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生的职业人格完善与职业规划教育.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986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的职业人格完善与职业规划教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的职业人格完善与职业规划教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的职业人格完善与职业规划教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的职业人格完善与职业规划教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的职业人格完善与职业规划教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学生的职业人格完善与职业规划教育【摘 要】当今我国大学生的职业迷茫很大程度在于大学生自我职业人格认知水平较低。本文提出了大学生职业人格认知理念,并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同作用分析了大学生人格认知与职业选择的关系,认为职业规划技能的发展与大学生的职业人格的完善是相辅相成的,抓住大学生职业人格发展与完善的脉络,是高校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最为有效的路径。【关键词】职业人格发展与完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职业规划技能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诸多问题的显现,大学生职业规划理念的树立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以及高校的高度关注,高校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实施个体咨询,举办各类就业指导活动等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

2、育。教师们讲解职业规划的经典理论,辅助学生进行职业测评,组织各类活动来激发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规划技能。教师们越是深入地去做,越会感到职业规划教育涉及的方面太多,而所面对的学生在职业规划技能方面又只是刚刚起步的状态,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探索工作世界、科学规划职业发展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如何能使教师的工作更加有效?在此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提出:职业规划教育抓住大学生职业人格发展与完善的脉络来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当今我国大学生职业人格自我認知水平的现状及其成因海外学习工作了近二十年,2012 年回国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学与咨询工作,七年来的工作让笔者深刻体会到

3、当今我国大学生的职业迷茫,很大程度在于自我职业人格认知水平较低,究其原因跟国内的教育现状有关。一般来讲,职业人格的发展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机构共同完成,且人格的自我认知水平主要与个性化教育息息相关,而个性化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则是实施集团化教育的场所),学生职业人格自我认知水平的发展非常依赖家庭教育,而我国很多学生经历的教育现状是:家庭个性化教育严重缺失,家庭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同时社会职业教育机构的不健全,造成我国教育的“单腿蹦”(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压给学校教育),其结果就是:很多学生到了大学阶段仍不清楚自己的个性,不明白自己的职业人格特质,从而导致职业迷茫。如何解决

4、当下很多大学生的职业人格自我认知水平较低的问题?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同作用来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二、大学生职业人格认知发展中家庭教育的作用1、职业兴趣的探索职业兴趣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好奇、冲动,其依赖于学习经验:即行为经验(要有行动)、情绪情感经验(要知道自己是否愿意付出)、自我认知经验(只有在付出中才能感悟到自己是否真的喜欢)等。这些经验的获得主要依靠家庭的个性化教育。比如教师在职业规划教学或咨询中使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因有接受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的经历,进行职业兴趣测评时个人的职业兴趣代码里会有 A(艺术性)字母,但在其做职业决策时却会很轻易就放弃

5、这方面的兴趣,究其原因多是“从小被动地接受兴趣培养”。这不仅妨碍了学生对自我职业兴趣的认知,且这些学习经验最终也不会成为帮助学生发展职业兴趣的有益经验,这是不当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职业兴趣探索带来的影响。2、生涯角色的体验与思考生涯角色的体验主要是在家庭生活中去感受和思考,去学习如何合理地投入生涯角色的程度等。美国心理学家舒伯在其生涯发展理论中也强调了这个观点。如果在家庭中父母对生涯角色的忽视和失责,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正确的自我生涯认知的形成。在高校职业规划咨询中常会发现,大学生生涯认知中的一些非合理性信念,正是与其生长的家庭环境有关。3、职业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类型论指出,职业性

6、格形成后具有稳定性,这是进行性格类型测评的前提。虽然职业性格类型一旦形成很难发生改变,但职业性格本身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如果家庭教育中存在有对性格的错误认知,容易导致学生对自我职业性格的非合理性认知。比如常有学生认为自己性格内向,就不适合哪些专业,且他的家长也这样认为。其实任何专业与内向型性格本身没有因果关系,真正冲突的可能是自己不擅长主动与他人联系和交流。如果家庭教育长期夸大内向型性格并将其与职业能力混淆,长期以来以性格内向为借口,放弃了对学生理应锻炼的沟通能力的发展,这不仅会出现学生自我人格认知的偏差,也会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4、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对生命意义的理

7、解和感悟关系着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建立。在咨询中常会遇到由于家庭原因而引发的学生对自我职业价值观的怀疑和焦虑,最终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例如有一位女生认为自己冷漠的性格会影响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这种焦虑让她主动来咨询。咨询中她讲述了被认为性格冷漠的事件:11 岁时她最爱的爷爷去世了,她几乎没有掉眼泪,家里人都认为她“冷漠”。讲述这件事时她提到了在爷爷去世前两个月,她心爱的小猫死了,她伤心地哭了两个星期。为此家里人责怪她“对猫比对爷爷都有感情”。这件事长期困扰着她,她也厌恶自己的“冷漠”而无能为力。而其实女生在爷爷去世时的表现不是“冷漠”,理应视为一种“对生命感悟的成长”,对她来讲小猫的死是她第一次体

