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生物或细胞存在染色体(染色质)的是( )A. HIVB. 兔子成熟的红细胞C. 乳酸菌D. 草履虫【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详解】A、HIV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含染色体,A错误;B、兔子成熟的红细胞的细胞核退化,没有染色体,B错误;C、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C错误;D、草履虫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和染色体,D正确。故选D。2.下列生物实
2、验中关于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 抗体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C. 脂肪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D. 染色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麦芽糖是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其可与斐林试剂反应
3、生成砖红色沉淀,A正确;B、抗体属于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正确;C、脂肪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C错误;D、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D正确。故选C。3.下列有关细胞的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B. 生物膜上附有酶,能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C. 叶肉细胞有双层膜的结构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D. 生物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
4、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胆固醇还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A正确;B、生物膜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能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但本身不发生变化,B正确;C、叶肉细胞中有双层膜的结构为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C错误;D、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C。【点睛】易错点:在叶肉细胞中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动物细胞中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就只有线粒体;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4.下表表示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其中错误的是
5、( )选项措施目的A稻田排水避免无氧呼吸产物伤害根细胞B种子晒干后再储存降低含水量,降低细胞呼吸强度C蔬菜低温保鲜降低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强度D醋酸发酵保持无氧条件利于无氧呼吸,从而利于制作食醋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
6、,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详解】A、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部会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酒精,而使根系变黑、腐烂,A正确;B、种子晒干后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种子晒干可降低细胞呼吸的强度,有利于种子贮藏,B正确;C、水果、蔬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保鲜是最好的方法,能降低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呼吸,C正确;D、醋酸
7、菌是好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醋酸,故醋酸发酵时应通入无菌空气,D错误。故选D。5.图是ATP-ADP的循环图解,其中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在黑暗条件下,过程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 在人体细胞内,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C. 与处于平静状态时相比,剧烈运动时过程都会加快D. 过程需要的酶不同,过程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ATP-ADP的循环图解,其中表示ATP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往往伴随着放能反应;表示ATP的水解过程,该过程往往伴随着吸能反应。【详解】A、植物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其ATP的合成过程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
8、B、人体细胞中合成ATP,只有通过细胞呼吸,场所位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而水解ATP通常发生在细胞中的需能部位,B错误;C、剧烈运动时过程都会加快,使ATP含量处于动态平衡过程中,C正确;D、酶具有专一性,所以过程需要的酶不同,过程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D正确。故选B。【点睛】易错点: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6.下列有关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 克隆羊的诞生说明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 端粒学说认为端粒DNA序列延长导致细胞衰老D. 在
9、成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A正确;B、克隆羊多利的诞生需要用到核移植技术,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B正确;C、端粒学说认为端粒DNA序列的
10、缩短会导致细胞的衰老,C错误;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成年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故选C。7.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图中细胞表示分裂周期的顺序为乙丙丁甲B. 图甲细胞的细胞质的分裂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C. 图丁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D. 图丙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细胞板上【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处于分裂末期;乙细胞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且核膜和核仁解体消失,处于分裂前期;丙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分裂
11、后期。【详解】A、由分析可知乙处于分裂前期,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丁处于分裂后期,甲细胞处于分裂末期,用图中细胞表示分裂周期的顺序为乙丙丁甲,A正确;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图甲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B正确;C、图丁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所以有8个核DNA分子,C正确;D、图丙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D错误。故选D。8.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主要是通过( )A. 杂交实验获得的B. 显微镜观察发现的C. 理论分析总结的D. 杂交实验验证的【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
