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历史学是研究这一过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学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中学历史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培育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2、观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学科具有其特殊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能过多的给学生布置作业,所以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高效地、合理地、科学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说是学科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去引导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然后得以肯定。一句鼓励的话可以
3、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在小组合作展示环节要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评价,并适时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充满学习的热情。二、合理安排各组成员,增强学生合作信心小组的创建,一般可安排6人左右。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设组长、副组长、记录员等。组长一般先让组织能力强、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及学习能力并且有合作精神的人担当。分组后,让每组通过讨论,取出自己喜欢的组名“勇往直前”、“我心飞翔”等等。在小组活动开展的初期,教师一定要培养组长管理、组织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组长,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例如
4、,在讲解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和冲突一课时,将郑和下西洋一目设置成六个大的问题:1、为什么明成祖将远航的重任交给郑和?2、讲述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及经过。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4、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呢?5、从郑和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6、郑和下西洋已经过了600多年,为什么郑和还值得我们纪念?这样,六个小组分别进行合作学习,任务分工,并逐一展示合作成果,通过竞争与评比,选出最佳表现组,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三、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行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因为自主探究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