8、验“什么是生命永远的失去”,深刻体会了从极度伤心难过到最后接受和感悟的全过程,而爷爷去世时她的坚强是成长,只不过 11 岁的自我认知水平不能让她理解这种成长,家里人的误解又引发了她对自我人格的怀疑和顾虑,如今面对职业选择时产生了对职场中人际关系的恐惧。这里长期以来困扰着女生的“冷漠”的自我认知,正是其家庭成员作用于她而形成的。三、大学生职业人格认知发展中学校教育的作用1、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立依据教育部 2007 年制定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课程的教学宗旨应是“授之以渔,助人自助”,让学生通过学习来解决自身的认知、决策和规划问题,而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在笔者编写出版的大学生

9、职业生涯规划一书中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一个视角,两个中心,三个行动”。“一个视角”是指帮助学生建立“悬浮注意”的视角,将自己悬浮于生涯的长河之上,用第三只眼来看自己,体会生涯的动态平衡,从而树立动态的职业规划观;“两个中心”是指以“自我为中心”探索自我的内在世界;以“职场为中心”探知职场,从中寻找适合自我职业人格发展的路径;“三个行动”是指依据自我职业人格发展的需要“进行学业规划”、“设立职业目标”、“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活动已经有百年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不同的理论其目的最终都是要解决现实中的实践问题,因此课程教学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2

10、、个体咨询活动的开展个体咨询活动费时费力,这对高校个体咨询提出了“省时有效”的要求。如果咨询师从来询者的情绪分析入手,便于快速找到学生的认知问题,这是咨询“化繁为简”的第一步。因为情绪与认知不同,情绪一般来讲有两种存在形式:其一是外显的表情;其二是内在的状态或体验。这是认知过程所不具有的特征。情绪与认知是带有因果性质并互相伴随而产生:情绪可以发动、干涉、组织或破坏认知过程和行为;认知对事物的评价则可以发动、转移或改变情绪反应和体验。从情绪入手容易聚焦认知问题,之后再进入到咨询的第二步,即解决学生认知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自我个性特征,清晰自我职业人格发展和完善的路径等。比如一些学生为了所谓的成

11、功,长期无视自己的天然本性,而去强迫自己学习与自身个性截然相反的技术和处事方式;或因来自身边人的压力,逼迫自己选择与自己个性不符的行为方式等,这些对自我人格认知的缺陷会使学生在就业时产生很多复杂的情绪问题,如果忽视了对自我职业人格认知的分析,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我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也就无法解决诸多复杂的情绪以及职业决策问题。3、家长教育的实施我国的家长教育长期流于形式化,很多家长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但在学生高中毕业选专业、大学毕业求职时,很多家长又在起决定作用,如果开展有效的家长教育对帮助学生就业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我国高校却一直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例如一位毕业生的母亲来咨询时告诉

12、我:她跟儿子关系紧张,填报大学志愿是她帮儿子做的决定,儿子上大学后沉迷于游戏,现在她希望儿子报考研究生,而儿子既不考研,也不就业(理由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还是沉迷于游戏,让我帮助辅导孩子。与这位母亲面谈就能感觉到她很强势,喜欢大包大揽。之后我单独约见了学生,学生并不是迷恋游戏不能自拔,他相信自己的考研实力,只是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干什么?他自己想要干的很多事他母亲都会反对。这里学生问题不难解决,但要先解决家长问题,帮助家长理解什么是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让家长明白职业决策的主体是孩子,要相信孩子的决策能力。这里学生问题的解决,借助了自陈式的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学生学习自我认知的

13、方法来解决其自身问题。而家长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提高家长的职业规划认知水平来解决,后来家长不再干涉,学生自己选择了考研方向,并考取了研究生。家长常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去评价孩子,而孩子在生涯成熟度、成长时代经历等很多因素方面又跟家长是不一样的,著名职业心理学家霍兰德曾说:“虽然我们做了几十年的研究,但预测个人职业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却是询问这个人自己想做什么。”荣格有句名言这样说:“不要有改变别人的念头,作为长辈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光发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但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迹象,那是因为没有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14、因此,高校如果能积极开展对学生家长的职业规划相关教育,让家长懂得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意识远远重要于替学生做决策,这将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总之,促进大学生职业人格的完善,是我国高校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根本,这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需要明确职业规划教育的实质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当今职业规划技能已被看作是一项生存技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技能的发展与其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个人素养等多方面有关,这项技能的发展和完善将贯穿于学生的一生,因此,职业规划技能通常会被称作“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就是在强调这项技能的“生涯”特性。而职业生涯规划技能的發展又与大学生的职业人格的完善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抓住大学生职业人格发展与完善的脉络,是高校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最为有效路径。【参考文献】1 张晓梅编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2 钟谷兰,杨开编著.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金树人著.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张晓梅(1970)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外国语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