12、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由分析可知,杂交实验是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前提,A正确;B、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方法,没
13、有借助显微镜观察,B错误;C、两大遗传定律的发现史在杂交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然后又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的,不仅仅是理论分析,C错误;D、两大遗传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的,验证过程不是发现的基础,D错误。故选A。9.下列不属于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的是( )A. 有易区分的性状B. 闭花授粉C. 性状能稳定遗传D. 进行有性生殖【答案】D【解析】【分析】所谓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豌豆的种子都留在豆荚中,便于统计。有很多易区分的性状、闭花受粉、性状能稳定遗传,是遗传的良好材料。【详解】豌豆具有很多易区分的性状、闭花授粉、性状能稳定遗传,决定了豌豆是遗传实验的良好
14、材料,其能进行有性生殖不属于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故选D。10.下列选项所描述的,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豌豆的高茎与水稻的矮茎B. 豌豆种皮的灰色与白色C. 安哥拉兔子的长毛与卷毛D. 果蝇的红眼与棒状眼【答案】B【解析】【分析】所谓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每种性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孟德尔在做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实验时,将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而将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并将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详解】A、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种
15、皮的灰色和白色是相对性状,B正确;C、安哥拉兔子的长毛和短毛、卷毛和直毛是相对性状,C错误;D、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棒状眼与圆眼是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11.在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下列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F1只有一种表现型B. F2的性状分离比是3:1C. F1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1D. F1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答案】D【解析】【分析】为了解释3:1的分离比,孟德尔提出了假说。假说的内容主要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
16、个。雌雄配子结合,又恢复为一对。F1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2有三种基因型(比例1:2:1),两种表现型。【详解】A、F1只有一种表现型,不能说明分离定律,A错误;B、F2的性状分离比是3:1,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C、F1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1,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C错误;D、F1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最能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D正确。故选D。12.下列有关孟德尔杂交实验及“假说-演绎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重要因素B. “配子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属
17、于假说内容C.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D.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答案】B【解析】【分析】为了解释3:1的分离比,孟德尔提出了假说。假说的内容主要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雌雄配子结合,又恢复为一对。F1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2有三种基因型(比例1:2:1),两种表现型。【详解】A、豌豆闭花、自花授粉,相对性状多,是遗传的良好材料,A正确;B、假说内容中“配子中
18、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B错误;C、“F1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因此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C正确;D、“测交实验”是与隐性的个体杂交,能检测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故选B。13.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 孟德尔遗传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C. 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子代的基因型有3种D. 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的基因型有8种【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在做两对杂交实验的时候,发现F2的分离比为9
19、:3:3:1。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进而雌雄配子结合得到F2分离比9:3:3:1。【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没有有性生殖,遗传物质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正确;B、孟德尔遗传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B正确;C、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子代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为AA、Aa、aa,C正确;D、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AaBb
20、、Aabb、aaBb、aabb,D错误。故选D。14.马一胎一般只能生一匹小马,毛色栗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两只栗色马杂交,接连生下三匹白色小马。若这两匹栗色马再生一匹小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一个亲代是纯合子B. 再生的小马是白色马C. 再生的小马是白色马的概率较大D. 再生的小马是纯合子与其是杂合子的概率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两只栗马杂交,生下白马,说明栗马为显性,白马为隐性。且双亲均为Bb。【详解】A、双亲均为杂合子(Bb),A错误;B、再生的小马基因型可能为1/4BB、1/2Bb、1/4bb,是白马的概率是1/4,B错误;C、再生的小马是白马的概率为1/4,是栗
21、马的概率为3/4,栗马的概率大,C错误;D、再生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1/4BB、1/4bb),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D正确。故选D。15.图是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B.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 该细胞分裂后生成四个卵细胞D. 该细胞的中央会出现细胞板【答案】B【解析】【分析】卵巢里的初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另一个较小的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小的为第二极体,卵细胞即雌配子。【详解】A、该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B、该细胞
