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知识整合 (一)宏观体系构建(二)专题知识总结1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牢固存在,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3)经济重心:经历了南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2、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的科技条件。(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3明朝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的深刻变化(1)农业方面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
3、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副产品也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2)手工业方面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雇佣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和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3)政治方面: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文化思想明清时期出现“三言”“二拍”,商人第一次被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思想领域出现李贽、黄宗羲等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家。(5)对外关系:明朝中后期开始采取“海禁”政策,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416世纪开始中国落伍的经济表现及原因
4、(1)表现: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相比较,在经济方式上,中国仍固守传统的小农经济,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工商业发展艰难。在经济政策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2)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政治腐朽黑暗。经济政策: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影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发展。思想文化: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束缚人的思想,影响科技创新;传统科技发展没有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转变。总之,腐朽的专制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关系,是导致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三)中外关联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
5、异史学前沿百家争鸣1对小农经济的不同评价(1)小农经济是否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是建立在广泛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着小农经济,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体系,其所处的地位视各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而定。(2)小农经济是否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源。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是落后贫困愚昧的根源,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另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不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根源,相反它是推动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自耕农数量的增减往往标志着社会
6、发展的快慢和经济的兴衰,直接关系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寡。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根源,在于建立在地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及其推行的政策。2关于中国人工冶铁出现时间的不同看法 (1)观点一:中国的人工冶铁始于商代中期。因为考古工作者曾在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发现过一件商代中期的铁刃铜钺,经鉴定是经过人工锻打过的。此外,在北京平谷商代中期墓葬中也出土过一件铁刃铜钺,在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还出土过两块赤铁矿石和十几块铁渣,都是物证。但是,许多学者认为,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以及北京平谷商墓出土的铁刃铜钺是以陨铁为原料。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中出土的赤铁矿石和铁渣,应是炼铜的矿渣而不是人工冶
7、铁的遗物。(2)观点二:西周初期可能出现人工冶铁。据传于1931年在河南浚县出土的一件西周初年铁刃铜钺和一件铁援铜戈,就是物证。(3)观点三:西周中晚期出现人工冶铁。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大墓中发现了属于西周末年的铜柄铁剑和铁刃铜钺各一件、铁工具三件可为佐证。(4)观点四:春秋始有人工冶铁。这种观点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之前。3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水平的不同评价(1)给予很高评价有的学者认为,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国内市场普及,城市的财政收入已占重大比例,对外贸易市场逐步扩大。有的学者还认为,宋代城市经济、商品货币流通的发展,反过来影响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其诸关系的变动。(2
8、)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不高。传统中国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一方面造成了生产经营者积极性的低落与技术的保守停滞,另一方面又迫使一代又一代的传统商人在官府超经济干预环境下屈从权势,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4关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不同见解(1)封建土地国有制贯彻始终说。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皇族所有制”,豪强地主、农民都没有土地所有权,他们或者只有土地占有权,或者只有使用权。皇族垄断的土地所有权,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明清以前的全部封建社会史。(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整个地主阶级的所有制说。中国封建社会的前期,封建土
9、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如在魏晋隋唐,封建国家是全国范围内集中的土地所有者,是最高的地主;大土地占有者也是地主,但地主、农民只有占有权。到封建社会的后期,土地私有制则占主导地位。(3)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多种所有制的总称说。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但从地租、地主阶级政权、阶级斗争等方面来考察,可以证明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支配地位。(4)古代中国土地私有权待定说。从法律意义上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土地私有权,只有支配权或使用权,国家或皇帝才对一切财产拥有绝对支配权。从经济意义上说,中国封建社会有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兴起,均田制遭到破坏以后
10、,土地私有制便占据主导的地位。5关于明清初期海禁政策性质的不同看法(1)把明初的海禁和清初的海禁以及后来限制一口通商的政策等同看待,认为都是闭关锁国政策。(2)明清的海禁具有不同的内涵。明初的海禁,只禁止中国民间的私人海外贸易,而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相反是欢迎外国与明政府进行“贡赐”贸易,目的是将海外贸易控制在官府手里,由官府垄断海外贸易,这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海禁。清初的海禁是彻底关闭国门,禁绝一切中外贸易,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海禁。清初的海禁政策与后来乾隆年间改多口通商为一口通商的政策一脉相承,是闭关自守的集中体现。6对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1)在批判其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的同时,多少还肯定它
1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并不可能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能否抵御外国侵略,取决于中外综合国力的对比。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既不能阻挡外国经济政治力量的发展,也不能改变外国资本主义向海外扩张侵略的本性,反而严重损害了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国家的实力。学科素养培优选择题之参照法和关注程度性词语法(一)参照法(1)题干材料参照法题干材料参照法即材料信息排除法,以题干材料的信息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从而得出答案。如果题干材料的信息主要包括时间、地点、性质、含义等,要以此作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如果题干中涉及多则材料,就要综合分析多则材料,明
