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988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章教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Http:/高一历史上学期教案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高考资源网历史编辑部 杨秋锦第一节: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鸦片战争的结束。 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3 态度、价值观方

2、面:(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观。 4 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把鸦片战争的爆发和近代中国遭遇

3、放到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它实际上是在介绍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前夕,统治中国近200年的清王朝已经腐朽没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对外关系及文化领域,都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而此时的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其中英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

4、的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对比,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是重点。英国是19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可见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于1640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因此揭示其战争的

5、性质。这部分应是学生把握本节教材的关键。 2 难点分析:(1)鸦片战争的原因是难点。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对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鸦片战争前夕的时代背景,从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辩证观点入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需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辟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而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依旧在封建主义道路上徘徊并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和极其广阔的市场自然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和“猎物”。所以,英国

6、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不是偶然的,它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难点。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及军事指挥失当,中国战败。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通过对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清朝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虚骄无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并对学生认识当今的国情具有启示作用。此外还想通过中西的对比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谈到古

7、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可以这样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但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的道路上缓慢发展。1840年一场血与火的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老的中国翻开了近代历史的一页。 生:(结合已有知识回忆) 师: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终结,大约110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这110年间,以1919年为界标,又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变为半

8、殖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板书第一章与第一节的课题) 一、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概括)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正是这种需要,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列宁曾说:“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把新的国家殖民化,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所以,他们迟早要去用“火和剑”打破落后地区和民族的那种

9、孤立、封闭的格局,为自己开拓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自然,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就会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之一,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正是世界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家了解这种世界的形势后,让我们把视线再移到地球的东方,看看此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生:(回忆知识,进行思考) 2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师: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说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生:(阅读材料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 师:清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虚骄无能。对内他们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的

10、发展,残酷地剥削了广大劳动人民,致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对外,他们坚持“天朝尊严”和闭关政策,闭目塞耳,不谙外情;妄自称大,19世界初的英国早已是“海上霸主”,“世界工业第一强国”,清朝政治者竟一无所知。长时期的闭关自守政策,遮蔽了中国人的眼界,使中华民族长期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的文明古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当外国资本主义强敌袭来时,清政府既缺乏对抗的实力,又没有周旋的良策,整个社会的裂缝更为扩大和加深,结局可想而知。这不仅是清朝统治的悲剧,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 师:那么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请大家变换一下思维的视角,

11、把两个国家都放在19世纪上半期(鸦片战争前)的时间刻度尺上作一横向对比。(投影表格对比材料,采用提问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 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和英国 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比较,得出上述结论) 师: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在陆两端的中英两国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又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辩证思维中揭示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师: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也是急不可待之事,请通过下段历史材料加以印

12、证。(投影材料) 材料:1929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财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 回答问题:(1)这段材料基本大意是什么? (2)“市场”、货物“销量”对英国资产阶级意味着什么? 生:(依据材料,思考作答) 师:大家都知道,货物“销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大小;而“市场”就是资产阶级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为此,他们会不遗力余地去争取市场,占有市场,并在市场的贸易交往中追求最大、最多的高额利润。然而一旦当他们不能从正常贸易中得到时就会不择手

13、段,甚至为达到目标而不惜动用武力。英国就是这样来做的。 二、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了解鸦片战争以前中英贸易状况) 生:(阅读教材的大小字以及第7页“阅读与思考”所提供的表格材料,归纳出中英两国在正当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师:(对学生的归纳作简单总结)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使英国不可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这种正常的贸易状况,显然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侵略与掠夺中国的要求。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他们找到了对他们最有利的特殊商品鸦片,以此作为掠夺中国

14、财富,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1773年英国制定了对中国输入鸦片的政策,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那么英国走私鸦片达到了怎样疯狂的程度,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投影材料) 材料1:1800年1838年英国鸦片输入数量表 材料2:由于鸦片的进口而“漏银”,“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引自黄爵滋的奏疏材料3:从吸食者来说。“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办烟具,为市日中。” 引自黄爵滋的奏疏 生:(结合投影材料,从几个方面分析概括

15、英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和虎门销烟 师:面对严重的鸦片走私,一些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改革倾向的开明地主官僚,主张严厉禁烟,杜绝烟毒对于中华民族的侵蚀,堵塞白银外流的漏洞。请同学们列举出力主严禁鸦片的代表人物,并引证材料加以说明。(启发学生回忆有关的电影和电视片内容,并投影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材料。) 生:(回忆思考,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主要内容) 师:那么,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林则徐提出的严禁鸦片的主张呢?他做出了什么决定?生:(思考并回答) 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很快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他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16、断无中止之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林则徐为禁烟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观看虎门销烟录像) 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概括,并就“我心目中的林则徐”一题进行讨论) 师:钦差大臣林则徐指挥下的虎门销烟壮举,昭示世界,振奋国人,表现了中国严禁鸦片的正义立场,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的义律向外相巴麦尊提出建议:迅速派遣军队前来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投影有关材料)三、 鸦片战争 1 战争爆发的原因 师:通过对前面有关内容的深刻分析,使我们看到:殖民扩张的英国和闭关自守的中国,矛盾由来已久,一场大规模

17、的侵华战争迟早要发生。(启发学生思考,要求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生:(以谈话的方式共同讨论、归纳,求得共识) 师:(概括总结)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并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持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发动了侵华战争。这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师:(请大家继续思考)有人说:因为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才爆发。你们是否

18、赞同这一观点。 生:(充分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师:我与大家一样,不赞同这一观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要使中国成为英国商品自由开放的广阔市场,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试想,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也会寻找出另一借口来发动战争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由此可见,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投影材料,加深认识) 材料:义律(被迫缴烟的同时)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中国政府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中国“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注:指鸦片)就是一种侵略。”“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义律致巴麦

19、尊私人机密件)不久,巴麦尊告知义律:“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并“有意于要永远占有”可作为英国远征军基地和商务基地的岛屿。“我希望你用心研究实现这样一个计划”的各种条件“和对华贸易有关的商人和制造家”“对中国人实行强力行动”的要求。 巴麦尊致义律的机密件 2.战争过程: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理清战争经过的两个阶段和重要事件。)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 师:(投影有关材料,加深认识)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思考,通过材料感受