22、没有染色单体和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C、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一个卵细胞,一个极体,C错误;D、该细胞的中央不会出现细胞板,植物细胞才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故选B。16.图是某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不含四分体B. 该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YC. 产生配子时,基因B/b能与基因E/e自由组合D. 该果蝇性染色体都能传递给雄性子代【答案】D【解析】【分析】所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受精卵及体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
23、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详解】A、该细胞是果蝇体细胞的示意图,不含四分体,A正确;B、该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Y,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B正确;C、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够自由组合,C正确;D、该果蝇的Y染色体传递给雄性子代,X染色体传给雌性子代,D错误。故选D。17.正常情况下,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是( )A. 4B. 3C. 2D. 1【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细胞进行减数分类的过程,判定生殖细胞的种类和染色体条数的确定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染色体条数等于着丝点个数。【详解】正常情况下,人的卵原细胞有X
24、染色体两条,初级卵母细胞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此时染色单体部没有分裂,所以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2条;次级卵母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在前期和中期时只有1条X染色体,但在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导致连着同一个着丝点的X染色体变成了2条X染色体,而末期一个细胞含有1条X染色体,所以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2条;故选C。18.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B. 该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 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 精子和卵细
25、胞形成过程的比较比较项目不同点相同点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染色体复制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一次,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形成染色单体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n)一个初级卵母细胞(2n)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n)和一个第一极体(n)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n)形成 四个同样大小的精细胞(n)一个次级卵母细胞(n)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第一极体分裂成两个第二极体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
26、色体数目不变变形否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无变形细胞质分裂二次均等分配二次不均等分配细胞质遗传物质和细胞器随机分配分裂结果产生四个大小一样、有功能的精子产生一个大有功能的卵细胞,三个小的极体退化消失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DNA是本物种体细胞的一半,但种类一样2.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且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详解】A. 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故该动物的性别可能是雄性或雌性,A错误;B.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C. 该细胞
27、内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错误;D. 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根据题图的特点,判断细胞可能的类型,所处的分裂时期,可能产生的子细胞类型是解题的关键。19.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不同的配子,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B.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和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C.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利于维持有性生殖生物遗传的稳定性D. 在受精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答案】B【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
28、期:染色体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
29、一半来自卵细胞。【详解】A、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A正确;B、由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所以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错误;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物种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利于维持有性生殖遗传的稳定性,C正确;D、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形成受精卵,D正确。故选B。20.如果人体在某一时间内生成80000个精子,若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需要160000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B. 含X染色体与含Y染色体的精
30、子各约有40000个C. 每个精子都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D. 所有精子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由于一
3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会产生4个精子,因此,如果人体在某一时间内生成80000个精子,需要20000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B、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故人体产生的含X染色体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的比例为11,因此,如果人体在某一时间内生成80000个精子,则其中含X染色体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的各约有40000个,B正确;C、由于人体精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因此,每个精子都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C正确;D、由于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经过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着丝点的分裂,因此,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所有精子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