12、晰多则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并建立起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领悟命题者的考查意图,从而得出答案。(2)选项参照法选项参照法就是利用某一选项提供的信息,对其他选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一种解题方法。具体选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因果、包含、并列、交叉、矛盾、重复等。例1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工厂制组织形式 B垄断组织形成C机器大工业生产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提炼信息工业革命经济社会运行规则解析解答本题用题干材料参照法。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经
13、济社会运行的规则,根据这一点,对照选项,只有D项符合。工厂和垄断组织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A、B两项。C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答案D解后反思本题本身较简单,但提示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思路:当遇到一些题目中材料较烦琐的情况时,一定要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题。例如,解答本题只要抓住了“经济社会运行规则”这个关键点,就可以省掉很多思考的时间。例2近代上海人的衣着出行有了巨大变化,“几至无人不绸,无人不缎”“不分贵贱,出必乘舆”。据此我们可知()A近代上海人打破了以往在消费领域中的等级尊卑观念B近代上海人已无贵贱之分C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14、习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近代上海人生活富足提炼信息近代上海人衣着出行变化解析解答本题用选项参照法。本题A、B两个选项有相似的部分,可以相互参照,B项“已无贵贱之分”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另外,C、D两个选项中也都有绝对化的表述,如“根本性变化”“生活富足”,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答案为A项。 答案A解后反思本题要仔细分析“无人不绸,无人不缎”“不分贵贱,出必乘舆”在近代中国出现所反映的实质问题。例31939年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把“礼、义、廉、耻”(四维)修订成“严严整整的纪律、慷慷慨慨的牺牲、实实在在的节约、轰轰烈烈的奋斗”。由此看来,这一时期内的“新生活运动”
15、() A促使国民政府实现了思想上和路线上的统一 B成为抗日战争的根本保障 C鼓励了军民的抗战精神,有利于抗战的开展 D继续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提炼信息1939年国民政府纪律牺牲节约奋斗解析解答本题用题干材料参照法。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39年”,这表明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然后以此为参照来分析各个选项。很明显,A、D两个选项不符合该时期新生活运动的主旨。B项表述错误,抗日战争的根本保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的新生活运动强调纪律、牺牲、节约和奋斗,这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密切相关,主要是鼓励军民抗战,便于抗战的开展,故C项正确。答案C解后反思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一年的12月
16、13日是首个国家公祭日,因此抗日战争是个不可忽视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对抗日战争的研究逐步深入,对国民党方面的抗战研究也较多,出现了很多新的材料。对于这类问题,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相关材料进行正确的认识,如本题中对国民党新生活运动的认识,就是一个进步。例4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见右图)。“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B教育的发展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教育的发展 D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提炼信息1983年邓小平“三个面向”实质解析解答本题用题干材料参照法。据“1
17、983年”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处于改革开放之初。A项因果关系倒置,改革开放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教育要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与材料时间1983年不符,故B项错误;“三个面向”中没有涉及通过国际合作发展教育的信息,C项错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三个面向”,是强调发展教育的方向,而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育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D项正确。答案D小结用题干材料参照法解题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关键信息,以关键信息来验证选项是否正确。 用选项参照法解题时要注意选项之间的关系,比如因果关系、说法重复等。另外还要注意含有绝对化词语的选项,这种选项一般都是错误的,但还要
18、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分析。(二)关注程度性词语法关注程度性词语法主要适用于题干或者选项中含有程度性词语的选择题。此类题的题干中多含有“最主要的”“最重要的”“直接”“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选项中多含有“全面”“都”“任何”“一律”“彻底”“完全”“从根本上”“在一定程度上”“相当程度上”等表示程度的词语。 (1)关键词语直选法。解题时从程度性词语入手,结合题干要求对选项直接进行筛选和排除,以缩小思考范围,提高解题效率。一般情况下,带有说法过于绝对的词语的选项都是错误的,带有一般程度词语的选项都是正确的,但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2)比较择优法。先确定题干与选项隐含
19、着的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比较四个选项,找出概括最全面、解释最深刻、叙述最严谨的一项。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符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例5据统计,1919年14月,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平均每月为26.5篇;1919年5月为223篇,1919年6月为225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五四运动引起日媒共鸣B中国反帝浪潮目标明确C日媒同情中国外交遭遇 D巴黎和会伤害中日利益提炼信息1919年日本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增加解析解答本题可用直选法。据材料时间信息“1919年”可知,此时中国掀起了五四运动,群众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反帝斗争此起彼伏,日本是中国反帝斗争的主
20、要对象,因此日本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明显增多。答案为B。A、C、D三项说法明显错误。答案B解后反思解答本题要抓住时间,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去分析材料现象的原因。例6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工商业政策作出新的规定:“用比较过去宽大的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在双方有利的条件下,欢迎他们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领土内投资,开设工厂与商店,保护他们生命财产之安全,尽可能的降低租税条件,以发展中国的经济。”中共中央改变工商业政策主要是基于()A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开始调整 B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D发展苏维埃共和国经济的需求提炼信息对工商业政策的新规
21、定用宽大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以发展中国的经济解析解答本题用比较择优法。从题干给定的时期判断,1935年12月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国内的阶级矛盾转变为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而题干的内容是放宽对工商业资本家经营的限制,主要原因在于联合资产阶级共同抗日,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应为B。A项表述错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是基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故排除C;“欢迎他们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领土内投资”有发展苏维埃共和国经济的考虑,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解后反思解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政策变化的试题,要注意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规律入手去把握。20世纪30年代初中日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内战结束后,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的政策围绕着这一矛盾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小结解答程度性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般来说带有绝对性词语的备选项大都是错误的,但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另外对于题干中的程度性词语也要格外注意,通过反复思考,选择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