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842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科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我们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

2、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

3、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

4、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

5、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B.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

6、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C.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D.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B. 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C.

7、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D.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B. 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C. 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

8、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D.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答案】1. D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答题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选项中C项,曲解文意,“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中D选项,“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

9、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

10、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中A项,因果关系倒置,原文第七段为“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意向的”应该是“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的原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买画余显斌那时,程豫已致仕。所谓的致仕,

11、就是退休,离开官场,归隐田园。他雇了一只船,一路白帆飘飘,回到老家高坝。他的家在高坝街的那一边,进了门楼,一个四合院,一排砖墙瓦房,十分朴素。但是,不大的院子,却洁净雅致,种着菊花,还有别的花儿。每天早晨起来,程老爷子喝罢茶,会走到院子里,这株花前站站,那株花前停停,心里,清闲得如吹过花叶的风,如对面山上的白云。多年官场生活,已让他心生厌倦。只有在老家,在这个古镇上,他才感到心地清净,浑身舒爽。当然,早饭后,一人品茶看书,十分舒适。有时也会拄着拐杖,到处走走,看看山,看看水,和故旧交谈。这天,他出外访友,两人正品茶间,仆人匆匆赶来,俯身对他耳语几句。他一惊,抬起头道:“怎么,少爷与人争吵?”仆

12、人没说话,只是点点头。他站起来,对老友抱拳道:“家里有事,改日再来请教。”说完,在老朋友的相送下,走了。表面上,他一脸淡定,心中却很生气,自己的儿子一直很懂礼的,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与人争吵,太不像话了。走过小桥,走过镇街,前面就是自己的家,里面传来争吵声。他疾步走进去,看见儿子正拉着一个布衣书生,不许离开。他冷着脸,对儿子道:“放手!”儿子见了他,忙松开手,告诉他,这个书生是一个骗子。原来,不久前,程家少爷在街上经过,看见一个卖画的书生,声称自己有八大山人名画一幅,名枯木小鸟图。程少爷一听大喜,忙让看看。那书生打开包袱,拿出一轴,徐徐打开,纸张古旧,一看就是古物。再看画面,翰墨流畅,烟云满纸

13、,一只鸟,站在一根枯木上,白眼看天,如同铁铸。程少爷大喜,知道自己父亲特爱八大山人的画,于是,当即答应以五百两银票卖下。书生勉强答应,说不是老母生病,无钱买药,绝不会如此低价出售。一切谈妥,程少爷伸手入兜,哎呀一声,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带钱,让他改天来拿,分文不少。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他拿了画,一个人暗暗在书房里细看,谁知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八大山人画鸟,鸟眼为方形,而画中鸟眼却是弧形。因此,今天,书生来拿钱时,程少爷一把抓住他,大骂骗子,准备送往官府治罪。程豫听了儿子的解释,拿过了画,仔细看了,对程少爷道:“无知!”程少爷一惊,问道:“爹,怎么?”程豫小心卷了画,装入木匣,告诉

14、程少爷,此画乃真品无疑,怎能是假。程少爷听了,忙指出鸟眼存在的破绽。程豫哼了一声,解释道:“八大山人画鸟多为方形鸟眼,但兴致来时,偶尔也画弧形鸟眼。”说完,程豫吩咐,将五百两银票送给书生。看书生一身单衫,寒颤颤的,他又走近房内,亲自包了一包自己半旧的衣服送上。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看书生走远了,程豫转身,将画递给儿子道:“烧了,以免此画以后骗了别人。”程少爷一惊,问道:“为什么?”程豫轻声说:“这画是赝品。”程少爷望着自己的爹,大惑不解。程豫长叹,告诉儿子,这人是读书人,又有这样深的绘画功底,仿造赝品,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能帮一把,为什么不帮一把呢?程少爷听了,轻轻点点头道:“爹,我明白