20、历史。) 材料1:英军攻入定海,将全城洗劫一空,一个参加了这次战役的英军官记载到:“军队登陆了,英国国旗竖起来了。从这一分钟起,可怕的掠夺在眼前展开了。横暴的闯入每幢房子,打开每一只箱箧,这一切都被席卷而去,剩下来的只是被无情炮火击毙击伤的死户和伤员,直到再没有什么东西可拿的时候,抢劫才停止。” 古柏尔等著殖民地保护国新历史 材料2:三元里的抗英:“逆夷自破虎门以来,未有如此之受创者。”“乡民熟睹官兵不可恃,激于义愤,竭力抵抗,一呼而起,遂令英夷胆落魂飞,骤解围困”。 引自林增平中国近代史 师:(概括总结)英国侵略者从侵入中国领土的第一日起,就开始了极其残暴的屠杀和劫掠。可见,这是一场非正义的

21、侵略战争。也就从这时起,中国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斗争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武装斗争开端。此外,广大的爱国将士英勇作战,为国捐躯,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3 中国战败的原因 师:(将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两国的情况对比表再次用投影展示在学生面前)鸦片战争是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是落后的农业大国与新兴工业王国的较量,是东西方历史长河交汇掀起的骇浪,这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自卫与劫掠的搏击,其结局是: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渎了文明,劫掠者弹冠相庆,自卫者俯首求降。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呢?(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生:(从具体原因和根本原因两个方

22、面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中国战败的原因和教训) 师:(从学生讨论中归纳、概括)具体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把视角放得更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师:此外,这场搏击还把许多问题和思考带给了我们:中国禁止毒品输入,却遭到痛打;西方贩卖鸦片,终为国法所容;中国在辽阔的本土作战,却惨遭失败,英国海盗式的袭击却一举胜利;正义的民族战争受到惩罚,掠夺的殖民战争反取得成功;中国社会按自身矛盾运动的固有轨迹运转,遭到历史扼制,西方社会按

23、固有轨迹运转,却获得历史成功。总之,这场战争及其结局是那样不可思议又理所当然,是那样偶然又不可抗拒。野蛮与文明在这里交叉,贸易与掠夺在这里混杂,正义与邪恶在这里碰撞。让我们在比较分析中探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让学生充分讨论,还可以写出小论文) 第一节 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 能力方面:()通过对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对鸦片战争带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的探讨,正确认识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切剧变

24、,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要领的能力,并注重多角度、深层次分析历史问题方法的渗透和训练。 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经过鸦片战争后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行为的憎恨之情,进而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通过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说明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进而得出

25、深刻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思变”、“落后就必须奋起”。 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批不平等要约的内容及危害,在比较中把握各自的特点和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鸦片战争前后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对比联想的思维方法,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对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阅读理解,使学生学会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辩析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重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害同西方侵略者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其中南京条约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开创了侵略者在中国获得割地、

26、赔款、开口通商的恶例,使中国的领土、关税、司法等主权遭到破坏。通过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危害进行逐项分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一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综合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鸦片战争的影响是重点。这是整节教材的关键内容,而且还是本章和近代史教学的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的方法紧紧抓住“变化”二字,从不同领域探究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剧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

27、史的开端”这一论断。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更利于把握时代特征和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难点分析:()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如“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对此要讲清概念内涵,以有助于学生对一些条约内容和侵略特殊性权有准确的认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即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是难点。尽管学生在初中接触过这个概念,但仍缺乏感性和理性认识。在这里应首先讲清“半殖民地”、“半封建”两上概念:“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总后勤部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

28、文化的内涵。而后,帮助学生对比鸦片战争前后社会性质(政治上、经济上)的明显变化,从而使学生从认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突破这一难点,对认识由此社会性质变化而引起的其它变化就迎刃而解了。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鸦片战争的有关内容,请大家回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简单经过。 生:(结合已有知识回忆作答) 师:年到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是东西方历史长河交汇中掀起的骇浪,是自卫与劫掠的搏击,它第一次戳破了“天朝”的威严门面,以西文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29、为结局。由于战败,中国被迫与英、美、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板书第二节课题) 一、 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 师:年月初,英国军舰闯到南京下关长江江面。月日,在英国侵略军“兵临城下”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的全权代表耆英等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引导学生看第页中英南京条约签字情景图;然后指导学生阅读,逐条分析南京条约内容。用投影打出有关历史材料) 材料:“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材料:通商口岸“

30、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生:(与教师以谈话的方法逐条分析,认识其危害) 师:(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香港岛由一个荒凉的渔村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物转运站和海军基地。(教师指图讲解,然后联系有关“香港问题的由来和回归”作扼要说明)赔款,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开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协定关税,表明关税税则中国不能自己作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师:这是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31、(投影有关材料,解释“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租界”专有名词,引导学生分析危害) 材料: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材料:“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任” 生:(阅读材料,分析内容和危害) 师:(结合归纳概括)材料说明司法主权遭破坏。材料是一种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此后别的国家也援例得到“合法”的“一体均沾”。材料为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请参见教材第页小

32、字和地图)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英国获取了很多特权,而对中国来说,则是丧失国家独立和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看到英国获得如此之多的好处,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先后与中国订立类似的条约,以攫取在华特权。 二、 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师:听到中英南京条约签字的消息,美国总统泰勒立即派了特使顾盛来到中国,他模仿英国的经验,以炮舰的威胁作为提出要求的后盾(与顾盛同来的有三艘炮舰),年与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这年冬天,法国特使也到了中国,在停泊于黄埔的一艘法国兵船上签订了黄埔条约。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出他们还扩大了哪些其他侵略权益? 生:(学生列举有关史实说明) 师:顾盛与中国签订了望厦条

33、约后,急忙向美国政府报告。请阅读投影材料(顾盛报告引文)说说为什么英国和其他国家要感谢美国?并说明它的具体表现。 生:(讨论发言,着重分析从哪些方面将门户开放的更宽阔,得出共识) 师:(概括总结)在中美望厦条约中不仅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还对协定关税、领带裁判权等问题的规定比英国的条约更具体,更多的损害了中国主权。望厦条约成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三、 鸦片战争的影响 师: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经过鸦片战争,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套上了这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家思考下列问题:第一,鸦片战

34、争前的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第二,鸦片战争前的政治、经济状况如何?第三,鸦片战争后政治、经济方面有何变化?(要求结合史实说明,分小组讨论) 生:(小组选出代表,说明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用画表格形式作对比表述。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活动等)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师:(加以概括,着重分析鸦片战争前后的经济变化状况)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国家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第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西文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的大门后,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

