除了陆军大臣罗恩外,没有一个阁员支持他。就连起用他的普王此时也深感忧虑。10月5日,威廉一世在从巴登返回柏林的途中会见俾斯麦时懊丧地说:“我完全可以预见这一切将会如何终场”,“在歌剧院广场前,我的窗子下,他们将会砍下你的头,过

8、些时候再砍下我的头。”普王悲观地将俾斯麦和自己喻为英国的斯特拉福伯爵和查理一世。 面对层层的阻力和重重的障碍,俾斯麦毫不却步。“没有别的路可走,只好奋斗”。他劝说普王:“我们能不能死得更体面一些?”“我自己是在为我的国王的事业和陛下奋斗。”俾斯麦终于用他坚定果敢的态度消除了威廉一世内心的保留态度,把对俾斯麦原先的临时任命予以正式确认。 于是俾斯麦便放胆挥动“铁血”利器,推行“军事大国政策”。 战后德国人是如何剖析历史上的“希特勒现象”的 “希特勒现象”的含义是,为什么在德意志魏玛共和国的后期会产生一个法西斯政权?为什么素来由门阀把持的德意志帝国总理的职位,会让给希特勒这样一个出身平民、一战时仅

9、仅是陆军下士的人?为什么曾经在涌现出康德、歌德及黑格尔等一批思想大家的德国,在希特勒当政后缺少反抗精神,千百万德国人都跟着他的指挥棒转?德国人在剖析后认为,其根源在于共和制在当时的德国并未深入民心,希特勒是利用了德国人的守旧心态和对现实的不满。另外,植根于德意志民族中的一些政治文化因素,如德意志民族一向把“日耳曼世界”当做“绝对真理”的体现,奉为文明的顶峰等,也是“希特勒现象”得以形成的原因。 在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联邦德国政府从政治法律体系上彻底铲除了纳粹主义可能滋生的土壤,对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了公正的历史教育,并且无条件地支付了400多亿美元的战争赔款以示赎罪。德国总统魏茨泽克有一句名言:“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未来将是盲目的。”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曾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 由于德国政府和民众能从思想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不断肃清军国主义的余毒,深刻反省并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德国才能迅速卸下历史包袱,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和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