15、了。”程豫长叹一声,望着书生远去的方向。书生拿了银子和那包衣服回家,打开包袱,里面有一张纸,上写:君之丹青已上层楼,假以时日,定为大家,赠银五百,以助君成功。书生读罢,红了眼圈,久久无言。多年后,丰阳出现一个画家,提笔濡墨,满纸云烟,俨然已成画坛名家。这人,就是那个书生。(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谈妥价钱后,程少爷发现自己没有带钱,便让那书生改天来拿,书生爽快答应,可知书生涉世未深,轻信别人。B. “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其中“低了头”只是一处闲笔,只是单纯的表现书生内心的情感。C. 一直很懂事的儿子竟然会与人吵架,

16、这个情节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能够激发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D. 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波澜起伏;作者通过大量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程豫这一人物形象,给人以启示。5. “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6. 程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4. C 5. (1)照应文章情节。程大少对书生以五百两的低价卖八大山人的画,心中有怀疑,所以假装没有带钱,让他日后来取; (2)推动情节发展。正是因为他的进一步鉴定,才有下面程豫帮助书生的情节;(3)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6. (1)心性淡泊。他厌恶官

17、场,喜爱田园生活。(2)严格教子。儿子一直很懂礼。(3)宽厚包容。书生卖假画,他却仍然帮助书生。(4)慧眼识人。从画上他看出书生以后的成就。【解析】4. 试题分析:A项,“程少爷发现自己没有带钱”错误;B项,“低了头只是一处闲笔”错误,除表达情感外,在结构上前文,凸显人文的心理变化;D项,没有肖像描写。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分析内容和结构的的作用,结构上注意语段的位置,此段在中间应是承上启下,从内容看前面照应“书生以五百两的低价卖八大山人的画,心中有怀疑”,引出下文“程豫帮助书生”的情节,从内容是是丰富文章的内容。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

18、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他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生活”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心性淡泊”的性格特征。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心性淡泊”“严格教子”“宽厚包容”“慧眼识人”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三、古代诗文

19、阅读(一)课内文言文阅读7.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逮奉圣朝 B.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C.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D.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答案】C8. 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而莫之夭阏者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石之铿然有声者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之二虫又何知 彼且奚适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彼且恶乎待哉A: B: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判断句。点睛: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

20、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9. 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或植杖而耘耔(耔:除草) 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舛:乖违、不顺)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到)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狂:狂放、不拘礼法 )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彩:日光)A. B. C. D. 【答案】B【

21、解析】试题分析:景,日光; 耔:培苗;等:等同。(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22、卒减死一等,流南方。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夏人既称臣,而并边种落数侵耕为患。庞籍守并州,欲筑堡备之,育谓:“要契未明而亟城,则羌人必争,争而受患者必麟府也。”既而夏人果犯河外,陷骁将

23、郭恩,而太原将佐皆得罪去。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辩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篇。体素羸,少时力学,得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饵之,大醉,一夕而愈。后数发,每发数十日乃已。已而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B.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

24、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C.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D.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宋朝时“甲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一档为甲科,二档为乙科。B. “除”“迁”是古代官职变动的常用词语。“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表示升职,“左迁”表示降职。C. “庆历

25、”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众大臣拟定,每位皇帝使用一个年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D. “山东”在秦汉时期一般指崤山以东地区,宋朝时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也被称作山东,二者都与现在山东省的地理范围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向绶以很严重的罪名陷害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们想轻判,吴育却认为应该判死罪,最终向绶被判流放南方。B. 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说他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C. 吴育聪颖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

26、犯。他遇事不随意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够阻止他执行。D. 本文以具体事例和人物语言,体现出吴育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可贵品格,他的谥号“正肃”是对其品格的最好概括。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2)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答案】10. C 11. C 12. B 13. 盗贼确实不值得忧虑,小人趁机来排挤(或“倾轧”)大臣,祸患几乎(或“大概”)不可以抵挡了。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或“治理河东”或“做河东安抚使”),有所上奏请求(或“有上奏请求的事”),大多(或“多

27、次”)被办事官员(或“管理政事的人”)阻拦,吴育选取可行的方面坚决去做(或“办理”)。【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原文断句应为: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

28、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11. 试题分析:C“每位皇帝使用一个年号”说法错误,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点睛: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12. 试题分析:B “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发配”属对原文“判延州”中的“判”理解不当。此处“判

