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939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S32 Ca-40 Fe-56 Cu-64 I-127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是理想的清洁燃料,未来可以利用蓝绿藻和微生物制备氢气B. 生物炼铜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本领的细菌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硫酸铜C.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的利用

2、、玉米制乙醇都涉及到生物质能的利用D. 硅晶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板等【答案】C【解析】【详解】A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且氢气是可再生能源,故是理想的燃料,故A正确;B细菌把不溶性的硫化铜氧化,硫从负二价被氧化成正六价,故最后转化成可溶的硫酸铜,故B正确;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不涉及生物质能的利用,故C错误;D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成分硅单质,故D正确;故选C。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B. N2的电子式:C. 硫离子结构示意图:D.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答案】D【解

3、析】【详解】A. 中子数为20,则质量数为37,原子表示应为:,故A错误;B. 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N2的电子式应为:,故B错误;C. 硫离子的原子核中有16个质子,则结构示意图应为:,故C错误;D. CH4分子为正面体结构,且碳原子大于氢原子,其比例模型为:,故D正确;故选D。【点睛】在共价分子的电子式书写中,应注意未成键电子对的表示,不能忽略;结构示意图的表示中,应该注意核外电子数与核电荷数间的关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3.根据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判断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CH3-CH2-NO2和H2N-CH2-COOHB. H和DC. 甲烷和正丁烷D. 红磷和白磷【答案

4、】A【解析】所谓同分异构体就是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A,两者的分子式都是C2H5NO2,但是它们的官能团是不同的,故它们是同分异构体。B,H和D是同位素;C,甲烷和正丁烷是同系物;D,红磷和白磷是同素异形体。4.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锌是负极,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B.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C. 如果将硫酸换成橙汁,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D. 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 光能”的转换【答案】C【解析】A、锌比铜活泼,且与硫酸反应,因此锌作负极,电子从锌经导线流向铜,故A说法正确;B、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发

5、生2H2e=H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B说法正确;C、橙汁中含有电解质,能构成原电池,有电子的流动,故C说法错误;D、此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灯泡发光,电能转化成光能,故D说法正确。5.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 熔点:金刚石干冰B. 稳定性:SiH4H2SC. 碱性:KOHAl(OH)3D. 离子半径:O2Na【答案】B【解析】【详解】A. 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干冰是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则熔点:金刚石干冰,A正确;B.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SSi,则稳定性:SiH4H2S,B错误;C. 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KAl,则碱性

6、:KOHAl(OH)3,C正确;D.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O2-Na+,D正确。答案选B。6.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4Cl2CH3ClHClB. CH2CH2HBrCH3CH2BrC.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D. 【答案】B【解析】【详解】A.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B.乙烯中的双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溴原子和一个H原子生成溴乙烷,所以属于加成反应,故B正确;C.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D.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

7、错误;故选B。7.已知钍的原子可发生下列放射性变化:+,生成的X是与Mg同主族的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对X的推断错误的是( )A. X的氢氧化物是一种强碱B. X元素位于第六周期C. X的碳酸盐难溶于水D. X的最高化合价为+2价【答案】B【解析】【详解】A.X是与Mg同主族的一种元素的原子,对于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碱的碱性越强,X的金属性大于它前边的金属(同一主族的金属),所以X的氢氧化物的碱性大于它前边的金属的氢氧化物(同一主族的金属),氢氧化钡是强碱,所以X的氢氧化物是一种强碱,A正确;B.X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层,X元素位于第七周期,B错

8、误;C.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性,第IIA族元素的碳酸镁、碳酸钡不溶于水,所以X的碳酸正盐难溶于水,C正确;D.同一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X、Mg属第IIA族的元素,最高化合价为+2价,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8.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4种不同情况下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v最大的是( )A. v(A) 9.0mol /(Lmin)B. v(B)0.6 mol/(Ls)C. v(C)0.3 mol/(Ls)D. v(D)0.1 mol/(Ls)【答案】B【解析】根据 ;A、v(A)=9.0mol/(Lmin)=0.15 mo