32、,D正确。故选A。21.某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正常眼对豁眼为显性,受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纯合的正常眼雄禽和豁眼雌禽杂交,得到F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F1正常眼雌禽的基因型有2种B. F1中豁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11C. F1雄禽与亲本雌禽杂交可得到豁眼雄禽D. F1雌雄禽相互交配,F2中正常眼豁眼=11【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已知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正常眼对豁眼为显性,受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纯合的正常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BZB,豁眼雌禽的基因型为杂ZbW,二者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ZBZb(正常眼雄
33、禽)、ZB W(正常眼雌禽)。【详解】A、由分析可知,F1正常眼雌禽的基因型有1种,A错误;B、F1中无论雌、雄全为正常眼,B错误;C、F1雄禽基因型为ZBZb,与亲本雌禽(ZbW)杂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ZBZb(正常眼雄禽)、ZbZb(豁眼雄禽)、ZBW(正常眼雌禽)、ZbW(豁眼雌禽),可见,二者杂交可得到豁眼雄禽,C正确;D、F1雌雄禽相互交配的到F2的基因型为ZBZB(正常眼雄禽)、ZBZb(正常眼雄禽)、ZBW(正常眼雌禽)、ZbW(豁眼雌禽),F2中正常眼豁眼=31,D错误。故选C。22.小明(男)和父母都正常,爷爷奶奶也正常,但是小明有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叔叔。小红(女)和父母都正
34、常,外公外婆也正常,但是小红有一个患红绿色盲的舅舅。若小明和小红结婚,他们生下患红绿色盲孩子的概率是( )A. 1/4B. 1/8C. 1/16D. 1/32【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小明有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叔叔,说明其奶奶的基因型是XBXb;小红有一个患红绿色盲的舅舅,说明其外婆的基因型是XBXb,小红母亲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小红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故小红的基因型为(1/2+1/21/2)XBXB、1/21/2XBXb,小明的基因型为XBY。【详解】由分析可知:小明的基因型为XBY,小红的基因型为3/4XBXB,1/4XBXb,两者婚配生下红绿色盲孩子的概率为
35、1/41/41/16。故选C。23.下列关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人群中,男性患者的数量少于女性患者的数量B. 不同的女性患者其基因型可能不同C. 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来源于其母亲D. 正常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2【答案】D【解析】【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显性伴X遗传病,这种病受显性基因(D) 控制,当女性的基因型为XDXD、XDXd时,都是患者,但后者比前者发病轻。男性患者的基因型只有一种情况,即XDY,发病程度与XDXD相似。因此,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
36、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详解】A、伴X显性遗传病遗传特点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A正确;B、女性患者的基因型可能为XDXD、XDXd,所以患者可能基因型不同,B正确;C、由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显性伴X遗传病,男性的X染色体只来自于其母亲,所以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来源于其母亲,C正确;D、正常女性基因型为XdXd,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dY,二者无致病基因,不能生育一个患病的孩子,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需明确其是伴X显性遗传病,利用伴X显性遗传病特点解答该问题。2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的基因均位于染色体上B
37、. X、Y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C. 染色体在基因上呈线性排列D. 染色体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答案】B【解析】【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物质,在显微镜下呈圆柱状或杆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期容易被碱性染料(例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着色。2.DNA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是一种分子,双链结构。3.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详解】A. 细胞内的基因主要存在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线粒体与叶绿体的DNA上,A错误; B. X、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在这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C. 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
38、排列,C错误;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要求考生能够辨识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5.下图是某遗传病患者的家系图,假设致病基因是B或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2与-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B. 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2、-3和-4的基因型均是XBXbC. 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3与正常男子结婚,所生的孩子都会患病D. 若致病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1和-2都携带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I-1
39、和I-2个体正常,却生出了患病孩子II-2,说明这种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因为III-3个体患病,基因型为bb,说明双亲都含有b基因,所以II-3的基因型为Bb,II-2为患者bb,后代正常的孩子III-1和III-2的基因型一定为Bb,所以-2与-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A错误;B、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由于II-2为患病男性,基因型为XbY,Xb来自母亲I-2,所以I-2基因型为XBXb,由于III-3为患病女性,基因型为XbXb,证明双亲都有Xb,则II-3基因型为XBXb,他的Xb来自母亲I-4,