29、”是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可译为“做通判”“管理”之意。13. 盗贼确实不值得忧虑,小人趁机来排挤(或“倾轧”)大臣,祸患几乎(或“大概”)不可以抵挡了。试题分析:重点词(1)“诚”,的确;“虑”,忧虑;“乘时”,趁机;“倾”,排挤;“御”,抵御。(2)“既而”,不久;为所,被动句;“任事”管理政事的人;“沮”,通“阻”,阻拦;“固”,坚决。参考译文:吴育,字春卿,是建安人。吴育积功升官至光禄卿,以礼部侍郎的官职退休。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任职大理评事的官职,又升官至寺承。连续治理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的工作。庆历五年,吴育被授予右谏议大

30、夫、枢密副使官职。过了几个月,改任参知政事。山东出现了强盗,皇帝派遣钦差大臣(多由宦官担任)巡视,钦差大臣回奏皇上:“强盗不值得忧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受到山东人尊重爱戴,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皇帝想把这两个人调到淮南。吴育说:“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但是小人趁机来排挤大臣,祸患就很难抵挡。”于是这件事情就停了下来。向绶主持永静军队事务,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他怀疑通判江中立揭发了他暗中做的坏事,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害他,江中立上吊自杀。向绶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从中帮忙,想从轻发落。吴育说:“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南方。吴育在政府部门,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敢说,与

31、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左右大臣都有难色。吴育论辩不止,于是向皇帝请求说:“我争辩这些事情,这是我的职责;只是能力有限,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皇帝对大臣说:“吴育刚正不阿,只是嫉恶太甚罢了。”有一天,在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皇帝顺便谈到“臣子的诋毁,赞誉,多出于爱憎的情感,这正是你应当注意的地方”,吴育说:“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圣明的皇帝的一举一动,像太阳月亮的光明。进用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长处,摒弃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坏处,那么阴邪之人就不能构成危害,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法。”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因为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

32、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过了一段时间,吴育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管理延州。夏人向宋称臣之后,并州边境的少数民族和部落多次侵扰宋朝百姓耕种,成为祸患。庞籍守卫并州,想要修筑城堡进行防备。吴育说:“修订的盟约还没明确就急忙筑城,那么羌族人一定会争夺,如果争夺那么遭受祸患的一定是麟、府地区了。”不久夏人果然侵犯河外地区,攻陷了骁将郭恩的军队,导致太原的武将官员都获罪离职。吴育性情精明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吴育辨论事理明白,使人听了后不会有疑惑。起初治理开封府,范仲淹也在这里任职,因为有事情与仲淹闹了矛盾。不久范仲淹到

33、河东任职,范仲淹有所奏请,多被办事职员所阻拦,吴育选取可行者坚决办理。吴育晚年在西台,和宋庠相互唱和往来,追溯裴度和白居易遗事到几百篇。吴育体质素来羸弱,年轻时发力学习,得了心疾,后来得到古药方,药需要和丹砂一起服用,服用后大醉,一晚上就痊愈了。后来多次发作,每次发作就要几十天。不久后故去,终年五十五岁。死后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正肃”。(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回答下列小题。 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14.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34、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B. 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C.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D.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E.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15. 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

35、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AD 15. 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解析】14. 试题分析: A项,“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不当,没有萧瑟凄凉。D项,“实写眼前之景”不当,颈联第一句不是实写。“和霜欲起千村杵”承接上句而来,诗人听到大雁的叫声,知道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想象着千村万户也都响起了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句的意境,B项分析作者的情

36、感,C项分析颔联的内容,D项,鉴赏诗句的写景手法,E项鉴赏诗歌的意象。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15. 试题分析:“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物华,自然景物。诗虽然写于漂泊,写于秋天,开始的景物却是明亮的,只是这明亮马上转为萧瑟的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古人在远游思念家乡的时候,往往会登高望远。而大雁秋天南飞,也往往勾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独自登上高楼,看不

37、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忽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和,相伴;杵,捣衣声;绝漠,边远沙漠之地;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管乐器。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样悲哀。“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梁,比喻衣食生计,星鬓,发白的头发。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 (四)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野鸭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千古名句是“_”。 (2)逍遥游中用“_”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