9、l/(Ls) B. v(B)3=0.2 mol/(Ls) C. v(C)2=0.15 mol/(Ls) D. v(D)2=0.05 mol/(Ls),故B正确。9.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B. 氯气溶于水:Cl2+H2O2H+ +Cl一+ClO一C. 过量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2+2OH一CO32一+H2OD. 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2Fe3+ +Cu2Fe2+ +Cu2+【答案】D【解析】【详解】A. 醋酸为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用化学式表示,正确写法为:CaCO3+2CH3COOHCa2+CO2+

10、2CH3COO-+H2O,故A错误;B. 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为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用化学式表示,正确写法为:Cl2+H2OH+ +Cl一+HClO,故B错误;C. 过量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溶液:CO2+OH一HCO3一,故C错误;D. 铁离子有强氧化性,能将铜氧化:2Fe3+ +Cu2Fe2+ +Cu2+,故D正确;故选D。【点睛】在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时,除了注意离子符号书写是否正确外,还应注意反应是否正确,特别是有些反应和反应物的量有关,比如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不足量时生成碳酸钙沉淀,过量时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多电子的原子里

11、,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B. 凡单原子形成的稳定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 氯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能电离出H+、ClD.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答案】C【解析】【详解】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故A错误;B氢离子最外层没有电子,故B错误;C氯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能电离出H+、Cl-故C正确;D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有引力也有斥力,故D错误;故选C。11.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事实理论解释ANH3溶于水形

12、成的溶液微弱导电NH3是弱电解质B氮气与氧气反应条件苛刻氮元素的非金属性不强C1体积水可以溶解600体积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分子很稳定DHF的沸点高于HClHF分子间存在氢键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导电,一水合氨是电解质,氨气是非电解质,A不正确;氮气中含有三键,键能大,氮气稳定性强,但氮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B不正确;氯化氢的溶解性和氯化氢分子的稳定性没有关系,C不正确;HF的沸点高于HCl,这是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D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电解质、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溶解性以及沸点比较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基

13、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试题紧扣教材,也有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1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g)O2(g) SO2(g) HQ kJmol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1mol S(g)与1 mol O2(g) 的总能量比1 mol SO2(g)的总能量低QkJB. 1mol S(g) 与1 mol O2(g) 反应生成1 mol SO2(g)放出Q kJ的热量C. S(s)O2(g)SO2(g) HQkJmol1D. 1个S(g)与1个O2(g)完全反应可以放出QkJ的热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为放热反

14、应,则1mol S(g) 与1mol O2(g)的总能量比1mol SO2(g)的总能量高Q kJ,A项错误;B.根据热化学方程式,1mol S(g) 与1mol O2(g)反应生成1mol SO2(g)放出Q kJ 的能量,B项正确;C.固体硫的能量比硫蒸汽的能量低,则S(s) O2(g) SO2(g) H Q kJmol1,C项错误;D.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该方程式表示1mol S(g) 与1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1mol SO2(g)时放出Q kJ 的能量,D项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反应热。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氧

15、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B. H2O比H2S的稳定性强,是因为其分子之间存在氢键C. 金刚石呈正四面体网状结构、C60呈笼状结构,这两种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不完全相同D. 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只存在离子键【答案】C【解析】【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如不是最高价,则对应的酸的酸性强弱不符合该规律,故A错误;B、氢键是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与稳定性无关,故B错误;C、金刚石为原子晶体,C60为分子晶体,则结构不同,这两种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不完全相同,分别为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故C正确;D、NH4Cl中含有氮氢之间的共价键和铵根离子与

16、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而不是只存在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C。14.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N2、H2和NH3三者共存B.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C. 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D. 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N2的同时生成0.2 molNH3【答案】B【解析】【详解】A. 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N2、H2和NH3三者始终共存,故A错误;B. 该反应前后体积发生变化,如果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