35、夺取的侵略特权,疯狂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原有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请大家注重概念结论的理解)我们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标志有两个:其一,在外国大量倾销商品的过程中,家庭手工业破产,造成耕与织的分离;其二,使中国的生产、贸易服从于世界市场的需要,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下面就请同学阅读教材大字和第页“阅读与思考”中的有关资料(将书中本专业投影打出)找出能够说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材料信息和史实依据。 材料:年,包世臣致政前大司马许太常书中说:“木棉梭布,东南杼轴之利甲天下,松太钱漕不误,全仗棉布。今则洋布盛行,价当梭布而宽则三

36、倍,是以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商贾不行,生计路绌。推原其由,皆由银贵,银贵由于银少,不二三年,恐当由少入无,则钱漕两奏,势必贻误。” 材料: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生:(在教师辅导下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思考发言,有助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的培养) 师:(总结)综上所述,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古老的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这样的社会还能说是封建社会吗?(引发思维)下面我要向大家介

37、绍两个概念:“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将两个概念用投影打出) 生:(阅读并思考,创造一个让思维充分活动的氛围) 师:(提出问题,激活思维)从这个概念出发,分析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能得出什么结论?或者由你来确定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的性质。 生:(共同参与评说,以小历史学家的角色发言阐述观点) 师:可见,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这个变化就是由鸦片战争开始的。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师: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先回忆鸦片战争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 师: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

38、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师:请分析回答革命任务在鸦片战争前后有何变化?生:(思考回答)师: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由此革命任务也会有所改变。中国人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师:(全课小结)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转化。我们的共识是: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

39、近代史的开端。师:我们共同学习了本课内容,在思考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这一问题时,我又想到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发展历史,有些思考想与同学们交流:历史曾无数次地证明,文明衰败的根源,一般说来,主要不在于外部力量的打击,而在于内部机制的退化。几千年来,黄河文明受到多少次伴随征服的外来冲击,但它始终没有陨落。我们曾经很欣赏这种强大的文明同化力量。但19世纪上半期,一种新的文明,乘着西方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再也不可能同化它了。中国近代历史就成为一部错综复杂的历史。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科学民主之曙光

40、。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战争的性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攻战天津及天津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九龙司地方一区被英国割占;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能力方面:(1)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教学,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2)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3)通过对课本提供的材料的运用,

41、培养研读、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2)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研讨性教学,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比较的方法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2)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历史资料进行研读,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与辨析历史知识的方法。(3)

42、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应通过讲授、研读史料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相关历史知识。(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

43、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和激情的语言等信息的刺激,让学生认识这一历史事实。 难点分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突破此难点,其它知识层面上的“继续”亦不难解决。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了鸦片战争的有关问题,我们认可了一个结论,即中国社会性质在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发

44、生了变化。那么,谁能说说那是怎样的变化呢?生:(回忆,作答)师:鸦片战争结束十几年后,当中国人仍处在屈辱、困惑,亦或是反思的时候,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板书第一章,第三节标题) 一、 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 师:(开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他们要修什么约?生:(回忆已有知识,或阅读课本有关知识,自由发言)师:(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同学们说得不错。可是他们为什么不满足已经取得的侵略权益,又为什么在这个时期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呢?生:(思考,但不能解释清楚)师: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已经

45、完成了工业革命,而法、美也已接近完成。迅速提高的生产力带来了极丰富的产品产量,资产阶级追求利润的本性和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要求,驱使他们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侵略者在用炮舰轰开中国大门,又用条约获取倾销商品的侵略权益后欣喜若狂,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可事实如何呢? (给学生用投影片展示根据课本小字整理的两组数据,让学生阅读、分析)从英国的资本家、商人的角度看,他们会作何感想?生:(纷纷议论,发表看法)师:(归纳发言)从1846年到1855年这十年,英国对华输出的工业品贸易额开始停滞下来,甚至还有下降,每年徘徊在200万英镑左右,而没突破1845年的230万英镑的水平。

46、从第二组数字看,中国与洪都拉斯对英棉纺织品的人均消费额有如此巨大的差距,使英国资产阶级对广阔中国市场的热切期盼正在化为狂热的幻想。真是不可思议!他们先是困惑,继而恼怒,最终将英国工业品的滞销归罪于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在中国享有的特权太有限了。(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研读,指导学生阅读第20页“阅读与思考”中的材料之一。提出两个问题,用投影片打出) (1)“对华商务之大规模的充分”指的是什么?(2)“排除限制障碍,以及取消一切障碍内地的限制”又是什么用意? 生:(阅读、思考、讨论并发言)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两句话表明英国侵略者要扩大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在头号工业强国、殖民帝国英国的带

47、领之下,法、美以黄埔条约、望厦条约有12年修约的规定,而英国则援引南京条约附件中“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于1854年、1856年先后两次提出“修约”要求(教师口述或投影打出其主要内容):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至少是长江自由航行和沿海5个城市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他们还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来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生:(做结论性的回答)师:对,英法列强要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与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一样的。由此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继续引导学生思维)如果说第二次

48、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什么方面来比较呢?生:(稍加思考,可以答出)师:不错,是从所采取的手段上。我们再看一段历史资料。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第20页“阅读与思考”中材料二,作出印证性的回答。如上一个问题学生未答出,可依据材料二推论答出)师:通过这段材料我们看到,英国资产阶级早在1849年就蓄谋通过制造借口来发动一场新的侵华战争,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由于此时的清政府对西方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拒绝了其“修约”要求。于是,英、法等西方国家决定发动新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屈服,以达到通过外交途径达不到的侵略目的。(板书下一个题目)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师:

49、英国为什么选择在1856年?英法侵略者所寻找的借口是什么?生:(思考、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后说出自己的看法)师:同学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还是挺牢固的。利用此时清政府正倾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于1856年10月,悍然出动三条军舰,闯入珠江口,袭击广州城。而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伙同英军出兵,由此点燃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显然,英、法成为主要侵略者。他们还有两个帮凶,是谁?为什么只做帮凶呢?生:(可以明确回答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或许难以准确回答)师:对,帮凶是美国和俄国。美国因为处于南北战争的前夕,国内政局不稳,所以没有直接出兵,而是带着坐收渔入之利的心理加入英、法联合战线