38、态度。(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两句:“_”。(4)李密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国君的顾虑,表明自己愿意为官,无意炫耀节操的两句是“_”。(5)杜甫蜀相中表现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的诗句是“_”。(6)陆游书愤中表明诗人壮心不已,以古名人自况,矢志恢复中原,干出一番报国大业的名句是“_”。【答案】 (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 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 出师一

39、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四、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繁琐频烦暇瑜互见 艰苦卓绝B. 娇惯满襟一文不名 要言不繁C. 商榷祠堂 映阶碧草 怨声载道D. 纰漏 捷报 迫在眉捷 轩然大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暇”应为“瑕”,“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表示客观的评价,比喻优点、缺点都有。B项,“繁”应为“烦”,“要言不烦”意思是指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繁琐。D项,“捷”应为“睫”,“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点睛: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记时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语音辨识法,通过朗读词语,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

40、误;字形辨识法,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绝大多数,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语义辨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用字是否正确;结构分析法,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或者说做到“字不离词”;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鞠小薇先后五次进藏,经历过各种危险状况,每每谈起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她都会豁达地说“九死一生,两世为人,就是我跟西藏的缘分”。(2)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3)科研人员要想成

41、功,必须做到静心治学,要耐住寂寞,师心自用,刻苦钻研,正如科学家丘成桐所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4)对日本肆意篡改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的行径,亚洲各国纷纷口诛笔伐,用正义的力量声讨日本无知、无耻的行为。(5)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老王还是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6)泰山的岱庙、曲阜的孔庙,都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它们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气宇轩昂,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A. (1)(4)(6) B. (2)(5)(6)C. (1)(2)(4) D. (2)(3)(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两世为人:形容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中幸存下

42、来。(2)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3)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此处褒贬失当。(4)口诛笔伐,指用语言或文字进行谴责和声讨。(5)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此处望文生义。(6)气宇轩昂,指人的仪表、风度、精神饱满振奋,此处用错对象。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2017年上半年,泉州市发生了几起初中生骑摩托车群死事件,学校和交警部门一再提醒未成年的学生不能骑摩托车电动车上路,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B. 从胡适、陈独秀、鲁迅对文学革命的态度来看,尽管有个性、见识的差异,但他们的行为是

43、团结一致的,是攻击旧文化的同一个战壕的战友。C. 预计于2017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超级交通集群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港珠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港珠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D. 农村治理法治化有赖于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用法、守法、学法意识的增强,有赖于法律信仰和法律权威的逐步形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重复赘余,“潜在”与“隐患”的“隐”同义,去掉“潜在的”。B项,“他们的行为是团结一致的,是攻击旧文化的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搭配不当,“行为是战友”主宾不搭配,删掉“的行为”。D项,语序不当,“用法、守法、学法”不合事理顺序,应改为

44、“学法、守法、用法”。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语病辨析与修改,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依照语言规范意识辨识判断语病的能力。在做此类题时,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考分析,以获得准确判断。20.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

45、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D. 你的文稿,我已认真拜读,由于鄙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只对其中有疑的一处,斗胆进行了斧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只能用于自己接受别人的好意。此处用于别人接受说话人的父母的照顾,不得体。B项,“高足”,指良马、 骏马,犹言高才,用作敬辞时可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强。此处说自己是“高足”,不得体。D项,“斧正”,是请别人修改自己文章的敬辞,又叫指正。此处用于自己改别人的文章,不得体。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成为综艺界清流。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

46、文字之美,体会到字句下面的悲欢和浪漫,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而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从而引起更强烈的共鸣。 不是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_【答案】不是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不是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就一定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推断的依据,然后仔细阅读句,明确句的表达方式,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得出答案。本题从所给文段看,句是对文段中“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的否定,也就是说否定的是表述不符合客观