40、I-4的基因型为XBXb,XB或Xb都有可能给女儿II-4,则II-4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B错误;C、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III-3为患病女性,基因型为XbXb,与正常男性XBY结婚,后代中男性为XbY,患病,女性为XBXb,表现正常,C错误;D、若致病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II-2患病男性的Y上有致病基因,Y会传给儿子,所以儿子-1和-2都携带致病基因,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26.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在清水中不易涨破,而红细胞在清水中却容易涨破。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分子穿过膜磷脂双分子层进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这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_(答出两点)。(2)红细胞快
41、速吸水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CHIP28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科研人员将水通道蛋白CHIP28插入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爪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膜上,再将卵母细胞放清水中。预期实验结果是_。(3)为了进一步研究水通道蛋白CHIP28的功能,科研人员将水通道蛋白CHIP28插入人工制作的脂质体并置于某一溶液中,记录脂质体涨破的时间。对照组则需要制作_。脂质体内外溶液渗透压大小应符合_(填“等渗”“外低内高”或“外高内低”)。该实验还可以证明水通道蛋白CHIP28运输水分子具有_的特点。【答案】 (1). 自由扩散 (2).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或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 (3). 卵母细胞迅速吸水
42、膨胀后涨破 (4). 不含CHIP28的等体积脂质体 (5). 外低内高 (6). 不消耗能量(ATP)【解析】【分析】物质的跨膜运输有三种方式:(1)自由扩散:特点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且不消耗能量,如水、甘油、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特点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3)主动转运:特点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且消耗能量,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的跨膜运输等。【详解】(1)水分子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的运输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与不借助载体蛋白;(2)若水通道蛋白CHIP8与细
43、胞快速吸水有关,则将该蛋白插入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爪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膜上,再将卵母细胞放清水中,则会使该细胞迅速吸水涨破;(3)对照组设置需要制作不含CHIP28的等体积脂质体的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内外溶液渗透压大小应符合外低内高以模仿细胞吸水的渗透压大小;该实验中,脂质体无法提供ATP,故还可以证明水通道蛋白CHIP28运输水分子具有不消耗能量的特点。【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实验设计,涉及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验设计的相关延伸,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应用。27.科研人员在不同生境中测得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净光合速率通
44、常用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内_(答出一点)来表示。(2)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ATP和 NADPH可用于_,使植物合成有机物。若该植物在不同生境中的呼吸速率相同并保持不变,则生长在_(填“荒地或“林下”)生境中的该植物的光合速率较低。(3)在bc时间段内,影响该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实验期间,在荒地和林下生境中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分别是_。(4)上图的de时间段内,荒地生境植物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林下生境的,请列出两种合理的原因:_;_。【答案】 (1). 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 (2). C3的还原(或暗反应) (3). 林下 (4). 光照强度 (5).
45、 h、g (6). 荒地生境的光照强度较大 (7). 荒地生境植物叶片的气孔在该时段基本不关闭或荒地生境植物对强光照的适应性较强【解析】【分析】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时,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体内有有机物的积累;当净光合速率小于零时,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植物体内在消耗已有的有机物。【详解】(1)植物净光合速率常用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2)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ATP和NADPH可用于碳反应中三碳酸的还原反应以合成有机物;结合题图可知,在呼吸速率相同且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林下生境中的植物光合速率较低;(
46、3)在bc时间段内,随着时间变化,太阳光照增强,影响该植物光合速率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图中净光合速率大于0的时间段内,植物均在进行有机物的积累,故图中可体现g、h两点可分别表示在林下、荒地生境中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4)荒地生境无其他植物遮挡阳光,故荒地生境的光强度较大;de时间段内,在林下生境可发现植物出现午休现象,但荒地生境下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未体现午休现象,可能是该植物在荒地生境植物叶片的气孔在该时段基本不关闭或荒地生境植物对强光照的适应性较强;【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光合作用及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图形中的曲线变化分析原因及判断植物中有机物的转化和积累情
47、况。28.下图是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示意图,花的位置腋生与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B、b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分别是_、_。(2)操作需要在豌豆未开花前进行,原因是_。(3)杂交后,将收获的种子进行种植,若长出的植株均表现为花腋生,则母本表现出的性状是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若F1自交得到F2,F2花腋生:花顶生=3:1,则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定律,亲本的基因型为_。(4)杂交后,将收获的种子进行种植,若长出的植株有花腋生和花顶生,则进一步验证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是_。【答案】 (1). 去雄 (2). 人工传粉 (3).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开花后已完成自花受粉
48、 (4). 隐性 (5). 分离 (6). BB()、bb() (7). 让花腋生、花顶生的植株自然繁殖,观察子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解析】【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分析题图:图中是去雄,是人工传粉。【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为去雄,为人工传粉。(2)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开花后已完成自花授粉,因此去雄操作需要在豌豆未开花前进行。(3)杂交后,将收获的种子进行种植,若长出的植株均表现为花腋生,则花腋生为显性性状,进行去雄操作(花顶生)的为母本,提供花粉(花腋生)的