50、,积极出谋划策。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第16页引文)师:俄国虽然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英、法,但怀着早以明确的向中国扩张领土的野心,也加入了这一阵线。1857年英、法政府分别派额尔金和葛罗,率领各自国家的舰队到达香港岛,组成联军。美、俄代表也乘本国军舰到达香港为英、法出谋划策。年底,英、法联军发动攻击,虚骄昏庸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既拒绝英法的侵略要求,可也不做应战准备,一味迷信占卜。结果,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俘获叶名琛,而巡抚柏贵投降。英法联军除了烧杀抢掠,还“创造”了一个中国近代之最,是指什么事?生:(看教材,然后答出) 师:(肯定正确说法,强调指出占领委员会不是那个傀儡政权)攻占广州并不

51、能达到侵略目的,他们是如何达到目的的呢?(板书下一个标题)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师:(引导学生看图,边讲边标明地点)1858年为迫使清政府屈服,英法联军北上至大沽口外,美俄公使也随舰前往。英法通过照会提出侵略要求,美则以“调停入”身份暗中帮助英法做进攻准备。这时,以清朝皇帝咸丰为首的统治集团仍把镇压太平天国放在首位,北方防务松弛。结果,英、法炮舰攻陷了大沽炮台,随即攻占了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咸丰帝慌忙派人与侵略者议和。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俄、美则先于英、法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引导学生看第16页中、英天津条约签字情景图;然后,指导学

52、生分析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用投影片打出思考题)(1)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2)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 (3)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生:(与教师以谈话的方法共同讨论、分析问题,求得共识) 师:(得出相似点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和赔款的内容,要求学生仔细读图,对比归纳出新增加的口岸的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10个;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而深则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腹地。 (指导学生对赔款和内河航运权的讨论。着重指出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影响)师:显然,这比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所获得的权益更扩大了。英

53、、法的目的初步达到,他们从大沽口撤军,从而使战争告一段落。为什么只是告一段落,而不是结束?生:(思考答出)师:(板书下一个题目)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师:关于战争再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我提供给同学们: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让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与战争再起的关系)生:(议论,发言,说明自己的想法)师:(赞扬学生正在学会把似乎孤立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看,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1859年夏天,英法利用去北京换约之机重又挑起战争。换约本来只是一种单纯的外交活动,同学们阅读第17页小字内容,

54、侵略者却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呢?生:(阅读有关小字,明确侵略者蔑视中国主权的狂妄和大沽口战役的正义性)师:一年以后的1860年,经过喧嚣、鼓噪和一番调兵遣将后,英法又开始新的侵略行动了。而此时的清政府仍然把重点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上,以至缺乏足够的准备。(结合战争形势图,讲述侵略者攻克大沽、再占天津,京东八里桥血战和咸丰帝从圆明园逃往热河行宫等)同学们都知道,著名的皇家园要圆明园就是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时被洗劫、焚毁的。 生:(观看焚毁前的圆明园图片或录像资料,说说她的历史、文化价值。再阅读观看第17页所引英泰晤士报关于劫掠的报道,观看焚毁后的遗迹,从而激发对西方列强野蛮行径的憎恶感) 师:英法

55、联军兵不血刃地占领北京城。1860年10月下旬,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北京条约又使中国丧失了哪些权益呢?(教师重点提示增开天津为商埠的危害) 生:(阅读“条约”内容,对重点提示谈出自己的看法) 师: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增开为通商口岸,使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引导学生对九龙司地方一区被割占与香港被英国殖民者逐步变为殖民地的关系加深认识)提出问题:准许华工出国又意味着什么? 生:(议论、发言,得出列强掠夺廉价劳动力的结论) 师: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权益,而大片领土也是在这期间被沙俄趁火打劫、强取豪夺走的。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我们并不陌生的历史

56、。(板书下一个题目) 二、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生:(在教师引导下读图表) 师:(第19页图可制成复式投影式,按有关条约顺序一一演示,教师用谈话的方法,与学生共同理清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哪些领土,领土面积分别是多少的基本史实)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生:(稍加思考,回答)师:是的,使中国领土的完整遭到空前的破坏,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最后,我们共同讨论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问题。(板书该题目)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师:

57、(引导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教材帮助我们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结论,我们通过所掌握的史实进一步印证说明这个结论。生:(学生发言列举史实,教师加以概括)师:(着重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两个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征服了腐朽的清政府,获取了一系列的权益,认识到清政府的可利用价值;而清政府也在内忧外患的经验教训中发现,可以依靠列强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这就在政治上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一大批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从更广、更深的范围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便于

58、他们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传统经济受到冲击,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从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第三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列强中国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列强贩卖华工;列强在中国开始早期资本输出。 2.能力方面:(1)通过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

59、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2)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对外国侵略的憎恨,培养和激发他们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联系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2)结合本节教材的两段资料和一个表格,帮助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和表格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是重点。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目标。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

60、国家,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的内容,又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是重点。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难点分析:外国商品摧垮中国的自然经济,打开中国市场是难点,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未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步实现向中国倾销的商品的愿望。教学中,应引

61、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认识和分析上述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后的不同变化情况。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确认识到: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一位同学概括地说明一下这个变化。生:(思考并作答)师:两次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也告诉我们:殖民主义的本质是侵略和掠夺。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的?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四节的课题)一、 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 师: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是多方面的。因为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所以,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就成为西方

62、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目标。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定关税协议 师:(引导学生回忆中英南京条约的有关内容)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师:中英南京条约关于关税协议的规定,使中国自己不能调整税率,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成为当时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 夺取上海海关管理权 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了解英、法、美侵略者借镇压上海上刀会起义之机,夺取上海海关管理权的简单经过) 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作简单概括)1853年,英、法、美侵略者借镇压小刀会起义之机,夺取了上海海关管理权。从此,上海海关成为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3.海关管理权进一步丧失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

63、间,中国海关管理权进一步丧失。具体表现为:第一,英、法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将上海海关制度推广到各通商口岸,聘请英国人“总司其事”。第二,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了值百抽五的原则(让学生参看课本注释),但实际上洋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连这个水准也未达到。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加深印象) 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师: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以后,清政府先后任命英国人李泰国、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让学生参看课本关于赫德的一段注释)。赫德任职46年,确立了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从此,中国海关管理权完全丧失,被英国人操纵了近一个世纪。那么,外国侵略者直接操纵中国海关管理权,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严