17、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 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但不一定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错误;D. 消耗N2与生成NH3都表示正反应速率,所以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D错误;故选B。【点睛】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反应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2、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是否发生变化。15.a、b、c、d、e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且将a、b相连浸入稀硫酸中时,a溶解而b表面有气泡产生;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dc,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 e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18、A. a、b、e、d、cB. e、d、a、b、cC. b、a、e、d、cD. a、b、d、c、e【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中a溶解而b表面有气泡产生,则原子序数ac,e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原子序数小于b,所以A对。考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比较。16.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闭容器中1mol N2与3mol H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B. 2L0.5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个数为2NAC. 在标准状况下,22.4L溴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AD. 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答案】D【解析】【详

19、解】A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是可逆反应,1mol N2与3mol H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故A错误;B亚硫酸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故溶液中的氢离子的个数小于2NA个,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溴为液体,Vm22.4L/mol,故C错误;D由于钠和氧气反应后变+1价,故1mol钠失去1mol电子即NA个,故D正确;故选D。17.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内进行着某一反应,X气体、Y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g)7Y(g)B. t1时,Y的浓度是X浓度的1.5倍C.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 0到t1时间段内,Y的平

20、均反应速率为4/t1molL1min1【答案】B【解析】【详解】At1时X的物质的量增大了:4mol-2mol=2mol,Y的物质的量减小了:10mol-6mol=4mol,则X为生成物、Y为反应物,Y、X的计量数之比为:4mol:2mol=2:1,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Y(g)X(g),故A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t1时X的物质的量为4mol,Y的物质的量为6mol,由于容积相同,则二者的浓度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Y的浓度是X浓度的6mol/4mol=1.5倍,故B正确;Ct2之后X的浓度继续增大、Y的浓度继续减小,说明平衡仍然向着正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C错误;D

21、.0到t1时间段内,Y的物质的量变化为4mol,则Y平均反应速率为:v(Y)=2 molL-1min-1,故D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的D选项,注意速率的表达式,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而不是物质的量的变化,需要看清题干中数据的含义。1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甲基丁烷和正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B. 相对分子质量为30和58的烃一定互为同系物C. 用溴水既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D. 甲烷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因此甲烷不能发生氧化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 2-甲基丁烷和正戊烷的分子都为C5H12,但结构式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

22、A正确;B. 烷烃的通式为CnH2n+2,相对分子质量为30和58的烃属于烷烃,结构相似,且组成上相差2个CH2,则一定互为同系物,故B正确;C. 乙烯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甲烷与溴水不反应,所以用溴水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故C正确;D. 甲烷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但甲烷可以燃烧,甲烷与氧气的燃烧反应是甲烷的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D。19.某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取其2.24L(标准状况下)充分燃烧,得到0.16mol二氧化碳气体和3.6g液态水。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此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乙烷B. 此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C.

23、此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丙烷D. 此气体若是乙烯与甲烷的混合气体,则甲烷与乙烯的体积比为23【答案】A【解析】标况下,2.24L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其物质的量为0.1mol,完全燃烧得到0.16mol二氧化碳和3.6g水,水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混合气体平均分子式为C1.6H4,肯定含有C原子数小于1.6的烃,即一定含有甲烷,因甲烷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另一种烃也含有4个氢原子,不能为乙烷、丙烷,可能为乙烯、丙炔等,若为乙烯与甲烷,令其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平均C原子数,则:=1.6,整理得x:y=32,即甲烷与乙烯的物质的量为23,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

24、,由上述分析可知,A错误,BCD正确,故选A。点睛:解题关键是关键是利用平均分子组成判断烃的组成,常用方法有:1、平均碳法 2、平均氢法 3、平均碳氢分子式法 4、平均式量法,标况下,2.24L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其物质的量为0.1mol,完全燃烧得到0.16mol二氧化碳和3.6g水,水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混合气体平均分子式为C1.6H4,肯定含有C原子数小于1.6的烃,即一定含有甲烷,因甲烷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另一种烃也含有4个氢原子。20.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工作者最近研制出碱金属与C60形成的球碳盐K3C60,实验测知该物质属于离子晶体,且有良好的超导性,下列K3C60