49、父本,因此母本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若F1自交得到F2,F2花腋生花顶生=31,则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亲本的基因型为BB(父本)、bb(母本)。(4)杂交后,将收获的种子进行种植,若长出的植株有花腋生和花顶生,则进一步验证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是自交法,即让花腋生、花顶生的植株自然繁殖,观察子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工异花授粉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9.下图甲是某高等动物生殖器官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动物生殖器官内的细胞在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50、1)分析图甲可知,该动物的生殖器官是_(填卵巢或睾丸),理由是_。(2)图甲中,细胞的分裂方式是_。细胞的名称是_。图甲中,能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是_(填序号)。(3)该动物的初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细胞分别与图乙_(填字母)时期相对应。图乙中,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因为发生了_。【答案】 (1). 卵巢 (2). 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卵细胞生成的特征 (3). 有丝分裂 (4). 次级卵母细胞 (5). (6). 22 (7). AB、CD (8). 受精作用【解析】【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精子卵细胞不同形成部位睾丸卵巢精、卵数目(1个
5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4个(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1个极体数目无3细胞质、核分裂均等分裂核均等、质不均等分裂变形有无相同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均减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区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形成细胞类型体细胞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次数细胞分裂次数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形成子细胞数目2个1个卵细胞3个极体或4个精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亲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2N2N)染色体数目减一半(2NN)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发生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详解】(1)
52、根据图甲中细胞不均等分裂,可以得出该动物为雌性,生殖器官为卵巢。(2)据图可知,图甲中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为有丝分裂图像;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上也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卵母细胞;图甲中的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该时期。(3)根据图乙可以看出,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2条,而初级性母细胞虽然发生了染色体复制,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增加,所以仍然是22条;图甲中细胞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乙中曲线可以看出,阶段为减数分裂,阶段为受精作用,阶段为有丝分裂;AB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B
53、C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 ,CD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E段中完成减数分裂。所以细胞对应AB段,细胞对应CD段。【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差别,需明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区分细胞图像及物质变化曲线所对应的时期。30.果蝇的直翅与曲翅、直刚毛与焦刚毛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基因A/a、B/b控制。某同学将一只曲翅直刚毛雌果蝇和一只直翅焦刚毛雄果蝇进行多次杂交,F1果蝇均表现为直翅直刚毛。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后,F2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直翅直刚毛:曲翅直刚毛=31,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直翅直刚毛直翅焦刚毛曲翅直刚毛曲翅焦刚毛=3311。请回答下列问题:(1)直翅与曲翅、直刚
54、毛与焦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2)雌雄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F2中,直翅直刚毛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种,直翅焦刚毛果蝇的基因型是_。(3)为了验证基因A/a、B/b能独立遗传,可以选择F1中的雌果蝇与F2中的_雄果蝇进行杂交。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和比例均为_,则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答案】 (1). 直翅、直刚毛 (2). aaXBXB (3). AAXbY (4). 6 (5). AAXbY、AaXbY (6). 曲翅焦刚毛 (7). 直翅直刚毛直翅焦刚毛曲翅直刚毛曲翅焦刚毛=1111【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曲翅直刚毛雌果蝇和直翅焦刚毛雄果蝇进行杂交,F
55、1果蝇均表现为直翅直刚毛,说明直翅和直刚毛是显性性状;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后,F2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直翅直刚毛曲翅直刚毛=31,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直翅直刚毛直翅焦刚毛曲翅直刚毛曲翅焦刚毛=3311,即雌雄性的直翅曲翅的比例都为31,没有性别的差异,则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而雌性全部为直刚毛,雄性直刚毛焦刚毛=11,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则基因B、b在X染色体上。【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两对相对性状中,直翅和直刚毛是显性性状。(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两对等位基因分布在常染色体上和X染色体上,且直翅和直刚毛是显性性状,曲翅直刚毛雌果蝇和直翅焦刚毛雄果蝇进行杂交,F1果蝇均表现为直翅
56、直刚毛,则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子一代基因型为AaXBXb、AaXBY;F2中,直翅直刚毛果蝇(A_XB_)的基因型共有23=6种,直翅焦刚毛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AaXbY。(3)为了验证基因A/a、B/b能独立遗传,可以选择测交实验的方法,即选择F1中的雌果蝇(AaXBXb)与F2中的曲翅焦刚毛雄果蝇(aaXbY)进行杂交。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和比例均为直翅直刚毛直翅焦刚毛曲翅直刚毛曲翅焦刚毛=1111,则说明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亲本和子一代的表现型关系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再根据子二代的雌雄性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判断两对基因分别在什么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