64、重影响?生:(分析、思考并作答)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单总结)众所周知,海关是国家的大门。外国侵略者直接操纵中国海关管理权,等于掌握了管理中国经济大门的钥匙,这就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本第22页的表格和资料,加深理解) 师:从表格和资料可以看出:从1853年至1858年的5年间,进口棉花和棉纺织品的税率逐渐下降,外商关税低,华商常被勒索和歧视,不能自保,难以发展。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造成的必然结果。二、 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师: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同时,又以起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

65、原料等方式,进行经济侵略。 走私鸦片 师:鸦片战争前,英、美等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1840年至1860年的20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入鸦片比鸦片战争前40年增长了一倍多。 生:(阅读课文,加深印象) 倾销商品 师: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开始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它们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步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中国对外贸易第一次出现逆差。(引导学生回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夺取了哪些政治经济特权)生:(思考并作答) 掠夺原料师: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向中国疯

66、狂倾销商品的同时,又大肆掠夺原料。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出口的大多是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还有棉花、大豆、药材、猪鬃等。由于外商操纵市场,压低价格,中国出口的商品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2页的一段材料)生:(阅读资料,了解外商压低价格,大量收购中国棉花的情况)师:外商如何收购中国土特产品?课本小字作了简要介绍。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加深印象)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经济侵略活动说明了什么?生:(思考、议论并作答)师:说明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6页的“阅读与

67、思考”) 生:(阅读、分析材料并作答)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单总结,说明正确答案)因“各国通商之初”,外商大量收购茶叶,原本视种茶为“末业”的武夷北苑农民,为获利而争相种茶。这个变化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已开始冲着中国自然经济。由于掠夺性地开发茶园和印度等外大量产茶的竞争,致使“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这说明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三、 贩卖华工 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加剧了中国农民的破产。西方殖民者便乘机收买地痞流氓去诱骗、掠拐华工,将他们贩卖到海外,充当苦力。北京条约规定允许华工出国后,贩卖华工更为猖獗。生:(阅读课文小字的内容,参看插图,从而认识贩卖

68、华工和奴隶贸易同样残酷,进一步认清西方殖民者的罪恶)四、 期的资本输出师: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早期的资本输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办洋行 师: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在中国投资办洋行。1854年,上海黄埔江畔有洋行120余家。1867年,天津有洋行17家。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了解英国仁记洋行和高林洋行掠夺中国土特产品,牟取暴利的情况) 开银行师:为适应贸易需要,方便汇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开办银行,而中国输出资本,独霸了中国金融业。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了解19世纪中期,英国东方银行、有利于银行、麦加利银行、汇丰

69、银行先后在上海设立分行的情况) 经营轮船公司师: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很快垄断了中国远洋和内河的航运。 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加深印象) 设工厂师:鸦片战争以后,外商开始在中国设立船坞,维修船舶,并创办了砖茶厂、缫丝厂等各种加工厂,掠夺中国资源,剥削廉价劳动力。 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了解外商在中国开设船坞和加工厂的情况)师: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小结: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是同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分不开的。事实告诉我们,随着西方资本

70、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必然是它们经济势力的进一步入侵。这一切,都将中国逐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四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 能力方面的:(1)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

71、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设计太平军进军路线示意图,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2)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

72、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难点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进行课前两分钟演讲。上星期规定的演讲范围是就初中已有知识或通过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媒体了解到有关太平天国的内容,描述某一历史片段或简单的阐明自

73、己的看法。准备好了的同学,请到讲台前面对大家进行演讲。生:(一般情况下,请两位同学演讲。演讲过程中可能会有片面的、不够客观的,甚或错误的观点) 师:(允许台下可能引起的议论。稍后,总结并导入新课)刚才两位同学精彩的演讲把我们带入了19世纪中叶中国沦为半封建社会后发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带着刚才同学们议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太平天国,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板书: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

74、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生:(思考并作答,但有可能只答出一二项)师:根据几位同学的回答,请翻开书并迅速搜索文中提供的信息。生:(寻找并记录)师: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银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借端进行搜刮。这些都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再加以灾荒连年,1846年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沙流域各省都

75、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人民陷于失业、破产、死亡的困境。与此同时,外国侵略者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对西方宗教的禁令。基督教宣传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发动了这场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关于洪秀全其人,(投影:洪秀全塑像)刚才演讲的同学(假设)已经谈到他的出身;他屡试不第后受梁发的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的经过。但对洪秀全的思想分析的不够,而这又是运动的理论论导,所以在这里作了一个补充。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很复杂,在他的一些重要文章里能够体现出来。如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

76、原道觉世训等。(投影:课文第27页节选资料;第33页阅读与思考)请同学们结合这几则材料思考,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 生:(思考并回答)师:很显然,这几则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压迫、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号召人们为实现平等自由、太平一统的大同社会而斗争;同时他还吸取了基督教中的积极因素,主张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说法,认为地下也有天国。这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建设的同时,另一位领袖人物冯云山正积极进行组织工作。他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

77、织拜上帝会,深入各族群众中宣传和发展会员。他和洪秀全一起组织会员捣毁神庙,撤掉村塾中孔子的牌位,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金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这一核心在以后释放的能量震撼了中国大地。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二、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师:(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同学们注意这幅图。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一位同学负责跟随老师的讲解指出太平军胜利进军的路线;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做这项工作。生:(按要求开始操

78、作)师:(走到同学中间进行讲解;投影: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各地拜上帝会会员2万人携带各种武器齐集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在会众的簇拥下快步蹬上高台,在一面黄绸大旗下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封王建制(投影: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权。此时,清军3万余人包围了永安。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境。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

79、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投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一重大损失。由于长沙久攻不下,太平军绕道北上挺进武汉。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附近农民踊跃加入太平军,队伍迅速壮大。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50万大军从武昌出发,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沿江东下。真可谓是“两岸雄兵,旌旗蔽日,战鼓声声;千船战将,帆幔蔽江,乘风破浪。”将士们奋勇向前,沿途清军“文武弃城远避,兵勇闻风先散。”在20多天里,越九江克安庆,以势如破竹、排山倒海之势兵临南京城下。1853年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结合学生写的“进军路线”小结并修正)太平军从金田起义

80、、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投影: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三、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板书):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投