25、的组成和结构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分子式为K3C60B. K3C60的摩尔质量是837C. 1molK3C60中含有的离子键的数目为636.021023个D. K3C60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物质属于离子晶体,A项应为化学式而非分子式,错误;B项:摩尔质量应该有单位,错误;C项含3mol阳离子和1mol阴离子,所以离子键的数目为46.021023个,错误;D项正确。考点:化学键和晶体的知识。第卷(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50分。)21.(1)如图装置()为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装置()中a和b为气体

26、进口,其中a口进入的是(填名称)_,写出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2)将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浸入500mL硫酸铜溶液中构成如图的装置:(以下均假设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铁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溶液中的铜离子移向_(填铁电极或铜电极)。【答案】 (1). 氢气 (2). O2+4e-+2H2O=4OH- (3). Fe-2e-=Fe2+ (4). 铜电极【解析】【分析】根据原电池和燃料电池原理判断正负极,书写相关电极反应式。【详解】(1)燃料电池通燃料的一极为负极,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a为电子流出的负极,故a通氢气,b为正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O2+4e-+2H2O=4O

27、H-,故答案为:氢气;O2+4e-+2H2O=4OH-;(2)如图所示,活泼金属铁作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铁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溶液中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铜离子在正极得电子,所以溶液中的铜离子移向铜电极。22.下列物质中:(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3)属于同位素的有_(填序号)液氯 白磷 氯气 Cl Cl 红磷【答案】 (1). (2). (3). 【解析】【分析】根据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分析判断。【详解】(1)是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2)是P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28、,故答案为:;(3)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Cl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点睛】同素异形体描述对象为单质;同位素描述对象为原子;而同分异构体描述对象通常为有机化合物。23.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化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1)为了探究FeCl3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是否存在一定的限度,取5mL0.5molL1 KI溶液,向其中加入0.1 molL1FeCl3溶液1 mL,充分反应。下列实验操作能验证该反应是否存在限度的是_。A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产生B再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是否变为紫红色C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

29、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D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成血红色(2)已知1molH2(g)、1molI2(g)、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 300kJ的能量,则氢气和碘蒸气反应生成HI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3)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H2(g) +I2(g),在716K,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n(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t/min02040n(HI)10.91n0min到20min HI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反应到达40min

30、时,剩余HI 的物质的量_0.82mol(填“” “”或“=”)。【答案】 (1). D (2). H2(g)+I2(g)=2HI(g) H=-13kJ/mol (3). 0.00225molL-1min-1 (4). 【解析】【分析】根据可逆反应的特征分析反应是否存在反应限度;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根据速率表达式计算反应平均速率;根据影响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分析解答。【详解】(1)KI溶液和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和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通过计算,I-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Cl4,如有机层呈紫红色,则说明生成碘,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几滴

31、KSCN溶液呈血红色,就说明Fe3+没有反应完(或KI和FeCl3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A无论是否存在反应限度,因为I-过量,滴加AgNO3溶液,都有黄色沉淀、白色沉淀生成,故A不选;B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变为紫红色,只能说明生成碘,不能确定反应限度,故B不选;C因为溶液中Cl-不参加反应,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肯定有白色沉淀,不能确定反应限度,故C不选;D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色,可知Fe3+有没有反应完,从而确定KI和FeCl3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故D选;(2)已知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32、kJ、151kJ;形成1molHI(g)分子需要释放300kJ的能量,则反应热为:436kJ+151kJ-300kJ2=-13kJ,则氢气和碘蒸气反应生成HI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I2(g)=2HI(g)H=-13kJmol-1,故答案为:H2(g)+I2(g)=2HI(g)H=-13kJmol-1;(3)v=0.00225molL-1min-1,所以后20min速率小于0.00225molL-1min-1,变化量小于0.09mol,剩余HI的物质的量0.91-0.09mol=0.82mol,故答案为:0.00225molL-1min-1;大于。24.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

33、大的短周期元素,A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B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C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高化合价为+6价。(1)A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2)DBn做制冷剂替代氟利昂,对臭氧层完全没有破坏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制冷剂。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146gmol-1,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已知DBn 在温度高于45度时为气态。DBn属于_晶体。(3)C与氢元素组成1:1的化合物,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写出该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_。(4)D元素的+4价含氧酸钠盐,该钠盐在空气中容易变质,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该盐已经变质_。【答案】 (1).