47、实际且绝对化的句子,依照这个形式,可找出文段中存在同样问题的另外两个句子:“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而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最后按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五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00后,指2000年1月1日00时00分至2009年12月23时59分出生的新一代公民,现阶段的高中生大部分为2000年之后出生的孩子。作为出生在21世纪的新中国公民,有着自己的视野和人生,你认为哪些词能够概括00后高中生的生活?考试 补习班 阅读 刷题 旅行 运动 移动网络 时事 电子游戏 人生规划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

48、两到三个作为关键词,来阐述你所理解的00后高中生生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珍惜高中的阅读当金鸡的长啼叩响黎明的神韵,到来的又是新的一天。仍记得三年前,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踏进高中的校门,开始了我的三年高中生活。高一的狂放,高二的稳重,高三的成熟,三年之中我成长了。 梦想,是悬挂在深邃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明星,是一种充满温馨和诗意的渴望,是一艘满载丰收和喜悦的帆船,是一副写满青春和成功的画卷。高中里我为自己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他茁壮成长。匆匆的行走在校园的路上,身旁时匆匆的身影。匆匆三年里,我收获了浓厚的友谊和师爱。忘不了考试失意时

49、老师的耐心辅导和谆谆教诲,忘不了三年的高中生活,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三年的高中生活,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高中生要珍惜阅读。如花的季节,阅读辉煌的黎明;如水的心境,阅读静幽的夕月;如雪的灵魂,阅读奇妙的童话;如梦的岁月,阅读壮丽的人生。阅读,是一种沟通,历史的残缺与完美,现实的动荡与平静,世界的无奈与精彩,生活的苦涩与醉人,无不在阅读中相互融合又相互分离。阅读,是一种名悟,无论是家存诗书还是窖藏老酒,无论是古韵京腔还是草隶篆,无论是轩辕古藤还是华夏新枝,无论是百家经典还是大众俗语,没有阅读便没有睿智,没有深邃,没有长袖阔带的文气,没有风流倜

50、傥的洒脱。珍惜阅读,便是珍惜历史,珍惜蛇灰蚓残般的石鼓文陶埙磐发出的音响以及青铜瓦当上的装饰画。珍惜阅读,便是珍惜传统,珍惜乐山佛永乐大钟沧州铁狮九龙古壁以及太极八卦少林武当飒飒英姿猎猎雄风。珍惜阅读,便是珍惜文学,珍惜楚韵风骚唐诗宋词,乃至摄魂夺魄的西游,剑戈惊天的三国,情诗千载的红楼。珍惜阅读,便是珍惜美好,珍惜黄山烟云醉归客、桂林山水家天下、沧海云天莺歌燕舞春雨秋风绿肥红瘦,珍惜高山流水之深情、十面埋伏之危急、舒伯特之缓缓流动、斯特劳斯之徐徐吹拂。珍惜阅读,阅读便是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稠;珍惜阅读,阅读便是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珍惜阅读便像一杯

51、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珍惜阅读,便是珍惜人生的一分一秒,珍惜世间的一草一木。【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给了十个词语,考生写作时可仔细分析这些词语的含义,找出词语的内在联系,按词语的相关性分类,选择自己把握较好的一组词语立意成文即可。如选择“考试”“补习班”“刷题”,可写一写对高中学习生活的体会和理解,如谈一谈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如选择“考试”“阅读”“移动网络”,则可写一写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的必要性,如阅读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学习成绩等;如选择“旅行”“运动”“阅读”,则可以开阔视野、增加阅历的重要性,也可以写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对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等;如选择“移动网络”“时事”

52、“人生规划”,可以写一写高中生应具有社会责任感,有远大目标等;如选择“移动网络”“电子游戏”则可以谈一谈沉迷游戏对高中学习的危害,也可以谈一谈电子游戏对高中生活的益处等。点睛:关键词、关键句类型的作文是2017年高考作文新题型。此类型作文要写好首先是解读关键词句的意思,其次才可能结合关键词的内涵准确立意。而要真正理解关键词的内涵最好能结合关键词句产生的背景,以及材料中给这些关键词附加的限定来理解,如关键句的作者、创作背景,关键词产生的背景。忌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本题要求从所给的词语中,选择两到三个作为关键词确定立意,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可选出两三个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词语确定出一个立意。具体写作时,如选择议论文,则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则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