81、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天下田是谁的?生:(思考并试图做答)师:(启发)在政治课上老师讲过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

82、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分配土地的一个原则;还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无处不均匀”。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30页“凡分田,以赈彼荒处。”;“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思考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上标注出来,其余同学可参照其答案小声议论。生:(阅读思考后议论)师:现在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点评,看看你对平均的理解是否全面。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

83、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投影:第30页“有田同耕,无人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评价(板书) 师: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

84、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生:(按要求热烈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师:(加以引导后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从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来看,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的小农经济,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这是不切合农民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人饱暖”的要求。从分配的方法来看,也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例如:按人口分,却未考虑死后还田的办法,长此下去哪里还有田来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据哪一年、哪一种农

85、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土地的等级才算合理呢?再如:按丰荒之地调剂,中国人的乡土意识能否允许?还有,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好处,而且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以上我们从主观方面分析了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实现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尽管如此,就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点来看,也足以显示其反封建制度的决心。这一制度是对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空前猛烈的扫荡。现在

86、如果让同学们来谈谈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你们是否能从其革命性和空想性两方面来全面评价呢?这一问题留作课后的思考。下面我们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来看它的全盛时期。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投影: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要求学生随讲解将时间、领导人和进军路线填在表上) 生:(按要求做表) 北伐师: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结合地图)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逼近天津,行程几千里,攻克几十个城镇。当北伐

87、军进军北京时,朝野震动。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京中官吏则卷起金银细软,逃迁出城达3万户之多。北伐军犹如惊蛰之春雷,震撼了华北大地。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北伐战士征战之艰苦,牺牲之悲壮,可以从书上小字材料了解到,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材料,其他同学体会一下有怎样的感受,同时分析一下北伐失败的原因。生:(阅读思考并随意回答)师:(引导后小结)北伐军失败固然因为严冬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从战术上讲,孤军深入、后援不济,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败也就成为定数。尽管如此,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将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精神,向世人展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北伐的同时,

88、太平军又开辟了西征战场。 西征(板书) 师: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夺取了安徽、湖北的重镇,然后入湖南。在湖南,太平军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手。太平天国又派文武兼备的石达开加强西征军的领导。1855年,鄱阳湖口战役里,太平军大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经过两年战斗,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迅速攻占了鄂、皖、赣大片地区,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西征的胜利使长江千里变成了天国的一条内河。 东征(板书)师: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年,太平天国又派大将秦日纲东征。不久,东征军夺取扬州,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

89、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 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生:(参照投影片的示范订正自己的答案)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如果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这一时期的活动走势,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用红笔来表示。生:(应该能够画出一条上升曲线)师: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正如这条红色曲线所表示的,以迅猛之势走向全盛的颠峰。正当此时,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大变乱,使已有的很好的形势急转直下。(用白色示意)关于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我们在下一节课里来学习的。生:(进行课上练习)第五节 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

90、学生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洪秀全重新封王;三河镇大捷;上海战役;安庆保卫战;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2.能力方面:(1)通过对太平洋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2)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利用注解,适当引入史学界的争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斗争事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

91、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等节选资料,以及课后阅读与思考的有关史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2)通过对太平天国失败原因的教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3)引导学生将太平天国运动与19世纪中叶亚洲风暴的有关内容类比联想,教会学生历史知识迁移的方法。(4)让学生整理两节课的知识结构,教会学生从宏观把握历史知识的方法。(5)通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书籍,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的方法以及获取参考书的途径。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它是后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92、,且太平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在这里是一个集中体现,重点讲解这一目,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认识和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2)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这是两课书最后的落脚点。而且,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将有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2.难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太平天国斗争形势示意图。将前期几件大事用极精练的语言标在图上。生:(

93、按要求做图)师:(修正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正如这条红色上升曲线所示意的,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是,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后,天京上空风云突变。白色曲线所示意的就是太平天国斗争形势。这是我们今天这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六节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一、 天京变乱 师: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开始滋生。在天京,诸王模仿封建统治者大兴土木、建筑王宫。(投影:天王府、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从天王府画面上可以看出天王府的威严和等级的森严;从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画面上可以反映出天王的享乐生

94、活。天王身居宫中,生活奢靡;东王外出,仪仗达千人之多;北王则“常贩货物以赢利。”各王还通过家族、部下等关系结成派系集团,分别控制军队、争权夺势,分裂的危机愈演愈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终于在1856年(板书)秋演化为一场大变乱。关于天京变乱的过程,初中知识和上节的课前演讲都已涉及。请同学们看投影,随老师一起来回忆。(投影:永安封王表复合投影片)生:(随老师一起回忆) 师:这是永安建制时洪秀全分封的诸王。其中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在前期斗争中先后牺牲;(在相应的位置盖住)剩下的领导人都卷入了天京变乱中。变乱的焦点和起点是洪杨之争。洪秀全借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盖住)但韦昌辉在执行中肆意滥杀

95、,继而被处死。(盖住)接着,石达开主持政务时被洪秀全猜忌,于是负气出走,在四川大渡河边全军覆没。(盖住)经过这场变乱,领导层就只剩下洪秀全一个人了。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此时,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并封为英王、忠王,封族弟洪仁轩为干王,总理朝政。(复合投影)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小字来了解这三位将领。生:(阅读教材)师:这三位将领中陈玉成、李秀成年轻有为;干王洪仁轩的政绩则在于,他提出了很有名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投影:资政新篇书影)资政新篇提出的改革方案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外交各

96、个方面。书中还论述了世界各国的发展概况,说明英、法、美等国正是由于发展资本主义才走向富强的道理。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洪仁轩不愧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二、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板书) 师:太平军在这一阶段进行了哪些斗争?请阅读第35页有关内容,同时在书上做出标记。(准备太平天国后期斗争形势图)生:(阅读并思考) 师:请一位同学用概括的语言,以标题形式将几次重大斗争写在黑板上。同时,请同学们在地图上迅速寻找涉及的地名。生:(按要求在黑板上写出这一目的几个子标题,其余同学阅读地图)师:(修改并讲解