34、 氨气(电子式) (2). 第二周期第A族 (3). SF6 (4). 分子 (5). NaH+H2O=NaOH+H2 (6). 取少量该钠盐溶于水,加入足量,再加入少量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已经变质【解析】【分析】根据元素性质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分析元素的种类;根据题干信息及物质性质书写反应方程式;根据常见离子检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详解】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A为氮;B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则B为氟;C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C为钠;D元素最高化合价为+6价,则D为硫;(1)A元素气态氢化物为氨气

35、,属于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氟原子有9个电子,一共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A族;(2)硫元素最高化合价为+6价,氟元素最低负价为-1,又因为SFn的摩尔质量为146gmol-1,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SF6;SF6的沸点比较低,所以SF6属于分子晶体;(3)钠与氢元素组成1:1的化合物为NaH,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气,该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NaH+H2O=NaOH+H2;(4)硫元素的+4价含氧酸钠盐为Na2SO3,亚硫酸根容易被氧气氧化为硫酸根,所以检验该钠盐在空气是否已经变质,只要检验钙盐中是否存在硫酸根,实验方案为:取少量该钠盐溶于水,加入足量,再加

36、入少量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已经变质。25.有人设计了一套实验分馏原油的五个步骤:将仪器a固定在铁架台上,在仪器a上塞好带温度计的橡皮塞。连接好冷凝管。把冷凝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冷凝管进水口的橡皮管的一端和水龙头连结,将和出水口相接的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在水槽中。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向仪器a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再用漏斗向仪器a中加入原油,塞好带温度计的橡皮塞,把连接器连接在冷凝器的末端,并伸入接收装置(如锥形瓶)中。检查气密性(利用给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请完成以下题目:(1)上述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填序号)。(2)仪器a的名称为:

37、_。(3)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为_进_出。(填f或g,注:上为f下为g)。(4)分馏原油是利用了原油中各组分的_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5)仪器a中放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答案】 (1). (2). 蒸馏烧瓶 (3). g (4). f (5). 沸点 (6). 防止暴沸【解析】【分析】根据分馏的原理分析实验的步骤、所用的仪器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详解】(1)根据分馏原理分析实验的操作顺序是:先组装仪器(按组装仪器的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最后添加药品,所以该实验操作顺序是:;(2)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蒸馏烧瓶;(3)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与蒸气的流向相反,否则不能使蒸馏水充

38、满冷凝管,不能充分冷凝,所以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为g进f出;(4)分馏原油是利用了原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5)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26.把0.6mol X气体和0.4mol 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发生反应:3X(g)+Y(g)= nZ(g)+2W(g),5min末已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03molL1min1,计算:(1)n的值为_;(2)前5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_;(3)5min末Y的浓度_。【答案】 (1). 3 (2). 0.03molL-1min-1 (3). 0.15molL-1【解析】【分析】根据反应速

39、率与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分析解答;根据速率表达式进行相关计算。【详解】(1)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速率为 0.03molL1min1,则Z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03molL1min12L5min=0.3mol,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知,n:2=0.3mol:0.2mol,解得n=3;(2)Z与X的化学计量数都是3,则前5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与Z表示的反应速率相等,都是0.03molL-1min-1;(3)5min内Z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03molL1min12L5min=0.3mol,根据反应3X(g)+Y(g)3Z(g)+2W(g)可知5min末总共消耗Y的物质的量为:0.3mol1/3=0.1mol,则5min末剩余Y的物质的量为:0.4mol0.1mol=0.3mol,所以5min末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2L=0.15mol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