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
2、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槐乡的景美和人美。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理解中心思想,体味用词精炼2、欣赏、品读本文优美词句,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3、引导学生感受槐乡“花美、人更美”,从而获得美的体验。教学过程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
3、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1.猜谜语“池中有个小姑娘,
4、从小生在水中央。粉红笑脸迎风摆,身摇绿船不划桨。”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槐乡五月 ,齐读课题,我们在读课题,把槐乡到处是槐树,把槐乡的那种美读出来。3.我们一起来欣赏槐花的美景,(幻灯槐花美景图片。)4.师:谈话,“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由朗读一遍课文。”5.带着以下问题默读一遍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课文中画出来。(1)五月的槐乡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文中的那一句话?(2)那些自然段是写槐花飘香的季节?那些自然段是写槐乡孩子的季节?6.课件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全班齐读后,板书槐花飘香,槐乡孩子 季节(我采用了看图片以及找中心句的方法导入到课
5、文的学习,简洁明了,直奔主题。)二.感悟槐花的美1.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组织学生交流。2.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槐花有什么特点?先找书上的句子,再用一个字来概括。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1)“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让学生明白槐花白、多。(教师板书白、多)。学生(2)“有的槐花包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让学生说槐花美,教师板书“美”。学生(3)“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学生通读,能说出槐花香、甜。教师板书甜
6、。学生(4)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让学生说出槐花香。教师板书香。4.出示幻灯“清香、醇香、浓香.”句子和图片。5.从哪些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小蜜蜂和孩子们的欢喜,从些词语又能感受到槐花的香、香味之浓。6.最后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把大家体会到的滋味都读出来。7.文本拓展,这时槐花把什么引来了?引导学生想象他们会说什么?三.感悟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纯朴、可爱。1.槐乡不仅景美,人更热情好客。板书:热情好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槐乡的孩子是怎样热情招待客人的。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第二自然段)。2.组织学生交流(1)师
7、引导读:喜欢吃咸的,就读“吃咸的,交上麻油,蒜泥、陈醋。”喜欢吃甜就读“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2)槐花还有其它的吃法吗?那么你们还会怎样吃呢?(3)教师小结,出示幻灯,“槐乡的孩子真啊!你一走进槐乡,他们准会;当你离开槐乡时,他们还会送你。”3.出示幻灯片,看,小姑娘和小小子们来了,瞧!他们很高兴、很开心,笑得合不笼嘴,他们真淳朴可爱。板书:淳朴可爱。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4.谁来说说小姑娘为什么这么高兴。5.组织学生交流(1)槐花使小姑娘更俊俏了,出示句子“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他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带着槐花,他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8、”这里为什么要用“飘”,而不用“走”呢?引导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一个“飘”字写除了孩子们的心情愉快。脚步也变得轻快了,飘飘欲仙。)(2)小姑娘漂亮了高兴,小小子们为什么也高兴,出示:“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放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教师故意把“塞”说成“放”,让学生比较“塞”和“放”的区别。)指名读,齐读。这里为什么不用“放”字,不用“塞”字呢?(师小结,从“塞”字可以看出小小子们心情很快乐、很幸福,现在这些孩子要好吃的东西才用“塞”.)6.出示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孩子真快乐呀
9、!小姑娘,小小子,谁更快乐呢?让我们来比比吧!女同学站起来,你们就是槐乡的小姑娘,快用槐花打扮自己,使自己变得更美。(男生读,女生做动作),男同学站起来,你们就是槐乡的小小子,快到槐树下大饱口福。(女生读,男生做动作)。四.课堂小结看板书小结,并齐读。“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五.课文拓展全班齐读课文后,老师说:“假如你们就是槐乡的孩子,客人来到槐乡的各个角落,请你当小导游,向客人介绍槐乡。可以介绍槐花的美,可以介绍如何做槐花饭,还可以介绍槐乡的孩子。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各自把你刚才向客人介绍槐乡的内容写出来。并读给爸妈听,让他们也想去槐乡游玩。七、板书设计 槐花飘香21槐乡五月 白 多 美 甜 香 槐乡孩子 季节 热情好客 淳朴可爱课前反思:当孩子们对槐花的美景流连忘返,为槐乡乡村风情所陶醉时,我设计课外延伸,读、说、写结合这一环节,这个创意使语文由单科走向综合,由课内走向课外。巩固和提升了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符合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