97、)1. 破江北大营。(修正板书)刚才讲到清军趁天京变乱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企图南北呼应,围困天京。1858年,(板书)陈玉成、李秀成集合太平军将领在安庆东北枞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联合解除天京之围。陈玉成与李秀成会师直下浦口,击溃了江北大营,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交通。随后,太平军又获三河镇大捷。2.三河镇大捷。(修正板书)当太平军主力在江苏时,湘军趁机进犯安徽,安庆外围的太平军据点全部沦陷。陈玉成与李秀成再次合作,分别率大军救援。陈玉成任主攻,李秀成配合助战,在太平军屯聚粮食、军火的重要基地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6000余人。前番湖口战役中曾用要自杀的曾国藩,此时又顿足捶胸,痛哭哀叹:“三河之

98、败,吾邑士气亦为不扬。”湘军主将胡林翼说:“四年纠合之精锐毁于一旦。”三河镇大捷使天京得到了暂时的稳定。但同时,清军的江南大营以十几万兵力再度围困天京。如何击溃江南大营,又成为太平天国的当务之急。3.破江南大营。(修正板书)1860年初,太平军依洪仁轩计策率兵奔袭杭州。(投影:第35页洪仁轩计策)这一计策实际上就是古代“围魏救赵”的战术。清军果然中计,调江南大营一万多清军驰援杭州。而太平军则虚晃一枪,迅速撤出杭州,经皖南回师,与陈玉成各路军会师,对江南大营形成反包围。天京城内的太平军也分头出击,江南大营顷刻瓦解。清军数万人被歼,江南大营提督和春向东逃窜。李秀成穷追不舍,和春自杀。江南大营被击溃

99、,打破了清军对天京长达三年的包围,同时为太平军进取江浙奠定了基础。破江南大营后,李秀成乘胜东征苏南,连战连捷,一直打到上海近郊。4.上海战役(修正板书)在进攻上海的战役里,官僚、地主、买办非常惊恐,他们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共同镇压太平军。英法侵略军也撕下中立伪装,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英勇抵抗,先后俘获侵略者战舰“高桥”号和“飞而复来”号,(投影)并将他们编入太平军水师投入战斗。正当太平军同中外反动势力在江浙激战时,湘军再次包围安庆。5.安庆保卫战(修正板书)1860年, 清政府任命曾国藩为软差大臣、两江总督。湘军主力8万人包围了安庆。陈玉成从浙江回师安徽以解安庆之围,但激战几月未能

100、成功,安庆终于陷落。太平军将领叶荟来等2万多人全部战死;陈玉成攻走庐州,1862年被捕。面对审问,陈玉成大义凛然,怒斥要他下跪的清将胜保:“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尔见仗就跑。在白石山踏尔25营,全军覆没,尔带十余匹马抱头而窜,我叫铙尔一条性命。”胜保还妄图诱降,陈玉成厉声斥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铙舌也!”6月,陈玉成在河南就义,牺牲时年仅26岁。他的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重大损失。清军占领安庆后,全面进攻太平军,进而围攻天京。太平军展了天京保卫战。6.天京保卫战(修正板书)1862年初春,清军分三路进攻太平军。这三路是: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率湘军主力进攻天京;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率淮军和英国

101、人戈登的洋枪队进攻苏州、常州;左宗棠率湘军另一部由江西进攻浙江。曾国藩坐镇安庆统筹策应。天京告急,李秀成从上海附近回师,救援天京。在城外,太平军与湘军恶战46天未能突破。到1864年,天京外围已无回旋余地,城内将士食野草充饥,而围城湘军又增至5万余人,太平天国危在旦夕。6日,洪秀全病逝。但太平军将士仍固守天京,同心同德,决心与天国共存亡。湘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价。不久,天京城破,太平军将士又与湘军展开巷战,宁肯战死,决不投降。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板书)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人民抗争史上的壮丽篇章,其顽强斗争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102、 太平天国运动距离今天已经一个多世纪了,它留给我们后人很多很多的思考。现在再来看历史上的这一幕,我们应如何来评价呢?三、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性质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请同学们看第37页注解。史学界有三种观点。思考一下,你同意哪一种观点。注意,你的观点必须以史实为依据。在这里给一个提示,性质的判定可以从斗争目标、纳领、口号、任务、成果等方面来考虑。同学们的见解不同可以辩论。生:(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各派一名代表进行辩论)师:(适时停止辩论)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我们现在不做统一的界定。只要能够以史实说话,且你的史实能够与论点一致,那你的观点就能立住脚。现在看来,不管哪一种

103、观点,大家能够达成共识的是这场运动是农民战争。即以农民为主体的,由农民来领导的战争。有了这点共识,我们再分析其失败原因时就容易一些了。2.失败的原因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教材已经做出了分析。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并作出标记。 生:(阅读并作标记)师:从书上的分析你能否看出,分析某一事件的原因应怎样入手? 生:(思考并做答)师:分析原因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也就是书上提到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我们先看主观方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其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一起找一找局限性表现在什么地方?生:(思考并作答)师:(归纳)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上节课所分析的天朝田亩

104、制度。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种种局限性。这一制度不可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因此革命也就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再有就是关于太平天国没有彻底战胜封建思想的武器。天京变乱的起因就是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的膨胀,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另外,参加太平军的将士大都是农民,迫于生计才参加革命,因此革命的目标不明确。 失败的主观原因之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后,北上途中打了许多胜伏仗,但却弃地不守,得而复失。打到天京后,太平天国手里就只有一个天京了。各地反动统治重新恢复,严重威胁着革命政权;再如前面分析的北伐手失败原因也属战略上的失误。 不管是农民的局限性,还是战略上的失误,归结起来都是因为没有科

105、学理论的指导。洪秀全给予这支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队伍唯一的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拜上帝教是用反封建斗争中的农民的朴素的革命平等观念来改造欧洲资产阶级带来的基督教。这种宗教信仰对于农民革命的发动虽然有积极作用,但它终究不是科学理论。由于宗教上的隔阂,太平天国不能联合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清力量,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由此可见,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不可能把革命斗争引向彻底胜利。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太平天国内部存在许多弱点,可是它所面临的敌人除满族贵州、汉族地主外,还有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遇到的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这些反动势力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是他们对农民战争的敌视却是一致的。这样,中外

106、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尽管如此,太平天国在历史上的功绩却不可抹杀。3.历史功绩 师:教材将反封建作为首要的历史功绩。你们对这一点怎样理解? 生:(思考并回答) 师:(归纳总结)因为推翻封建统治是历史的潮流,而太平天国在很多方面都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根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经济制度。太平天国革命是顺乎历史发展要求的。所以其反封建性是首要的历史功绩。 反封建的同时,太平天国又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反抗的内容有两方面,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一找 生:(翻阅教材,但极可能忽视阅读与思考中的材料) 师:

107、(总结并引导)开展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是反抗的一个重要内容,前面在讲上海战役时曾经谈到过。除了武装斗争外,还有没有其它斗争的形式?(投影:第38页39页阅读材料“太平军占领军波后,1862年英商怡和洋行档案中记载:连一箱鸦片都没有卖得出去。”“英商满载生丝的轮船经过角直镇,不肯向太平天国税局纳税,被扣压。英国领事强为干涉。太平天国提出抗议:太平天朝定制,商货经过税局,有一定之税金,今贵国商人之行为,既违定制,而贵国官长强为干涉,于国际交谊甚不合。特此告之。”)生:(阅读并思考)师:从这四则材料中能看出太平天国在对外贸易时所持什么态度? 生:(思考并回答)师:(归纳小结)太平天国主张对外通商,平等贸

108、易,否认外国侵略者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在中国的侵略特权。太平天国一方面严禁鸦片贸易。当鸦片贸易的消息传到香港、新加坡、英国等地后,鸦片贩子哀叹:“上等鸦片不断跌价!”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规定外商货物同样交纳税金。这样,外国侵略者原想把中国变为第二个印度的企图破产了。无论是武装斗争,还是经济斗争,太平天国都使侵略者强烈感到中国人是不可侮的。太平天国坚持正当贸易,反侵略,以及维护民族尊严等主张是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还有于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的影响。同学们所熟知的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孙中山从小就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并以洪秀全第二自诩。许多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从太

109、平天国的榜样中获得反清革命的启示。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夕,孙中山一再强调要继承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所以,太平天国一代英雄业绩深刻地影响着后代。 太平天国提出的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这一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进步意义。它所主张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对后人具有启迪作用。太平天国运动还具有世界意义。请同学们回忆世界近代史上,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其中哪几次起义影响较大?生:(回忆并作答)师:这几次起义中,又以太平天国运动的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长,参加群众最广泛。这些斗争虽然缺乏联系,但反对的却是共同的敌人欧

110、洲资本主义的殖民势力。太平天国和这些国家的革命斗争互相影响,互相推动。 至此,我们对太平天国革命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图书馆去阅读有关书籍。其中有一本书值得一提,就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课后阅读与思考中的材料就是从这里节选出来的。这本书原名为太平天国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包括作者亲身经历的叙述,1886年在伦敦出版发行。这部书提供了有关太平天国的比较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呤俐是当时一个少有的“不顾个人利害并且怀着博爱精神来研究广大中华帝国的幸福和前途的欧洲人”。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这场伟大农民运动,或

111、许你会有更新客观的认识。 师:今天课上的练习内容是请同学们据自己的认识和逻辑思维方法设计一个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结构图。形式不限,但要让别人一下就能看清知识的脉络,了解这一运动的概况。 生:(练习)师:(选择典型进行点评)第六节 新思想的萌发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和康 纪行;徐继畲和瀛环志略;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评价。2.能力方面:(1)通过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资政新篇主要内容和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介历史事物的能力。3

112、.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介绍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培养学生放眼世界、探索新知、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2)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4. 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将新思想的萌发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联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和加深对新思想萌发原因的理解。(2)指导学生比较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类比联想思维的方法。(3)指导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将本节教材提到的重要人物、著作和思想主张进行归纳、概括,以加

113、深印象。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是重点。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要是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新思想的特点。(2)资政新篇是重点。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学习这一内容,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2.难点分析: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是难点。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政新篇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课堂

114、教学设计(导入)师: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谈谈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思考并作答)师: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引起了思想的巨大变化,这就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问题。(板书第七节的课题)一、 新思想的萌发的原因 师: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一段,并概括当时中国思想界这种局面的表现)生:(阅读课文并概括) 师: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界为什么“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为什么会萌发?师:鸦片

115、战争前夕,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初中课本的有关内容)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师:在清朝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处于“万马齐暗”、死气沉沉的中国思想界,却出现了一丝生气。(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二段) 生:(阅读课文) 师: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感到空谈义理、考据之学,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他们继承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学风,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了解林则徐效法西方铸造银币,进行币制改革的

116、主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民族危机的出现 师: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回忆、思考并作答)师:鸦片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和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落后。(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三段)生:(阅读课文)师:在鸦片战争中,船坚炮利的英国侵略者打败了日益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者,中国开始出现民族危机。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二、 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 师:林则徐是新思想的倡

117、导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方面起了开拓作用。有哪些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呢?(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一段并进行概括) 生:(阅读、思考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指出以下两点)第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是翻译”,编译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第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让学生阅读课文的两段小字,了解林则徐进行外交斗争和购买西方军械、研制战船的有关内容)生:(阅读课文,加深印象)2.魏源和海国图志师:魏源

118、是新思想的另一位倡导者。鸦片战争以后,他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海国图志一书。魏源为何编写海国图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的一段资料) 生:(阅读资料并思考) 师: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新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 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可见,“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海国图志一书的历史作用。) 生:(阅读课文,思考并作答)师: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

119、,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3.介绍世界知识的重要书籍师: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重要的有姚莹的康 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课本中有关这两部书籍介绍的文字,可让学生课后阅读,加深印象)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文的有关小字内容,明确林则徐、魏源所处的那个时代新思想的特点)师:林则徐、魏源等人毕竟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他们终究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因此,他们的新思想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师:资政新篇是洪仁 为振兴太平天国

120、,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有的新方案。 主要内容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42页的一段资料,思考、概括资政新篇提出哪些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生:(思考并概括)师:(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这段资料提出了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有:第一,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第二,同外国交流文化,准许外国人为我国献策。第三,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我国内政。(引导学生比较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的异同)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师:(在学生认

121、识的基础上作简单归纳)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在政治方面也主张学习西方,效法西方民主政治,改革内政,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评价师: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资政新篇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联系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结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师:资政新篇在“向西方学习”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的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资政新篇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生:(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师:(让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将本节课文提到的重要人物、著作和思想主张进行归纳、概括,加深印象)小结: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鸦片战争期间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和必然结果,是中国思想界的巨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 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些新思想对以后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共 26 页 第 26 页版权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